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回 盜黨設計放火燒衙 衆匪認供申詳定案

關燈
看官知道這無端闖席打人是什麼緣故?原來,李公聽了許國桢口供,怕簽差捉拿反走了風,所以不動聲色,點齊了壯勇,親身帶往,将錢家大院前後圍住。

    李公本意隻想将張招妹搜出,倒不料沙金、沙方一齊在家等死。

    方才挑捧盒的人一叫蕭起,一叫龔超,是兩個有名的捕頭。

    拿銅錘的更不必說,自然一定是李公了。

    當時擒住了陸矮子,蕭、龔二人捆住了沙家兄弟。

     門外壯勇聽見裡面動手,一齊進來幫助,倒把馬販子、土回回兩個劇賊放走了。

    李公叫把兩個瞎子引路放出,然後把粉頭鎖上,叫他引路,領到後院,将所有的箱櫃一齊打開檢點,一件件上了清單。

    又在套間内把張招妹放出,将一幹人齊帶回縣。

    細軟對象捆載随,其餘粗重對象,記明數目。

    正要出門,将大門封鎖,見隔扇後還躲着兩個人,帶出訊問,一系廚子,一系遛牲口的小子。

    李公命一起帶回縣中候訊。

    街坊聞知此事,争先恐後地來瞧,把個城隍大街都擠斷了。

    李公留了四名壯勇在錢家大院前後逡巡看守,把大門反關,親眼看着将封皮貼上。

     俞升已帶同值日班房打轎伺候。

    城隍廟道士印月過來叩安奉茶,請李公到客堂歇息。

    李公婉言謝卻,喝了兩口茶,便上轎回衙。

     蕭起、龔超押帶一班男女在轎後跟随。

    李公剛進衙門,正126要升堂,執帖的禀道:“青縣金大老爺相驗已畢,現方在福海祠拈香。

    ”李公命請到花廳相會,且叫将男女各犯暫行分别嚴押,一面吩咐廚房備席,兼請捕衙黃老爺,本營蔡副爺,本學曾老爺來署晚酌。

    執帖的領命,分頭備辦去了。

    少頃,衆官齊集,李公一一迎進花廳,讓坐獻茶,少不得自有一番寒喧酬答,不必細講。

    且說張王氏在家聽說女兒已給尋得,歡喜不盡,也顧不得換衣服,急忙的出來,将門反鎖,一徑到衙探聽。

    找到官媒處等,不待問訊,便一直進去。

    看見堂屋裡有個年輕的女人在那裡掩面啼哭,張王氏又是喜歡,又是心疼。

    趕步上前,攔腰的一抱,說道:“我的兒呀,我可想死你了。

    ”那女人不提防,倒吃了一驚。

    回頭一看,見是個穿孝的婆子,說道:“你是誰?猛咕叮的不怕吓死了人。

    ”原來那女子不是别人,就是沙家弟兄共享的那個粉頭。

    官媒聽有人叫喊,急忙出來查問。

    張王氏道:“大嫂方便,求領去見我女兒一面。

    ”官媒道:“看你這說話,沒頭沒腦的。

    我知道誰是你的女兒?”張王氏道:“我姓張,女兒叫招妹。

    是今兒大老爺找回來的。

    ”張招妹在裡邊聽見他母親的聲音,三腳兩步地趕了出來。

    母女相見,抱頭大哭。

    正在難解難分,忽聽見一棒亂鑼,街上人聲嘈雜,說是縣衙門後邊火起。

    官媒趕快将張氏母女分開,将粉頭和招妹都推入裡間,把門扣上,以防意外。

    張王氏隻得出來。

    見衙門前紛紛亂亂的人,有挑水桶的,有拿撓鈎的,夾着許多燈籠,擁擁擠擠,都向後而去。

    張王氏擡頭一看,隻見二堂後東北角火光沖天,映得照壁都是通紅的,不由得心内發慌,連聲念阿彌陀佛,說道:“老天爺呀,好端端的,這火是哪裡來的?”要說這火,不但張王氏疑心,就是編書的也是疑心,不用說那看書的,更要疑心了。

    不能不将這起火的原由細說一回。

     原來馬販子同土回回兩個人從錢家大院跳房逃出,就在附近暫為躲避。

    聽說沙氏弟兄全家被抄,就去找他們夥黨中的一位軍師,姓吳,名謂,因他頗有點奸謀狡計,生平以梁山泊的吳用自命,卻又生得身材胖大,所以人都叫他雙料吳用。

    本是個沒經過院考的童生,餬口無計,就入了沙氏的黨中,為他施謀劃計,居然算無遺策,從鹽枭升到了海盜,羽黨日多,規模漸大,所以十分得意,更加自命不凡。

    卻不知道沙氏弟兄已經全家被抄。

    馬販子、土回回兩個上門找他,他還要拿軍師的身分,裝腔做勢,搖搖擺擺地出來。

    土回回急得說不出話,馬販子将原由始末說給他聽了。

    吳謂把腳一蹬,說:“罷了,罷了。

     完了,完了。

    我早說這城廂裡面不是安身的地方,咱們有這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