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回

關燈
省的七十多員官一概全都擔了處分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道:“莫非我之官司輸了嗎?”二位武官說:“你的官司還莫有一定呢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:“請二位大老爺客廳談話吧,此處不是講話之所。

    ”二位武官遂同着勝爺進镖局子客廳,彼此落座。

    勝爺說道:“請二位大老爺明言賜教。

    ”王千總、李守備二人說道:“這場事太新鮮啦,昨夜晚三更将過,院衙門内刀殺二命,管家二老爺被殺,護印的童子被殺,盜去九頭獅子烈火印。

    在印所的牆上題了八句詩。

    ”說着取出公事,打開了給勝爺觀看。

    勝爺一看,卻是一張黃表紙,寫的不甚好,但看上面寫的是:“民子鬥膽拜天顔,叩禀大人虎駕前。

    皆因勝英實萬惡,苦害黎民真可憐。

    憤氣來到院署内,攜印先歸九龍山。

    勝英若到十海島,大半三俠不歸還。

    ”勝三爺看罷,飄銀髯說道:“勝英,勝英,你命休矣。

    二位大老爺同府縣官人前來,想是鎖拿民子勝英了?”守備、千總齊聲說道:“此事黑白可辨,豈有捉拿老義士之理?現在通城七十餘員官俱都不安,惟有欽差大人談笑自若,對阖城文武官員說:‘你們衆位不要驚恐,我衙門内出了殺命盜印的事,不與你們衆人相幹,本院吃萬歲爺的俸祿,不叫百姓避屈含冤。

    你們可知道這座九龍山在哪裡?十海島在何處?’文武官員面面相觑,俱各不知。

     大人這才派下官前來,先與老義士一個信,明天大人堂谕下,派老義士為原辦。

    這座九龍山必然賊人衆多,镖行之人力有不及,大人必派官兵,幫助老義士抄山尋印。

    勝老達官,這檔子事,你得盡力而為,我們要回去交代公事去啦。

    ”千總、守備與衆都頭告辭。

     勝爺送衆官人走後,回到客廳,大夥問:“院衙門來人何 事?”勝爺遂将詩遞與三太,說道:“你将此詩對大夥高聲朗誦,念到老夫的名字,不要吞吞吐吐。

    ”黃三太接過詩來對大夥念了一遍,念到“大半三俠不歸還”之處,孟二俠與蕭三俠俱都站起說道:“這是告我們三人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道:“沒有你們哥倆。

    ”蕭、孟二位俠都說道:“怎麼不寫别人呀?”勝爺又問道:“九龍山、十海島在何處?衆位可有知曉的嗎?”衆人俱都不知。

    勝爺說道:“道兄募化十方,必然知道吧?”道爺說道:“九龍山、十海島都俱在江蘇。

    這座山可不比八大名山,此山寨主乃是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,此人姓白名玉祥,上山擒猛虎,下海捉蛟龍,堪比戰國時的起、翦、頗、牧,六略三韬無不通曉。

    我與你提一個人,蓮花湖的總轄寨主韓秀由七歲與此人學藝,韓秀的水性及文韬武略,俱跟白玉祥所學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道:“若是去九龍山探山,可先到何處呢?”道爺說道:“有一個人,姓王名九齡,此人家住菊花村,乃是菊花村之首戶。

    因在莫州廟上被秦義龍大杆子所傷,回到镖局子治好了傷痕,回歸故裡,憤不出世,他現在家中居住。

    若我們去九龍山,可先到他那兒,作為站腳之處。

    ”勝爺問道:“這菊花村距九龍山多遠呢?”道爺說道:“九龍山在菊花村西五裡之遙。

    ” 勝爺又說道:“探山可去多少人呢?”道爺答道:“去少了不成,因為上九龍山必先乘船,有二十裡水路,還得路過銅鐵閘十二道,方能上山。

    咱們可去之人,年長的大師兄可去,震九江屠粲屠大爺也可去,這二位都娴習水性。

    貧道我也當去,弼 昆長老、孟铠孟二俠、蕭傑蕭三俠、賈七爺、李四爺、踏雪于 豐恒、丁紳董丁桂芳、黃昆、歐陽天佐、歐陽天佑、邱三爺邱 琏,俱都可去。

    年青的三太、香五、茂龍、李煜、濮德勇、張凱、李智、高恒、侯華璧、邱成、歐陽德、賈明、胡景春可去。

     諸葛道爺共分派了去探山的老少四十八位,九龍山在镖局東南 百裡之遙。

    道爺說道:“咱們衆人吃完了晚飯起身,連夜行走。

    ”四十餘位俱都帶各人應手的家夥,震九江屠大爺帶路。

     屠大爺叫道:“勝三弟!王九齡家中是深宅大院,他家裡除去他小夫妻之外,就是男女下人,并無有外人。

    咱們吃完了晚飯,定更來天,會水的帶好了水衣水靠。

    ”蠻子說:“我不會水。

    ” 道爺說道:“大義士放心,這回去的人會水的甚多,你放心吧。

    ” 衆人由镖局子起身,至五更天,老少四十餘位到了菊花村。

     此村有五百餘戶人家,東西的街道,坐北有所瓦房,門前栽有數棵門槐,都有一圍多粗,根深葉茂。

    屠爺叫道:“三太!上前叫門。

    ”三太遂進前,慢慢敲打門環。

    裡面有人問:“什麼人叫門?”三太說道:"是十三省總镖局子的。

    ”老家人提着燈籠将門開放,用燈籠一照,老家人一看黃三太是壯士打扮,遂問道:“你找誰?”三太說道:“現有震九江屠粲屠大爺、神镖将勝三爺、孟铠孟二俠、蕭傑蕭三俠,他們幾位前來拜訪。

    ” 老家人一看光戴鴨尾巾的有十幾位,老家人說道:“你且稍候,容我回禀我家主人。

    ”三太點頭稱是。

    老家人遂回歸内院,喚起王九齡。

    王九齡不敢怠慢,急忙出來迎接。

    見了勝三爺等,俱各寒暄已畢,王九齡遂向院中相讓,勝三爺說道:“賢侄有閑房嗎?”王九齡說道:“你來了多少位?小侄男有閑房四十餘間呢。

    ”勝三爺說道:“我們來了四十餘位。

    ”王九齡說道:“東跨院現有五間北房,五間南房,三間東房,三間西房。

    這一所房屋,足可容幾十位。

    ”大家進了北上房,從人獻上茶來,王九齡又叫家人将東西廂房趕緊打掃潔靜。

    大家喝着茶,王九齡叫老家人套上四套的大車,奔六合縣去買雞鴨魚肉,叫長月工在本村找一兩個廚師傅,要手藝好的。

    真是人多好辦事,天将到晌午,酒席已經做得,遂調擺桌案,入座飲酒。

    王九齡這 才問道:“勝三叔來此何幹?”勝爺命王九齡叫從人暫且退出,勝爺就将欽差衙門丢失黃金印、殺人的事說了一遍,并把賊人所留的詩句也念了一遍,遂又将約請大衆要探九龍山,尋找盜印之人。

    王九齡說道:“勝三叔,你就來了四十八位,你就是來四百八十位,用上六年的工夫,也不能進九龍山。

    因由東河坡上船,二十餘裡到了銅閘,提閘的時候人能出入,不提閘人不能出入。

    這十二道閘,就是山溝,水面上有攔江鎖、混江鎖、滾江鎖、轉輪刀,有銅錢網,有弩刀。

    常聽老人提念,有二位虎狼似的老寨主,掌管水八寨、旱八寨、中平八寨,另外有小六寨,都是有能為的英雄,共有四五百位寨主,喽卒過萬,飛龍舟、飛虎舟、飛豹舟,大小戰船有幾百隻,水旱相連三百餘裡,四周有水圍着,每年種稻田三百餘頃,葦塘、竹林等有三二百頃,山坡之地有果木樹,不計其數;過了麥秋,農田無事之時又以捕魚為業,旱潦得收。

    他父子乃是仁人君子,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,因避李闖王之亂,攜帶家眷來在此山,可稱得起是無窮的富貴,占此山有四十餘年,招聚天下的英雄,山内是士農工商無所不備。

    此人實有奇才,并不欺壓良善,如若是旱田不收,派人在大集場收買糧食,比如玉米六吊錢一石,他能給六吊五百錢一石,先兌錢後收貨。

    是九龍山的喽卒寨主,買賣公平交易,他焉能殺官人,偷盜印信,暗告勝三叔你呢? 所以我說你打九龍山,六年也進不去山。

    ”勝爺一聽,叫道:“九齡啊!要按你所說,九龍山我不能進去,焉能拿盜印殺人之人呢?”王九齡說道:“三叔你若有妙法,小侄男的眼光可看不到了。

    ”聾啞仙師說道:“勝施主你聽,王施主他所談一點也不虛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道:“如此說來,我不能進山了?”道爺說:“非也,凡事都在人辦。

    ”勝三爺叫道:“道兄!六略三韬,哪位也不及道兄你,就請道兄為弟劃一策吧。

    ”聾啞仙師 說道:“勝三弟,大夥都在這裡呢,酒席筵前大家商議,山峰險固,處處有人把守,實難進山。

    明天一早晨,派一位足智多謀之人,見機而作。

    如得此人,可拿着你們三俠的名帖,你們三位的名聲,我料白玉祥大概也有耳聞,他必然接見,明着拜訪,暗中看其山勢。

    到在那裡,若見此人,全憑三寸之舌,請問白寨主盜印的究系何人?落在九龍山沒有?見了本人,就知道印在此山中與否。

    勝施主當面問問大夥誰能前去下名帖。

    ” 勝爺一抱拳,對大夥問道:“哪一位明天去到九龍山、十海島下名帖去?”勝爺問了一回,四十八位默默無言,此時王九齡也在一旁。

    勝爺又叫道:“衆位!這回如能下名帖,探山後倘得回黃金印,由欽差大人奏明聖上,功名可立。

    哪位替我出力?”勝爺說着話,面有難色。

    說話之間,閃出了血心熱膽的美英雄黃三太,說道:“恩師不要為難,弟子三太願往。

    ”道爺說道:“不是我攔你,你有剛無柔,有勇無謀,你去必然壞事。

    ”三太剛要還言,勝爺向三太-擺手,三太面帶慚愧而退。

     聾啞仙師說道:“勝施主,你再問問吧。

    ”勝爺又問了一次,閃出來雪亮眼透明心的小俠客蕭銀龍說道:“勝三伯父,小侄男可能前往嗎?”勝爺聞聽,觀看蕭三俠,蕭三俠未及答言。

     銀龍說道:“我去有三可,黃三哥去不得。

    我并不是比我黃三哥的武藝強,我能見機而作,不緻暴烈,又不緻示弱于人。

    老寨主既是大明朝末科武狀元,聽王師兄說已七十餘歲之人,必不能見人就殺,我全憑三寸之舌,決不能有危險。

    設遇不幸,一則為救欽差,得回官印;二則為我勝三大爺,與孟二伯父,及我天倫的官司,雖被害,亦值得了;我若無事,平安而歸,也可名揚天下。

    我意已決,前三年我十四歲,探蓮花湖受險,未遭其害,蕭金台大鬧群英會也沒有死,大概我不是短命鬼。

     像二伯父與我天倫,你們三位能成為三俠,若前怕狼後畏虎, 焉能有俠客之名?”銀龍語畢,大夥議定,就叫銀龍前去。

    天至晚晌,銀龍叫道:“三大爺,請你預備好了名帖吧,明天小侄男起身。

    ”勝爺點頭應允,銀龍遂出北上房,回歸東廂房而去。

     一夜無書,第二日清晨,小英雄起得身來,換了新衣服,喝茶吃點心完畢,轉身形來到北上房。

    勝爺此時漱口喝茶,銀龍叫道:“勝三伯父!你将名帖與小侄男吧。

    ”勝爺将三張名帖遞與小英雄,小英雄接過名帖,夾在靴掖之中,笑嘻嘻的說道:“小侄男走了。

    ”勝三爺低頭無語,蕭、孟二位俠客不忍卒視,各以袍袖拂面。

    小英雄邁步出離上房,來到大門過道,有黃三太、賀照雄、張茂龍、楊香五等在後面跟着相送,出離了菊花村西。

    走出有二裡餘,有一片大松林,再向西二裡餘,就是九龍山的東河坡。

    蕭銀龍在松林前止步說道:“衆位兄長,豈不聞送君千裡,必有一别?快請回吧。

    ”黃三太叫道:“蕭賢弟多多保重。

    ”語時面帶戚容。

    蕭銀龍叫道:“三哥!膽小不得将軍做。

    我若遭不幸于九龍山,美名留于千載,雖死猶生。

     大丈夫若生不成名,與死何異?明天後天小弟若不能回來,必然是被他們所害,小弟死後若有魂靈,必然與衆位弟兄托夢以告九龍山之事。

    小弟若平安無事回來,依然共在一處。

    衆位兄長請回吧,小弟下帖去了。

    ”美英雄語畢,轉身形向西北而去,黃三太等以目相送,小英雄頭也不回走下去了,三太等悻悻而歸。

     小英雄走出三裡之遙,來到九龍山的河坡,眼睛亂轉。

    一看山的形勢,是山連水水連天,大江一道,波浪花打起來多高;向西一看,黑壓壓峻嶺高峰。

    小英雄看了看山形,複順大江的東岸向北去,走出約有二裡之遙,有擺渡船隻不計其數,小俠客站在碼頭之上,水手問道:“少爺雇船嗎?”銀龍說道:“正 是。

    ”水手說道:“你上哪兒去?”小英雄說道:“我去九龍山。

    ”船家搖頭說道:“不去,不去。

    ”小英雄再向前走,連問了五六個船家,俱都不去。

    蕭銀龍将杏核眼一轉,在河沿上踟蹰,看見距河坡兩三丈遠,有兩隻漁船,兩個人搖橹,兩個人撒網打魚;再看三五丈遠,也是兩隻漁船,每船上站立四個人,再向西一看,一排排淨是打漁船。

