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 列傳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寶安 侯安都
關燈
小
中
大
子将至,須别求一蕃,吾其老焉。
"安都對曰:"自古豈有被代天子?臣愚不敢奉诏。
"因請自迎昌,昌濟漢而薨。
以功進爵清遠郡公,邑四千戶。
自是威名甚重,群臣無出其右。
安都父文捍,為始興内史,卒于官。
世祖征安都還京師,為發喪。
尋起複本官,贈其父散騎常侍、金紫光祿大夫,拜其母為清遠國太夫人。
仍迎還都,母固求停鄉裡,上乃下诏,改桂陽之汝城縣為盧陽郡,分衡州之始興、安遠二郡,合三郡為東衡州,以安都從弟曉為刺史,安都第三子秘年九歲,上以為始興内史,并令在鄉侍養。
其年,改封安都桂陽郡公。
王琳敗後,周兵入據巴、湘,安都奉诏西讨。
及留異擁據東陽,又奉诏東讨。
異本謂台軍由錢塘江而上,安都乃步由會稽之諸暨,出于永康。
異大恐,奔桃枝嶺,處嶺谷間,于岩口堅栅,以拒王師。
安都作連城攻異,躬自接戰,為流矢所中,血流至踝,安都乘輿麾軍,容止不變。
因其山垅之勢,迮而為堰。
天嘉三年夏,潦,水漲滿,安都引船入堰,起樓艦與異城等,放拍碎其樓雉。
異與第二子忠臣脫身奔晉安,安都虜其妻子,盡收其人馬甲仗,振旅而歸。
以功加侍中、征北大将軍,增邑并前五千戶,仍還本鎮。
其年,吏民詣阙表請立碑,頌美安都功績,诏許之。
自王琳平後,安都勳庸轉大,又自以功安社稷,漸用驕矜,數招聚文武之士,或射馭馳騁,或命以詩賦,第其高下,以差次賞賜之。
文士則褚玠、馬樞、陰铿、張正見、徐伯陽,劉删、祖孫登,武士則蕭摩诃、裴子烈等,并為之賓客,齋内動至千人。
部下将帥,多不遵法度,檢問收攝,則奔歸安都。
世祖性嚴察,深銜之。
安都弗之改,日益驕橫。
每有表啟,封訖,有事未盡,乃開封自書之,雲又啟某事。
及侍宴酒酣,或箕踞傾倚。
嘗陪樂遊禊飲,乃白帝曰:"何如作臨川王時?"帝不應。
安都再三言之,帝曰:"此雖天命,抑亦明公之力。
"宴訖,又啟便借供帳水飾,将載妻妾于禦堂歡會,世祖雖許其請,甚不怿。
明日,安都坐于禦坐,賓客居群臣位,稱觞上壽。
初,重雲殿災,安都率将士帶甲入殿,帝甚惡之,自是陰為之備。
又周迪之反,朝望當使安都讨之,帝乃使吳明徹讨迪,又頻遣台使案問安都部下,檢括亡叛,安都内不自安。
三年冬,遣其别駕周弘實自托于舍人蔡景曆,并問省中事。
景曆錄其狀具奏之,希旨稱安都謀反。
世祖慮其不受制,明年春,乃除安都為都督江吳二州諸軍事、征南大将軍、江州刺史。
自京口還都,部伍入于石頭,世祖引安都宴于嘉德殿,又集其部下将帥會于尚書朝堂,于坐收安都,囚于嘉德西省,又收其将帥,盡奪馬仗而釋之。
因出舍人蔡景曆表以示于朝。
乃诏曰:"昔漢厚功臣,韓、彭肇亂,晉倚蕃牧,敦、約稱兵。
托六尺于龐萌,野心竊發;寄股肱于霍禹,兇謀潛構。
追惟往代,挻逆一揆,永言自古,患難同規。
侯安都素乏遙圖,本慚令德,幸屬興運,預奉經綸,拔迹行間,假之毛羽,推于偏帥,委以馳逐。
位極三槐,任居四獄,名器隆赫,禮數莫俦。
而志唯矜己,氣在陵上,招聚逋逃,窮極輕狡,無賴無行,不畏不恭。
受脤專征,剽掠一逞,推毂所鎮,裒斂無厭。
