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傳第三十一
關燈
小
中
大
樞密使。
四年,拜平章政事。
興定元年,授世襲東平府路三屯猛安。
三年,以知管差除令史梁 瓛,誤書轉運副使張正倫宣命,奏乞治罪。
上曰:“令史有犯,宰臣自當治之,何必關朕耶?”是年三月,進封英王。
時監察禦史程震言其不法,宣宗切責,杖司馬及大奴尤不法者數人。
四年九月,守純欲發丞相高琪罪,密召知案蒲鮮石魯剌、令史蒲察胡魯、員外郎王阿裡謀之,且屬令勿洩,而石魯剌、胡魯辄以告都事仆散奴失不,奴失不白高琪。
及高琪伏誅,守純劾三人者洩密事,奴失不免死,除名,石魯剌、胡魯各杖七十,勒停。
元光二年三月壬子,上戒谕守純曰:“始吾以汝為相者,庶幾相輔,不至為人譏病耳。
汝乃惟飲酒耽樂,公事漫不加省,何耶?吾常聞人言己過,雖自省無之,亦未敢容易去懷也。
”又曰:“吾所以責汝者,但以崇飲不事事之故,汝勿過慮,遂至奪權。
今諸相皆老臣,每事與之商略,使無贻物議足矣。
” 是年十二月庚寅,宣宗病喉痹,危笃,将夕,守純趣入侍。
哀宗後至,東華門已閉,聞守純在宮,分遣樞密院官及東宮親衛軍總領移剌蒲阿集軍三萬餘屯東華門外。
部署定,扣門求見。
都點檢驸馬都尉徒單合住奏中宮,得旨,領符鑰開門。
哀宗入,宰相把胡魯已遣人止丞相高汝砺,不聽入宮,以護衛四人監守純于近侍局。
是夕,宣宗崩。
明日,哀宗即位。
正大元年正月,進封荊王,罷平章政事、判睦親府,封真妃龐氏為荊國太妃,三月,或告守純謀不軌,下獄推問。
慈聖宮皇太後有言于帝,由是獲免,語在《皇後傳》。
守純三子,長曰訛可,封肅國公,天興元年三月進封曹王,出質于軍前。
次曰某,封戴王。
次曰孛德,封鞏王。
天興初,守純府第産肉芝一株,高五寸許,色紅鮮可愛,既而枝葉津流,濡地成血,臭不可聞,鏟去複生者再。
夜則房榻間群狐号鳴,秉燭逐捕則失所在。
未幾,訛可出質,哀宗遷歸德。
明年正月,崔立亂。
四月癸巳,守純及諸宗室皆死青城。
贊曰:《詩》雲:“天難忱斯,不易維王,天位殷适,使不挾四方。
”信哉!守忠立為太子,未幾而薨,其子铿立,又薨,哀宗複乏嗣,豈非天乎。
正大間,國勢日蹙,本支殆盡,哀宗尚且疏忌骨肉,非明惠之賢,荊王幾不能免,豈“宗子維城”之道哉! 獨吉思忠,本名千家奴。
明昌六年,為行省都事,累遷同簽樞密院事。
承安三年,除興平軍節度使,改西北路招讨使。
初,大定間修築西北屯戍,西自坦舌,東至胡烈麼,幾六百裡。
中間堡障,工役促迫,雖有牆隍,無女牆副堤。
思忠增繕,用工七十五萬,止用屯戍軍卒,役不及民。
上嘉其勞,賜诏獎谕曰:“直乾之維,扼邊之要,正資守備,以靖翰籓,垣壘弗完,營屯未固。
卿督茲事役,唯用戍兵,民不知勞,時非淹久,已臻休畢,仍底工堅。
賴爾忠勤,辦茲心畫,有嘉乃力,式副予懷。
”賜銀五百兩、重币十端。
入為簽樞密院事,轉吏部尚書,拜參知政事。
泰和五年,宋渝盟有端,平章政事仆散揆宣撫河南。
揆奏宋人懦弱,韓侂胄用事,請遣使诘問。
上召大臣議。
