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第六

關燈
地理中 ○南京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山東東路山東西路 南京路,國初曰汴京,貞元元年更号南京。

    府三,領節鎮三,防禦八,刺史郡八,縣一百五。

    都城門十四,曰開陽,曰宣仁,曰安利,曰平化。

    曰通遠,曰宜照,曰利川,曰崇德,曰迎秋,曰廣澤,曰順義,曰迎朔,曰順常,曰廣智。

    宮城門,南外門曰南薰,南薰北新城門曰豐宜,橋曰龍津橋,北門曰丹鳳,其門三。

    丹鳳北曰舟橋,橋少北曰文武樓,遵禦路而北橫街也。

    東曰太廟,西曰郊社,正北曰承天門,其門五,雙阙前引,東曰登聞檢院,西曰登聞鼓院。

    檢院東曰左掖門,門南曰待漏院。

    鼓院西曰右掖門,門南曰都堂。

    直承天門北曰大慶門,門東曰日精門,又東曰左升平門。

    大慶門西曰月華門,又西曰右升平門。

    正殿曰大慶殿,前有龍墀,又南有丹墀,又南曰沙墀,東庑曰嘉福樓,西庑曰嘉瑞樓。

    大慶後曰德儀殿。

    殿東曰左升龍門,西曰右升龍門。

    正門曰隆德,内有隆德殿,有蕭牆,有丹墀。

    隆德殿左曰東上閣門,右曰西上閣門,皆南向。

    鼓樓在東,鐘樓在西。

    隆德之次曰仁安門、仁安殿,東則内侍局,又東曰近侍局,又東則嚴祗門,宮中則稱曰撒合門,少南曰東樓,則授除樓也。

    西曰西樓。

    仁安之次曰純和殿,正寝也。

    純和西曰雪香亭,亭北則後妃位也,有樓,樓西曰瓊香亭,亭西曰涼位,有樓,樓北少西曰玉清殿。

    純和之次曰福甯殿,殿後曰苑門,内曰仁智殿,有二太湖石,左曰敷錫神運萬歲峰,右曰玉京獨秀太平岩,殿曰山莊,其西南曰翠微閣。

    苑門東曰仙韶院,院北曰翠峰,峰之洞曰大滌湧翠,東連長生殿,又東曰湧金殿,又東曰蓬萊殿。

    長生西曰浮玉殿,又西曰瀛洲殿。

    長生殿南曰閱武殿,又南曰内藏庫。

    嚴祗門東曰尚食局,又東曰宣徽院,院北曰禦藥院,又北右藏庫,東則左藏庫。

    宣徽院東曰點檢司,司北曰秘書監,又北曰學士院,又北曰谏院,又北曰武器署。

    點檢司南曰儀鸾局,又南曰尚辇局。

    宣徽院南曰拱衛司,又南曰尚衣局。

    其南為繁禧門,又南安泰門,門與左升龍門相直。

    東則壽聖宮,兩宮太後位也,本明俊殿,試進士之所。

    宮北曰徽音院,又北燕壽殿,殿垣後少西曰振肅衛司,東曰中衛尉司。

    儀鸾局東曰小東華門,更漏在焉。

    中衛尉司東曰祗肅門,少東南曰将軍司。

    徽音、壽聖東曰太後苑,苑殿曰慶春,與燕壽殿并。

    小東華與正東華門對。

    東華門内正北尚廄局,其西北曰臨武殿。

    左掖門北,尚食局南曰宮苑司。

    其西北尚醖局、湯藥局。

    侍儀司少西曰府寶局、器物局,又西則撒合門也。

    嘉瑞樓西曰三廟,正殿曰德昌,東曰文昭,西曰光興。

    德昌後,宣宗廟也。

    宮西門曰西華,與東華相直,北門曰安貞。

     開封府,上。

    留守司留守帶本府尹,兼本路兵馬都總管。

    天德二年罷行台尚書省,置轉運司、提刑司。

    天德二年置統軍司。

    有藥市四,榷場。

    産蜜蠟、香茶、心紅、硃紅、地龍、黃柏。

    天德四年,戶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九十。

