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傳第三十六

關燈
○完顔匡完顔綱完顔定奴 完顔匡,本名撒速,始祖九世孫。

    事豳王允成,為其府教讀。

    大定十九年,章宗年十餘歲,顯宗命詹事烏林答願擇德行淳謹、才學該通者,使教章宗兄弟。

    閱月,願啟顯宗曰:“豳王府教讀完顔撒速、徐王府教讀仆散訛可二人,可使教皇孫兄弟。

    ”顯宗曰:“典教幼子,須用淳謹者。

    ”已而召見于承華殿西便殿。

    顯宗問其年,對曰:“臣生之歲,海陵自上京遷中都,歲在壬申。

    ”顯宗曰:“二十八歲爾,詹事乃雲三十歲何也?”匡曰:“臣年止如此,詹事謂臣出入宮禁,故增其歲言之耳。

    ”顯宗顧謂近臣曰:“笃實人也。

    ”命擇日,使皇孫行師弟子禮。

    七月丁亥,宣宗、章宗皆就學,顯宗曰:“每日先教漢字,至申時漢字課畢,教女直小字,習國朝語。

    ”因賜酒及彩币。

    頃之,世宗诏匡、訛可俱充太子侍讀。

      寝殿小底駝滿九住問匡曰:“伯夷、叔齊何如人?”匡曰:“孔子稱夷、齊求仁得仁。

    ”九住曰:“汝輩學古,惟前言是信。

    夷、齊輕去其親,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,仁者固如是乎?”匡曰:“不然,古之賢者行其義也,行其道也。

    伯夷思成其父之志以去其國,叔齊不苟從父之志亦去其國。

    武王伐纣,夷、齊叩馬而谏。

    纣死,殷為周,夷、齊不食周粟,遂餓而死。

    正君臣之分,為天下後世慮至遠也,非仁人而能若是乎!”是時,世宗如春水,顯宗從,二人者馬上相語遂後。

    顯宗遲九住至,問曰:“何以後也?”九住以對,顯宗歎曰:“不以女直文字譯經史,何以知此。

    主上立女直科舉,教以經史,乃能得其淵奧如此哉。

    ”稱善者良久,謂九住曰:“《論語》‘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’。

    汝不知不達,務辯口以難人。

    由是觀之,人之學、不學,豈不相遠哉。

    ”顯宗嘗謂中侍局都監蒲察查刺曰:“入殿小底完顔訛出、侍讀完顔撒速,與我同族,汝知之乎?”對曰:“不知也。

    ”顯宗曰:“撒速,始祖九世孫。

    訛出,保活裡之世也。

    始祖兄弟皆非常人,汝何由知此。

    ” 顯宗命匡作《睿宗功德歌》,教章宗歌之,其詞曰:“我祖睿宗,厚有陰德。

    國祚有傳,儲嗣當立。

    滿朝疑懼,獨先啟策。

    徂征三秦,震驚來附。

    富平百萬,望風奔仆。

    靈恩光被,時雨春旸。

    神化周浃,春生冬藏。

    ”蓋取宗翰與睿宗定策立熙宗,及平陝西大破張浚于富平也。

    二十三年三月萬春節,顯宗命章宗歌此詞侑觞,世宗愕然曰:“汝輩何因知此?”顯宗奏曰:“臣伏讀《睿宗皇帝實錄》,欲使兒子知創業之艱難,命侍讀撒速作歌教之。

    ”世宗大喜,顧謂諸王侍臣曰:“朕念睿宗皇帝功德,恐子孫無由知,皇太子能追念作歌以教其子,嘉哉盛事,朕之樂豈有量哉。

    卿等亦當誦習,以不忘祖宗之功。

    ”命章宗歌數四,酒行極歡,乙夜乃罷。

     二十五年,匡中禮部策論進士。

    是歲,世宗在上京,顯宗監國。

    三月甲辰,禦試,前一日癸卯,讀卷官吏部侍郎李晏、棣州防禦使把内刺、國史院編修官夾谷衡、國子助教尼龐古鑒進禀,策題問“契敷五教,臯陶明五刑,是以刑措不用,比屋可封。

    今欲興教化,措刑罰,振紀綱,施之萬世,何術可緻?”匡已試,明日入見,顯宗問對策雲何,匡曰:“臣熟觀策問敷教、措刑兩事,不詳‘振紀綱’一句,隻作兩事對,策必不能中。

    ”顯宗命匡誦所對策,終篇,曰:“是亦當中。

    ”匡曰:“編修衡、助教鑒長于選校,必不能中。

    ”已而匡果下第。

    顯宗惜之,謂侍臣曰:“我隻欲問教化、刑罰兩事,乃添振紀綱一句,命删去,李晏固執不可,今果誤人矣。

    ”謂侍正石敦寺家奴、唐括曷答曰:“侍讀二十一年府試不中,我本不欲侍讀再試,恐傷其志,今乃下第,使人意不樂。

    ”是歲初取止四十五人,顯宗命添五人,仆散訛可中在四十五人,後除書畫直長。

    匡與訛可俱為侍讀,匡被眷遇特異,顯宗謂匡曰:“汝無以訛可登第怏怏,但善教金源郡王,何官不可至哉。

    ”是歲,顯宗薨,章宗判大興尹,封原王,拜右丞相,立為皇太孫。

    匡仍為太孫侍讀。

    二十八年,匡試詩賦,漏寫詩題下注字,不取,特賜及第,除中都路教授,侍讀如故。

    ”  章宗即位,除近侍局直長,曆本局副使、局使,提點太醫院,遷翰林直學士。

    使宋,上令權更名弼,以避宋祖諱,事載《本紀》。

    遷秘書監,仍兼太醫院、近侍局事,再兼大理少卿。

    遷簽書樞密院事,兼職如故。

    承安元年,行院于撫州。

    河北西路轉運使溫昉行六部事,主軍中饋饷,屈意事匡,以馬币為獻,及私以官錢佐匡宴會費,監察禦史姬端修劾之,上方委匡以邊事,遂寝其奏。

    三年,入奏邊事,居五日,還軍。

    尋入守尚書左丞,兼修國史,進《世宗實錄》。

     章宗立提刑司,專糾察黜陟,當時号為外台,匡與司空襄,參政揆奏:“息民不如省官,聖朝舊無提刑司,皇統、大定間每數歲一遣使廉察,郡縣稱治。

    自立此官,冀達下情,今乃是非混淆,徒煩聖聽。

    自古無提點刑獄專薦舉之權者,若陛下不欲遽更,不宜使兼采訪廉能之任。

    歲遣監察體究,仍不時選使廉訪。

    ”上從其議,于是監察體訪之使出矣。

     初,匡行院于撫州,障葛将攻邊境,會西南路通事黃掴按出使烏都碗部知其謀,奔告行院為之備,迎擊障葛,敗其兵。

    按出與八品職,遷四官。

    匡遷三官。

    匡奏乞以所遷三官讓其兄奉禦賽一,上嘉其義,許之。

    改樞密副使,授世襲謀克。

     宋主相韓侂胄。

    侂胄嘗再為國使,頗知朝廷虛實。

    及為相,與蘇師旦倡議複仇,身執其咎,繕器械,增屯戍,初未敢公言征伐,乃使邊将小小寇鈔以嘗試朝廷。

    泰和五年正月,入确山界奪民馬。

    三月,焚平氏鎮,剽民财物,掠鄧州白亭巡檢家赀,持其印去。

    遂平縣獲宋人王俊,唐州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