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第十九
關燈
小
中
大
副,依例請都管、上中節當面勸酒。
使者答上聞,複引都管、上中節于欄子外階下排立,先揖,飲酒,再揖,退。
至九盞下,酒畢,教坊退。
乃請賜宴天使于幕次前。
候茶入,乃于拜席排立都管、三節人從。
茶盞出,揖起,押宴官等離位立,揖,都管人從鞠躬,喝:“謝恩。
”拜,下節聲喏,呼“萬歲”,如入見儀,齊鞠躬,喝:“各祗候。
”請押宴等官齊出,分階下?,與天使對行至拜褥前立。
請使副就位望阙謝恩,再拜,舞蹈,三拜,畢,依位立。
請押宴、館伴齊詣褥位謝恩。
來使乃進謝禦宴表,先再拜,平身立。
使跪捧表,天使近前搢笏受表,出笏複位。
使就拜,退複位,立。
使副上聞,依例書送天使土物,領畢,天使即以物報之,然後展天使辭狀,再揖,次館伴揖,通揖,請分位。
是日,來使于宴下監酒等官及教坊人等皆有所贈。
第五日,稱賀。
比至客省幕次對立,皆如入見儀。
至收笏坐,先湯,次酒三盞,畢,客省傳示來使,辭曰:“請都管、上中節當面勸酒。
”回傳示畢,引都管、上中節于幕次前階下排立,先揖,飲酒,再揖,引退。
至三盞酒畢,茶罷,出笏近前,齊請出幕次,前外為上,對立,通揖,分位,各歸幕次。
候閣門招引時,請客省與使副幕次前,外為上,對立揖。
對行至門外階下,與引揖閣副揖。
引使副左入,與臣僚合班,至丹墀北向立定。
同臣僚先再拜,平身,搢笏,鞠躬,三舞蹈,跪左膝三叩頭,出笏就拜,興,再拜,平立。
俟進酒緻辭畢,再拜,宣徽使稱:“有制。
”又再拜,宣答畢,先再拜,舞蹈,平立,分班。
俟皇帝舉酒時,再拜,合班又再拜,上殿,夏使副在禦座右第二行北端立。
次引都管、上中節左入,至丹墀立,下節門外階下排立,齊鞠躬,通名畢,先再拜,鞠躬,不出班奏:“聖躬萬福。
”喝:“拜。
”又再拜,下節聲喏呼“萬歲”,如前儀。
喝:“各祗候。
”畢,平立,再鞠躬,喝:“賜酒食。
”聲喏再拜呼“萬歲”,如前儀。
引左廊立。
待床入,進酒。
皇帝飲酒時,上下侍立皆再拜。
俟進酒官至位,合坐官再拜,皆坐。
即行臣使酒,普傳宣,立飲,再拜,複坐。
次人從鞠躬聲喏再拜呼“萬歲”之儀如前。
皆坐。
至第三盞,傳宣立飲,畢,再拜,複坐。
次人從如前,畢,坐。
俟緻語,聞鼓笛時,揖臣使皆立,俟口号絕,臣使再拜,坐,次人從如前儀,複坐。
次至五盞,将曲終,人從立,再如前儀,畢,先引出。
臣使起再拜,退至丹墀,合班,謝宴,再拜,舞蹈,三拜,喝:“各祗候。
”引出,至三門階下,與閣門副使相揖别,與客省同行,至幕次前對立,先揖,各傳示,再揖,請分位,就幕次。
少頃,請館伴與使副出幕次,外為上,對立,先揖,各傳示,再揖,引行,至元下馬處,請左右易位,對立揖,收笏上馬,至館,聲喏相揖分位,與初入見還禮同。
第六日,賜分食,并賜酒果禮。
天使至館,與第二日賜酒果禮同。
是日,支押分食酒果軍土物,并在館随局分官員承應人例物。
凡裡外門将軍、監廚直長、館都監、監酒食官、承應班祗候、衆廚子、館子、巡護軍、館伴所牽攏官,皆溥及之。
第七日,曲宴禮,如前儀。
