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三回 王振吐實話 玉山道真情

關燈
王振說:“郭東家原籍太原府,名叫玉山,開布鋪。

    小的父親在日,每月工價三兩。

    父親去世,小的将鋪接續。

    去歲小的商議親事。

    一應費用,東家許以相助。

    小的回家,告訴母親,是以央媒提親。

    他說:『我與你看中一女,住天師府對過,可着媒去說。

    』小的應承,挽張媒一說即妥,擇吉三月娶親。

     财東他說:『我離家日久,欲要娶親,奈本處不許外鄉之人。

     自從看見馮家之女,想成疾病。

    此親算我所娶。

    給你紋銀五十兩,另續新婚;再加工銀三兩,管你一世不受貧寒。

    若要不允,還我财禮,逐出鋪外。

    』小的無奈應承,瞞哄母親。

    昨晚小的成親之後,故裝出外,他在門首溜進房中。

    新人哭喊,手抓口嚷,搶天呼地。

    以是今日告狀,全是小的之錯,今情願領罪。

    ”賢臣聽罷大怒,罵:“王振你這個畜牲該死!世上此事豈可允得的麼?”往下又叫:“郭玉山,偌大年紀,行此傷天害理之事。

    ”郭玉山回說:“大老爺在上,容小的細禀,那日讨帳路過此處,瞧見此女端莊,嗣後想念得病待死。

    因是定計,都是實情。

    叩大老爺恩典寬免,以後痛改前非。

    ”說罷叩首。

    賢臣大聲罵道:“好奸徒!倚勢圖奸!該當何罪?快着大刑伺候。

    爾等男女六人聽真:國法無私,本府按律治罪。

    禍因郭玉山而起,剛才本府聽罷六人之言,前後倒也相對的。

    就隻那郭玉山其情可惡!你替王振娶親之事,實是願意助他銀兩,又外給銀五十兩安家,每月加工銀三兩,再無更改。

    ”郭玉山答應:“不錯。

    ”賢臣聞聽,道:“馮朱氏,你女兒給王振為妻,乃系明媒正娶。

    内中生事,是郭玉山之過。

    可喜你女兒辨出魚龍,保住節操。

    本府隐惡揚善。

    你女既為王振之妻,還有變動無有?”馮朱氏叩頭說:“大老爺聽禀:先嫁由父母,後嫁出自己。

    小婦人不敢作主。

    ”賢臣又問馮氏。

    馮氏含淚說道:“可歎奴運不好,遇此歹人。

    母親恩養十八歲,許配婚姻,嫁雞随雞,終無更改;好馬不備雙鞍,要是重婚,怎麼見人。

    皆因婆母不知,變生禍端。

    小婦人夫主縱虎入門。

    小婦人不恨别人,可惱賊徒!”賢臣說:“好個将錯就錯,貞節有操,惟天可表! 本府無不容含,包你意足無怨。

    ”賢臣下叫:“張媒你是願打願罰?打,五十大闆;罰,媒銀退回。

    ”張媒回答:“小婦人願罰,算是運氣不濟。

    銀子無動,還在腰裡帶着。

    ”回手把二兩銀子取出,遞與公差。

    公差接過,送上公案,退下。

    賢臣叫聲:“人來,快到玉山鋪,立刻取銀五十兩來。

    ”玉山跪倒。

    賢臣道:“郭玉山,且聽本府定你的罪過。

    原替王振娶親,不準反悔;餘外幫銀五十兩,每月長工銀三兩。

    這就算是你贖罪之項。

    本府今且寬恕。

    快寫無更改執照一張為憑。

    自今以後,不許你與王振穿房入戶來往。

    倘自不道,加倍罰銀重處。

    ”玉山聞聽,情願領罪免刑,連忙讨取筆墨硯,鋪在地上,趴伏立刻寫完,雙手上遞。

    青衣接過呈上。

    賢臣從頭至尾看了一遍,寫的倒也通順。

    看罷,又叫:“郝氏,你領銀三十兩;朱氏領銀二十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