左丞相宗浩曰:“宋久敗之國,必不敢動。
”思忠曰:“宋雖羁栖江表,未嘗一日忘中國,但力不足耳。
”其後果如思忠策。
六年四月,上召大臣議伐宋事,大臣猶言無足慮者。
或曰:“鼠竊狗盜,非用兵也。
”思忠執前議曰:“不早為之所,彼将誤也。
”上深然之。
七年正月,元帥左監軍纥石烈執中圍楚州,久不能下,宰臣奏請命大臣節制其軍,及益兵攻之。
思忠請行。
上曰:“以執政将兵攻一小州,克之亦不武。
”乃用唐宰相宣慰諸軍故事,以思忠充淮南宣慰使,持空名宣敕賞立功者。
诏大臣宿于秘書監,各具奏帖以聞。
明日,诏百官集議于廣仁殿,問對者久之。
既而宋人來請和,議遂寝。
頃之,進拜尚書右丞。
大安初,拜平章政事。
三年,與參知政事承裕将兵屯邊,方繕完烏沙堡,思忠等不設備,大元前兵奄至,取烏月營,思忠不能守,乃退兵,思忠坐解職。
衛紹王命參知政事承裕行省,既而敗績于會河堡雲。
承裕,本名胡沙,頗讀孫、吳書,以宗室子充符寶祗候。
除中都左警巡副使,通括戶籍,百姓稱其平。
遷殿中侍禦史,改右警巡使、彰德軍節度副使、刑部員外郎,轉本部郎中。
曆會州、惠州刺史、遷同知臨潢府事,改東北路招讨副使。
以病免,起為西南招讨副使。
泰和六年,伐宋,遷陝西路統軍副使,俄改通遠軍節度使、陝西兵馬都統副使,與秦州防禦使完顔璘屯成紀界。
宋吳曦兵五萬由保岔、姑蘇等谷襲秦州,承裕、璘以騎兵千餘人擊走之,追奔四十裡,凡六戰,宋兵大敗,斬首四千餘級。
诏承裕曰:“昔乃祖乃父,戮力戎旅,汝年尚少,善于其職,故命汝與完顔璘同行出界。
昔汝自言得兵三萬足以辦事,今以石抹仲溫、術虎高琪及青宜可與汝軍相合,計可六萬,斯亦足以辦矣。
仲溫、高琪兵道險阻,汝兵道甚易也。
自秦州至仙人關才四百裡耳,從長計畫,以副朕意。
”诏完顔璘曰:“汝向在北邊,以幹勇見稱,頃以過失,逮問有司。
近知與宋人奮戰,故特赦免,仍充副統,如能佐承裕立功業,朕于官賞,豈複吝惜。
聞汝臨事頗黠,若複自速罪,且不赦汝矣。
”宋吳曦使其将馮興、楊雄、李珪以步騎八千入赤谷,承裕、璘及河州防禦使蒲察秉铉逆擊破之。
宋步兵保西山,騎兵走赤谷。
承裕遣部将唐括按答海率騎二百馳擊宋步兵,甲士蒙括挺身先入乘之,宋步兵大潰。
追奔至皁郊城,斬二千餘級。
猛安把添奴追宋騎兵,殺千餘人,斬楊雄、李珪于陣,馮興僅以身免。
承裕進兵,克成州。
八年,罷兵,遷河南東路統軍使,兼知歸德府事,俄改知臨潢府事。
賜金帶、重币十端、銀百五十兩。
大安初,召為禦史中丞。
三年,拜參知政事,與平章政事獨吉思忠行省戍邊。
烏沙堡之役,不為備,失利,朝廷獨坐思忠,诏承裕主兵事。
八月,大元大兵至野狐嶺,承裕喪氣,不敢拒戰,退至宣平。
縣中土豪請以土兵為前鋒,以行省兵為聲援,承裕畏怯不敢用,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。
土豪嗤之曰:“溪澗曲折,我輩谙知之。
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戰,但謀走耳,今敗矣。
