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傳第二十七
關燈
小
中
大
○蘇保衡翟永固魏子平孟浩田珏附梁肅移剌綎移剌子敬
蘇保衡,字宗尹,雲中天成人。
父京,遼進士,為西京留守。
宗翰兵至西京,京出降。
久之,京病笃,以保衡屬宗翰。
京死,宗翰薦之于朝。
賜進士出身,補太子洗馬,調解州軍事判官。
左監軍撒離喝駐軍陝西,辟幕府,參議軍事,累官同知興中尹。
天德間,繕治中都,張浩舉保衡分督工役。
改大興少尹,督諸陵工役。
再遷工部尚書。
海陵治兵伐宋,與徐文等造舟于通州,海陵獵近郊,因至通州視工作。
兵興,保衡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,率舟師泛海,徑趨臨安。
宋兵來襲,敗于海中,副統制鄭家死之。
大定二年,召赴中都。
是時,山東盜賊嘯聚,契丹攻掠臨潢等州郡,百姓困弊。
诏保衡安撫山東,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安撫臨潢,發倉粟以赈之,無衣者賜以币帛,或官粟有阙,則收籴以給之,無妻室者具姓名以聞。
還除刑部尚書。
與工部尚書宗永、兵部侍郎完顔餘裡也,往河南、山東、陝西宣問屯田軍人,有曾破大敵及攻城野戰立功者,具姓名以聞。
或以寡敵衆,或與敵相當能先登敗敵者,正軍及擐甲阿裡喜補官一階,猛安謀克以功狀上尚書省,曾随海陵軍至淮上破敵者亦準上遷賞。
仆散忠義伐宋,保衡行戶部于關中,兼糾察,許以便宜,黜守令不法者十餘人。
邠守傅慎微忤用事者,被讒構下獄且死,保衡力救之得免。
入為太常卿,遷禮部尚書。
三年,拜參知政事。
宋人請和,诏保衡往南京,與仆散忠義斟酌事宜,行之。
入奏,進右丞。
四年,宋人請和,師還,保衡朝京師。
初,宮女稱心縱火十六位,延燒諸殿,上以方用兵,國用不足,不複營繕。
及宋和,诏保衡監護役事,遣少府監張仲愈取南京宮殿圖本。
上聞之,謂保衡曰:“追仲愈還。
民間将謂朕效正隆華侈也。
” 六年冬,有疾,求緻仕,不許。
遣敬嗣晖傳诏曰:“卿以忠直擢居執政,齒發未衰,遽以小疾求退。
善加攝養,以俟疾間視事。
”未幾,薨,年五十五。
世宗将放鷹近郊,聞之乃還,為辍朝,赙贈,命有司緻祭。
翟永固,字仲堅,中都良鄉人。
太祖與宋約攻遼,事成以燕歸宋。
宋人以經義兼策取士,永固中第一,授開德府儀曹參軍。
金破宋,永固北歸。
中天會六年詞賦科,授懷安丞,遷望雲令,補樞密院令史,辟左副元帥宗翰府掾。
永固家貧,求外補,宗翰愛其能,不許,以錢三千貫周之,薦于朝,攝左司郎中。
除定武軍節度副使,曆同知清州防禦使,入為工部員外郎。
以母憂去官,起複禮部郎中,遷翰林直學士。
海陵篡立,宋國賀正旦使至廣甯,海陵使使以廢立事谕宋使,遣還之。
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完顔思恭為報谕宋使,永固為副,且令永固伺察宋人動靜。
使還,改禮部侍郎。
久之,分護燕京宮室役事,永固請寫《無逸圖》于殿壁,不納。
俄遷太常卿,考試貞元二年進士,出《尊祖配天賦》題,海陵以為猜度己意,召永固問曰:“賦題不稱朕意。
我祖在位時祭天拜乎?”對曰:“拜。