    船上的人都是藍油布的褲褂,挽着袖口,露着胳膊,底衣到磕膝蓋下,俱都是青筋暴露,船都是一般大小,船油得焦黃雪亮的。

    小俠客一看,向漁船上一抱拳說道:“辛苦衆位,你們的打魚船,可是九龍山的嗎?”打魚的人說:“不錯。

    ”小俠客說道:“借問你一聲,有報事的頭目麼?”打魚人說道:“有報事的頭目。

    ”銀龍說道:“勞你駕,我這裡有三張名帖,請你轉達報事的頭目一聲,我要拜見九龍山總轄寨主。

    ”打魚人由腰間掏出呼嘯,向西鳴了三聲,西邊的漁船也接着鳴了三聲呼嘯,再向下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工夫不大,由西面來了一隻小船,船上站定一位老者,其行甚快。

     原來這是九龍山八十四隻漁船,所打的魚,一來是本山中自用,二來是發賣生利,每船四個人,兼管傳達事務,若淨管報事,豈不是白吃閑飯嗎?故此兼打魚獲利。

    這位老者的船來到東面這隻漁船切近,遂問道:“有何事故?”打魚人說道:“現在有人下名帖,要拜見老寨主。

    ”老者的漁船攏了岸,也未搭跳闆,老者縱下船來。

    看那老者年過花甲,身穿藍布大褂,白襪青鞋,颔下胡須已然白了,面對銀龍問道:“少壯士可有名帖嗎?”銀龍躬身問道:“老人家你貴姓?”老者說道:“我姓路,排行在四。

    ”銀龍叫道:“路頭!煩你多受累,我這裡有三張名帖,請遞到裡面。

    在下我姓蕭,由十三省總镖局子來的,南七北六十三省總镖頭,那是我勝三伯父。

    這三封名帖是拜見總轄白老寨主的,我有要言面陳,請路頭領替我回一聲。

    ”老 喽卒路四上下氣打量,蕭銀龍的長相恰如少女一般,老喽卒說道:“您是蕭少爺,人稱塞北觀音的嗎?”銀龍說道:“正是。

    ” 說着話,由腰間取出靴掖子,拿出名帖遞給老喽卒。

    老喽卒一看,這幾個字很好認:勝英、孟铠、蕭傑。

    老頭目笑道:“原來是三位老俠客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:“豈敢。

    ”遂又指名帖說:“這是吾天倫,這是我勝三伯父,這是我孟二伯父。

    ”老喽卒說:“久仰,久仰。

    ”遂又說道:“少俠客,河坡有酒飯鋪,您暫先在那候等一時,我就用快船到閘口,先用箭将名帖射到山上。

     一撥一撥的傳遞,毫不耽誤,也得過午刻才來回信,吃完了午飯你再來眺望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了一句:“多謝老人家。

    ”老喽卒上了船,如箭般向西而去。

    蕭銀龍遂在河坡小飯鋪喝茶吃飯,吃完了飯,開發了錢,又到河坡溜達,等得無精打采。

     等到過午太陽西下之時,小俠客向西一看,大江之中亞賽兩條龍一般的船向南排着,破浪而來。

    離河坡近了才看的真切,原來兩路船是二龍出水勢,每路十隻,銀龍數的數,為何那麼清楚呢?皆因為數的是船桅,要不然迎頭而來,可數不清楚。

     船桅上有青龍旗,上邊橫着寫九龍山三字,下面鬥大的一個白字,被風吹的飄擺不定。

    船上的喽卒,削刀手、撓勾手、七股長叉手、青銅刺、分水槍、長箭手,排滿了十隻戰船。

    北面這十隻船,頭隻船上有一張金交椅,金交椅上坐着一位豪傑,年在二十五六歲,頭戴寶藍色的六楞抽口壯帽,在頂門上襯着一朵藍芙蓉花,是短衣襟小打扮,背後一對家夥,黃澄澄的如意柄,細腰窄背,面如美玉,儀表非俗。

    南面一排船,頭隻船上也有一張金交椅,上面坐定着一位英雄,頭戴銀灰色六楞抽口壯帽,正當中有一朵白芙蓉花,面如冠玉,腰圍子下,明晃晃十二支月牙镖,背後背着一對家夥是亮銀柄。

    蕭銀龍一看是二位少年,俱都是英姿爽爽。

    來到河坡,南北兩排俱都是次第攏 岸下錨,搭跳闆、按扶手。

    二人站起身軀,報事的老頭目引路,登上岸來。

    老頭目路四用手指着說道:“這就是十三省總镖局的蕭少镖頭。

    ”又一指上首這位,對銀龍說道:“這就是我們大少寨主爺白義,别号銀獬豺。

    這是我們二少寨主爺白俊,别号玉麒麟。

    ”三位各見禮已畢,銀龍說道:“小可不避刀斧,受十三省總镖頭,我勝三伯父所差遣,鬥膽前來拜訪老寨主。

    ” 二位少寨主秉性不同,大少寨主是忠厚樸誠,二少寨主是智勇雙全。

    大少寨主說道:“豈敢。

    ”銀龍又說道:“我初次來此,貴山的規矩,多有不知,求二位指教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答道:“少俠客遠來,身臨賤地,我奉家嚴之命,接待來遲,多要原諒。

    ” 銀龍說道:“二位少寨主過獎了。

    ”語畢,互相抱拳,二少寨主引路上船。

    銀龍一看,船上的旌旗行舒就卷,一層層,一排排,密布刀槍,令人望而生畏。

    有心不上船,暗想:“我是幹什麼來啦?”于是随着二位少寨主上船,喽卒擡到船上一張方桌,彼此謙讓,分賓主落座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玉麒麟由囊中取出令字旗,藍綢子地白七星,這杆旗合山的寨主與喽卒俱都遵旗而行,真是展旗山搖動,傳令神鬼驚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一展令旗,鳴金、撤跳、起錨,掉過船頭,向正西寨内而去,仍是十隻船在南,十隻船在北。

    三位坐在船頭,喽卒垂手侍立,二少寨主白俊與銀龍談古論今,大少寨主樸實,随聲附和。

    他們二位彼問此答,談了些江湖的英雄,四海的豪傑,以及各種武術,彼此對答如流。

    不大的工夫,船到山坡切近,蕭銀龍觀看山上,黑壓壓,碧森森,閘口的水,恰似牛吼一般向外直流。

    此處安設有銅鐵栅欄,欄栅的柱子是四方的,有一尺來寬,一尺來厚,每栅欄相隔半尺有餘,此閘要用人力,千八百人提也不起來,非用兩邊的千斤不能開閘。

    隻見二少寨主将令子旗一展,遂說道:“我家老寨主令迎請下帖之人,開閘!”船上的人将船桅放倒, 山上的喽卒們絞起千斤閘,将閘提起,二十隻戰船排為一行,魚貫向閘門行去。

    三十隻船進了頭道閘,離二道閘切近,二道閘的分量就輕了。

    蕭銀龍留神細看,暗吃一驚,在頭道閘口未曾看明,此閘是鐵柱子,用風磨銅包的,寶刀寶劍不能斷。

    船到切近,喽卒絞起二道閘門。

    如此進了十一道閘,到了十二道閘,閘的分量又重,閘口尤其堅固。

    外面第一道閘重有兩千餘斤,裡面第一道閘重有兩千餘斤,當中的十道閘重各一千餘斤。

     老寨主白玉祥制造這十二道閘,約有三年的工夫,花費了無數的金錢。

    此閘并非混鐵所造,乃是四方的柏木柱子,外面鑄以生鐵,生鐵之外包以風磨銅。

    此銅出在台灣,銀龍故此認識,要是别位來,必以為是鐵的。

    進了十二道閘口,十隻船在西,十隻船在東,頭南舵北,水手立桅拉棚,二少寨主一展令字旗,落閘開船。

    這十二道閘口,有五百人把守,裡閘是一百人把守,外閘是一百人把守,當中每閘是三十人把守。

    銀龍聞聽一聲令下,唏啦嘩啦,落了十二道閘。

    銀龍心中暗想:“這就叫撒手不由人。

    要想出去,除非肋生雙翅。

    ”船向南去一裡之遙,看見水内竹城一道,俱都是半尺餘粗的竹子,用鐵絲擰的銅鐵網挂在竹城之上,年久風吹雨灑,生了鏽如同長在竹子上一般,簡直就是銅城鐵壁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令旗一晃,說道:“下帖之人已到,開竹城!”此竹城是十二隻大船所做,一面六隻,喽卒們聞聽令下,竹城六隻向東,六隻向西。

    船底下有鐵掃帚,連魚都過不去。

    二十隻戰船過了竹城,來到寨前,下了戰船登岸,是三合土砸地,兩旁栽種的樹木,半由天力,半由人工,每樹相隔,俱都一丈來遠。

    來到頭道山口外,二百名削刀手都是年青力壯的人,比平常人都高一頭,太陽平西的時候,削刀被日光一照,耀眼铮光。

    蕭銀龍心中暗想:“為我一個下帖之人,何必如此誇張?”蕭銀龍又一轉想:“也許是為三位老前輩的 聲名,才這樣舉動。

    ”不表蕭銀龍心中思想,二少寨主叫道:“蕭少俠客!敝山每遇高朋下顧,必然擺隊迎接,少俠客前行一步吧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道:“二位少寨主,在下造次了,貴山有這樣山威,在下要先行了。

    ”語畢,向前走去。

    削刀手相隔一丈來遠,雙手帶搭着架子,刃兒朝下,人的身量,五尺來高,刀刃離地四尺多高,非叫人的腦袋擦着刀刃不可。

    蕭銀龍哈着腰,向削刀手隊内行去,刀刃俱都微擦粉嫩色壯帽。

    蕭銀龍向前走着,心中思想:“明朝吳三桂在關東盛京鑽過刀山,喝過血酒;我勝三大爺在蓮花湖也鑽過刀山。

    我雖不敢比古人吳三桂與今人我勝三大爺,我蕭銀龍也可稱鑽刀山的第三個了。

    ” 不表蕭銀龍心中思想的事,再表二位少寨主在旁觀看,蕭銀龍從刀下鑽過,猶如無事人兒一般,小英雄真可比三國時的常山趙子龍,混身都是膽。

    少寨主看罷,一聲令下:“削刀手撤隊!” 這一聲令下,削刀手俱都轉身形,背向而立,兩排人各向上走一步,當中讓出一丈來寬的檔子。

    過了頭道山口,來到二道山口外,蕭銀龍舉目觀看,二百名長箭手,每人都張弓執矢,紉扣搭弦,身穿虎皮色的衣服,一個個左手如托泰山,右手如抱嬰兒。

    小俠客心中明白:“這是賣弄威風,決不能亂箭攢人。

     何況還有二位少寨主陪着我呢。

    ”銀龍是視有如無,向前大搖大擺而行,二位少寨主暗中佩服銀龍,不愧是俠客的後人。

    走到相隔長箭手兩三丈遠,二少寨主一聲令下:“長箭手撤隊!” 長箭手撤下箭去,将弓向背後一背,一排排,一行行,垂手而立。

    過了二道山口,來到三道山口,栅欄門兒之外,二百名撓勾手,所使的家夥以本山出産的藤子作杆,有六尺來長,安着六寸長鋼尖子帶倒須勾,一百名在東面,一百名在西面,具都伸着槍杆子,相隔一尺來寬的檔子,尖兒對着尖兒。