”其夜,承裕率兵南行
四年,拜平章政事。
興定元年,授世襲東平府路三屯猛安。
三年,以知管差除令史梁 瓛,誤書轉運副使張正倫宣命,奏乞治罪。
上曰:“令史有犯,宰臣自當治之,何必關朕耶?”是年三月,進封英王。
時監察禦史程震言其不法,宣宗切責,杖司馬及大奴尤不法者數人。
四年九月,守純欲發丞相高琪罪,密召知案蒲鮮石魯剌、令史蒲察胡魯、員外郎王阿裡謀之,且屬令勿洩,而石魯剌、胡魯辄以告都事仆散奴失不,奴失不白高琪。
及高琪伏誅,守純劾三人者洩密事,奴失不免死,除名,石魯剌、胡魯各杖七十,勒停。
元光二年三月壬子,上戒谕守純曰:“始吾以汝為相者,庶幾相輔,不至為人譏病耳。
汝乃惟飲酒耽樂,公事漫不加省,何耶?吾常聞人言己過,雖自省無之,亦未敢容易去懷也。
”又曰:“吾所以責汝者,但以崇飲不事事之故,汝勿過慮,遂至奪權。
今諸相皆老臣,每事與之商略,使無贻物議足矣。
” 是年十二月庚寅,宣宗病喉痹,危笃,将夕,守純趣入侍。
哀宗後至,東華門已閉,聞守純在宮,分遣樞密院官及東宮親衛軍總領移剌蒲阿集軍三萬餘屯東華門外。
部署定,扣門求見。
都點檢驸馬都尉徒單合住奏中宮,得旨,領符鑰開門。
哀宗入,宰相把胡魯已遣人止丞相高汝砺,不聽入宮,以護衛四人監守純于近侍局。
是夕,宣宗崩。
明日,哀宗即位。
正大元年正月,進封荊王,罷平章政事、判睦親府,封真妃龐氏為荊國太妃,三月,或告守純謀不軌,下獄推問。
慈聖宮皇太後有言于帝,由是獲免,語在《皇後傳》。
守純三子,長曰訛可,封肅國公,天興元年三月進封曹王,出質于軍前。
次曰某,封戴王。
次曰孛德,封鞏王。
天興初,守純府第産肉芝一株,高五寸許,色紅鮮可愛,既而枝葉津流,濡地成血,臭不可聞,鏟去複生者再。
夜則房榻間群狐号鳴,秉燭逐捕則失所在。
未幾,訛可出質,哀宗遷歸德。
明年正月,崔立亂。
四月癸巳,守純及諸宗室皆死青城。
贊曰:《詩》雲:“天難忱斯,不易維王,天位殷适,使不挾四方。
”信哉!守忠立為太子,未幾而薨,其子铿立,又薨,哀宗複乏嗣,豈非天乎。
正大間,國勢日蹙,本支殆盡,哀宗尚且疏忌骨肉,非明惠之賢,荊王幾不能免,豈“宗子維城”之道哉! 獨吉思忠,本名千家奴。
明昌六年,為行省都事,累遷同簽樞密院事。
承安三年,除興平軍節度使,改西北路招讨使。
初,大定間修築西北屯戍,西自坦舌,東至胡烈麼,幾六百裡。
中間堡障,工役促迫,雖有牆隍,無女牆副堤。
思忠增繕,用工七十五萬,止用屯戍軍卒,役不及民。
上嘉其勞,賜诏獎谕曰:“直乾之維,扼邊之要,正資守備,以靖翰籓,垣壘弗完,營屯未固。
卿督茲事役,唯用戍兵,民不知勞,時非淹久,已臻休畢,仍底工堅。
賴爾忠勤,辦茲心畫,有嘉乃力,式副予懷。
”賜銀五百兩、重币十端。
入為簽樞密院事,轉吏部尚書,拜參知政事。
泰和五年,宋渝盟有端,平章政事仆散揆宣撫河南。
揆奏宋人懦弱,韓侂胄用事,請遣使诘問。
上召大臣議。
左丞相宗浩曰:“宋久敗之國,必不敢動。
”思忠曰:“宋雖羁栖江表,未嘗一日忘中國,但力不足耳。
”其後果如思忠策。
