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挺刃終除鸮悍皇綸特鑒孝衷
關燈
小
中
大
,我叫你死在我手裡!”不防備崔鑒自外邊來,有心算無心,拿着那把刀,盡着力向魏鸾腰眼裡一搗,魏鸾大叫一聲,忽然倒地。
崔鑒急拔刀來,血流如注,已是氣絕了。
幽蘭正當戶,耒耜忽見鋤。
伊誰憐國香?零落同茹蘆。
崔鑒道:“這才出了喒的氣!”心裡想道:“父親回來,定要與喒白口,喒且開去。
”把這把刀,拿來藏在門檻下,也不與母親說,走了。
走了三四裡路,忽然想起:“我來了,母親須在家,倘是父親回來,說是母親殺的,是我為母親,反害母親了,這我還回去認是。
” 一死自吾分,偷生豈丈夫? 不期崔佑回家,見魏鸾倒在地下,滿地是血,急來攙扶,道:“嫂子,想老淫婦惱了你?吐血哩。
”卻不是口裡吐,卻是腰邊流出來,忙叫道:“不好了,老淫婦殺了咱的人了。
”放聲哭起來。
王氏也不知甚緣故,他忙趕進王氏房裡,王氏還蓬着頭哭。
崔佑一把拿住道:“老淫婦,還我人!”王氏走出來看着道:“這撒賴的不是!”崔佑道:“你叫他起來撒個賴!”揪住了毒打。
挽斷銀河水,今朝辯不清。
衆鄰舍聞得,都已到了,道:“不要打,你打死了他,你也不得幹淨,同到城上去罷。
”尋了一條繩子,把王氏拴了。
王氏道:“列位爺,實是咱不曾殺他!不知他怎麼死了?”衆人道:“咱也替你做不得硬證見,到城上你自辯去。
平日委是魏鸾僭強,隻是今日這死,須推不到别人身上去!老崔這主家不正,也推不過的!”衆人正簇擁了走,隻見崔鑒劈面趕來,道:“列位爺!殺死魏鸾是我,不幹他老人家事,隻縛了我去!”衆人道:“你這樣個小厮,殺得人,官須不信,到官是死罪,你替不得的!”崔鑒道:“誰替來?實是我殺他!刀見藏在門檻下。
”王氏道:“兒,不要認,咱與他是冤家,咱同他死罷!”崔鑒揸住不放,道:“怎放着殺人的不拿!拿平人?”衆人道:“委是不曾見行兇刀子,他說是他藏,若果然拿得出,便放他母親。
衆人押到家中,果是檻下拿出刀來。
崔鑒道:“何如?” 親仇不共天,聊以付一劍, 雪仇事已畢,豈複恩苟免? 衆人道:“這真是他了,放他母親罷。
”他自出來認,衆人也不拴他,隻簇着他走。
到城上,衆人禀地方為人命事,才說了,崔鑒自扒上去道:“小的崔鑒,有父親讨一個娼婦在家,娼婦日逐欺淩小人母親,早間罵小的母親,又打小的母親,小的發怒,殺他是實。
”城上道:“你這小小年紀,怎殺得人?”崔鑒道:“是小的乘他掃地曲着腰,一刀搠去殺的。
”禦史道:“是你母親叫你殺的麼?”崔鑒道:“母親不曾教,咱自去殺的。
”禦史自去檢驗,止一刀口,中在要害,所以緻死,委系為母,别無他情,竟不打他,止出幾句道: 崔鑒一無知童子,止激于魏鸾之驅其母,因而仇殺,初無主謀,亦無協力,情委可矜,法似難逭,合候該部詳勘施行。
事到雲南司郎中吳桂芳,道:“他至孝所感,義烈足加。
”與同審禦史評事議: 律犯人十六歲以下,雖叛逆猶從免科。
今崔鑒年止十三,激于至孝,推刃全母,宜從末減,以勵為人子者。
呈堂,堂上聞尚書道: 崔鑒為母罹辟,視死如歸,然法固所不得加也。
予之寬釋,于法非枉。
具題,下大理寺,本寺劉正卿覆: 崔鑒所犯,母子之情,根于天性,雖冒重罪,志在全母,宜從部議。
聖旨: 崔鑒既為母冒辟,情可矜恤,姑饒死。
命下,競饒了。
崔佑,各官也惱他寵妾淩妻,道:“處他,有傷孝子之心,也不懲治,發放甯家。
”崔佑原隻是沒帳人,隻因魏鸾撥置,所以淩虐王氏。
至此,夫妻仍舊如故。
魏鸾以娼婦不安分,觸突主母,自速其死。
崔佑淫酗暴戾,幾至妻子不得保全,亦是自作之孽。
至孝童痛母之不欲生,不憚殺身殺人以生之,這段孝心義氣,天地為動。
母将死而得生,自也垂死而得生,雖母子之情完,父子之情似乎有傷,是人子不願有此事,而當事之難處,不得不一勇決,至孝是仁,鋤娼是勇,殺娼忤父之失小,殺娼全母之事大,智德又備矣。
故吳小司寇論他曰:“餘觀崔鑒殺娼全母事,豈不毅然,誠烈士哉!當其父志已蠱,孽婦擅勢,母敢死之志已決,鑒不于此時決大計,則母必不可全,而且陷父于不道,乃能不謀于人,奮義勇一刀而斃之,何其壯也!既出亡,叉恐累母,慷慨就縛,脫母于鼎镬之中,此壯士所難,而鑒年才十三爾,固能若是,雖古從容就義士,曷以加焉!史稱燕趙士多抗義激烈,善用其勇,以鑒觀之,信然。