第八日,奉辭之儀。
至小起居畢,閣使先奏來使辭榜子。
引使者左入,傍折通班,至丹墀再拜,不出班奏8“聖躬萬福。
”又再拜。
揖副鞠躬,使出班戀阙緻詞,複位,再拜,喝:“各好去。
”引右出,次引宰執下殿,禮畢。
第九日,聚?,送至恩華館,更衣而行。
凡使将至界,報至則差接伴使,至則差館伴使,去則差送伴使,皆有副,皆差書表以從。
凡行省來宴、回宴之押宴官,皆從行省定差,就借以文武高爵長官之職,以為轉銜之光。
來回之賜宴天使,皆以閣門祗候往,诏書、口宣皆禀命于都省,以翰林院定撰焉。
夏使至,或許貿易于市二日。
使至,所差者館伴使、副各一,監察、奉職、省令史各一,書表四,總領提控官、酒食官、監廚、稱肉官各一,牽攏官三十,尚食局直長、知書、都管、接手、湯藥直長、長行各一,廚子五,奉飲直長一、長行二,奉珍二,儀鸾直長一、長行十,把内外門官二,館外巡防軍三十,把館甲軍六十二,雜役軍六十,過位不通漢語軍十,凡雜役皆衣皁,過食司吏八十,街市廚子四十,方脈雜科醫各一,醫獸一,鞍馬二十四匹,後止備八匹,押馬官一員。
又差說儀承受禮直官一員。
凡在館鋪陳繳絡器皿什物,戶部差官與東上直閣同點檢。
所經橋道皆先期命工部修治之。
凡賜衣,使副各三對,人從衣各二對,使副币帛百四十段,舊又賜貂裘二,無則使者代以銀三錠,副代以帛六十匹,後削之。
惟生饩則代以绫羅三十九匹、帛六十二匹、布四匹。
金帶三,金鍍銀束帶三,金塗銀鬧裝鞍辔三,金塗銀渾裹書匣、間金塗銀裝釘黑油诏匣及包書、诏匣複各一。
朝辭,賜人從銀二百三十五兩,絹二百三十五匹。
賜宋、高麗使之物,其數則無所考。
使者答上聞,複引都管、上中節于欄子外階下排立,先揖,飲酒,再揖,退。
至九盞下,酒畢,教坊退。
乃請賜宴天使于幕次前。
候茶入,乃于拜席排立都管、三節人從。
茶盞出,揖起,押宴官等離位立,揖,都管人從鞠躬,喝:“謝恩。
”拜,下節聲喏,呼“萬歲”,如入見儀,齊鞠躬,喝:“各祗候。
”請押宴等官齊出,分階下?,與天使對行至拜褥前立。
請使副就位望阙謝恩,再拜,舞蹈,三拜,畢,依位立。
請押宴、館伴齊詣褥位謝恩。
來使乃進謝禦宴表,先再拜,平身立。
使跪捧表,天使近前搢笏受表,出笏複位。
使就拜,退複位,立。
使副上聞,依例書送天使土物,領畢,天使即以物報之,然後展天使辭狀,再揖,次館伴揖,通揖,請分位。
是日,來使于宴下監酒等官及教坊人等皆有所贈。
第五日,稱賀。
比至客省幕次對立,皆如入見儀。
至收笏坐,先湯,次酒三盞,畢,客省傳示來使,辭曰:“請都管、上中節當面勸酒。
”回傳示畢,引都管、上中節于幕次前階下排立,先揖,飲酒,再揖,引退。
至三盞酒畢,茶罷,出笏近前,齊請出幕次,前外為上,對立,通揖,分位,各歸幕次。
候閣門招引時,請客省與使副幕次前,外為上,對立揖。
對行至門外階下,與引揖閣副揖。
引使副左入,與臣僚合班,至丹墀北向立定。
同臣僚先再拜,平身,搢笏,鞠躬,三舞蹈,跪左膝三叩頭,出笏就拜,興,再拜,平立。
俟進酒緻辭畢,再拜,宣徽使稱:“有制。
”又再拜,宣答畢,先再拜,舞蹈,平立,分班。
俟皇帝舉酒時,再拜,合班又再拜,上殿,夏使副在禦座右第二行北端立。
