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傳第二十二
關燈
小
中
大
○杲本名撒離喝耨碗溫敦思忠子乙疊溫敦兀帶奔睹高桢白彥敬張景仁
杲,本名撒離喝,安帝六代孫,泰州婆盧火之族,胡魯補山之子。
雄偉有才略,太祖愛之,常在軍中。
及婆盧火為泰州都統,宗族皆随遷泰州。
撒離喝嘗為世祖養子,獨得不遷,仍居安出虎水。
宗翰、宗望已再克汴,執宋二主北還。
宗望分遣諸将定河北。
左都監阇母攻下河間。
雄州李成棄城走,撒離喝邀擊,大破之,雄州遂降。
睿宗經略山東,留撒離喝于河上,而真定境内有賊衆,自稱元帥秦王。
撒離喝擊破其衆,執而戮之。
從平陝西,撒離喝徇地自渭以西,降德順軍,又降泾原路鎮戎軍,進平熙河,降甘泉等三堡,遂取保川城,明年,同奔睹讨平河外,降甯洮、安隴二寨,并降下河及樂州。
至西甯,盡降其都護官屬,于是木波族長等皆迎降。
攻慶陽,敗其拒者,遂降其城。
慕洧以環州來降,得城寨十三,步騎一萬。
于是,宗弼軍敗于和尚原,上褒美撒離喝而戒勵宗弼。
睿宗已定陝西,留兵屯沖要,使撒離喝總之。
居無何,請收劍外十三州。
與宋王彥之軍七千人遇于沙會泺,敗之,遂克金州。
連破吳玠諸軍于饒峰關,遂取真符縣,取洋州入興元府。
敗吳玠兵于固鎮,擒其兩将。
撒葛柷等破宋兵,盡下諸砦及仙人關。
天會十四年,為元帥右監軍。
天眷三年,宗弼複取河南。
撒離喝自河中出陝西。
既至鳳翔,擊走宋軍。
是時,宋軍在京兆西者甚衆。
諸将以暑雨,欲駐軍。
且聞宋兵九萬會于泾州,都元帥遣河南步卒來會軍。
撒離喝留諸将屯環慶,獨以輕騎取泾州。
六月,敗宋兵于泾州。
宋兵走渭州,拔離速追擊,大敗之。
未幾,為右副元帥。
皇統三年,封應國公,錫赉甚厚。
熙宗出獵,賜具裝馬二,命射于圍中。
加開府儀同三司。
将還軍,命宰臣餞之。
海陵升蒲州為河中府,撒離喝為河中尹,左副元帥如故。
自陝西入朝,因從容言曰:“唐建成不道,太宗以義除之,即位之後,力行善政,後世稱賢。
陛下以前主失德,大義廢絕,力行善政,則如唐太宗矣。
”海陵聞其言,色變,撒離喝亦悔其言。
既而進封國王,從行官吏皆官賞之。
海陵念撒離喝久握兵在外,頗得士心,忌之,以為行台左丞相兼左副元帥。
又恐不奉命,陽尊以殊禮,使系屬籍,以玉帶玺書賜之。
撒離喝至汴,诏谕行台右丞相、右副元帥撻不野無使撒離喝預軍事。
撒離喝不知,每事辄争之。
撻不野詭曰:“太師梁王以陝西事屬公,以河南事屬撻不野,今未嘗别奉诏命。
陝西之事,撻不野固不敢幹涉。
”撻不野久在河南,将帥畏而附之。
撒離喝始至勢孤,争之不得,白于朝。
大臣知上旨,報曰:“如梁王教。
”及诏使至汴,谕旨于撻不野。
使還,撻不野獨有附奏,撒離喝不得與聞,人皆知海陵使撻不野圖之矣。
會海陵欲除遼王斜也子孫及平章政事宗義等,元帥府令史遙設希海陵旨,誣撒離喝父子謀反,并平章宗義、尚書謀裡野等。
遙設學撒離喝手署及印文,詐為契丹小字家書與其子宗安,從左都監奔睹上變。
封題作已經開拆者,書紙隐約有白字,作曾經水浸,緻字畫分明者,稱禦史大夫宗安于宮門外遺下此書,遙設拾得之。
其書略曰:“撻不野自來于我不好,凡事常有堤防,應是知得上意。
移剌補丞相于我不好,若遲緩分毫,猜疑必落他手也。
”又曰:“阿渾每見此書,約定月日,教掃胡令史卻寫白字書來。
”有司鞫問,宗安不服曰:“使真有此書,我剖肌肉藏之,猶恐漏洩,安得于朝門下遺之?”有司掠笞楚毒,宗安神色不變。
乃置掃胡爐炭上,掃胡不能堪,自誣服。
宗安謂掃胡曰:“爾苦矣。
”宗義被掠笞,不能當,亦自誣服,曰:“我輩知不免矣,不早決,徒自苦。
”宗安曰:“今雖無以自明,九泉之下當有冤對,吾終不能引屈。
”竟不服而死。
使厮魯渾殺撒離喝于汴,族其家,而無寫書及傳書者主名。
有折哥者,能契丹小字,舊嘗從撒離喝。
特末者,陝西舊将,嘗以左副元帥事馳驿赴阙。
兩人者皆族誅。
撒離喝親屬坐是死者二十餘人。
魯王斡者孫耶魯候撒離喝于汴,厮魯渾執之,耶魯曰:“願付有司,若法當同坐,雖死不恨。
”厮魯渾亦殺之。
其家訟于朝,海陵不問,但賜錢二百萬。
奔睹遷元帥左監軍,加開府儀同三司。
遙設為同知博州事,賜錢三百萬,謂之曰:“爾無自比老人。
