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七四回 傳縣令錄供拟抵 歸故裡斃命離奇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朱二招出一派口供。
施公複問道:“汝既将他兩人害死,為何不回沛縣,仍在此處呢?”朱二道:“小人當時到了外面,次日他收殓時,見裘龍變賣他衣物,方知他實是無錢。
當時心下也就悔恨,雖然他年紀尚小,這店中人多眼衆,見裘伯龍七孔流血,恐怕衆人疑惑到自己身上,故入殓之後,次日便回去了。
近因家中田地已經變賣,無田可耕,特來此地,今日便破這案,也是小人作惡報應。
但求大人開一線之恩,苟全性命,小人還有八十餘歲的老母呢!”這派口供,說得那店中人各吓得鼓唇搖舌,齊聲說道:“我們這店中出此橫事,兇手在内,皆不曉得。
施大人昨日到此,今日便破此案,便是宋朝的包龍圖也未必如此神斷。
真乃是民之父母,萬家生佛了。
” 衆人正自講說,惟有裘伯虎的兒子,見了父親被朱二害死,登時号啕痛哭,搶上前來,揪着朱二罵道:“你這喪心的強盜,我父親、叔叔待你不薄,平時也常周濟于你,你反恩将仇報,所欲不遂,便下這毒手,不是我父親陰靈有感,遇見這青天大人,雖有血海的深仇,也無時申雪。
”說罷,便将朱二亂打亂踢,拚起命來。
施公連忙說道:“裘龍,你且不要胡鬧,可知本院既已訊明,斷不能輕饒這兇犯。
且待本縣太爺到此,自有定奪。
”當時便命施安與郭起鳳等人,将朱二帶去看管。
小二又向施公磕了幾個響頭,方才哭哭啼啼的站立旁邊,專候縣官前來再說。
這蕭縣知縣姓劉名大成,祖貫洛陽人氏,本是少年科第,十六歲上中了鄉榜,連捷進士。
榜下即用知縣,适值蕭縣出缺,便令他前來接篆。
到任之後,果然一清如洗,一明似鏡,案無留牍,錢不私留;三月之後,蕭縣的紳民無不頌聲載道。
這日正坐早堂,誰知本邑有一鄉戶姓仇的人家,婆媳、母子,共是三人,兒子名叫仇瑤,媳婦王氏。
這仇瑤娶親之後,未有三月,聞得廣東潮扇頗可獲利,便自湊集些資本,預備販買回來,轉賣各戶。
這日本銀湊定,擇日起程,誰知一去十年,毫無音信。
于是母親李氏自是倚間而望,日夜焦愁,衣食乏資,漸無着落。
所幸他媳婦王氏克盡孝道,平日為人家針線,指頭之費,為供養之資。
雖然不能富豐,也還不至凍餒。
而且這王氏終日亦絕不出門,她說人生在世,所靠者丈夫、兒子,現在她年老之人,兒子遠出,已是悲苦萬狀;我若再出門另覓生活,雖然一樣孝養,終不比依依膝下可解愁懷。
因此人家知她這個意思,将衣服針線送來與她做活。
每夜晚間,皆婆媳同榻。
雖然思夫甚切,卻又不現于形色。
每逢李氏愁怨之時,她反百般慰藉。
這日午後,正在家做活,忽然門外敲門聲甚急,“哎晴哎晴”的,好似挑夫的聲音,連忙問道:“誰人敲門?”外面有人答應:“娘子!仇瑤回來了。
”他婆媳一聽,真如半空中得了日月,忙着将門開下。
果是仇瑤,骨肉相逢,自然悲喜交集。
當時仇瑤開發了挑夫,将行李對象,搬到母親房中。
然後他母親問道:“我兒一去,十年不歸故裡,将為娘同你媳婦苦壞了。
” 仇瑤千裡歸來,此時見他婆媳無恙,自是歡喜不盡。
當時便将在廣東遇見了客人,同約到南洋買賣了一趟,因此漂海出洋,行迹無定,以緻歸期久滞,所幸買賣獲利頗厚的情形說明。
當時他母親自是喜出望外,遂命王氏燒了茶水,與他梳洗,又辦了飲食。
