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帝紀第四 炀帝下
關燈
小
中
大
破之,進圍遼東。
乙未,大頓,見二大鳥,高丈餘,皜身硃足,遊泳自若。
上異之,命工圖寫,并立銘頌。
五月壬午,納言楊達卒。
于時諸将各奉旨,不敢越機。
既而高麗各城守,攻之不下。
六月己未,幸遼東,責怒諸将。
止城西數裡,禦六合城。
七月壬寅,宇文述等敗績于薩水,右屯衛将軍辛世雄死之。
九軍并陷,将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。
癸卯,班師。
九月庚辰,上至東都。
己醜,诏曰:“軍國異容,文武殊用,匡危拯難,則霸德攸興,化人成俗,則王道斯貴。
時方撥亂,屠販可以登朝,世屬隆平,經術然後升仕。
豐都爰肇,儒服無預于周行,建武之朝,功臣不參于吏職。
自三方未一,四海交争,不遑文教,唯尚武功。
設官分職,罕以才授,班朝治人,乃由勳叙,莫非拔足行陣,出自勇夫,斅學之道,既所不習,政事之方,故亦無取。
是非暗于在己,威福專于下吏,貪冒貨賄,不知紀極,蠢政害民,實由于此。
自今已後,諸授勳官者,并不得回授文武職事,庶遵彼更張,取類于調瑟,求諸名制,不傷于美錦。
若吏部辄拟用者,禦史即宜糾彈。
”冬十月甲寅,工部尚書宇文恺卒。
十一月己卯,以宗女華容公主嫁于高昌王。
辛巳,光祿大夫韓壽卒。
甲申,敗将宇文述、于仲文等并除名為民,斬尚書右丞劉士龍以謝天下。
是歲,大旱,疫,人多死,山東尤甚。
密诏江、淮南諸郡閱視民間童女,姿質端麗者,每歲貢之。
九年春正月丁醜,征天下兵,募民為骁果,集于涿郡。
壬午,賊帥杜彥冰、王潤等陷平原郡,大掠而去。
辛卯,置折沖、果毅、武勇、雄武等郎将官,以領骁果。
乙未,平原李德逸聚衆數萬,稱“阿舅賊”,劫掠山東。
靈武白榆妄稱“奴賊”,劫掠牧馬,北連突厥,隴右多被其患。
遣将軍範貴讨之,連年不能克。
戊戌,大赦。
己亥,遣代王侑、刑部尚書衛玄鎮京師。
辛醜,以右骁騎将軍李渾為右骁衛大将軍。
二月己未,濟北人韓進洛聚衆數萬為群盜。
壬午,複宇文述等官爵。
又征兵讨高麗。
三月丙子,濟陰人孟海公起兵為盜,衆至數萬。
丁醜,發丁男十萬城大興。
戊寅,幸遼東。
以越王侗、民部尚書樊子蓋留守東都。
庚子,北海人郭方預聚徒為盜,自号盧公,衆至三萬,攻陷郡城,大掠而去。
夏四月庚午,車駕渡遼。
壬申,遣宇文述、楊義臣趣平壤。
五月丁醜,熒惑入南鬥。
己卯,濟北人甄寶車聚衆萬餘,寇掠城邑。
六月乙巳,禮部尚書楊玄感反于黎陽。
丙辰,玄感逼東都。
河南贊務裴弘策拒之,反為賊所敗。
戊辰,兵部侍郎斛斯政奔于高麗。
庚午,上班師。
高麗犯後軍,敕右武衛大将軍李景為後拒。
遣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、左候衛将軍屈突通等馳傳發兵,以讨玄感。
秋七月己卯,令所在發人城縣府驿。
癸未,餘杭人劉元進舉兵反,衆至數萬。
八月壬寅,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等破楊玄感于阌鄉,斬之,餘黨悉平。
