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傳第二百一十一忠義七

關燈
瓊輩,以三月八日起兵。

    謀既定,前期二日,有班直甲士數百人排闼入言:“邦昌以七日受冊,請亟起事。

    ”革乃被甲上馬,至鹹豐門,四面皆瓊黨,绐革入帳,即執之,脅以從逆。

    革罵之極口,引頸受刃,顔色不變。

    其麾下百人皆同死。

     李翼,麟州新秦人。

    宣和末,為代州西路都巡檢使,屯崞縣。

    金人取代,執守将嗣本,遣來谕降,翼射卻之,帥士卒堅守。

    義勝軍統領崔忠殺都監張洪輔,夜引金兵入城,翼挺身搏戰達旦,力不敵被執。

    酋粘罕欲臣之,怒罵不屈,與縣令李聳、丞王唐臣、尉劉子英、監酒閻誠、将官折可與同死之。

     阮駿者,興化軍人。

    紹聖元年進士,為河南府少尹。

    金人犯京師,率所隸兵擁護神禦殿,抱神禦,罵聲不絕口,卒被害。

    特贈朝議大夫。

     趙士嶐字景瞻,太宗之後。

    生五歲,補右班殿直。

    既長,遊庠序,月試數居前列。

    一日,投筆歎曰:“昔賢有不願為章句儒,出玉門關、佩侯印者,彼何人哉!”遂不複事科舉。

    去為郡縣吏,累遷至淮南西路兵馬钤轄,駐壽春。

      劇賊丁一箭衆号十萬,來攻城。

    郡守不知兵,凡備禦之策悉委士嶐。

    賊三旬不退,士嶐募軍中敢死士與之謀。

    有張宣者應募,獨持槊缒城下,擊殺數十人,賊衆披靡。

    乃選壯士數百人夜開城門,出其不意擊走之,追奔數十裡。

    以功遷三官,秩滿,授江東路钤轄。

      李成叛,據江、淮六七郡,連兵數萬,遣其黨馬進圍九江,守臣姚舜明與士嶐及副钤轄劉紹先禦之。

    進攻城益急,士嶐竭力捍守。

    江東帥呂頤浩屯鄱陽,既複南康,與建武節度使楊惟忠兵會,遣統制巨師古援江州,未至,遇伏敗。

    紹興元年正月,诏張俊為江、淮招讨使,入辭,頗言成兵衆。

    高宗責以立功,俊悚懼受命。

    未至,城已陷。

     時守城罷卒僅數千,捍賊百餘日,城中食盡。

    舜明、紹先議縱火,因棄城去,士嶐毅然獨糾合部曲餘民守城。

    城破,衆号呼曰:“無殺我趙钤轄。

    ”賊入城大掠。

    成素服士嶐之義,欲以為僞安撫使,士嶐怒罵曰:“賊欲屈我耶!”陰裂帛以書使示諸子曰:“賊不殺我,義不苟活,汝輩得出,為我雪恥。

    ”遂仰藥而卒,年五十二。

    賊怒,并害其家數十口。

    事聞,上嘉悼,贈武功大夫,官其孫二人。

     士嶐六子,皆有文行:不惉、不{乂心}、不愆、不恧、不UC、不隐。

    是役也,不{乂心}、不UC、不隐死焉。

     又宗子有士醫、士真、士遒,皆以死事聞。

     士醫,任秀州兵馬都監。

    建炎四年,兀術入州,士醫乘城拒戰,城陷死之。

    後贈武翼大夫,官其二子。

     士真,權知信陽軍。

    寇劉滿至,士真拒之。

    兵潰,滿執之去荊門,遇害。

    後贈右朝奉大夫。

    官其一子。

     士遒,以武翼大夫守官江州。

    紹興五年,馬進寇江州,士遒遇害。

    贈武德大夫,官其家二人。

     士跂,濮王曾孫也。

    靖康末,為右監門衛大将軍、吉州團練使。

    金人驅宗室北行,士跂得間道遁去。

    居邢州,結土豪将舉事。