次引都管、上中節左入,至丹墀立,下節門外階下排立,齊鞠躬,通名畢,先再拜,鞠躬,不出班奏:“聖躬萬福。
”喝:“拜。
”又再拜,下節聲喏呼“萬歲”,如前儀。
喝:“各祗候。
”畢,平立,再鞠躬,喝:“賜酒食。
”聲喏再拜呼“萬歲”,如前儀。
引左廊立。
待床入,進酒。
皇帝飲酒時,上下侍立皆再拜。
俟進酒官至位,合坐官再拜,皆坐。
即行臣使酒,普傳宣,立飲,再拜,複坐。
次人從鞠躬聲喏再拜呼“萬歲”之儀如前。
皆坐。
至第三盞,傳宣立飲,畢,再拜,複坐。
次人從如前,畢,坐。
俟緻語,聞鼓笛時,揖臣使皆立,俟口号絕,臣使再拜,坐,次人從如前儀,複坐。
次至五盞,将曲終,人從立,再如前儀,畢,先引出。
臣使起再拜,退至丹墀,合班,謝宴,再拜,舞蹈,三拜,喝:“各祗候。
”引出,至三門階下,與閣門副使相揖别,與客省同行,至幕次前對立,先揖,各傳示,再揖,請分位,就幕次。
少頃,請館伴與使副出幕次,外為上,對立,先揖,各傳示,再揖,引行,至元下馬處,請左右易位,對立揖,收笏上馬,至館,聲喏相揖分位,與初入見還禮同。
第六日,賜分食,并賜酒果禮。
天使至館,與第二日賜酒果禮同。
是日,支押分食酒果軍土物,并在館随局分官員承應人例物。
凡裡外門将軍、監廚直長、館都監、監酒食官、承應班祗候、衆廚子、館子、巡護軍、館伴所牽攏官,皆溥及之。
第七日,曲宴禮,如前儀。
第八日,奉辭之儀。
至小起居畢,閣使先奏來使辭榜子。
引使者左入,傍折通班,至丹墀再拜,不出班奏8“聖躬萬福。
”又再拜。
揖副鞠躬,使出班戀阙緻詞,複位,再拜,喝:“各好去。
”引右出,次引宰執下殿,禮畢。
第九日,聚?,送至恩華館,更衣而行。
凡使将至界,報至則差接伴使,至則差館伴使,去則差送伴使,皆有副,皆差書表以從。
凡行省來宴、回宴之押宴官,皆從行省定差,就借以文武高爵長官之職,以為轉銜之光。
來回之賜宴天使,皆以閣門祗候往,诏書、口宣皆禀命于都省,以翰林院定撰焉。
夏使至,或許貿易于市二日。
使至,所差者館伴使、副各一,監察、奉職、省令史各一,書表四,總領提控官、酒食官、監廚、稱肉官各一,牽攏官三十,尚食局直長、知書、都管、接手、湯藥直長、長行各一,廚子五,奉飲直長一、長行二,奉珍二,儀鸾直長一、長行十,把内外門官二,館外巡防軍三十,把館甲軍六十二,雜役軍六十,過位不通漢語軍十,凡雜役皆衣皁,過食司吏八十,街市廚子四十,方脈雜科醫各一,醫獸一,鞍馬二十四匹,後止備八匹,押馬官一員。
又差說儀承受禮直官一員。
凡在館鋪陳繳絡器皿什物,戶部差官與東上直閣同點檢。
所經橋道皆先期命工部修治之。
凡賜衣,使副各三對,人從衣各二對,使副币帛百四十段,舊又賜貂裘二,無則使者代以銀三錠,副代以帛六十匹,後削之。
惟生饩則代以绫羅三十九匹、帛六十二匹、布四匹。
金帶三,金鍍銀束帶三,金塗銀鬧裝鞍辔三,金塗銀渾裹書匣、間金塗銀裝釘黑油诏匣及包書、诏匣複各一。
朝辭,賜人從銀二百三十五兩,絹二百三十五匹。
賜宋、高麗使之物,其數則無所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