寄以徐蕃,接鄰齊境,貿遷禁貨,鬻賣居民,椎埋發掘,毒流泉壤,睚眦僵屍,罔顧彜憲。
朕以爰初締構,頗著功績,飛骖代邸,預定嘉謀,所以淹抑有司,每懷遵養,杜絕百辟,日望自新。
款襟期于話言,推丹赤于造次,策馬甲第,羽林息警,置酒高堂,陛戟無衛。
何嘗内隐片嫌,去柏人而勿宿,外協猜防,入成臯而不留?而勃戾不悛,驕暴滋甚,招誘文武,密懷異圖。
去年十二月十一日,獲中書舍人蔡景曆啟,稱侯安都去月十日遣别駕周弘實來景曆私省宿,訪問禁中,具陳反計,朕猶加隐忍,待之如初。
爰自北門,遷授南服,受命經停,奸謀益露。
今者欲因初鎮,将行不軌。
此而可忍,孰不可容?賴社稷之靈,近侍誠悫,醜情彰暴,逆節顯聞。
外可詳案舊典,速正刑書,止在同謀,馀無所問。
"明日,于西省賜死,時年四十四。
尋有诏,宥其妻子家口,葬以士禮,喪事所須,務加資給。
初,高祖在京城,嘗與諸将宴,杜僧明、周文育、侯安都為壽,各稱功伐。
高祖曰:"卿等悉良将也,而并有所短。
杜公志大而識暗,狎于下而驕于尊,矜其功不收其拙。
周侯交不擇人,而推心過差,居危履險,猜防不設。
侯郎傲誕而無厭,輕佻而肆志。
并非全身之道。
"卒皆如其言。
安都長子敦,年十二,為員外散騎侍郎,天嘉二年堕馬卒,追谥桂陽國愍世子。
太建三年,高宗追封安都為陳集縣侯,邑五百戶,子亶為嗣。
安都從弟曉,累從安都征讨有功,官至員外散騎常侍、明威将軍、東衡州刺史,懷化縣侯,邑五百戶。
天嘉三年卒,年四十一。
史臣曰:杜僧明、周文育并樹功業,成于興運,頗、牧、韓、彭,足可連類矣。
侯安都情異向時,權逾曩日,因之以侵暴,加之以縱誕,苟曰非夫逆亂,奚用免于亡滅!昔漢高醢之為賜,宋武拉于坐右,良有以而然也。
《陳書》 唐·姚思廉
"安都對曰:"自古豈有被代天子?臣愚不敢奉诏。
"因請自迎昌,昌濟漢而薨。
以功進爵清遠郡公,邑四千戶。
自是威名甚重,群臣無出其右。
安都父文捍,為始興内史,卒于官。
世祖征安都還京師,為發喪。
尋起複本官,贈其父散騎常侍、金紫光祿大夫,拜其母為清遠國太夫人。
仍迎還都,母固求停鄉裡,上乃下诏,改桂陽之汝城縣為盧陽郡,分衡州之始興、安遠二郡,合三郡為東衡州,以安都從弟曉為刺史,安都第三子秘年九歲,上以為始興内史,并令在鄉侍養。
其年,改封安都桂陽郡公。
王琳敗後,周兵入據巴、湘,安都奉诏西讨。
及留異擁據東陽,又奉诏東讨。
異本謂台軍由錢塘江而上,安都乃步由會稽之諸暨,出于永康。
異大恐,奔桃枝嶺,處嶺谷間,于岩口堅栅,以拒王師。
安都作連城攻異,躬自接戰,為流矢所中,血流至踝,安都乘輿麾軍,容止不變。
因其山垅之勢,迮而為堰。
天嘉三年夏,潦,水漲滿,安都引船入堰,起樓艦與異城等,放拍碎其樓雉。
異與第二子忠臣脫身奔晉安,安都虜其妻子,盡收其人馬甲仗,振旅而歸。
以功加侍中、征北大将軍,增邑并前五千戶,仍還本鎮。
其年,吏民詣阙表請立碑,頌美安都功績,诏許之。
自王琳平後,安都勳庸轉大,又自以功安社稷,漸用驕矜,數招聚文武之士,或射馭馳騁,或命以詩賦,第其高下,以差次賞賜之。
文士則褚玠、馬樞、陰铿、張正見、徐伯陽,劉删、祖孫登,武士則蕭摩诃、裴子烈等,并為之賓客,齋内動至千人。
部下将帥,多不遵法度,檢問收攝,則奔歸安都。
世祖性嚴察,深銜之。
