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傳第六

關燈


    張永合步騎數萬來戰,阿魯補兵止二千,敵圍之,阿魯補潰圍力戰,竟敗之,追殺四十裡,獲馬三百而還。

    再攻廬州,與迪古不敗敵萬衆于拓臯,至廬州,騎兵五百出戰,敗之,斬其二校。

    師還。

    宗弼趨陝西,道聞大名複叛,遣阿魯補經略之,獨與譯者至城下,招之,大名果降。

    翌日,下令民間兵器,悉上送官,于是吏民按堵如故。

    為大名開德路都統。

      齊國建,阿魯補屯兵于汴城外。

    天會十五年,诏廢齊國,已執劉麟,阿魯補先入汴京備變。

    明年,除歸德尹。

    割河南地與宋,入為燕京内省使。

    宗弼複河南,阿魯補先濟河,撫定諸郡,再為歸德尹、河南路都統。

    宋兵來取河南地,宗弼召阿魯補,與許州韓常、颍州大臭、陳州赤盞晖、皆會于汴,阿魯補以敵在近,獨不赴。

    而宋将嶽飛、劉光世等,果乘間襲取許颍三州,旁郡皆響應。

    其兵犯歸德者,阿魯補連擊敗之,複取亳、宿等州,河南平,阿魯補功最。

      皇統五年,為行台參知政事,授世襲猛安,兼合紮謀克。

    改元帥右監軍,婆速路統軍,歸德軍節度使,累階儀同三司。

     其在汴時,嘗取官舍材木,構私第于恩州,至是事覺,法當“議勳”“議親”。

    海陵嘗在軍中,惡阿魯補,诏曰:“若論勳勞,更有過于此者。

    況官至一品,足以酬之。

    國家立法,貴賤一也,豈以親貴而有異也。

    ”遂論死。

    年五十五。

     阿魯補以将家子從征伐,屢立功,曆官有惠愛,得民心。

    及死,人皆惜之。

    大定三年,贈儀同三司,诏以其子為右衛将軍,襲猛安及親管謀克,賜銀五百兩、重彩二十端、絹三百匹。

     骨赧,冶诃子,善騎射,有材幹。

    從讨桓赧散達、烏春、窩謀罕、留可之叛,皆有功。

    從太祖伐遼,骨赧從軍戰甯江州出河店,破遼主親軍,皆以力戰受賞,襲其父謀克。

    領秦王宗翰千戶,攻下中、西兩京。

     宗翰伐宋,圍太原未下,宗翰還西京,骨赧以右翼軍佐銀術可守太原。

    是時汾州、團柏、榆次、岚、憲、潞皆有兵來援,骨赧凡四戰,皆破之。

    大軍團汴,骨赧引萬戶軍,屢敗其援兵。

    憲、潞等州複叛,骨赧引兵複取之,并收撫保德、火山而還。

     後領軍鎮夏邊,在職十二年。

    天會八年,授世襲猛安。

    天眷初,為天德軍節度使,緻仕。

    累遷開府儀同三司,卒,年八十五。

    子喜哥襲猛安,加宣武将軍。

     訛古乃,冶诃子,姿質魁偉。

    年十四,隸秦王宗翰軍中,常領兵行前為偵候。

    及大軍襲遼主,訛古乃以甲騎六十,追遼招讨徒山,獲之,又以七騎追獲遼公主牙不裡以獻。

    有軍來為遼援,方臨陣,中有躍馬而出者,軍帥謂之曰:“爾能為我取此乎?”訛古乃曰:“諾。

    ”果生擒而還,問其名,曰同瓜,蓋北部中之勇者也。

     訛古乃善馳驿,日能千裡。

    及伐宋,屢遣将命以行。

    天會八年,從秦王在燕,聞餘睹反于西北,秦王令訛古乃馳驿以往,訛古乃黎明走天德,及至,日未曛也。

     皇統元年,以功授甯遠大将軍,疊刺唐古部節度使。

    五年,授千戶。

    六年,遷西北路招讨使。

    九年,再遷天德尹、西南路招讨使。

    天德二年,召見。

    四年,遷臨洮尹,加金紫光祿大夫。

    卒官,年五十三。

      蒲查,自上京梅堅河徙屯天德。

    初為元帥府紮也,使于四方稱職,按事能得其實,領猛安。

    皇統間,除同知開遠軍節度使,斥候嚴整,邊境無事。

    正隆初,為中都路兵馬判官。

    是時,京畿多盜,蒲查捕得大盜四十餘人,百姓稍安。

    改安化軍節度副使。

    大定二年,領行軍萬戶,充邳州刺史、知軍事,領本州萬戶,管所屯九猛安軍,昌武軍節度使,山東副都統。

    撒改南征,元帥府以蒲查行副統事。

    入為太子少詹事,再遷開遠軍節度使,襲伯父骨赧猛安,曆婆速路兵馬都總管,西北路招讨使,卒。

     蒲查性廉潔忠直,臨事能斷,凡被任使,無不稱雲。

     贊曰:賢石魯與昭祖為友,歡都事景祖、世祖為之臣。

    蓋金自景祖始大,諸部君臣之分始定,故傳異姓之臣,以歡都為首。

    冶诃雖宗室,與歡都同功,故列叙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