”
崔鑒急拔刀來,血流如注,已是氣絕了。
幽蘭正當戶,耒耜忽見鋤。
伊誰憐國香?零落同茹蘆。
崔鑒道:“這才出了喒的氣!”心裡想道:“父親回來,定要與喒白口,喒且開去。
”把這把刀,拿來藏在門檻下,也不與母親說,走了。
走了三四裡路,忽然想起:“我來了,母親須在家,倘是父親回來,說是母親殺的,是我為母親,反害母親了,這我還回去認是。
” 一死自吾分,偷生豈丈夫? 不期崔佑回家,見魏鸾倒在地下,滿地是血,急來攙扶,道:“嫂子,想老淫婦惱了你?吐血哩。
”卻不是口裡吐,卻是腰邊流出來,忙叫道:“不好了,老淫婦殺了咱的人了。
”放聲哭起來。
王氏也不知甚緣故,他忙趕進王氏房裡,王氏還蓬着頭哭。
崔佑一把拿住道:“老淫婦,還我人!”王氏走出來看着道:“這撒賴的不是!”崔佑道:“你叫他起來撒個賴!”揪住了毒打。
挽斷銀河水,今朝辯不清。
衆鄰舍聞得,都已到了,道:“不要打,你打死了他,你也不得幹淨,同到城上去罷。
”尋了一條繩子,把王氏拴了。
王氏道:“列位爺,實是咱不曾殺他!不知他怎麼死了?”衆人道:“咱也替你做不得硬證見,到城上你自辯去。
平日委是魏鸾僭強,隻是今日這死,須推不到别人身上去!老崔這主家不正,也推不過的!”衆人正簇擁了走,隻見崔鑒劈面趕來,道:“列位爺!殺死魏鸾是我,不幹他老人家事,隻縛了我去!”衆人道:“你這樣個小厮,殺得人,官須不信,到官是死罪,你替不得的!”崔鑒道:“誰替來?實是我殺他!刀見藏在門檻下。
”王氏道:“兒,不要認,咱與他是冤家,咱同他死罷!”崔鑒揸住不放,道:“怎放着殺人的不拿!拿平人?”衆人道:“委是不曾見行兇刀子,他說是他藏,若果然拿得出,便放他母親。
衆人押到家中,果是檻下拿出刀來。
崔鑒道:“何如?” 親仇不共天,聊以付一劍, 雪仇事已畢,豈複恩苟免? 衆人道:“這真是他了,放他母親罷。
”他自出來認,衆人也不拴他,隻簇着他走。
到城上,衆人禀地方為人命事,才說了,崔鑒自扒上去道:“小的崔鑒,有父親讨一個娼婦在家,娼婦日逐欺淩小人母親,早間罵小的母親,又打小的母親,小的發怒,殺他是實。
”城上道:“你這小小年紀,怎殺得人?”崔鑒道:“是小的乘他掃地曲着腰,一刀搠去殺的。
”禦史道:“是你母親叫你殺的麼?”崔鑒道:“母親不曾教,咱自去殺的。
”禦史自去檢驗,止一刀口,中在要害,所以緻死,委系為母,别無他情,竟不打他,止出幾句道: 崔鑒一無知童子,止激于魏鸾之驅其母,因而仇殺,初無主謀,亦無協力,情委可矜,法似難逭,合候該部詳勘施行。
事到雲南司郎中吳桂芳,道:“他至孝所感,義烈足加。
”與同審禦史評事議: 律犯人十六歲以下,雖叛逆猶從免科。
今崔鑒年止十三,激于至孝,推刃全母,宜從末減,以勵為人子者。
呈堂,堂上聞尚書道: 崔鑒為母罹辟,視死如歸,然法固所不得加也。
予之寬釋,于法非枉。
具題,下大理寺,本寺劉正卿覆: 崔鑒所犯,母子之情,根于天性,雖冒重罪,志在全母,宜從部議。
聖旨: 崔鑒既為母冒辟,情可矜恤,姑饒死。
命下,競饒了。
崔佑,各官也惱他寵妾淩妻,道:“處他,有傷孝子之心,也不懲治,發放甯家。
”崔佑原隻是沒帳人,隻因魏鸾撥置,所以淩虐王氏。
至此,夫妻仍舊如故。
魏鸾以娼婦不安分,觸突主母,自速其死。
崔佑淫酗暴戾,幾至妻子不得保全,亦是自作之孽。
至孝童痛母之不欲生,不憚殺身殺人以生之,這段孝心義氣,天地為動。
母将死而得生,自也垂死而得生,雖母子之情完,父子之情似乎有傷,是人子不願有此事,而當事之難處,不得不一勇決,至孝是仁,鋤娼是勇,殺娼忤父之失小,殺娼全母之事大,智德又備矣。
故吳小司寇論他曰:“餘觀崔鑒殺娼全母事,豈不毅然,誠烈士哉!當其父志已蠱,孽婦擅勢,母敢死之志已決,鑒不于此時決大計,則母必不可全,而且陷父于不道,乃能不謀于人,奮義勇一刀而斃之,何其壯也!既出亡,叉恐累母,慷慨就縛,脫母于鼎镬之中,此壯士所難,而鑒年才十三爾,固能若是,雖古從容就義士,曷以加焉!史稱燕趙士多抗義激烈,善用其勇,以鑒觀之,信然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