    人要是打當中走,必被槍尖紮上,倒須勾挂着。

    蕭銀龍走到距撓勾三二 尺遠,仍然是徐步而前,自自在在,獨如無物一般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令旗一展,撓勾手将撓勾抱在懷内,向兩旁站立,大氣兒不聞。

     蕭銀龍進了紅油漆栅欄門,有兩個大漢,身體魁梧,一個面似熟蟹蓋,疙哩疙疸;一個面似藍靛,兇若瘟神,俱各懷抱撲刀。

     見了銀龍,一聲喊嚷:“什麼人敢進寨門?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這是下帖人,少俠客蕭銀龍。

    我弟兄奉老寨主之命前去迎請。

    ”這兩名大漢微聲說道:“少俠客,見了我家老寨主,你要小心哪。

    ”銀龍帶笑答道:“多承指教。

    ”走了不遠,又見兩個大漢,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一連走過了三對大漢,迎面有一座高台,三丈餘高,四角見方,南北長百餘丈,東西寬百餘丈。

    白玉祥占山四十餘年,煞費苦心,工程浩大,建設非隻一日,九龍山内有七座磚瓦窯,九座石灰場窯,石匠工人三千餘名,九龍山的寨子牆,大半是石頭所作,又有稻田,竹葦藤等出産,山坡良田共有千頃,喽卒都以耕耘為業,大麥二秋之後,捕魚獲利,喽卒寨主都有家眷,女子學養蠶織布,俱都是按治理國家之法。

     二位少寨主陪着銀龍奔西面漢白玉台階,蕭銀龍一上台階,就見有兩個挎綠鲨魚皮鞘腰刀的攔阻,二少寨主說明情由,這才放過去,如此經過三撥盤诘,這才到了台上。

    銀龍心中思想:“不是二位少寨主迎接于我,插翅難進九龍山。

    ”到了台上向南走,見有四扇灑金花綠垂花門,二少寨主說道:“蕭少俠客,且停貴步,容在下與少俠客通禀。

    ”大少寨主陪着銀龍,二少寨主進垂花門,到了大廳之内,向正座上躬身,口中說道:“天倫老寨主,曹二叔,我弟兄已将下書人請到,現在垂花門外。

    ”銀龍在外面,就聽裡面一聲大笑說道:“這必是效蘇秦、張儀故智,前來下說辭來了。

    你就将下帖之人請進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白俊出了垂花門,叫道:“蕭镖頭,我家老寨主有請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正一正壯帽,撣一撣身上的塵土,大搖大擺進了中平大寨 聚義廳。

    銀龍留神一看,但見正當中面南背北,兩張金交椅上并肩端坐二人,東邊這位,頭上帶銀灰色虎殼腦的老虎帽,頂門顫巍巍的素芙蓉花,面皮皺紋堆累,白雲緞的大氅,銀灰色短靠,腰系十字絆,一巴掌寬的英雄帶,颔下銀髯飄灑胸前,精神百倍,七十餘歲的年紀腰闆不塌。

    銀龍看罷,便知上座必是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。

    西面坐着的這位老者黑臉鋼髯,銀龍認識,這位正是台灣省的三千歲曹士彪,此人在台灣,除去張奇善、石朗,就屬着他了。

    他為何落在此處呢?皆因他不遵台灣的法律,不論何人,他要一不順氣,就用擂鼓點金錘碰死,石朗出主意,叫張奇善多給他金銀,叫他離開台灣。

    張奇善說道:“有何法可使他離開此地呢?”石朗說道:“我自有良謀。

    ” 這一日曹士彪與石朗閑談,談到凡人莫不思想故土,曹士彪遂亦露出思回祖國之意。

    石朗說道:“賢弟如有歸意,我與王駕千歲商議,多與三千歲金銀珠寶,三千歲可以回歸祖國,骨肉團圓。

    ”曹士彪有三個侄子,俱都在九龍山,曹寶江、曹寶海、曹寶河。

    石朗這樣一說,将曹士彪心說活了,遂禀明千歲,他願回祖國與侄子相聚,于是張奇善贈了他幾隻船,船上滿載金銀細軟之物,另外是一船風磨銅,贈送白玉祥的。

    曹士彪來到九龍山,見了白玉祥,遂将離開台灣之意,告訴了白玉祥,交了風磨銅。

    白玉祥心中明白,人家這是暗着取消他的三千歲了,白玉祥遂說道:“賢弟既願與愚兄相聚,你就為九龍山的二老寨主。

    ”因此曹士彪落于此處。

    閑言叙過,書歸正傳。

    蕭銀龍扭項回頭向東一看,東敞廳下有八個大紅油漆栅欄,上面有黑地金字匾,每栅欄上的镖上有三個小字,上書前八寨第一寨,向下看第二塊匾,上書前八寨第二寨,直至第八寨;西面八個紅字油漆栅欄,匾上三個小字,後八寨第一寨,直至第八寨。

     兩面共合十六塊匾。

    北面的東邊有三小寨,就是曹家哥兒三個; 北面的西邊也有三小寨,就是白家哥兒三個的小寨。

    前八寨南邊有四個紅油漆栅欄,上頭挂着黑面金字匾,中平第一寨,中平第二寨,中平第三寨,中平第四寨;後八寨南邊有四個紅油漆栅欄,也挂着中平第一寨,第二寨,第三寨,第四寨。

    每寨之中都端坐一位正寨主,寨主後面站立十餘家寨主的,有站立二十來家寨主的,真是穿紅的紅似血,穿白的白似雪,一個個精神百倍,器宇軒昂,胖胖,瘦瘦,高高,矮矮,醜醜,俊俊,等等不一。

     蕭銀龍看罷,向北面抱拳說道:“老寨主,下帖人拜見。

    ” 聚義廳兩旁站百餘名削刀手,俱都手擎樸刀,叫道:“下書人跪下!這是老寨主。

    ”銀龍佯作未聞。

    削刀手說道:“你怎麼不言語?吓傻啦?快跪下呀,一句話将汝剁成肉泥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文韬武略之士,心中明白,站起身軀,手撚銀髯說道:“你們不要一齊喊叫,俱都壓言。

    ”又對銀龍說道:“少镖頭來到敝山十海島,有何言下教?”蕭銀龍說道:“老寨主,十三省總镖頭我勝伯父遣我前來,在下不避刀斧,拜見高明,怕誤了老寨主的呼喚,鬥膽進了大廳。

    現因綠林道有不法之人,目無國法,在江蘇省院衙門盜去欽差大人的寶印,刀殺二命。

    老寨主請想,我們是保镖的,以作生意為本,不能管這些閑事。

    皆因盜印之後在牆上留下詩句,寫的是:'民子鬥膽拜天顔,叩禀大人虎駕前。

    皆因勝英實萬惡,苦害黎民真可憐。

    憤氣來到院署内,攜印暫歸九龍山。

    三俠若到十海島,大半子川不歸還。

    皆因為王大人是一國的忠良,恐怕屈枉了民人,未便鎖拿我勝三大爺,這才委派我勝三大爺為原辦,追拿盜印之人。

    我勝三伯父,久聞老寨主占據九龍山,開墾為業,并不作非禮之事,命我前來,請問老寨主一言,黃金印若落在九龍山,我回镖局子回複我勝三伯父;如其未落在貴山,我勝三伯父好到别處找盜 印之人。

    如果官兵一到,老寨主縱有驚天動地之能,老寨主也不能與官兵抗衡,作違背國法之事。

    老寨主,自古皆有死,民無情不立,想老寨主決不能妄言,有則言有,無則言無。

    并且欽差大人他又是個一國的忠良,清似水明如鏡,老寨主必不緻暗害忠良,恐怕老寨主被他人朦誤,故此我勝三伯父才命我前來下帖,請示一切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聞聽蕭銀龍所說之話,聲音洪亮,字句清楚,談笑自若,老寨主手撚銀髯微笑無言。

    二寨主曹士彪站起身軀說道:“蕭銀龍,前三年你在蕭金台說服天下的英雄,如今你又來到九龍山動說詞,你膽量真不小。

    ”遂站起身形,趕奔進前,劈胸一掌,抓住蕭銀龍的英雄帶,一仰手蕭銀龍離地三四尺。

    蕭銀龍在山口鑽刀時面無懼色,此時銀龍桃花臉兒一紅,沈了沉氣說道:“老寨主,吾以情理而來,請問老寨主這是怎的?”曹士彪哈哈一笑說道:“我是愛你英雄蓋世,你敢進九龍山,我敬你三杯美酒。

    ”語畢,遂将銀龍放下,叫道:“左右,酒上來呀!”敞廳的西暗間有盛酒的器具,預備山外來人使用,兵卒答應,急忙将酒送到,曹士彪接過酒來說道:“我敬你三鬥。

    ”您道這杯是錫的,約有小茶杯大小,這一鬥沒有十二兩也有半斤。

    滿斟一杯遞與銀龍,銀龍說道:“謝過老寨主的美意。

    ”雙手捧酒鬥叫道:“老寨主!厚承錯愛,我蕭銀龍量淺,請老寨主恕過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在座上說道:“二寨主,且敬一杯吧,銀龍年幼。

    ”曹士彪說:“一杯吧。

    ”銀龍看此酒杯外面是錫的,比銀子還白,裡面可是景泰藍的,此物乃北京所造,但是酒在裡面看不出清濁。

    銀龍心中暗想:“景泰藍的酒杯裡,倘酒内若有毒物,殺人不用刀。

    ”銀龍又看白、曹二公不像暗昧之人,自己一咬銀牙,心中暗想:“既來之,則安之。

    ”一仰脖,一杯酒入腹,叫道:“二位老寨主!酒杯幹了。

    ”曹士彪在座上哈哈大笑道:“好好好,老子英雄兒好 漢。

    看菜來!”左右端過來一盤,大塊豆腐一般的一塊燒羊肉,這是曹士彪打台灣省帶來的廚子做的,他專好吃此物,伺候他的人,将此物端在曹士彪面前,盤中放着明亮亮的刀子。

    曹士彪拿起刀子,切了一塊四方塊兒,用刀子挑起,對銀龍說道:“你來這塊。

    ”銀龍心中暗想:“我從來不愛吃醬羊肉,要是在盤裡,叫我自己吃,我可就不吃啦,如今他用刀子紮着,我可不能不吃。

    ”思想至此,趕奔進前先說:“謝過二老寨主。

    ” 然後一張口,接過羊肉,整塊的就咽将下去了。

    曹士彪一看,雖然長得像女子,吃東西猶如虎狼一般,遂說道:“好小子! 好小子!”此時白老寨主已然想起答複之語來了,遂對銀龍說道:“少壯士,黃金印倒是落在我的九龍山了。

    因何落在我這裡呢? 皆因為他們在我這裡住着,常常言說勝老者害的他們家敗人亡,他們要到院衙内遞狀子告勝老者,我以為告狀焉有不可,哪知他們是這麼告法,将黃金寶印盜來,帶在九龍山。

    黃金寶印,是國家的制度,雖然在我這裡,我決不能損壞,容某與大家相商,必叫少義士好回複勝老者。

    少義士你看,現在天已平西,水路出山,有三十餘裡,天色已晚,少義士在九龍山下榻一夜,明日再送少義士出山如何?”老寨主語至此,遂叫道:“白義、白俊!将少義士陪到光輝寨上賓館安歇。

    ” 過來兩個童子年皆十四五歲,在頭前帶路,白義、白俊奉陪銀龍,出西垂花門,向西北而去,有三丈餘高,漢白玉石頭台階,左右有漢白玉的欄杆,向西北去有一所大寨,進寨子猶如樓台一般,北面是明五暗七的上賓館。

    非老寨主至親至友,不能向這裡陪。

    銀龍一進上賓館,清香樸鼻,紅油漆架子的花盆,擺定四時不謝之花,八節長春之草,當中養魚缸,四犄角設有如同大水缸似的大瓷盆,裡面有醉仙桃,醉仙桃有一圍粗。

     此時兩個童子掀軟簾,裡邊秉燈燭,蕭銀龍一看,後檐牆花梨 紫檀的條案,條案上古瓷盤中擺設着各樣翠玉的玩物,有翡翠盤中擺着雕成的桃梨等果品、翡翠的白菜、翡翠的西瓜,真是希世之寶。