癸卯,吳人硃燮、晉陵人管崇擁衆十萬餘,自稱将軍,寇江左。
甲辰,制骁果之家蠲免賦役。
丁未,诏郡縣城去道過五裡已上者,徙就之。
戊申,制盜賊籍沒其家。
乙卯,賊帥陳瑱等衆三萬攻陷信安郡。
辛酉,司農卿、光祿大夫、葛國公趙元淑以罪伏誅。
九月己卯,濟陰人吳海流、東海人彭孝才并舉兵為盜,衆數萬。
庚辰,賊帥梁慧尚率衆四萬陷蒼梧郡。
甲午,車駕次上谷,以供費不給,上大怒,免太守虞荷等官。
丁酉,東陽人李三兒、向但子舉兵作亂,衆至萬餘。
閏月己巳,幸博陵。
庚午,上謂侍臣曰:“朕昔從先朝周旋于此,年甫八歲,日月不居,倏經三紀,追惟平昔,不可複希!”言未卒,流涕嗚咽,侍衛者皆泣下沾襟。
冬十月丁醜,賊帥呂明星率衆數千圍東郡,武贲郎将費青奴擊斬之。
乙酉,诏曰:“博陵昔為定州,地居沖要,先皇曆試所基,王化斯遠,故以道冠《豳風》,義高姚邑。
朕巡撫氓庶,爰屈茲邦,瞻望郊廛,緬懷敬止,思所以宣播德澤,覃被下人,崇紀顯号,式光令緒。
可改博陵為高陽郡。
赦境内死罪已下。
給複一年。
”于是召高祖時故吏,皆量材授職。
壬辰,以納言蘇威為開府儀同三司。
硃燮、管崇推劉元進為天子。
遣将軍吐萬緒、魚俱羅讨之,連年不能克。
齊人孟讓、王薄等衆十餘萬,據長白山,攻剽諸郡,清河賊張金稱衆數萬,渤海賊帥格謙自号燕王,孫宣雅自号齊王,衆各十萬,山東苦之。
丁亥,以右候衛将軍郭榮為右候衛大将軍。
十一月己酉,右候衛将軍馮孝慈讨張金稱于清河,反為所敗,孝慈死之。
十二月甲申,車裂玄
乙未,大頓,見二大鳥,高丈餘,皜身硃足,遊泳自若。
上異之,命工圖寫,并立銘頌。
五月壬午,納言楊達卒。
于時諸将各奉旨,不敢越機。
既而高麗各城守,攻之不下。
六月己未,幸遼東,責怒諸将。
止城西數裡,禦六合城。
七月壬寅,宇文述等敗績于薩水,右屯衛将軍辛世雄死之。
九軍并陷,将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。
癸卯,班師。
九月庚辰,上至東都。
己醜,诏曰:“軍國異容,文武殊用,匡危拯難,則霸德攸興,化人成俗,則王道斯貴。
時方撥亂,屠販可以登朝,世屬隆平,經術然後升仕。
豐都爰肇,儒服無預于周行,建武之朝,功臣不參于吏職。
自三方未一,四海交争,不遑文教,唯尚武功。
設官分職,罕以才授,班朝治人,乃由勳叙,莫非拔足行陣,出自勇夫,斅學之道,既所不習,政事之方,故亦無取。
是非暗于在己,威福專于下吏,貪冒貨賄,不知紀極,蠢政害民,實由于此。
自今已後,諸授勳官者,并不得回授文武職事,庶遵彼更張,取類于調瑟,求諸名制,不傷于美錦。
若吏部辄拟用者,禦史即宜糾彈。
”冬十月甲寅,工部尚書宇文恺卒。
十一月己卯,以宗女華容公主嫁于高昌王。
辛巳,光祿大夫韓壽卒。
甲申,敗将宇文述、于仲文等并除名為民,斬尚書右丞劉士龍以謝天下。
是歲,大旱,疫,人多死,山東尤甚。
密诏江、淮南諸郡閱視民間童女,姿質端麗者,每歲貢之。
九年春正月丁醜,征天下兵,募民為骁果,集于涿郡。