”海陵曰:“豈有生則緻拜,死而同體配食者乎?”對曰:“古有之,載在典禮。
”海陵曰:“若桀、纣曾行,亦欲我行之乎?”于是永固、張景仁皆杖二十。
而進士張汝霖賦第八韻有曰:“方今将行郊祀。
”海陵诘之曰:“汝安知我郊祀乎?”亦杖之三十。
頃之,永固遷禮部尚書,賜笏頭球文金帶。
改永定軍節度使。
正隆二年,例降二品以上官爵,永固階光祿大夫不降,以寵異之。
遷翰林學士承旨,與直學士韓汝嘉俱召至内殿,問以将親伐宋事,永固對曰:“宋人事本朝無釁隙,伐之無名。
縱使可伐,亦無煩親征,遣将帥可也。
”由是大忤海陵意,永固即請緻仕。
正隆四年正月丁巳,海陵朝永壽宮,四品以上官賜宴,永固至殿門外,海陵即以緻仕宣命授之,永固歸卧于家。
大定二年,起拜尚書左丞,請依舊制廉察官吏,革正隆守令之污,從之。
明年,表乞緻仕,诏不許。
罷為真定尹,賜通犀帶。
尚書省奏,永固自執政為真定尹,其傘蓋當用何制度,上曰:“用執政制度。
”遂著為令。
五年,懇乞緻仕,許之。
六年,薨。
魏子平,字仲均,弘州人。
登進士第,調五台主簿,累除為尚書省令史,除大理丞,曆左司都事,同知中都轉運使事,太府監。
正隆三年,為賀宋主生日副使。
是時,海陵謀伐宋,子平使還,入見,海陵問江左事,且曰:“蘇州與大名孰優?”子平對曰:“江、湖地卑濕,夏服蕉葛,猶不堪暑,安得與大名比也。
”海陵不悅。
世宗即位,除戶部侍郎。
大定二年,丞相仆散忠義伐宋,置元帥府于南京,子平掌饋運,給金牌一、銀牌六,糧道給辦。
進戶部尚書。
六年,複為賀宋主生日使,上曰:“使宋無再往者,卿昔年供河南軍儲有勞,用此優卿耳。
” 久之,拜參知政事。
上問子平曰:“古者稅什一而
父京,遼進士,為西京留守。
宗翰兵至西京,京出降。
久之,京病笃,以保衡屬宗翰。
京死,宗翰薦之于朝。
賜進士出身,補太子洗馬,調解州軍事判官。
左監軍撒離喝駐軍陝西,辟幕府,參議軍事,累官同知興中尹。
天德間,繕治中都,張浩舉保衡分督工役。
改大興少尹,督諸陵工役。
再遷工部尚書。
海陵治兵伐宋,與徐文等造舟于通州,海陵獵近郊,因至通州視工作。
兵興,保衡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,率舟師泛海,徑趨臨安。
宋兵來襲,敗于海中,副統制鄭家死之。
大定二年,召赴中都。
是時,山東盜賊嘯聚,契丹攻掠臨潢等州郡,百姓困弊。
诏保衡安撫山東,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安撫臨潢,發倉粟以赈之,無衣者賜以币帛,或官粟有阙,則收籴以給之,無妻室者具姓名以聞。
還除刑部尚書。
與工部尚書宗永、兵部侍郎完顔餘裡也,往河南、山東、陝西宣問屯田軍人,有曾破大敵及攻城野戰立功者,具姓名以聞。
或以寡敵衆,或與敵相當能先登敗敵者,正軍及擐甲阿裡喜補官一階,猛安謀克以功狀上尚書省,曾随海陵軍至淮上破敵者亦準上遷賞。
仆散忠義伐宋,保衡行戶部于關中,兼糾察,許以便宜,黜守令不法者十餘人。
邠守傅慎微忤用事者,被讒構下獄且死,保衡力救之得免。
入為太常卿,遷禮部尚書。
三年,拜參知政事。
宋人請和,诏保衡往南京,與仆散忠義斟酌事宜,行之。
入奏,進右丞。