    有告者,金人執而殺之。

    事聞,贈保甯軍節度使,谥忠果。

     叔皎,秦悼王四世孫。

    元豐中,為右班殿直,累遷至德州兵馬都監。

    自靖康以來,劉順、呂拱、劉亨相繼謀叛,叔皎皆設方略捕擒之。

    建炎二年,金人圍城,郡檄叔皎率兵禦之,前後六戰。

    圍急,有江喆者,與郡守宗諒謀以城降,叔皎斬喆以徇。

    金人登城,叔皎猶力戰,勢窮被執,怒罵不屈,遂遇害。

     叔憑,建炎間,任陝州都監,累官武翼大夫,就遷通守。

    金人圍陝州既久,援兵不至,城危。

    時叔憑子官盧氏,遺以蠟丸書曰:“人臣當死國難,況吾以近屬,其可辱命耶?死固其所也。

    ”遂死之。

    時通判王浒,職官劉效、陳思道、馮經、李嶽、杜開,縣令張?,将佐盧亨等五十一人俱死,無降者。

     訓之字誨道,秦悼王五世孫。

    父叔侯,官至惠州防禦使。

    訓之登政和二年進士,調東平儀曹,知平江府吳縣。

    朱勔怙勢役州縣,訓之不為屈。

    勔嘗執數輩詣縣請治,訓之悉縱之。

    忏勔,遂移疾去。

     宣和末,盜起河北,訓之屢與人言:“契丹舊盟未可渝,金人新好未可恃。

    ”未幾,金人犯京師,訓之居揚州,率大姓募士勤王,聞都城失守,乃止。

      建炎三年,知吉州永豐縣。

    孟太後避地虔州,護衛統制杜彥與其麾下叛,後軍楊世雄應之,将犯永豐。

    訓之與尉陳自仁簡兵分為二,一取間道繞賊後,一據地利匿其精兵以誘賊。

    賊至伏發,殲其衆。

    會賊别校繼至,官兵未成列,訓之率數十輩拒戰,厲聲罵賊,與自仁俱被害。

    事聞,诏贈訓之朝散郎、直秘閣,谥忠果,自仁通直郎,官其子,邑人為立祠。

      太後之發吉州也,至太和,衆皆潰。

    從事郎、三省樞密院幹辦官劉德老為金人追騎所殺。

    官其家一人。

     是年,金人過江,陳淬戰死,嶽飛等兵皆引去。

    上元丞趙壘之帥鄉兵迎敵,死之。

    贈奉議郎,官其家一人。

     聿之,安定郡王叔東子也。

    建炎中,為成忠郎。

    金人圍潭州,帥臣向子諲率衆守城,聿之隸東壁。

    子諲循城,顧聿之曰:“君宗室,不可效他人苟簡。

    ”聿之感慨流涕。

    金兵登城縱火,子諲率官吏突門遁去,城遂陷,聿之巷戰,大罵而死。

    将官武經郎劉玠亦死之。

    事聞,贈聿之左監門衛大将軍,玠武經大夫,皆官其家。

    其後朱熹為請立廟,賜号忠節。

     陳淬,字君銳,興化軍莆田人。

    紹聖初,下第,挾策西遊。

    時呂惠卿帥鄜延,淬戎服往見,惠卿問相見何事,淬曰:“大丈夫求見大丈夫,又何事?”惠卿器之,補三班奉職。

    與西人接戰于烏原,手殺十餘人,擒其砦主。

    奏為左班殿直、鄜延路兵馬都監,累遷武經郎。

    丁外艱。

      宣和四年,召赴阙,授真定路分都監兼知北砦、河北第一将,尋拜忠州團練使、真定府路馬步副總管。

    七年,金人入真定,淬以孤軍禦之,妻孥八人皆遇害。

     建炎元年,辟諸軍統制,宗澤命擊金人于南華,敗之。

    兼大名府路都總管兵馬钤轄,擢知恩州。

    王善者,金之種落也。

    擁衆十萬,長驅兩河,遂襲恩。

    淬與長子仲剛拒戰,賊飛刃及淬,仲剛以身蔽刃,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