壬午,賊帥杜彥冰、王潤等陷平原郡,大掠而去。
辛卯,置折沖、果毅、武勇、雄武等郎将官,以領骁果。
乙未,平原李德逸聚衆數萬,稱“阿舅賊”,劫掠山東。
靈武白榆妄稱“奴賊”,劫掠牧馬,北連突厥,隴右多被其患。
遣将軍範貴讨之,連年不能克。
戊戌,大赦。
己亥,遣代王侑、刑部尚書衛玄鎮京師。
辛醜,以右骁騎将軍李渾為右骁衛大将軍。
二月己未,濟北人韓進洛聚衆數萬為群盜。
壬午,複宇文述等官爵。
又征兵讨高麗。
三月丙子,濟陰人孟海公起兵為盜,衆至數萬。
丁醜,發丁男十萬城大興。
戊寅,幸遼東。
以越王侗、民部尚書樊子蓋留守東都。
庚子,北海人郭方預聚徒為盜,自号盧公,衆至三萬,攻陷郡城,大掠而去。
夏四月庚午,車駕渡遼。
壬申,遣宇文述、楊義臣趣平壤。
五月丁醜,熒惑入南鬥。
己卯,濟北人甄寶車聚衆萬餘,寇掠城邑。
六月乙巳,禮部尚書楊玄感反于黎陽。
丙辰,玄感逼東都。
河南贊務裴弘策拒之,反為賊所敗。
戊辰,兵部侍郎斛斯政奔于高麗。
庚午,上班師。
高麗犯後軍,敕右武衛大将軍李景為後拒。
遣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、左候衛将軍屈突通等馳傳發兵,以讨玄感。
秋七月己卯,令所在發人城縣府驿。
癸未,餘杭人劉元進舉兵反,衆至數萬。
八月壬寅,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等破楊玄感于阌鄉,斬之,餘黨悉平。
癸卯,吳人硃燮、晉陵人管崇擁衆十萬餘,自稱将軍,寇江左。
甲辰,制骁果之家蠲免賦役。
丁未,诏郡縣城去道過五裡已上者,徙就之。
戊申,制盜賊籍沒其家。
乙卯,賊帥陳瑱等衆三萬攻陷信安郡。
辛酉,司農卿、光祿大夫、葛國公趙元淑以罪伏誅。
九月己卯,濟陰人吳海流、東海人彭孝才并舉兵為盜,衆數萬。
庚辰,賊帥梁慧尚率衆四萬陷蒼梧郡。
甲午,車駕次上谷,以供費不給,上大怒,免太守虞荷等官。
丁酉,東陽人李三兒、向但子舉兵作亂,衆至萬餘。
閏月己巳,幸博陵。
庚午,上謂侍臣曰:“朕昔從先朝周旋于此,年甫八歲,日月不居,倏經三紀,追惟平昔,不可複希!”言未卒,流涕嗚咽,侍衛者皆泣下沾襟。
冬十月丁醜,賊帥呂明星率衆數千圍東郡,武贲郎将費青奴擊斬之。
乙酉,诏曰:“博陵昔為定州,地居沖要,先皇曆試所基,王化斯遠,故以道冠《豳風》,義高姚邑。
朕巡撫氓庶,爰屈茲邦,瞻望郊廛,緬懷敬止,思所以宣播德澤,覃被下人,崇紀顯号,式光令緒。
可改博陵為高陽郡。
赦境内死罪已下。
給複一年。
”于是召高祖時故吏,皆量材授職。
壬辰,以納言蘇威為開府儀同三司。
硃燮、管崇推劉元進為天子。
遣将軍吐萬緒、魚俱羅讨之,連年不能克。
齊人孟讓、王薄等衆十餘萬,據長白山,攻剽諸郡,清河賊張金稱衆數萬,渤海賊帥格謙自号燕王,孫宣雅自号齊王,衆各十萬,山東苦之。
丁亥,以右候衛将軍郭榮為右候衛大将軍。
十一月己酉,右候衛将軍馮孝慈讨張金稱于清河,反為所敗,孝慈死之。
十二月甲申,車裂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