    西暗間挂着茶青綢子簾,上面懸挂一塊橫匾,黑地金字是“光輝寨”。

    東暗間也有一塊黑子金字匾,上書“上賓館”。

    三位英雄相讓,遂分賓主落座,有從人獻過香茶,茶罷擱盞,廚役擦抹桌案,從新又擺上等酒席,三位喝酒,談古論今。

    大少寨主白義忠厚樸誠,是位志誠的君子,二少寨主白俊,通今博古,與蕭銀龍談話,一問一答,倒很投機,真稱起交友投分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問廚役:“酒菜預備齊了嗎?”廚役答道:“酒菜均已備齊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屏退左右,如有呼喚再進來伺候。

     廚役等退出去,二少寨主說道:“蕭義士,我兄弟有不好啟齒的兩句話。

    ”銀龍說道:“二位少寨主有話,隻管賜教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我兄弟要高攀,與少俠客結義為友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站起身軀,控背躬身,遂說道:“多承二位兄長的美意。

    但公事尚未蒙老寨主吩咐,今若與二位兄長結為金蘭之好,恐老寨主嗔怪。

    一俟公事完畢後,我蕭銀龍與二位兄長結盟,是求之不得了。

    ”二位少寨主又道:“我們暫先為兄弟,以後再為磕頭如何?”銀龍當即應允。

    雖結為口盟弟兄,銀龍可不問印的事,從此再說話,可呼兄喚弟了,不以義士、寨主呼之了。

    您道這也是天命,勝三爺不該遭難,欽差大人的洪福,要不然,焉能打得了九龍山呢?偏偏銀龍來下書,結拜了盟兄弟,先占了人和。

    閑言不表,話說白俊叫道:“賢弟!你的酒少喝吧,你進寨的時候,我看有對你不悅之人。

    ”銀龍說道:“我知道。

     我一進大寨聚義廳的時候,有林士佩抱着狼牙鑽,程士俊抱着方天畫杆戟,他們二人在第一排。

    第二排,白蓮寺的長院僧法藍在左,右面上有-位道人,背後背着八口寶劍,年有六七十歲,此道乃是七星真人的師兄、八寶真人李士寬。

    三排有一老一少, 老者是寶刀将韓殿奎,少者是黑臉面,正是鐵戟将方成。

    他們六個人,俱都怒容滿面,對也不對?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不錯,不錯。

    但是我家老寨主說明天送你出山,那是言而有信。

    然而大夥公議之事,無論怎麼辦,你不要駁回,駁也是白費事。

    ” 白義又說道:“子不言父過,我天倫向來未作過錯事,如今招了這幹人,竟鬧的我們家務不和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回答道:“二位兄長,小弟這條小命,在二位兄長掌握之中,二位兄長也不要多喝了,就此安歇吧。

    ”白家弟兄放下酒杯說道:“我弟兄尚有公事,賢弟你就自己受點寂寞吧。

    ”于是走出了上賓館。

    蕭銀龍送白氏兄弟走後,下役将殘席撤去,兩個童子伺候蕭銀龍喝茶,蕭銀龍說道:“二位小童,你們也去吃飯去吧。

    ”兩個童子掀起東暗間的軟簾說道:“少爺您要夜間餓了,裡面有食盒,内有各種食物,您渴了暖壺中有茶。

    ”然後又将西暗間床帳與銀龍收拾齊整,兩個童子這才走出了上賓館。

    蕭銀龍進西暗間一看,屋中的陳設完全不是山大王的氣派,猶如官宦人家的勢派一般。

    銀龍看明,将隔扇對好,将燈熄滅,自己安歇,小俠客雪亮眼,透明心,自有準主意。

    一進東垂花門的時候,看見三四個人打西垂花門出去,就看見一個後影,可沒看真切。

     這四個人正是太倉三鼠與張德壽,當時聞聽老寨主要接蕭銀龍,這四人賭氣而走。

    他們為何來到這裡呢?皆因崔通的父親與白玉祥是聯盟,由崔通的引線,老寨主白玉祥才收留他們,既将他們收留之後,見他們品行不端,遂将他們安置在下客所。

     這九龍山内有上賓館、中賓館、下客所,上賓館是老寨主的高朋貴友,中賓館是各位寨主的賓朋居住的所在,下客所是喽卒們招待朋友的所在。

    因四個人品行不好,故此安置在下客所,如今張德壽見蕭銀龍來到,老寨主排隊迎請,遂對崔通說道:“咱們來的時候,不恭敬咱們。

    ”崔通說道:“你别這麼挑眼 啦,要不是老寨主與我父有聯盟之誼,還不收留咱們呢。

    ”四個人又聽将蕭銀龍安置在上賓館,氣更大啦。

    因何九龍山這麼待賓朋呢?皆因為白老寨主最敬慕戰國時孟嘗君之為人,每看史記,看到孟嘗君有三千食客,待賓朋按上中下三等,上賓上席,出入車馬;中賓中席,出入無車馬;凡下賓亦不卻之,隻有粗茶淡飯,并無酒席車馬等事。

    白老寨主因羨孟嘗君之為人,故此修造了上賓館、中賓館、下客所,凡有朋友往來,按其資格人品而安置之,所以待遇不同。

    如今老寨主擺隊接蕭銀龍,又安置在上賓館下榻,張德壽心中不平,與崔通發牢騷。

    崔通本是好人,複又說道:“若不是看我天倫的面子,還不收留咱們呢。

    要想叫人家收留在上賓館,多學些好就行啦。

    ”張德壽說:“我不過發牢騷而已,如今蕭小短命鬼來到,我有一計害三賢之法。

    ”三鼠問張德壽道:“你有什麼法子?怎麼能夠一計害三賢呢?”張德壽說道:“這小子今天得了臉啦,必然吃飽了喝足啦,安歇睡覺。

    單等三更時分,咱們四個人蹑足潛蹤,奔上賓館,那上賓館又沒有什麼消息埋伏,最好撥門不過,将門撥開了,将小冤家一刀結果了性命,将事辦完,換好衣服,擦臉洗手,回到下客所,咱們安歇睡覺,假作不知。

    老勝英打發小冤家蕭銀龍來的,蕭銀龍死在九龍山内,必然疑老寨主所害,決不能說是别人刺殺的。

    老寨主到了那個時候,也不能說不算的話,他還能說是别人刺死的嗎?就是老寨主說栽筋鬥的話,勝英也不能聽那一套,沒有别的辦法,就是老寨主交出黃金印去,勝英也不能善罷甘休,必然帶領镖行群衆來到九龍山,給蕭銀龍報雪恨。

    九龍山可不比蓮花湖、蕭金台、碧霞山、雙龍山,那樣容易打,镖行的人想要進山都難。

    臨到那時,九龍山與镖行的人打上啦,镖行打死九龍山的人,九龍山也得打死镖行的人,兩邊都傷人。

    白老寨主看不起咱們,到那時兩邊殺 得天昏地暗,人死無數,這就叫一計害三賢。

    ”崔通聞聽說道:“你這宗計策真叫又毒又狠。

    咱們三個人誰是蕭銀龍的敵手? 那蕭銀龍眼珠一轉,計上心頭,可與别人不同,善于揣度防範。

     你說他吃飽了喝足了,必然安歇睡覺,若依我說蕭銀龍未必吃飽了就睡。

    ”張德壽說道:“崔賢弟你也太過慮了,愚兄此計萬無一失。

    此時天氣已經二更多天,咱們就此奔光輝寨上賓館,刺殺小冤家,萬無一失。

    ”崔通說道:“此計可不算正大光明。

     咱們在人家這裡住着,雖然将咱們安置在下客所,總算是招待咱們啦,人家招待咱們,咱們反設法害人家,這宗事我決不能辦。

    前者我由雙龍山與你們分手,打算誰也别見誰啦,你們三個人,這回又約我投奔九龍山,九龍山白老寨主,因我的面子,才收留下咱們。

    要去你們三個人去,我不能去辦這宗暗昧之事。

    ”張德壽說道:“崔賢弟,你總是婦人之仁,不曉得利害關系,咱們不這麼辦,九龍山也不能平安無事。

    現在黃金印暗藏在九龍山,勝英乃是原辦,白老寨主能否人贓俱獻與勝英? 将來難免一場血戰。

    先殺了小冤家,去了綠林道中的一個禍害。

    ”崔通先前不去,後來被張德壽與柳玉春、秦尤說活了心啦,這才跟随他們三個人前去。

     上賓館是他們的熟路,四個人來到光輝寨上賓館,秦尤問道:“誰去動手?”張德壽說道:“與姓勝的仇深似海者,乃是秦大哥,還是秦大哥動手。

    我這裡有熏香盒子,又有解藥,完全借與秦大哥你,将小冤家蕭銀龍熏将過去,然後進屋殺他,是非常的容易。

    ”秦尤聞聽,點頭稱是,接過了熏香盒子與解藥。

    秦尤說道:“你們三位與我望風,我好進去動手。

    ” 張德壽說道:“不用囑咐,那是自然。

    ”秦尤接過熏香盒,來到上賓館門前,張德壽、崔通、柳玉春三人,俱都縱上房去給秦尤尋風。

    秦尤用刀将上賓館外間的門撥開。

    秦尤先撥的上門 闩,然後又撥下門闩,撥完之後,用手一推,仍然不開。

    秦尤心中暗想:“我太慌疏啦,沒将上門闩撥開。

    ”這才又從新用匕首刀撥上闩,将上闩撥開,這才将外間屋門推開。

    蹑足潛蹤進去一看,裡間屋門簾放着,關着屋門。

    秦尤這才拉仙鶴尾巴,順門縫向屋中打熏香,方一拉仙鶴尾巴,自己大吃一驚,幾乎将自己熏倒,原來未聞解藥。

    秦尤這才聞了解藥,向屋中打熏香,工夫甚大,不見屋中有動靜,哪知銀龍早把鼻孔塞上。

    秦尤正在納悶,忽聽屋中有嚏噴聲音。

    秦尤這才收起熏香盒子,由背後拔出匕首刀,撩起茶青綢子軟簾,用匕首刀撥門。

    秦尤仍然撥了三次,将門推開,向屋中探頭窺看,一看屋中帳子放着,秦尤心中暗想:“小冤家這回可該死啦。

    ”秦尤思想着,用手一掀簾子,伸腿往屋中便走,背後的匕首刀被綢子門簾卷了一下子,秦尤也未解其意,并不疑惑,走向帳子前,伸手由背後抽刀,剛一抽刀,吓了一跳,背後的匕首刀,已經沒有啦。

     您道秦尤的刀哪去啦?蕭銀龍在暗間屋中,早将窗戶打了梅花孔,向外觀看,四個賊人來的時候,小英雄早就看見啦。

    比及秦尤撥門的時候,小英雄暗将上道闩又給插上了,秦尤是不省其事,以為未将門的上闩撥開呢。

    撥完了外間屋門,再撥裡間的門,秦尤撥完了上闩,再撥下闩,小英雄仍将上闩關好,遂由上風口縱上迎門的匾上,頭朝南腳朝北,容秦尤一掀簾向屋中走時,銀龍趁着簾子卷刀柄時,便将秦尤的匕首刀拔去。

    秦尤走到西暗間裡邊,伸手一掀帳子簾兒,一看裡面躺着一個人,這才伸手由背後抽刀。

    秦尤正在摸不着刀時,蕭銀龍已由匾上跳下,晃着火折子一照,哈哈一笑說道:“我當是何人?原來是秦尤。

    屋中是你,外面必然是張德壽、崔通、柳玉春了。

    你是明清八義的後人,我是蕭三俠的後人,姓蕭的不能暗算人,這是你的匕首刀,仍然還你,願意單打獨鬥,便單打獨鬥;願 意群毆,你便将那三個人也叫下來。

    ”語畢,小英雄将刀擲到秦尤的跟前。

    蕭銀龍為什麼不暗算秦尤呢?秦尤背朝外臉朝裡之時,小英雄若在秦尤背後,用匕首刀刺他,不費吹灰之力,便可結果了秦尤的性命。

    皆因為蕭銀龍乃是精明之人,明白大體。

    第一件,秦尤是盜燈的正犯;第二件,此處乃是九龍山,倘若将秦尤刺死,第二日白老寨主若是一怒,必然責備自己為何在九龍山殺人?到了那時,有理倒變成無理啦。

    小英雄思想到這個地方,故此才将匕首刀擲給秦尤。

    秦尤拾起匕首刀,蕭銀龍已退到東暗間門口,秦尤出了上賓館,叫道:“蕭銀龍! 你出來吧!”蕭銀龍向外一縱,秦尤劈頭就是一刀,蕭銀龍用雙筆一捋秦尤的刀,秦尤急忙抽刀換招,判官雙筆神出鬼沒,匕首刀不能破判官雙筆。