仇瑤複又說了走後的事情。
他母親道:“我兒此去,設非
施公複問道:“汝既将他兩人害死,為何不回沛縣,仍在此處呢?”朱二道:“小人當時到了外面,次日他收殓時,見裘龍變賣他衣物,方知他實是無錢。
當時心下也就悔恨,雖然他年紀尚小,這店中人多眼衆,見裘伯龍七孔流血,恐怕衆人疑惑到自己身上,故入殓之後,次日便回去了。
近因家中田地已經變賣,無田可耕,特來此地,今日便破這案,也是小人作惡報應。
但求大人開一線之恩,苟全性命,小人還有八十餘歲的老母呢!”這派口供,說得那店中人各吓得鼓唇搖舌,齊聲說道:“我們這店中出此橫事,兇手在内,皆不曉得。
施大人昨日到此,今日便破此案,便是宋朝的包龍圖也未必如此神斷。
真乃是民之父母,萬家生佛了。
” 衆人正自講說,惟有裘伯虎的兒子,見了父親被朱二害死,登時号啕痛哭,搶上前來,揪着朱二罵道:“你這喪心的強盜,我父親、叔叔待你不薄,平時也常周濟于你,你反恩将仇報,所欲不遂,便下這毒手,不是我父親陰靈有感,遇見這青天大人,雖有血海的深仇,也無時申雪。
”說罷,便将朱二亂打亂踢,拚起命來。
施公連忙說道:“裘龍,你且不要胡鬧,可知本院既已訊明,斷不能輕饒這兇犯。
且待本縣太爺到此,自有定奪。
”當時便命施安與郭起鳳等人,将朱二帶去看管。
小二又向施公磕了幾個響頭,方才哭哭啼啼的站立旁邊,專候縣官前來再說。
這蕭縣知縣姓劉名大成,祖貫洛陽人氏,本是少年科第,十六歲上中了鄉榜,連捷進士。
榜下即用知縣,适值蕭縣出缺,便令他前來接篆。
到任之後,果然一清如洗,一明似鏡,案無留牍,錢不私留;三月之後,蕭縣的紳民無不頌聲載道。
這日正坐早堂,誰知本邑有一鄉戶姓仇的人家,婆媳、母子,共是三人,兒子名叫仇瑤,媳婦王氏。
這仇瑤娶親之後,未有三月,聞得廣東潮扇頗可獲利,便自湊集些資本,預備販買回來,轉賣各戶。
這日本銀湊定,擇日起程,誰知一去十年,毫無音信。
于是母親李氏自是倚間而望,日夜焦愁,衣食乏資,漸無着落。
所幸他媳婦王氏克盡孝道,平日為人家針線,指頭之費,為供養之資。
雖然不能富豐,也還不至凍餒。
而且這王氏終日亦絕不出門,她說人生在世,所靠者丈夫、兒子,現在她年老之人,兒子遠出,已是悲苦萬狀;我若再出門另覓生活,雖然一樣孝養,終不比依依膝下可解愁懷。
因此人家知她這個意思,将衣服針線送來與她做活。
每夜晚間,皆婆媳同榻。
雖然思夫甚切,卻又不現于形色。
每逢李氏愁怨之時,她反百般慰藉。
這日午後,正在家做活,忽然門外敲門聲甚急,“哎晴哎晴”的,好似挑夫的聲音,連忙問道:“誰人敲門?”外面有人答應:“娘子!仇瑤回來了。
”他婆媳一聽,真如半空中得了日月,忙着将門開下。
果是仇瑤,骨肉相逢,自然悲喜交集。
當時仇瑤開發了挑夫,将行李對象,搬到母親房中。
然後他母親問道:“我兒一去,十年不歸故裡,将為娘同你媳婦苦壞了。
” 仇瑤千裡歸來,此時見他婆媳無恙,自是歡喜不盡。
當時便将在廣東遇見了客人,同約到南洋買賣了一趟,因此漂海出洋,行迹無定,以緻歸期久滞,所幸買賣獲利頗厚的情形說明。
當時他母親自是喜出望外,遂命王氏燒了茶水,與他梳洗,又辦了飲食。
仇瑤複又說了走後的事情。
他母親道:“我兒此去,設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