列傳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

關燈
左右,寝處不少離。

    大元帥府建,改元帥府參議官,因請布檄諸路,以定人心。

    進遙郡承宣使,不拜。

    高宗承制,轉越州觀察使。

    及即位,除保靜軍承宣使,提舉萬壽觀。

    诏令編類元帥府事迹付史館,召為樞密都承旨兼提舉京畿監牧,再提舉萬壽觀。

     世則居溫州,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時給奉祿,凡積二萬缗,因請以裨郡費。

    常病瘍,艱于據鞍,又以舊所禦肩輿賜焉。

    帝每念宣仁聖烈皇後保祐三朝,中遭誣诋,外家班秩無顯者,制以為感德軍節度使,充萬壽觀使,進開府儀同三司,奉朝請,賜第臨安。

    除景靈宮使,兼判溫州。

    尋以病丐罷,後為萬壽觀使。

    十四年,召入觐,進少保,懇求還。

    卒,年六十五,贈太傅,賜田三十頃,谥曰忠節。

     向傳範,字仲模,尚書左仆射敏中之子。

    以父任為衛尉丞。

    娶南陽郡王惟吉女,改内殿崇班、帶禦器械,曆知相、恩、邢三州。

    入管幹客省、閣門、皇城司。

    知陝州,仁宗賜詩以寵其行。

     熙甯初,知郓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。

    谏官楊繪言:“傳範領安撫使,無以杜外戚僥求之源。

    ”樞密使文彥博曰:“傳範累典郡,非緣外戚。

    ”神宗曰:“得谏官如此言,甚善,可以止他日妄求者。

    ”以密州觀察使卒,賜昭德軍節度使,谥曰惠節。

     傳範,宰相子,聯戚裡,所至有能稱。

    以橐中赀千餘萬葬族人在殡者六十四喪。

    從侄經、綜。

      經字審禮,以蔭至虞部員外郎。

    神宗為穎王,選經女為妃,改莊宅使。

    帝即位,妃為皇後,進光州團練使。

     以濰州防禦使知陳州,歲中閱囚,活重辟三人。

    西華令掠人至死,誣以疾,吏畏令,莫敢言。

    經得其情,卒窮治如法。

    歲大雪,辄弛公私僦錢以寬民,有司持不可,經曰:“上使我守陳,民窮蓋我責,我自為此,不爾累也。

    ”方鎮别賜公使錢,例私以自奉,去則盡入其餘,經獨斥歸有司,唯以供享勞賓客軍師之用。

    知河陽,會旱蝗,民乏食,經度官廪歲用無餘,乃先以圭田租入振救之,富人争出粟,多所濟活。

      徙徐州,遷明州觀察使。

    召還,提舉景靈宮。

    進定國軍留後,複出知青州。

    既行,官給車徒,三宮皆遣使送之,車馬相屬于道。

    未逾歲,得疾還,卒于淄州,年五十四。

    诏内侍迎其喪,皇後出哭于新昌第。

    喪至,慶壽、寶慈宮交遣谒者予菁,後臨于國門之外。

    贈侍中,谥曰康懿。

    将葬,遣近臣典護穿複土,給太常鹵簿。

    帝出郊奠之,周視其柩。

    葬三日,後臨于墓下,賜篆碑首曰“忠勤懿戚”。

      經所至勤吏治,事皆自省決,頗欲以才見于用,故數請外補。

    嘗因太祖忌日,百官班開元殿下,後召經見行幄,勉以盡忠朝廷,經亦以善事三宮為言,不及其家事。

    子宗回、宗良。

     綜字君章,知歙縣,籍闾裡惡少年,有盜發,用以推迹辄得。

    通判桂州、常州,知随、鼎、漳、汾、密、棣、沂七州。

    沂阻山多盜,綜請用重法繩禁,歲斷大辟減半。

    兵久惰,會初置官提舉,教之急,衆不悅,監兵夜排闼告變,綜疑有他謀,就寝自若。

    明日大閱,申嚴号令,賞其高強,罰其不進者,卒亦無事。

    性寬裕,善治劇,于奸惡不少恕。

    官累中散大夫,卒。

      宗回字子發,累官相州觀察使。

    徽宗立,進彰德軍留後。

    曆安國、保信、鎮南、保平軍節度使,檢校司空,封永陽、甯海、安康、漢東郡王,開府儀同三司。

    崇甯初,有告其陰事者,诏開封府鞫實,禦史中丞吳執中臨問,宗回惶懼,上還印绶,以太子少保緻仕。

    言者不已,削官爵流郴州。

    行二日,聽家居省咎。

    逾年,盡還其故官。

     宗回少驕恣,有小才,嘗權群牧都監,數以蕃息被賞。

    出知蔡州,擒劇賊,殲其黨類。

    歲饑,發廪興力役,饑者得濟,而官舍帑廪一新。

    欽聖後服除,起奉朝請,繼命止朝朔望。

    卒,年六十二,帝制服苑中,贈檢校少師,谥曰榮縱。

     宗良字景弼,曆秀州刺史、利州觀察使、昭信軍留後,奉國、清海、鎮東、武甯、甯海軍節度使,永嘉郡王,開府儀同三司。

    欽聖後臨朝時,嘗為陳瓘論其與蔡京相結。

    及預政事,亦能恪共自守。

    宣和中,卒,年六十六,贈少保。

     張敦禮,熙甯元年選尚英宗女祁國長公主,授左衛将軍、驸馬都尉,遷密州觀察使。

    元祐初,疏言:“變法易令,始于王安石,成于蔡确。

    近者退确進司馬光,以臣觀之,所得多矣。

    ”進武勝軍留後。

     章惇為政,言:“敦禮忘德犯分,醜正朋邪。

    密封章疏,诋毀先烈。

    引譽罪首,謂當褒崇,欲其黨俦盡見收用。

    ”乃責授左千牛衛大将軍,勒止朝參。

    徽宗立,有司以敦禮在貴籍,奏審恩賜,帝與欽聖後皆以為當與。

    惇等執前疏,欽聖曰:“戚裡何必預知朝廷事,當時罰亦太重矣。

    ”複和州防禦使,進保信軍留後。

     崇甯初,拜甯遠軍節度使。

    谏官王能甫言:“敦禮以匹夫之賤,一日而富貴具焉。

    神宗親愛隆厚,禮遇優渥,而敦禮诋毀盛德,罪大谪輕。

    今複與之節钺,無乃傷陛下‘紹述’之志乎!”乃奪節,仍為集慶軍留後。

    大觀初,複節度甯遠軍,徙雄武。

    卒,贈開府儀同三司。

     任澤,字天錫,仙遊夫人母弟也。

    英宗入繼大統,召至延和殿,授西頭供奉官,賜第一區,寵赉甚厚。

    神宗時,累遷皇城使,領昌州刺史。

    護仙遊柩遷祔于濮園,真拜嘉州刺史。

    卒,賜崇信軍節度使,谥曰恭僖,賜墓寺,寺額為“旌孝”。

    澤起田裡,際會恩寵,能自安繩檢。

    帝欲廣其居,固辭。

    當任子,弗請,其笃謹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