    泰和末,戶百七十四萬六千二百一十。

    縣十五、鎮十五: 開封東附郭。

    有古通津、臨蔡關、汴河。

    鎮一延嘉。

     祥符西附郭。

    有嶽台、浚水、沙台、崇台、夷門山、蔡河、金水河、廣濟河、寒泉河。

    鎮三陳橋、八角、郭橋。

     陽武有沙池、黑陽山。

    黃河、汴河、白溝河。

     通許宋名鹹平,大定二十九年以與鹹平府重,更。

    有牛首城、裘亭。

      泰康有魯溝、蔡河、渦河、鎮一崔橋。

     中牟有汴河、鄭河、中牟台。

    鎮四圃田、陽武、萬勝、白沙鎮。

     杞宋雍丘縣,杞國也,正隆後更今名。

    鎮一圉城。

     鄢陵有洧水、潩水、太丘城。

    鎮一馬欄橋。

     尉氏有惠民河、長明溝。

    鎮二硃家曲、宋樓。

     扶溝有祁耶山、洧水、白亭。

    鎮二建雄、義店。

    舊有赤倉鎮。

      陳留有皇柏山、狼丘、汴河。

     延津貞祐三年七月升為延州。

    有土山、黃河。

     洧川貞祐二年置惠民倉,興定二年四月以尉氏縣之宋樓鎮升。

     長垣 封丘 睢州,下,刺史。

    宋拱州保慶軍,國初猶稱拱州,天德三年更。

    戶四萬六千三百六十。

    縣三、鎮一: 襄邑古襄牛地。

    有汴河、睢水、渙水、承匡城。

    鎮一重華。

     考城宋隸東京,正隆前隸曹州,後來屬。

    有葵丘、黃河、黃陵岡,元光二年改為通安堡。

     柘城古株林,首止地在焉。

    有渙水、泡水、泓水。

     歸德府,散,中,宣武軍。

    故宋州,宋南京應天府河南郡歸德軍,國初置宣武軍。

    戶七萬六千百八十九。

    縣六、鎮四: 睢陽宋名宋城,承安五年更名。

    有鷹鹭池、汴水、睢水、渙水。

    鎮一葛驿。

     甯陵大定二十二年徙于汴河堤南古城。

    有汴水、睢水、渙水。

     下邑有汴水、黃水。

    鎮一會亭。

     虞城有孟諸薮。

     谷熟有汴水、谷水。

    鎮二營城、洛場。

    又有舊高辛鎮。

     楚丘國初隸曹州,海陵後來屬,興定元年以限河不便,改隸單州。

    有景山、京岡。

     單州,中,刺史。

    宋砀郡,貞祐四年二月升為防禦,興定五年二月置招撫司,以安集河北遺黎。

    戶六萬五千五百四十五。

    縣四: 單父有栖霞山、泡溝。

      成武有堂溝。

      魚台有泗水,涓溝、五丈溝。

     砀山興定元年以限河不便,改隸歸德府。

    有芒砀山、古汴渠、午溝。

     壽州,下,刺史。

    宋隸壽春府,貞元元年來屬,泰和六年六月升為防禦。

    戶八千六百七十七。

    縣二、鎮一: 下蔡有硖石山、颍水、淮水。

      蒙城宋隸亳州,國初來屬。

    有狼山、渦水。

    鎮一蒙館。

     陝州,下、防禦。

    宋陝郡保平軍節度,皇統二年降為防禦,貞祐二年七月升為節鎮。

    戶四萬一千一十。

    縣四、鎮七:  陝倚。

    有虢山、岘頭山、三崤山、底柱山、黃河、橐水。

    鎮一石壕。

     靈寶有誇父山、黃河、稠桑澤、古函谷關。

    鎮二乾壕、關東。

      湖城有荊山、鑄鼎原、鳳林泉、鼎湖。

    鎮二三門、集津。

     阌鄉有太華山、黃河、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