四年,宋人請和,師還,保衡朝京師。
初,宮女稱心縱火十六位,延燒諸殿,上以方用兵,國用不足,不複營繕。
及宋和,诏保衡監護役事,遣少府監張仲愈取南京宮殿圖本。
上聞之,謂保衡曰:“追仲愈還。
民間将謂朕效正隆華侈也。
” 六年冬,有疾,求緻仕,不許。
遣敬嗣晖傳诏曰:“卿以忠直擢居執政,齒發未衰,遽以小疾求退。
善加攝養,以俟疾間視事。
”未幾,薨,年五十五。
世宗将放鷹近郊,聞之乃還,為辍朝,赙贈,命有司緻祭。
翟永固,字仲堅,中都良鄉人。
太祖與宋約攻遼,事成以燕歸宋。
宋人以經義兼策取士,永固中第一,授開德府儀曹參軍。
金破宋,永固北歸。
中天會六年詞賦科,授懷安丞,遷望雲令,補樞密院令史,辟左副元帥宗翰府掾。
永固家貧,求外補,宗翰愛其能,不許,以錢三千貫周之,薦于朝,攝左司郎中。
除定武軍節度副使,曆同知清州防禦使,入為工部員外郎。
以母憂去官,起複禮部郎中,遷翰林直學士。
海陵篡立,宋國賀正旦使至廣甯,海陵使使以廢立事谕宋使,遣還之。
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完顔思恭為報谕宋使,永固為副,且令永固伺察宋人動靜。
使還,改禮部侍郎。
久之,分護燕京宮室役事,永固請寫《無逸圖》于殿壁,不納。
俄遷太常卿,考試貞元二年進士,出《尊祖配天賦》題,海陵以為猜度己意,召永固問曰:“賦題不稱朕意。
我祖在位時祭天拜乎?”對曰:“拜。
”海陵曰:“豈有生則緻拜,死而同體配食者乎?”對曰:“古有之,載在典禮。
”海陵曰:“若桀、纣曾行,亦欲我行之乎?”于是永固、張景仁皆杖二十。
而進士張汝霖賦第八韻有曰:“方今将行郊祀。
”海陵诘之曰:“汝安知我郊祀乎?”亦杖之三十。
頃之,永固遷禮部尚書,賜笏頭球文金帶。
改永定軍節度使。
正隆二年,例降二品以上官爵,永固階光祿大夫不降,以寵異之。
遷翰林學士承旨,與直學士韓汝嘉俱召至内殿,問以将親伐宋事,永固對曰:“宋人事本朝無釁隙,伐之無名。
縱使可伐,亦無煩親征,遣将帥可也。
”由是大忤海陵意,永固即請緻仕。
正隆四年正月丁巳,海陵朝永壽宮,四品以上官賜宴,永固至殿門外,海陵即以緻仕宣命授之,永固歸卧于家。
大定二年,起拜尚書左丞,請依舊制廉察官吏,革正隆守令之污,從之。
明年,表乞緻仕,诏不許。
罷為真定尹,賜通犀帶。
尚書省奏,永固自執政為真定尹,其傘蓋當用何制度,上曰:“用執政制度。
”遂著為令。
五年,懇乞緻仕,許之。
六年,薨。
魏子平,字仲均,弘州人。
登進士第,調五台主簿,累除為尚書省令史,除大理丞,曆左司都事,同知中都轉運使事,太府監。
正隆三年,為賀宋主生日副使。
是時,海陵謀伐宋,子平使還,入見,海陵問江左事,且曰:“蘇州與大名孰優?”子平對曰:“江、湖地卑濕,夏服蕉葛,猶不堪暑,安得與大名比也。
”海陵不悅。
世宗即位,除戶部侍郎。
大定二年,丞相仆散忠義伐宋,置元帥府于南京,子平掌饋運,給金牌一、銀牌六,糧道給辦。
進戶部尚書。
六年,複為賀宋主生日使,上曰:“使宋無再往者,卿昔年供河南軍儲有勞,用此優卿耳。
” 久之,拜參知政事。
上問子平曰:“古者稅什一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