    房上的張德壽低聲說道:“秦大哥不能取勝,哪位下去幫助動手?”柳玉春看着有點便宜,遂說道:“我下去。

    ”單等銀龍轉到西面,臉朝東之時,柳玉春縱下來,在銀龍背後,用了個腦後摘巾,就是一刀。

    小俠客與秦尤動手之時,早就留神上賓館西面房上這三個小輩,柳玉春縱下來之時,銀龍右手筆向秦尤胸前猛然一點,秦尤見筆往後一退,小英雄一翻身,左手的筆就拿柳玉春的刀,右手的筆照定柳玉春的肩頭便滑。

    柳玉春由房上縱下來,一心的勝算,以為這一刀必将銀龍結果了性命,他焉知小英雄早就留了他們的神啦,未能暗算人家,自己的肩頭反被判官筆刮了一道血槽,隻一個照面,柳玉春便受了傷。

    崔通此時見柳玉春受了傷,也縱将下來加入助戰,張德壽此時也由房上跳将下來會戰銀龍。

    蕭銀龍一雙筆前後左右上下,摘解撕捋,真假虛實,會鬥久經大敵殺人不眨眼的四寇。

    四個賊圍着小俠客在上賓館前鏖戰。

    張德壽叫道:“三位且慢動手!蕭銀龍小冤家,你将雙筆收了招,這兒不是戰場,有花草盆架礙事。

    咱們到寬闊之處,單打獨鬥,比 賽輸赢,我要給我師傅七星真人趙道爺報仇,要倆打一個,我不姓張。

    你敢去不敢去?”小俠客是藝高人膽大,遂說道:“若論少爺本是為黃金印來的,不能與毛賊私打,你們四個毛賊草寇就是一齊動手,我也不懼怕你們。

    你們說上哪兒去?” 張德壽說道:“三位哥哥随我來。

    ” 張德壽等在前,小俠客在後面跟随,蹿房越脊,一直奔西南,由房上走出去有三道寨子,下了大牆,隻見黑壓壓一片樹木,南面是桃樹,北面是杏樹,在當中是一片菜園子。

    現在是九月時間,畦中的菜都淨啦,這段菜畦東西約有六七尺寬,南北有一丈一二尺長,都是菜畦,異常的寬闊。

    張德壽說道:“姓蕭的,你看這兒好不好?”又叫道:“三位哥哥北面站立,我與他一人單打獨鬥,給我的老師報仇。

    ”張德壽戥殼皮一晃,奔銀龍便砍,銀龍雙筆接架相還。

    戰了五七個回合,賊人的戥殼皮被銀龍左手的筆拿住,右手的筆奔賊肩頭便點,賊人閃躲不及,受了微傷,哎喲一聲,抹頭向西便跑。

    您道小俠客為何不向他的緻命處紮呢?小俠客這是别有用意,為的是将他們紮的血淋淋的,明天老寨主必問,為何在九龍山傷人?小俠客好有答詞,就說他們夜間暗算我,錯非在九龍山動手,要是在别的地方,就将他們都結果了性命。

    這麼一來,這叫人情兩盡,還引不起大風波來。

    閑言少叙,張德壽向菜畦西面跑的時候,小英雄留神觀看菜畦中,有一寸多高的草兒,有人走的腳印,有馬踏的腳印兒,小英雄看明白了,随後便追。

    張德壽由第一畦跑到第二畦上,被菜畦絆倒。

    銀龍心中暗想:“我照他肉厚之處,紮他兩筆。

    ”心中思想着,向張德壽身前一縱,就覺着腳底下發軟,愈較勁愈向下沈,小英雄自知中計,恐怕雙筆紮了自己,将雙筆一擲,兩手一攏磕膝蓋。

    這二三百道菜畦内,原來裡面有三十六道陷坑,将小英雄打落在第一道陷坑之中。

     這二三百道菜畦,并不是都是陷坑,其中這三十六道陷坑,有三五相連的,有隔五七道菜畦是陷坑的,陷坑上面鋪的是竹席,席之四周用竹釘兒釘在就地,上面撒上二三寸浮土,然後撒上草籽兒,用九龍山上的山水澆了,三五日便長起青草。

    上面的人腳印兒,是用藤子條綁上破鞋,慢慢拍出來的腳印兒,如同人走的一般不二,馬的腳印兒也是這樣造做的,若不然銀龍還是真不能上這種當。

    坑底下鋪的是石灰面兒,有一丈六尺深陷坑,銀龍落在陷坑之中,上面的土向下落,底下的石灰向上起,銀龍再用手護眼時已來不及,将雙眼已經迷的不能視物了。

    張德壽見銀龍墜入陷坑,哈哈一笑,對秦尤等說道:“三位哥哥,你們看看如何?小短命鬼縱然有托天的本領,這回大概也難讨公道。

    ”語畢,由腰間百寶囊中取出五鈎如意抓,走到坑邊,伸下抓去,将蕭銀龍抓将上來。

    柳玉春、秦尤二人也過來了,掏出飛抓将蕭銀龍四馬倒攢蹄捆上。

    秦尤說道:“将他宰了吧。

    ” 張德壽說道:“秦大哥你說得真容易,将他宰了?沒有那麼便宜他的。

    綠林道的人死在他手裡的,不知道有多少啦,這小子就是老勝英的爪牙,他比老勝英厲害十分。

    今天我報老師之仇,你報殺叔之恨,将小冤家淩遲處死,一刀一刀的剮他,先割他的二目。

    秦大哥,你揪着他頭發,将頭巾絹帕給他捋将下來,我用飛抓将他的雙筆先抓上來,剮完了他,用雙筆将他釘在就地。

    ”張德壽将雙筆由陷坑中抓将上來,秦尤已然将銀龍的頭巾絹帕俱都捋将下去。

    張德壽對蕭銀龍說道:“你是蕭三俠的後人,誰人不知震三江蕭傑?父是英雄,兒是好漢,你也曾做過不少轟轟烈烈之事,歲數雖然不大,可稱得起镖行的人物。

     今天我是一刀一刀的割你,你要哼哈你就不是蕭三俠的兒子。

    ” 蕭銀龍自落在陷坑之中,心中那分難過就如同鋼刀刺心的一般,自己又是後悔,又是懊喪。

    悔的是自己奉勝三大爺之命,下書 來的,誰叫自己與賊人較量,緻落在陷坑之中?懊喪的是若為下書,死在有名人物的手中,名正言順,落個萬古不朽;自己平生心高志大,半途喪在萬惡淫賊之手,也太不值了,大江大浪俱都闖過,不想墜入四個小輩的圈套中。

    再說自己乃是千頃地一棵苗兒,從此香煙斷絕,不能在二老堂前盡孝。

    小英雄正在思想之際,忽聽張德壽說要将自己千刀萬剮,小英雄鋼牙一咬說道:“淫賊張德壽!不要臭美。

    蕭三俠的後人,乃是奇男子大丈夫,豈能哼咳?别說千刀萬剮,你說是刀山油鍋,少俠客我敢鑽也敢跳。

    少俠客被你一刀一刀的割了,将來你還不知落得怎麼樣死呢!少俠客在陰曹地府必然看得見你!”蕭銀龍雖然嘴裡這樣說,心中可不免顫跳。

    您道若是在别處遇難,還許有能人前來解救,镖行的能人甚多,到處皆有;惟有在這座九龍山上,高山峻嶺猶如削壁一般,就是肋生雙翅,都不能飛到此處,這一回是準死無疑。

    張德壽叫道:“崔大哥!你過來幫個忙兒,他無論如何嘴強,我今天也要叫他哼咳。

    我先不割他的肉,這小子的壞,杏核眼一轉,就冒出壞來,眼是心中之苗,我先用刀剜他的二目,他無論怎樣剛強,一剜他的眼睛,他也得哎喲。

    秦大哥揪着他的發髻,崔大哥你過來,攏着他的左邊,柳大哥攏着他的右邊,好不叫他動彈。

    ”崔通有不忍之心,遂說道:“張德壽,你既然要報仇,殺人不過要他一死而已,何必如此呢?”秦尤說道:“崔賢弟,咱們是聯盟的弟兄,蕭銀龍是勝英的心腹,勝英與秦家有不共戴天之仇,殺了勝英一個心腹,也不枉使盡了心機,報仇雪恨。

    今天好容易捉住了綠林道的對頭,又給我報仇,又給張賢弟報仇,又給綠林道大衆除了禍害,一舉三得。

    崔賢弟,你就不幫個忙兒嗎?”崔通被逼不過,這才過來攏住蕭銀龍的一隻胳膊,柳玉春也攏住一隻胳膊,秦尤揪着銀龍的頭發,張德壽舉着刀就要剜銀龍的眼 睛。

    銀龍說道:“姓張的,你要是大丈夫,你給姓蕭的一個痛快,咱倆結個鬼緣。

    你要是剜姓蕭的眼睛,一見血我就罵你八輩,什麼不好聽,我罵你什麼。

    ”張德壽說道:“姓蕭的,你隻要不哼咳,你就是少俠客。

    姓張的不怕挨罵,你的嘴,我的刀。

    ”說着話就要向銀龍的眼中遞刀。

    張德壽哼了一聲說道:“我這口刀是圓頭的,沒有尖兒,如何能剜他的眼睛?秦大哥,你的匕首刀有尖兒,你借我一用吧。

    伸手由秦尤背後抽出匕首刀來,偏着刀尖兒向銀龍的眼中便遞。

    銀龍一閉眼,銀牙一咬,張德壽說道:“你就是閉眼也脫不過去。

    ”說時遲,那時快,鋼刀看看到在銀龍的眼邊,就聽嗖的一聲,鮮血淋漓,幾乎栽倒塵埃,鋼刀撒手,張德壽口中直喊:“怪哉!怪哉!”立時一道白線由張德壽的背後而來,英雄咳嗽一聲:“什麼人大膽,敢在九龍山私自害人?豈不知九龍山的山規嗎?”張德壽甩手不敢答言,秦尤、柳玉春、崔通俱都撒手,猶如木雕泥塑,不作一語。

    就聽此人說道:“你們幾位要與他有仇,他有家鄉住處,又有十三省镖局子,你們不會到他家中或镖局子找他去嗎?九龍山的飯竟喂了些無知之人。

    我要不看在崔大哥的面上,我非說不好聽的不可。

    ”崔通說道:“賢弟既看在劣兄的面上,就不便向下再說啦。

    ”張德壽、秦尤、柳玉春一看,來者不是别位,正是本山的二少寨主玉麒麟白俊。

    方才打的暗器,原來是白家的獨門絕藝,天下無雙,百發百中的月牙镖,将張德壽的手背片下一薄片兒肉去。

    張德壽等情知理虧,借着崔通解勸之時,三個人遂暗暗溜了邊啦,逃之乎也。

    崔通見他們走了,又見白俊向銀龍道驚,遂也去了。

     白俊走到銀龍面前,說道:“三弟,你真不愧俠客之後,果然沒有哼哈之字。

    在聚義廳上面不更色,在荒郊曠野,群賊加害,毫無畏懼,真不愧為白俊的盟弟。

    愚兄救護來遲,望賢 弟恕過。

    ”語畢,将銀龍綁繩解開。

    銀龍說道:“不是二哥來到,小弟已作泉下人了。

    ”遂将發髻挽好,用絹帕包頭,戴上了壯帽,整理衣襟,然後與白俊行禮說道:“二哥救命之恩,小弟沒齒難忘。

    ”白俊說道:“賢弟說哪裡話來?自己弟兄,何必如此?這都是愚兄之忽略,緻使賢弟受此宵小之欺淩,明天愚兄必叫賢弟出此惡氣。

    咱們大哥向來是樸實忠厚,不說謊言,明天叫咱們大哥,在我家老寨主的面前,将他等刺殺賢弟之事,對老寨主說明,請老寨主發命令,叫他們與賢弟聚義廳前比武,賢弟的武學在他們之上,劣兄已經目睹。

    在聚義廳前比武之時,賢弟别照緻命處紮他們,将他們紮個鮮血淋漓,叫他們滾一邊養傷去,也出了賢弟之氣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道:“此事不必禀明老寨主,愚弟咎由自取,決不該與他們在此較量。

