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回 闖惡陣孫燕回營 聞信香馬鈴遣子

關燈
六日裡,有仙人下山來燕,則我的性命有救。

    若六日外無人來燕,我必死在誅仙陣中了。

    ”衆人看了柬帖,蒯文通道:“事不宜遲,那位将軍進城請駕?”孫燕便應聲願往。

    文通道:“小将軍鞍馬勞頓,且歇歇罷。

    ”孫燕道:“進城請駕,乃救我三叔之事,且又無征戰,又無甚辛苦。

    ”說畢,忙辭了衆将,飛奔進城。

    見了昭王,把前事奏明。

    昭王聞奏大驚道:“南郡王有事,何不早奏知,孤早些告天求救,何必又遲了幾日。

    ”孫燕奏道:“此乃三叔之話。

    ”昭王忙傳旨排駕,率領文武出離西門外,竟向營盤而來。

    孫燕先至營中,預備香花燈燭,大小将官俱各披挂伺候。

    不多時駕已到了大營,蒯文通、孫燕率領大小衆将,參見昭王。

    山呼已畢,昭王開言道:“蒯将軍,亞父的柬帖何在?”文通聞言取出,雙手奉着送上。

    昭王取來一看,道:“亞父進陣已兩日兩夜了,事不宜遲,快排香案。

    ”旨意一下,軍校早已預備,擡上大帳放下。

    昭王親自焚香叩拜,暗暗祝道:“孤承掌父祖河山,自知德薄,故有赢秦之兵戈,緻累孫膑陷陣,惟求昊天憐恤。

    若然尚有德,孫膑不當死,乞名山洞府的真人,早下高山,誠社稷人民之望。

    ”昭王暗祝一番,隻見那縷青煙,聚而不散,直沖上九霄雲路而去。

    燕昭王與衆将俱各歡喜不表。

     且說這青姻,飛上空中,日遊神接着,不往别處送去,竟送至雁愁澗來。

    這雁愁澗在西萬山之中,一條幽溪,水深萬丈,其清見底,雁鳥至此,自觀其形,每以為同類,竟投澗身死。

    故名雁愁澗。

    那洞中有個母猿,名喚馬鈴,采天地之精氣,受日月之光華,修煉多年,神通廣大,能未蔔先知。

    所生一子,名喚白猿,就是盜仙桃、盜天書與孫膑,在戰國時曾下山到魏營中搶過草人,救過孫膑者。

    後來回山煉修,已成了正果。

    母子二人,在雁愁澗内修真養性。

    那一日,馬鈴正坐洞内,忽然間一陣香風,吹送進洞來。

    猿仙捉住香頭,往鼻上一聞,早知來意。

    眼望燕邦歎息道:“了一真人,你不在天台修煉,自惹紅塵,豈不知秦國王翦,是奉敕旨下凡,保助赢秦,并吞六國的。

    何苦逆天行事,緻受金砂之危。

    但亦是你命中五難末滿,既香鳳進我洞來,自然是要我兒子去救你了。

    ”想罷,立即起身,往石洞裡來,叫聲:“我兒白猿。

    ”猿仙聞叫,忙出跪下道:“母親,喚孩兒何事?”馬鈴道:“你在桃園結拜的朋友,你可想他不想?”白猿道:“孩兒在桃園結拜的是孫膑三哥,孩兒安能不想他。

    隻是他在天台山天台洞修真養性,孩兒無事不好去他耶裡,以妨他的功課。

    ”馬鈴道:“原來你隻知他在天台洞修真,不知他如今下山去了。

    隻因秦将王翦,乃拗離國雲光洞海潮聖人的徒弟,奉玉帝敕旨下凡,保秦并吞六國。

    兵先伐燕,把你三哥的父兄侄女,一門四口都殺害了。

    有他侄兒孫燕上天台上取救,你三哥一怒下山,與秦師交兵,大敗王翦,火攻金子陵,惹下禍來。

    金子陵請了衆位仙長下山,擺了一座陣勢,名為五行金砂誅仙陣,打你三哥,埋在砂坑底下,如今已三日了。

    你快些下山,搭救于他,也不枉你結拜之情。

    常言道,急難之中是朋友,出死相交是弟兄。

    你快快下山收拾去罷。

    ”猿仙聞言,說道:“母親,此金砂陣,為兒的一竅也是不通,打那裡去救他呢?”馬鈴道:“金砂陣四門俱有神将、仙家的法寶鎮守,是進去不得的,就進去也不能夠破。

    你如今可先到雲夢山,請了鬼谷子王禅、王敖兄弟,再往玲珑山窟隆洞請土真人,二龍山請黃石公老祖,白鶴山潮仙洞請掌教南極子,這幾家真仙下山,方能破得此陣。

    我見你的印堂上,有了王母的六字真言,赴過了香山大會。

    況瑤池裡有你的名字,那天将天神不敢攔你傷你,可從陣頂上下去。

    至中央戊己土位,有座法台,那台上有個裝仙盒,裡頭有個泥塑的孫膑,你三哥的本命星,已付此土胎。

    那裝仙盒上,有三道靈符封口,太白金星守住。

    你可與南極子借了寶扇進去,望裝盒上連扇三扇,把金星退了,你便上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