老人親告朕,爾以告有司,設有撒離喝黨人在其間,敗吾事
雄偉有才略,太祖愛之,常在軍中。
及婆盧火為泰州都統,宗族皆随遷泰州。
撒離喝嘗為世祖養子,獨得不遷,仍居安出虎水。
宗翰、宗望已再克汴,執宋二主北還。
宗望分遣諸将定河北。
左都監阇母攻下河間。
雄州李成棄城走,撒離喝邀擊,大破之,雄州遂降。
睿宗經略山東,留撒離喝于河上,而真定境内有賊衆,自稱元帥秦王。
撒離喝擊破其衆,執而戮之。
從平陝西,撒離喝徇地自渭以西,降德順軍,又降泾原路鎮戎軍,進平熙河,降甘泉等三堡,遂取保川城,明年,同奔睹讨平河外,降甯洮、安隴二寨,并降下河及樂州。
至西甯,盡降其都護官屬,于是木波族長等皆迎降。
攻慶陽,敗其拒者,遂降其城。
慕洧以環州來降,得城寨十三,步騎一萬。
于是,宗弼軍敗于和尚原,上褒美撒離喝而戒勵宗弼。
睿宗已定陝西,留兵屯沖要,使撒離喝總之。
居無何,請收劍外十三州。
與宋王彥之軍七千人遇于沙會泺,敗之,遂克金州。
連破吳玠諸軍于饒峰關,遂取真符縣,取洋州入興元府。
敗吳玠兵于固鎮,擒其兩将。
撒葛柷等破宋兵,盡下諸砦及仙人關。
天會十四年,為元帥右監軍。
天眷三年,宗弼複取河南。
撒離喝自河中出陝西。
既至鳳翔,擊走宋軍。
是時,宋軍在京兆西者甚衆。
諸将以暑雨,欲駐軍。
且聞宋兵九萬會于泾州,都元帥遣河南步卒來會軍。
撒離喝留諸将屯環慶,獨以輕騎取泾州。
六月,敗宋兵于泾州。
宋兵走渭州,拔離速追擊,大敗之。
未幾,為右副元帥。
皇統三年,封應國公,錫赉甚厚。
熙宗出獵,賜具裝馬二,命射于圍中。
加開府儀同三司。
将還軍,命宰臣餞之。
海陵升蒲州為河中府,撒離喝為河中尹,左副元帥如故。
自陝西入朝,因從容言曰:“唐建成不道,太宗以義除之,即位之後,力行善政,後世稱賢。
陛下以前主失德,大義廢絕,力行善政,則如唐太宗矣。
”海陵聞其言,色變,撒離喝亦悔其言。
既而進封國王,從行官吏皆官賞之。
海陵念撒離喝久握兵在外,頗得士心,忌之,以為行台左丞相兼左副元帥。
又恐不奉命,陽尊以殊禮,使系屬籍,以玉帶玺書賜之。
撒離喝至汴,诏谕行台右丞相、右副元帥撻不野無使撒離喝預軍事。
撒離喝不知,每事辄争之。
撻不野詭曰:“太師梁王以陝西事屬公,以河南事屬撻不野,今未嘗别奉诏命。
陝西之事,撻不野固不敢幹涉。
”撻不野久在河南,将帥畏而附之。
撒離喝始至勢孤,争之不得,白于朝。
大臣知上旨,報曰:“如梁王教。
”及诏使至汴,谕旨于撻不野。
使還,撻不野獨有附奏,撒離喝不得與聞,人皆知海陵使撻不野圖之矣。
會海陵欲除遼王斜也子孫及平章政事宗義等,元帥府令史遙設希海陵旨,誣撒離喝父子謀反,并平章宗義、尚書謀裡野等。
遙設學撒離喝手署及印文,詐為契丹小字家書與其子宗安,從左都監奔睹上變。
封題作已經開拆者,書紙隐約有白字,作曾經水浸,緻字畫分明者,稱禦史大夫宗安于宮門外遺下此書,遙設拾得之。
其書略曰:“撻不野自來于我不好,凡事常有堤防,應是知得上意。
移剌補丞相于我不好,若遲緩分毫,猜疑必落他手也。
”又曰:“阿渾每見此書,約定月日,教掃胡令史卻寫白字書來。
”有司鞫問,宗安不服曰:“使真有此書,我剖肌肉藏之,猶恐漏洩,安得于朝門下遺之?”有司掠笞楚毒,宗安神色不變。
乃置掃胡爐炭上,掃胡不能堪,自誣服。
宗安謂掃胡曰:“爾苦矣。
”宗義被掠笞,不能當,亦自誣服,曰:“我輩知不免矣,不早決,徒自苦。
”宗安曰:“今雖無以自明,九泉之下當有冤對,吾終不能引屈。
”竟不服而死。
使厮魯渾殺撒離喝于汴,族其家,而無寫書及傳書者主名。
有折哥者,能契丹小字,舊嘗從撒離喝。
特末者,陝西舊将,嘗以左副元帥事馳驿赴阙。
兩人者皆族誅。
撒離喝親屬坐是死者二十餘人。
魯王斡者孫耶魯候撒離喝于汴,厮魯渾執之,耶魯曰:“願付有司,若法當同坐,雖死不恨。
”厮魯渾亦殺之。
其家訟于朝,海陵不問,但賜錢二百萬。
奔睹遷元帥左監軍,加開府儀同三司。
遙設為同知博州事,賜錢三百萬,謂之曰:“爾無自比老人。
老人親告朕,爾以告有司,設有撒離喝黨人在其間,敗吾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