    我本是下書來的,誰叫我一時不忍,與他們較量?倘非仁兄救了小弟,小弟死在這裡,兩頭不知底細,我勝三大爺必疑九龍山所為,屈煞好人,暗中笑煞賊人。

    那時兩造殺得天昏地暗,豈不為小人所愚弄?此事不特使愚弟長一番見識,這也是教訓小弟的。

    小弟有幾句冷言冷語,二哥莫要怪罪小弟。

    張德壽乃是個采花的淫賊,小弟深知其所為,後山若有家眷,千萬留神。

    崔通雖然忠厚,但與此輩小人們常處,難免與之俱化。

    ”白俊聞聽說道:“此山隻有愚兄的家眷,後山内有家母與小妹,小妹名菊貞,武技不在你我之下,這群小子不去便罷,去了是準吃苦頭。

    婆子丫環也有會武的。

    其餘寨主喽卒的家眷,俱都在山寨之南另有一寨,賢弟你不必過慮。

    這座山不比别的山,這四個小輩,不做無禮之事,是他們的幸福;倘做無禮之事,插翅也難逃。

    ” 蕭銀龍又說道:“二哥,小弟尚有一事相求,這個張德壽是個萬惡淫賊,秦尤是盜萬壽燈與刺殺欽差大人的正兇,尚在通緝之中。

    千萬可别叫他們出山,以免良民塗炭。

    ”白俊說道:“此 事隻在愚兄一句話耳。

    十二道鋼閘有五百喽卒把守,無山令決出不了十二道閘,這四個賊子,決不能請下山令來。

    明天我曉谕把守十二道閘的頭目,不叫他們四人出山。

    ”弟兄二人說着話,走到光輝寨,白二少寨主将童子喚醒,童子與銀龍打了淨面水,洗滌面上的塵垢,撣去身上的灰土,沏來香茶,弟兄二人談話。

    銀龍問道:“二哥何以知我被害?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賢弟進山之時,吾見他們四人面帶不悅之容,吾恐怕他們有暗昧之事發生;三更來天,我遂來在光輝寨上賓館,察看賢弟的動靜。

    吾進屋一看,不見了賢弟,我遂往四外探視,忽聞桃杏林中間有人說話的聲音,我聞聲追至,正趕上賢弟與張德壽動手。

    比及張德壽受傷逃走,往陷坑引領賢弟,我欲發言已來不及了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聞聽,這才明白二少寨主救自己的情由。

    二人坐在上賓館中說話之時,蕭銀龍并不提黃金印三個字,還是二少寨主白俊說道:“明天吾家老寨主對黃金印之事,必實行公議辦法,無論怎樣發落,賢弟千萬不要駁回,由公議而行,賢弟縱然駁回,也是無效,徒取無趣。

    ”銀龍唯唯稱是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說道:“明天賢弟走後,見了三俠,多替愚兄緻意,以後镖行老少,凡在本山遇難者,愚兄若知之,必然竭力相救。

    并望賢弟多加良言,緻意三位老俠客,此事最好和平解決,倘若以武力解決,彼此兩方皆有不便,恐都無好結局。

    總而言之,總是不發生戰事為妙。

    再者,九龍山的勢情賢弟已親眼得見了,知子者莫如父,知父亦莫如子,我父平生好奇好勝,順者無論怎麼辦都行,逆者無論如何也不能辦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道:“仁兄之言,小弟敢不如命?現時小弟之命,在兄掌握之中,弟出山之事,全仗仁兄了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賢弟不必客氣,愚兄尚有公事在身,不能久陪,賢弟多要小心。

    還有一事,明日吾父若款弟飲酒,弟千萬勿擾,山中有許多的不滿意賢弟之人, 總以早出山為妙,多在九龍山一時,賢弟多一時危險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道:“多承二哥指教,小弟謹當遵命。

    ”語畢,二少寨主出離光輝寨上賓館,銀龍向外相送。

     二少寨主走後,銀龍轉身回來,童子不離左右伺候銀龍,銀龍喝了會子茶,天已大亮。

    就見大少寨主、二少寨主從外面進來。

    銀龍站起身軀,向裡相讓,并對大少寨主說道:“昨晚若不是二哥救護,小弟早死多時了。

    ”大少寨主說道:“叫賢弟受驚,實乃餘兄弟之罪。

    ”彼此謙恭數語,二少寨主叫道:“賢弟!吾父特派我兄弟前來請賢弟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聞聽,整理衣襟,遂同白氏昆仲,來至中平大寨,進西垂花門,到了聚義廳。

     蕭銀龍一看,仍是三十餘寨的寨主齊集于中平寨上。

    蕭銀龍這次見了老寨主,大異于昨,口中說道:“多謝老寨主款待。

    ” 語畢,提大氅請安,白老寨主一看銀龍這般的光景,更加喜悅。

     座上仍是曹士彪與白老寨主并肩而坐,就聽白老寨主說道:“我們大衆公議已決,這有三封名帖,是我們回拜三位老俠客的。

     來而不往非禮也,你回去報告勝老達官,九頭獅子烈火印現在老夫之手,此物乃是國家的制度,白某天膽也不敢損壞。

    少義士再轉達三位俠客,此印在東北寨隐逸樓天花闆下懸挂,十日之内,聘請三位俠客進山盜印。

    三位老俠客十天之内,若能将印盜去,我将盜印殺人的兇手,雙手奉獻與三位俠客,我父子也自綁投案,打盜印窩主的官司。

    三位老俠客十天不能将印盜去,另外再讓一天,十一天倘若仍不能盜去,将印仍然由本犯送歸院衙,作為罷論。

    但是盜印的官司,可得三位俠客自己去打了,與白某無幹。

    ”說着話,将三封名帖,由上面遞與二少寨主,轉遞與銀龍。

    銀龍雙手恭恭敬敬接過了名帖,一看上面寫的是“白玉祥”三字,三封名帖俱都是一樣。

    銀龍将名帖放在靴掖之内,遂對老寨主白玉樣鞠躬說道:“蕭銀龍蒙老寨主 款待,感激不盡,願将鈞谕回複三俠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遂吩咐:“調擺桌案,用過酒飯,再走不遲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抱拳說道:“在下在光輝寨上賓館中,蒙二位少寨主招待,已經用過了點心。

    公事在身不敢久留,在下告辭了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白玉祥說道:“少镖頭空腹而走,白某心有不安,還是用過早飯為是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答道:“在下歸心似箭,食亦不能甘昧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哈哈大笑道:“白俊,将大廳中古玩取過幾件,奉送少镖頭,以作紀念。

    ”白俊答應一聲,到大廳中一看,心中暗想:“蕭三弟人緣兒真好,我父與他初次見面,就這樣喜愛與他,要送給他古玩。

    我何不借水行舟,取幾件值錢之物,暗中表示我弟兄的感情?”白俊在大廳中看罷多時,見有一金茶盤兒,價值甚昂,遂将茶盤兒拿在手中。

    又見有一套漢白玉的茶壺,四個茶杯,放在茶盤上,雙手一托,來在中平大寨。

    白老寨主在座上一看,黃澄澄的赤金茶盤上,放着漢白玉的茶壺,四個茶杯。

    白老寨主心中暗想:“白俊真能犧牲,竟将這樣貴重之物取來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哪知道自己兒子與銀龍結為金蘭之好?雖然看着赤金盤兒和那玉壺玉杯有點心疼,也就說不上不算來。

    口中說道:“少镖頭初次到敝山寨,無物可贈,權将此物贈與少镖頭,聊表微意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抱拳說道:“既蒙優待,又加厚贈,在下實不敢受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說道:“此不過是紀念品,萬勿推辭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說着話,又叫大少寨主取些零玩物,大少寨主取了些貓眼、璧玺、翡翠之類,用一個木質茶盤兒托着,叫道:“蕭少镖頭,此不過是玩物,能值幾何?老寨主之谕,豈可違拗?”大少寨主勸銀龍,叫銀龍收下,二少寨主暗中用磕膝蓋推銀龍的大腿。

    蕭銀龍杏核眼一轉,心中暗想:“不要白不要,反叫我二位仁兄不願意。

     我既然要,便撿好的拿,别看二哥你托的赤金茶盤,我還是不要。

    ”銀龍一伸手,取了一個翠班指,此班指猶如菜葉色兒一 般,當中一條紅線。

    取過了班指,帶在左大拇指上,口中說道:“謝過老寨主的美意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說道:“不成敬意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當時雙眉一皺,心中暗想:“一茶盤東西就是那樣值錢,他就拿去啦。

    此子不但識人,而且識物。

    ”老英雄微然一笑,說道:“少俠客,你要保重些。

    ”又聽曹士彪哈哈一笑,說道:“真是好小子!喽卒們,拿一百錠蒜頭金來作為路費。

    ”銀龍說道:“在下實不敢收了。

    ”曹士彪說道:“為何一樣朋友,兩樣待遇?吾哥哥送你班指,你怎收下了呢?”白老寨主說道:“賢弟你有玩物送與少镖頭些。

    少镖頭奉公而來,若帶去許多銀子,豈不有嫌疑了?”曹士彪聞聽白老寨主之言,複又說道:“哪裡有甚玩物?”說着話忽然想起,由腰間取出一個金如意,約有六寸長,此物乃是壓囊的玩物,曹士彪遞與二少寨主說道:“以此物作為見面之禮吧。

    ”銀龍剛要推辭,白俊向銀龍一使眼神,老寨主在座上說道:“少镖頭,這是本山二老寨主一分敬意,收下為是。

    ”銀龍這才伸手接過金如意。

    左手是班指,右手是金如意,面對曹士彪說道:“謝過二老寨主美意。

    ”曹士彪哈哈一陣大笑說道:“好小子!爹是英雄兒好漢,不愧蕭傑的兒子。

    ”銀龍将金如意放在兜囊之中,控背躬身對上面說道:“謝過二位老寨主,在下就此告辭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吩咐白義、白俊:“你弟兄二人,仍用二十隻船相送。

    ”又吩咐:“拿我的令字旗,告訴他們,無論本山的頭目與喽卒及來賓人等,如有阻攔少镖頭去路者,将人頭割下,挂在船桅上号令。

    ”銀龍又抱拳謝過老寨主,白義在前,蕭銀龍在當中,白俊在後,出了中平寨。

    傳出号令,二十隻戰船,鼓号齊鳴,九龍山群雄沒有不暗中佩服銀龍的。

    品格下賤的賊,俱各氣憤不平,然而可不敢言語。

     三位英雄出離了東垂花門,順東北漢白玉台階而下,下了 中平寨,奔前八寨,處處都有寨主與喽卒把守,二少寨主一現令字旗,俱各垂手而立。

    離了北山口,來到河坡,二十隻船上,衆喽卒垂手侍立,請三位少英雄上船,鼓樂喧天,好不熱鬧。

     三位小英雄共上一隻戰船,船頭上放着大六人桌,三位俱都落座。

    第一通作樂已畢,二少寨主吩咐開船,喽卒們哪敢怠慢? 搖槳橹,奔竹城而來,出離了竹城一裡多地,到了裡閘口,閘口上有一百名喽卒,隊伍甚是整齊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展開令字旗說道:“守閘的頭目,我弟兄奉老寨主之命,送蕭少镖頭出去,急速開閘!”喽卒頭目大夥一看,令字旗招展。

    阖山的寨主與喽卒,無論大小人物,沒有不敬這杆令字旗的,守閘的喽卒頭目吩咐喽卒,趕緊絞起千斤銅閘,二十隻戰船魚貫而行。

    此時蕭銀龍留神詳細觀察,弟兄三位喝着茶,銀龍問道:“二位兄長,此閘是風磨銅打造的嗎?”二少寨主答道:“非也。

    裡面是木頭,木頭之外有鐵闆,鐵闆外是風磨銅葉。

    ”銀龍問道:“二哥,這道閘門有多大分量呢?”二少寨主白俊說道:“不到兩千斤。

    ” 說着話來到二道閘口,令字旗一展,仍然開閘。

    銀龍問道:“這道閘口有多重的分量?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千斤有餘。

    共合十二道閘口,裡外兩道閘口俱都加重,約有兩千來斤;當中十道閘口,俱都是一千來斤重。

    裡外二閘各一百名喽卒把守,當中十道閘各三十人把守,俱都弓上弦刀出鞘,晝夜防範。

    兵刃俱都是七股漁叉,鐵蒺藜錘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一看,鐵蒺藜錘的錘頭俱都有飯碗大小。

    弟兄們談着話,過了十一道閘。

    來到了外閘口,三位英雄坐的這隻船,停在閘口南面,等候那十九隻船。

     工夫不大,十九隻船俱都來到了,船頭向東,二十隻船雁排翅排開,北面十隻,南面十隻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遂吩咐開閘,二十隻船出了十二道銅鐵閘,船上的喽卒急忙立桅拉棚,鼓樂齊奏。