六年四月,上召大臣議伐宋事,大臣猶言無足慮者。
或曰:“鼠竊狗盜,非用兵也。
”思忠執前議曰:“不早為之所,彼将誤也。
”上深然之。
七年正月,元帥左監軍纥石烈執中圍楚州,久不能下,宰臣奏請命大臣節制其軍,及益兵攻之。
思忠請行。
上曰:“以執政将兵攻一小州,克之亦不武。
”乃用唐宰相宣慰諸軍故事,以思忠充淮南宣慰使,持空名宣敕賞立功者。
诏大臣宿于秘書監,各具奏帖以聞。
明日,诏百官集議于廣仁殿,問對者久之。
既而宋人來請和,議遂寝。
頃之,進拜尚書右丞。
大安初,拜平章政事。
三年,與參知政事承裕将兵屯邊,方繕完烏沙堡,思忠等不設備,大元前兵奄至,取烏月營,思忠不能守,乃退兵,思忠坐解職。
衛紹王命參知政事承裕行省,既而敗績于會河堡雲。
承裕,本名胡沙,頗讀孫、吳書,以宗室子充符寶祗候。
除中都左警巡副使,通括戶籍,百姓稱其平。
遷殿中侍禦史,改右警巡使、彰德軍節度副使、刑部員外郎,轉本部郎中。
曆會州、惠州刺史、遷同知臨潢府事,改東北路招讨副使。
以病免,起為西南招讨副使。
泰和六年,伐宋,遷陝西路統軍副使,俄改通遠軍節度使、陝西兵馬都統副使,與秦州防禦使完顔璘屯成紀界。
宋吳曦兵五萬由保岔、姑蘇等谷襲秦州,承裕、璘以騎兵千餘人擊走之,追奔四十裡,凡六戰,宋兵大敗,斬首四千餘級。
诏承裕曰:“昔乃祖乃父,戮力戎旅,汝年尚少,善于其職,故命汝與完顔璘同行出界。
昔汝自言得兵三萬足以辦事,今以石抹仲溫、術虎高琪及青宜可與汝軍相合,計可六萬,斯亦足以辦矣。
仲溫、高琪兵道險阻,汝兵道甚易也。
自秦州至仙人關才四百裡耳,從長計畫,以副朕意。
”诏完顔璘曰:“汝向在北邊,以幹勇見稱,頃以過失,逮問有司。
近知與宋人奮戰,故特赦免,仍充副統,如能佐承裕立功業,朕于官賞,豈複吝惜。
聞汝臨事頗黠,若複自速罪,且不赦汝矣。
”宋吳曦使其将馮興、楊雄、李珪以步騎八千入赤谷,承裕、璘及河州防禦使蒲察秉铉逆擊破之。
宋步兵保西山,騎兵走赤谷。
承裕遣部将唐括按答海率騎二百馳擊宋步兵,甲士蒙括挺身先入乘之,宋步兵大潰。
追奔至皁郊城,斬二千餘級。
猛安把添奴追宋騎兵,殺千餘人,斬楊雄、李珪于陣,馮興僅以身免。
承裕進兵,克成州。
八年,罷兵,遷河南東路統軍使,兼知歸德府事,俄改知臨潢府事。
賜金帶、重币十端、銀百五十兩。
大安初,召為禦史中丞。
三年,拜參知政事,與平章政事獨吉思忠行省戍邊。
烏沙堡之役,不為備,失利,朝廷獨坐思忠,诏承裕主兵事。
八月,大元大兵至野狐嶺,承裕喪氣,不敢拒戰,退至宣平。
縣中土豪請以土兵為前鋒,以行省兵為聲援,承裕畏怯不敢用,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。
土豪嗤之曰:“溪澗曲折,我輩谙知之。
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戰,但謀走耳,今敗矣。
”其夜,承裕率兵南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