安都弗之改,日益驕橫。
每有表啟,封訖,有事未盡,乃開封自書之,雲又啟某事。
及侍宴酒酣,或箕踞傾倚。
嘗陪樂遊禊飲,乃白帝曰:"何如作臨川王時?"帝不應。
安都再三言之,帝曰:"此雖天命,抑亦明公之力。
"宴訖,又啟便借供帳水飾,将載妻妾于禦堂歡會,世祖雖許其請,甚不怿。
明日,安都坐于禦坐,賓客居群臣位,稱觞上壽。
初,重雲殿災,安都率将士帶甲入殿,帝甚惡之,自是陰為之備。
又周迪之反,朝望當使安都讨之,帝乃使吳明徹讨迪,又頻遣台使案問安都部下,檢括亡叛,安都内不自安。
三年冬,遣其别駕周弘實自托于舍人蔡景曆,并問省中事。
景曆錄其狀具奏之,希旨稱安都謀反。
世祖慮其不受制,明年春,乃除安都為都督江吳二州諸軍事、征南大将軍、江州刺史。
自京口還都,部伍入于石頭,世祖引安都宴于嘉德殿,又集其部下将帥會于尚書朝堂,于坐收安都,囚于嘉德西省,又收其将帥,盡奪馬仗而釋之。
因出舍人蔡景曆表以示于朝。
乃诏曰:"昔漢厚功臣,韓、彭肇亂,晉倚蕃牧,敦、約稱兵。
托六尺于龐萌,野心竊發;寄股肱于霍禹,兇謀潛構。
追惟往代,挻逆一揆,永言自古,患難同規。
侯安都素乏遙圖,本慚令德,幸屬興運,預奉經綸,拔迹行間,假之毛羽,推于偏帥,委以馳逐。
位極三槐,任居四獄,名器隆赫,禮數莫俦。
而志唯矜己,氣在陵上,招聚逋逃,窮極輕狡,無賴無行,不畏不恭。
受脤專征,剽掠一逞,推毂所鎮,裒斂無厭。
寄以徐蕃,接鄰齊境,貿遷禁貨,鬻賣居民,椎埋發掘,毒流泉壤,睚眦僵屍,罔顧彜憲。
朕以爰初締構,頗著功績,飛骖代邸,預定嘉謀,所以淹抑有司,每懷遵養,杜絕百辟,日望自新。
款襟期于話言,推丹赤于造次,策馬甲第,羽林息警,置酒高堂,陛戟無衛。
何嘗内隐片嫌,去柏人而勿宿,外協猜防,入成臯而不留?而勃戾不悛,驕暴滋甚,招誘文武,密懷異圖。
去年十二月十一日,獲中書舍人蔡景曆啟,稱侯安都去月十日遣别駕周弘實來景曆私省宿,訪問禁中,具陳反計,朕猶加隐忍,待之如初。
爰自北門,遷授南服,受命經停,奸謀益露。
今者欲因初鎮,将行不軌。
此而可忍,孰不可容?賴社稷之靈,近侍誠悫,醜情彰暴,逆節顯聞。
外可詳案舊典,速正刑書,止在同謀,馀無所問。
"明日,于西省賜死,時年四十四。
尋有诏,宥其妻子家口,葬以士禮,喪事所須,務加資給。
初,高祖在京城,嘗與諸将宴,杜僧明、周文育、侯安都為壽,各稱功伐。
高祖曰:"卿等悉良将也,而并有所短。
杜公志大而識暗,狎于下而驕于尊,矜其功不收其拙。
周侯交不擇人,而推心過差,居危履險,猜防不設。
侯郎傲誕而無厭,輕佻而肆志。
并非全身之道。
"卒皆如其言。
安都長子敦,年十二,為員外散騎侍郎,天嘉二年堕馬卒,追谥桂陽國愍世子。
太建三年,高宗追封安都為陳集縣侯,邑五百戶,子亶為嗣。
安都從弟曉,累從安都征讨有功,官至員外散騎常侍、明威将軍、東衡州刺史,懷化縣侯,邑五百戶。
天嘉三年卒,年四十一。
史臣曰:杜僧明、周文育并樹功業,成于興運,頗、牧、韓、彭,足可連類矣。
侯安都情異向時,權逾曩日,因之以侵暴,加之以縱誕,苟曰非夫逆亂,奚用免于亡滅!昔漢高醢之為賜,宋武拉于坐右,良有以而然也。
《陳書》 唐·姚思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