    弟兄三人在船上喝着茶,有童子在旁伺候。

    真是波浪濤濤,浪花 飛起多高,天未及午時,已看見東河岸。

    來到碼頭,弟兄三位吩咐将船攏岸,喽卒下錨,搭跳闆,按扶手,弟兄三位下船之後,二少寨主一展令字旗說道:“二十隻戰船的喽卒頭目,無事不許下船。

    ”衆喽卒答應,弟兄三人棄舟登岸,蕭銀龍抱拳躬身說道:“二位哥哥請回吧,送君千裡,總有一别。

    ”白俊說道:“二十隻戰船相送,這乃是老寨主的吩咐。

    你我弟兄的私情,愚兄必須要護送一程,尚有要言相告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又叫道:“喽卒,奏樂三通!”船上鼓樂齊奏,大少寨主與二少寨主向東南相送,送出去有半裡餘地,銀龍說道:“二位哥哥請回吧。

    ”白俊叫道:“三弟!你乃是明白人,子不言父過,古有明訓,劣兄豈敢言父過?家嚴平生未做過錯事,惟有這一場事,做得太不合乎情理。

    賢弟你乃明白人,盜印之人與我父子并非甚近之友,黃金印自到九龍山之後,鬧得我們家務不和。

    古人雲,順天者生,逆天者亡。

    别看九龍山兵多将廣,邪不能侵正,康熙聖主乃是有道的明君;欽差大人是清如水明如鏡,清廉正直的人;再說你們爺們俠肝義膽,濟困扶傾,誰人不知?不想今日九龍山助桀為虐,如此行為,焉能長久?我父子早晚必敗,事犯公堂。

    賢弟你是原辦,那時節多多的照應。

    但願以和平了解,勿動幹戈,實為愚兄的大願。

    ”銀龍叫道:“二位兄長放心,但能和平解決,總以和平為上。

    萬一兩造失和,動了幹戈,倘若九龍山失敗,小弟與三位老前輩,決不能叫白老寨主打官司。

    盜印之人我也明白八九分了,定叫他們去打官司,名正言順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如此不枉我弟兄結拜一場。

    賢弟請吧。

    ” 蕭銀龍這才轉身奔東南,二位少寨主轉身奔西北河岸回船,彼此走出數十步外,俱都扭項回頭,有依依不舍之狀,直至走得雙方不能相望之時。

     銀龍回思山中情景,四賊行刺,在桃杏林中間幾乎喪命, 幸結義的二哥相救。

    在聚義廳上幾乎被曹士彪抓起摔死,哪想他又以囊中金如意為贈?又看了看手上的班指,用手一捂胸前,自己暗想:“我好比撞破玉龍飛彩鳳,頓開金鎖走蛟龍。

    ”一行在道途之上,一邊思想,一邊走着,不覺的已經與菊花村相隔二三裡許。

    前面有一片松林,看見松林之中有人眺望,進松樹一看,原來是黃三太、張茂龍、李煜、賀照雄等在此等候。

     三太笑道:“兄弟,你可回來了?”蕭銀龍将九龍山之事,略略一說,大夥一同回了菊花村。

    到菊花村口,楊香五和金頭虎賈明等出村相迎,金頭虎喊道:“打鬼!打鬼!小龍顯魂來了。

    ” 銀龍遂說道:“昨天二十隻戰船接進我去,臨出來又是二十隻戰船送出來的。

    ”金頭虎說道:“你别淨說露臉的話啊,不定在哪兒玩了一天,今天跑回來了。

    ”黃三太說道:“賈賢弟不要玩笑。

    ”大夥說話之間來到王宅,衆英雄進了王宅,到東跨院上房屋中。

    勝爺一看銀龍回來了,驚喜交集,遂問道:“賢侄回來了?”老少群雄一看銀龍喜容滿面,他又伸手由兜囊中取出綠皮子靴掖,将三封名帖向上一舉,俱都是“白玉祥”三個字。

    銀龍說道:“白老寨主回拜三位老人家,有三張名帖為證。

    ”又說道:“二位老寨主還贈小侄男兩樣東西。

    ”說着話摘下班指說道:“這是白老寨主所贈,小侄男原不敢受,白老寨主言說作為紀念品,與公與私,毫無關系。

    曹二寨主也要贈小侄男一百錠蒜條金,小侄男堅不收受,他又以金如意相贈。

    ” 說着就将金如意掏出,二物俱都呈上,與三位老人家觀看。

    勝三爺說道:“這是賢侄拿命換來的東西,二物仍歸賢侄。

    嗣後無論是誰,若将黃金寶印得回,将賊人擒獲,這頭功總得讓與賢侄。

    但不知白玉祥對黃金印與盜印的正犯有何辦法呢?”蕭銀龍遂将九龍山白玉祥所說十日為期盜印之話,對勝三爺詳細說了一遍。

    勝三爺問道:“九龍山的道是否如道爺所言?”蕭 銀龍說道:“九龍山有十二道銅鐵閘,俱都是台灣省所産的風磨銅所包,寶刀寶劍,不能損傷。

    過了十二道閘口,還有一道竹城,兩隻大船做成的門戶,船底有鐵掃帚,雖魚蝦皆不能過。

     山如削壁,陡岩疊嶂,天然的險固,中平八寨依山為台,百餘丈見方,大寨設于中央。

    莫說是十一天的期限,若依小侄男的眼光看來,一百一十天也是難以進得九龍山内,别說盜印。

    ” 勝爺聞聽不悅,遂說道:“如此說來,黃金寶印不能盜了。

    ” 銀龍說道:“實不容易。

    不特白玉祥足智多謀,并又占了地利。

    ” 聾啞仙師說道:“此言不假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道:“莫非等候十二日之久,自去投首,打官司不成嗎?”聾啞仙師念了一聲無量佛,說道:“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豈能坐以待斃?今天大夥且休息一日,明日前去探山,今天先将船隻預備好了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道:“有十二道銅鐵閘,魚蝦都不能過,為之奈何?”道爺說道:“按理說沒有上不去的山。

    ”王九齡在旁說道:“勝三叔,小侄男有戴葦蛇子的船隻,可不甚大。

    ”聾啞仙師說道:“大船更不适用。

    但不知王施主有多少隻?”王九齡說道:“現有能用者四隻。

    ”聾啞仙師說道:“這四隻作為探險之用,有要緊的事可先用這四隻。

    另外再雇幾隻備用,也不要甚大的。

    雇船的時候,作為閑談,别透出形色來,問他的船是多少銀子排的,預備損壞了的時候,好照價賠償人家。

    ”王九齡聽罷此言,遂派精明的家人前去雇船備用。

    大夥商議明天起身,多備煤米柴炭,茶葉點心,吃食物件。

    镖行來了四十八位,連王宅的家人共合五十餘位,第二日準備起身探九龍山。

    孟金龍、金頭虎這類的英雄急得擦拳摩掌,精細的都料這場事不知須冒若幹危險。

     一夜無書,第二日大夥起身,由菊花村到河沿,五裡之遙,王宅的四隻船在前,又雇了四隻,留兩隻在河坡備用,去了兩隻,共合是六隻船。

    聾啞仙師主謀叫孟金龍在第一隻船上。

    第 二隻船上是老劍客夏侯商元、震九江屠粲、神刀将李剛,與三位老俠客。

    後面船上就是黃昆、黃三太、趙得勝、賀照雄等。

     六隻船魚貫而行,奔九龍山的閘口而來。

     這一去,正所謂:英雄大鬧九龍山,一舉掃平十海島。

    盜印之賊終歸案,平明高奏凱歌還。

    上賓館中說話之時,蕭銀龍并不提黃金印三個字,還是二少寨主白俊說道:“明天吾家老寨主對黃金印之事,必實行公議辦法,無論怎樣發落,賢弟千萬不要駁回,由公議而行,賢弟縱然駁回,也是無效,徒取無趣。

    ”銀龍唯唯稱是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說道:“明天賢弟走後,見了三俠,多替愚兄緻意,以後镖行老少,凡在本山遇難者,愚兄若知之,必然竭力相救。

    并望賢弟多加良言,緻意三位老俠客,此事最好和平解決,倘若以武力解決,彼此兩方皆有不便,恐都無好結局。

    總而言之,總是不發生戰事為妙。

    再者,九龍山的勢情賢弟已親眼得見了,知子者莫如父,知父亦莫如子,我父平生好奇好勝,順者無論怎麼辦都行,逆者無論如何也不能辦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道:“仁兄之言,小弟敢不如命?現時小弟之命,在兄掌握之中,弟出山之事,全仗仁兄了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賢弟不必客氣,愚兄尚有公事在身,不能久陪,賢弟多要小心。

    還有一事,明日吾父若款弟飲酒,弟千萬勿擾,山中有許多的不滿意賢弟之人,總以早出山為妙,多在九龍山一時,賢弟多一時危險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說道:“多承二哥指教,小弟謹當遵命。

    ”語畢,二少寨主出離光輝寨上賓館,銀龍向外相送。

     二少寨主走後,銀龍轉身回來,童子不離左右伺候銀龍,銀龍喝了會子茶,天已大亮。

    就見大少寨主、二少寨主從外面進來。

    銀龍站起身軀,向裡相讓,并對大少寨主說道:“昨晚若不是二哥救護,小弟早死多時了。

    ”大少寨主說道:“叫賢弟受驚,實乃餘兄弟之罪。

    ”彼此謙恭數語,二少寨主叫道: “賢弟!吾父特派我兄弟前來請賢弟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聞聽,整理衣襟,遂同白氏昆仲,來至中平大寨,進西垂花門,到了聚義廳。

     蕭銀龍一看,仍是三十餘寨的寨主齊集于中平寨上。

    蕭銀龍這次見了老寨主,大異于昨,口中說道:“多謝老寨主款待。

    ” 語畢,提大氅請安,白老寨主一看銀龍這般的光景,更加喜悅。

     座上仍是曹士彪與白老寨主并肩而坐,就聽白老寨主說道:“我們大衆公議已決,這有三封名帖,是我們回拜三位老俠客的。

    來而不往非禮也,你回去報告勝老達官,九頭獅子烈火印現在老夫之手,此物乃是國家的制度,白某天膽也不敢損壞。

     少義士再轉達三位俠客,此印在東北寨隐逸樓天花闆下懸挂,十日之内,聘請三位俠客進山盜印。

    三位老俠客十天之内,若能将印盜去,我将盜印殺人的兇手,雙手奉獻與三位俠客,我父子也自綁投案,打盜印窩主的官司。

    三位老俠客十天不能将印盜去,另外再讓一天,十一天倘若仍不能盜去,将印仍然由本犯送歸院衙,作為罷論。

    但是盜印的官司,可得三位俠客自己去打了,與白某無幹。

    ”說着話,将三封名帖,由上面遞與二少寨主,轉遞與銀龍。

    銀龍雙手恭恭敬敬接過了名帖,一看上面寫的是“白玉祥”三字,三封名帖俱都是一樣。

    銀龍将名帖放在靴掖之内,遂對老寨主白玉樣鞠躬說道:“蕭銀龍蒙老寨主款待,感激不盡,願将鈞谕回複三俠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遂吩咐:“調擺桌案,用過酒飯,再走不遲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抱拳說道:“在下在光輝寨上賓館中,蒙二位少寨主招待,已經用過了點心。

     公事在身不敢久留,在下告辭了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白玉祥說道:“少镖頭空腹而走,白某心有不安,還是用過早飯為是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答道:“在下歸心似箭,食亦不能甘昧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哈哈大笑道:“白俊,将大廳中古玩取過幾件,奉送少镖頭,以作紀念。

    ” 白俊答應一聲,到大廳中一看,心中暗想:“蕭三弟人緣兒真 好,我父與他初次見面,就這樣喜愛與他,要送給他古玩。

    我何不借水行舟,取幾件值錢之物,暗中表示我弟兄的感情?” 白俊在大廳中看罷多時,見有一金茶盤兒,價值甚昂,遂将茶盤兒拿在手中。

    又見有一套漢白玉的茶壺,四個茶杯,放在茶盤上,雙手一托,來在中平大寨。

    白老寨主在座上一看,黃澄澄的赤金茶盤上,放着漢白玉的茶壺,四個茶杯。

    白老寨主心中暗想:“白俊真能犧牲,竟将這樣貴重之物取來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哪知道自己兒子與銀龍結為金蘭之好?雖然看着赤金盤兒和那玉壺玉杯有點心疼,也就說不上不算來。

    口中說道:“少镖頭初次到敝山寨,無物可贈,權将此物贈與少镖頭,聊表微意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抱拳說道:“既蒙優待,又加厚贈,在下實不敢受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說道:“此不過是紀念品,萬勿推辭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說着話,又叫大少寨主取些零玩物,大少寨主取了些貓眼、璧玺、翡翠之類,用一個木質茶盤兒托着,叫道:“蕭少镖頭,此不過是玩物,能值幾何?老寨主之谕,豈可違拗?”大少寨主勸銀龍,叫銀龍收下,二少寨主暗中用磕膝蓋推銀龍的大腿。

     蕭銀龍杏核眼一轉,心中暗想:“不要白不要,反叫我二位仁兄不願意。

    我既然要,便撿好的拿,别看二哥你托的赤金茶盤,我還是不要。

    ”銀龍一伸手,取了一個翠班指,此班指猶如菜葉色兒一般,當中一條紅線。

    取過了班指,帶在左大拇指上,口中說道:“謝過老寨主的美意。

    ”老寨主說道:“不成敬意。

    ” 老寨主當時雙眉一皺,心中暗想:“一茶盤東西就是那樣值錢,他就拿去啦。

    此子不但識人,而且識物。

    ”老英雄微然一笑,說道:“少俠客,你要保重些。

    ”又聽曹士彪哈哈一笑,說道:“真是好小子!喽卒們,拿一百錠蒜頭金來作為路費。

    ”銀龍說道:“在下實不敢收了。

    ”曹士彪說道:“為何一樣朋友,兩樣待遇?吾哥哥送你班指,你怎收下了呢?”白老寨主說道: “賢弟你有玩物送與少镖頭些。

    少镖頭奉公而來,若帶去許多銀子,豈不有嫌疑了?”曹士彪聞聽白老寨主之言,複又說道:“哪裡有甚玩物?”說着話忽然想起,由腰間取出一個金如意,約有六寸長,此物乃是壓囊的玩物,曹士彪遞與二少寨主說道:“以此物作為見面之禮吧。

    ”銀龍剛要推辭,白俊向銀龍一使眼神,老寨主在座上說道:“少镖頭,這是本山二老寨主一分敬意,收下為是。

    ”銀龍這才伸手接過金如意。

    左手是班指,右手是金如意,面對曹士彪說道:“謝過二老寨主美意。

    ”曹士彪哈哈一陣大笑說道:“好小子!爹是英雄兒好漢,不愧蕭傑的兒子。

    ”銀龍将金如意放在兜囊之中,控背躬身對上面說道:“謝過二位老寨主,在下就此告辭。

    ”白老寨主吩咐白義、白俊:“你弟兄二人,仍用二十隻船相送。

    ”又吩咐:“拿我的令字旗,告訴他們,無論本山的頭目與喽卒及來賓人等,如有阻攔少镖頭去路者,将人頭割下,挂在船桅上号令。

    ”銀龍又抱拳謝過老寨主,白義在前,蕭銀龍在當中,白俊在後,出了中平寨。

    傳出号令,二十隻戰船,鼓号齊鳴,九龍山群雄沒有不暗中佩服銀龍的。

    品格下賤的賊,俱各氣憤不平,然而可不敢言語。

     三位英雄出離了東垂花門,順東北漢白玉台階而下,下了中平寨,奔前八寨,處處都有寨主與喽卒把守,二少寨主一現令字旗,俱各垂手而立。

    離了北山口,來到河坡,二十隻船上,衆喽卒垂手侍立,請三位少英雄上船,鼓樂喧天,好不熱鬧。

     三位小英雄共上一隻戰船,船頭上放着大六人桌,三位俱都落座。

    第一通作樂已畢,二少寨主吩咐開船,喽卒們哪敢怠慢? 搖槳橹,奔竹城而來,出離了竹城一裡多地,到了裡閘口,閘口上有一百名喽卒,隊伍甚是整齊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展開令字旗說道:“守閘的頭目,我弟兄奉老寨主之命,送蕭少镖頭出去,急速 開閘!”喽卒頭目大夥一看,令字旗招展。

    阖山的寨主與喽卒,無論大小人物,沒有不敬這杆令字旗的,守閘的喽卒頭目吩咐喽卒,趕緊絞起千斤銅閘,二十隻戰船魚貫而行。

    此時蕭銀龍留神詳細觀察,弟兄三位喝着茶,銀龍問道:“二位兄長,此閘是風磨銅打造的嗎?”二少寨主答道:“非也。

    裡面是木頭,木頭之外有鐵闆,鐵闆外是風磨銅葉。

    ”銀龍問道:“二哥,這道閘門有多大分量呢?”二少寨主白俊說道:“不到兩千斤。

    ” 說着話來到二道閘口,令字旗一展,仍然開閘。

    銀龍問道:“這道閘口有多重的分量?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千斤有餘。

    共合十二道閘口,裡外兩道閘口俱都加重,約有兩千來斤;當中十道閘口,俱都是一千來斤重。

    裡外二閘各一百名喽卒把守,當中十道閘各三十人把守,俱都弓上弦刀出鞘,晝夜防範。

    兵刃俱都是七股漁叉,鐵蒺藜錘。

    ”蕭銀龍一看,鐵蒺藜錘的錘頭俱都有飯碗大小。

    弟兄們談着話,過了十一道閘。

    來到了外閘口,三位英雄坐的這隻船,停在閘口南面,等候那十九隻船。

     工夫不大,十九隻船俱都來到了,船頭向東,二十隻船雁排翅排開,北面十隻,南面十隻。

    二少寨主遂吩咐開閘,二十隻船出了十二道銅鐵閘,船上的喽卒急忙立桅拉棚,鼓樂齊奏。

    弟兄三人在船上喝着茶,有童子在旁伺候。

    真是波浪濤濤,浪花飛起多高,天未及午時,已看見東河岸。

    來到碼頭,弟兄三位吩咐将船攏岸,喽卒下錨,搭跳闆,按扶手,弟兄三位下船之後,二少寨主一展令字旗說道:“二十隻戰船的喽卒頭目,無事不許下船。

    ”衆喽卒答應,弟兄三人棄舟登岸,蕭銀龍抱拳躬身說道:“二位哥哥請回吧,送君千裡,總有一别。

    ”白俊說道:“二十隻戰船相送,這乃是老寨主的吩咐。

    你我弟兄的私情,愚兄必須要護送一程,尚有要言相告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又叫道:“喽卒,奏樂三通!”船上鼓樂齊奏,大少寨主與二少寨主 向東南相送,送出去有半裡餘地,銀龍說道:“二位哥哥請回吧。

    ”白俊叫道:“三弟!你乃是明白人,子不言父過,古有明訓,劣兄豈敢言父過?家嚴平生未做過錯事,惟有這一場事,做得太不合乎情理。

    賢弟你乃明白人,盜印之人與我父子并非甚近之友,黃金印自到九龍山之後,鬧得我們家務不和。

    古人雲,順天者生,逆天者亡。

    别看九龍山兵多将廣,邪不能侵正,康熙聖主乃是有道的明君;欽差大人是清如水明如鏡,清廉正直的人;再說你們爺們俠肝義膽,濟困扶傾,誰人不知?不想今日九龍山助桀為虐,如此行為,焉能長久?我父子早晚必敗,事犯公堂。

    賢弟你是原辦,那時節多多的照應。

    但願以和平了解,勿動幹戈,實為愚兄的大願。

    ”銀龍叫道:“二位兄長放心,但能和平解決,總以和平為上。

    萬一兩造失和,動了幹戈,倘若九龍山失敗,小弟與三位老前輩,決不能叫白老寨主打官司。

    盜印之人我也明白八九分了,定叫他們去打官司,名正言順。

    ”二少寨主說道:“如此不枉我弟兄結拜一場。

    賢弟請吧。

    ” 蕭銀龍這才轉身奔東南,二位少寨主轉身奔西北河岸回船,彼此走出數十步外,俱都扭項回頭,有依依不舍之狀,直至走得雙方不能相望之時。

     銀龍回思山中情景,四賊行刺,在桃杏林中間幾乎喪命,幸結義的二哥相救。

    在聚義廳上幾乎被曹士彪抓起摔死,哪想他又以囊中金如意為贈?又看了看手上的班指,用手一捂胸前,自己暗想:“我好比撞破玉龍飛彩鳳,頓開金鎖走蛟龍。

    ”一行在道途之上,一邊思想,一邊走着,不覺的已經與菊花村相隔二三裡許。

    前面有一片松林,看見松林之中有人眺望,進松樹一看,原來是黃三太、張茂龍、李煜、賀照雄等在此等候。

     三太笑道:“兄弟,你可回來了?”蕭銀龍将九龍山之事,略略一說,大夥一同回了菊花村。

    到菊花村口,楊香五和金頭虎 賈明等出村相迎,金頭虎喊道:“打鬼!打鬼!小龍顯魂來了。

    ” 銀龍遂說道:“昨天二十隻戰船接進我去,臨出來又是二十隻戰船送出來的。

    ”金頭虎說道:“你别淨說露臉的話啊,不定在哪兒玩了一天,今天跑回來了。

    ”黃三太說道:“賈賢弟不要玩笑。

    ”大夥說話之間來到王宅,衆英雄進了王宅,到東跨院上房屋中。

    勝爺一看銀龍回來了,驚喜交集,遂問道:“賢侄回來了?”老少群雄一看銀龍喜容滿面,他又伸手由兜囊中取出綠皮子靴掖,将三封名帖向上一舉,俱都是“白玉祥”三個字。

    銀龍說道:“白老寨主回拜三位老人家,有三張名帖為證。

    ”又說道:“二位老寨主還贈小侄男兩樣東西。

    ”說着話摘下班指說道:“這是白老寨主所贈,小侄男原不敢受,白老寨主言說作為紀念品,與公與私,毫無關系。

    曹二寨主也要贈小侄男一百錠蒜條金,小侄男堅不收受,他又以金如意相贈。

    ” 說着就将金如意掏出,二物俱都呈上,與三位老人家觀看。

    勝三爺說道:“這是賢侄拿命換來的東西,二物仍歸賢侄。

    嗣後無論是誰,若将黃金寶印得回,将賊人擒獲,這頭功總得讓與賢侄。

    但不知白玉祥對黃金印與盜印的正犯有何辦法呢?”蕭銀龍遂将九龍山白玉祥所說十日為期盜印之話,對勝三爺詳細說了一遍。

    勝三爺問道:“九龍山的道是否如道爺所言?”蕭銀龍說道:“九龍山有十二道銅鐵閘,俱都是台灣省所産的風磨銅所包,寶刀寶劍,不能損傷。

    過了十二道閘口,還有一道竹城,兩隻大船做成的門戶,船底有鐵掃帚,雖魚蝦皆不能過。

     山如削壁,陡岩疊嶂,天然的險固,中平八寨依山為台,百餘丈見方,大寨設于中央。

    莫說是十一天的期限,若依小侄男的眼光看來,一百一十天也是難以進得九龍山内,别說盜印。

    ” 勝爺聞聽不悅,遂說道:“如此說來,黃金寶印不能盜了。

    ” 銀龍說道:“實不容易。

    不特白玉祥足智多謀,并又占了地 利。

    ”聾啞仙師說道:“此言不假。

    ”勝爺說道:“莫非等候十二日之久,自去投首,打官司不成嗎?”聾啞仙師念了一聲無量佛,說道:“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豈能坐以待斃?今天大夥且休息一日,明日前去探山,今天先将船隻預備好了。

    ” 勝爺說道:“有十二道銅鐵閘,魚蝦都不能過,為之奈何?” 道爺說道:“按理說沒有上不去的山。

    ”王九齡在旁說道:“勝三叔,小侄男有戴葦蛇子的船隻,可不甚大。

    ”聾啞仙師說道:“大船更不适用。

    但不知王施主有多少隻?”王九齡說道:“現有能用者四隻。

    ”聾啞仙師說道:“這四隻作為探險之用,有要緊的事可先用這四隻。

    另外再雇幾隻備用,也不要甚大的。

     雇船的時候,作為閑談,别透出形色來,問他的船是多少銀子排的,預備損壞了的時候,好照價賠償人家。

    ”王九齡聽罷此言,遂派精明的家人前去雇船備用。

    大夥商議明天起身,多備煤米柴炭,茶葉點心,吃食物件。

    镖行來了四十八位,連王宅的家人共合五十餘位,第二日準備起身探九龍山。

    孟金龍、金頭虎這類的英雄急得擦拳摩掌,精細的都料這場事不知須冒若幹危險。

     一夜無書,第二日大夥起身,由菊花村到河沿,五裡之遙,王宅的四隻船在前,又雇了四隻,留兩隻在河坡備用,去了兩隻,共合是六隻船。

    聾啞仙師主謀叫孟金龍在第一隻船上。

    第二隻船上是老劍客夏侯商元、震九江屠粲、神刀将李剛,與三位老俠客。

    後面船上就是黃昆、黃三太、趙得勝、賀照雄等。

     六隻船魚貫而行,奔九龍山的閘口而來。

     這一去,正所謂:英雄大鬧九龍山,一舉掃平十海島。

    盜印之賊終歸案,平明高奏凱歌還。

     《三俠劍》第七回(完)(清)張傑鑫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