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回 叔陽焚香請道友 天民作法擺陣圖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孫膑,将秦營衆将困在中間,一齊動手。
殺得秦兵大敗,止剩百餘騎。
章邯等一齊舍命奮力,殺出重圍去了。
孫膑大得全勝,蒯文通已備筵慶賀,這且不表。
卻說章邯敗進營盤,查點将士兵卒,傷授二千有餘。
齊至始皇座前請罪。
始皇怒道:“孤常說爾等,不宣輕動,不肯聽信良言。
又往高山上請了三位道人前來。
孤隻道有些本領,足拿刖夫,取了易州城,以報前恥。
誰知不能取孫膑之勝,反被刖夫殺得大敗,今又折損許多的人馬,爾等有何顔面來見孤家?”金子陵叩頭服罪。
正言說着,隻見三位道人轉上金頂大帳,參見秦皇。
先前始皇見他三位道人到來,必下座迎接,攜手攙腕,今見他敗陣回來,就有些怠慢于他。
略欠一欠身道:“真人請坐。
”三位道人,似覺顔面無光。
沒奈何,上前參見過了,然後坐下,始皇也不叫吃茶,也不傳官備飯,開言就問道:“真人上陣,勝負如何?”三位道者,隻羞得面紅過耳,勉強答道:“王爺明知故問了,方才戰場上,大敗虧輸,豈無掠陣官來報一聲。
隻因孫膑神通廣大,貧道不能取勝,敗陣而回。
還要改謀定計,報仇雪恨。
”始皇冷笑道:“設甚麼謀,定甚麼計,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
孫膑詭計多端,真人焉能是他的對手,何苦損兵折将。
依孤家金玉良言,真人請回古洞修煉,孤也收兵回國,倒是一個萬全之計。
”黃叔陽聞言,隻氣得三屍神暴跳,七孔内生煙,口尊:“王爺,不必煩惱,貧道與孫膑結下海樣深仇,雖然我的本領不如他,待我請一位道人前來,與他戰個高下。
”吩咐速速把香案設起來。
當駕官就把金頂爐瓶擡放營中,叔陽撩袍跪下,焚起信香,遠望萬花山下禮。
隻見陣陣香風,起在空中,直奔高山而去。
不言叔陽焚信香,拜請他的道友。
且說萬花山大石洞,有一住老祖,姓魏道号天民。
那日在三清大殿,正誦黃庭。
偶然一陣信香,送進洞門,老祖拿住香頭,抓住香尾,往鼻上一聞,便知其情。
暗想:“黃叔陽自己開了殺戒,為何又來扯我身染紅塵。
若是閉門不管,難卻往日交情。
不如下山一走,得盡朋友之義。
。
”想罷,将經卷帶了,站起身來,即往後洞帶了幾件寶貝,随身跨上梅花鹿,吩咐童兒好些看守洞門,我下山走走就來。
囑畢,駕起祥雲,竟往易州而來。
不一時到了秦營,收雲拔霧,落将下來,營門将官見是一位道者,便問:“道者何來?”魏天民道:“秦營的小校,煩你報将進去,就說萬花山萬花洞魏道人來見。
”軍校不敢怠慢,飛報大帳駕前。
始皇問道:“魏道者卻是何人?”黃叔陽大喜,答道:“是貧道的道兄,是一位大羅天仙。
他今下山相助,何愁孫膑不滅。
”始皇道:“既是天仙到來,吩咐大開營門,孤當親去迎接。
”黃叔陽同朱、秦二道人,跟随始皇出至營門,把天民接進,至金頂大帳坐下。
始皇詳觀老道,貌古神清,仙風道骨,心中暗喜。
茶罷,魏天民對叔陽道:“賢弟下山而來,與孫膑對陣,勝負如何?”叔陽凄然道:“若提起這刖夫,令人怒發沖冠。
前者家兄在紅慈谷被他所害。
弟今日下山報仇,險些又喪在他雙拐之下。
不得已我焚信香,請兄長前來拔刀相助,懇兄大展經綸,與弟報仇,存殁均感。
”魏天民聽罷,大怒道:“孫膑如此逞強,令人可惱。
賢弟且請放心,那怕他神通廣大,管教目下傾生。
”衆道人聞言,喜之不盡。
始皇大悅道:“全仗真人妙用。
”吩咐擺齋款待。
一宿晚景無詞。
次日始皇升帳,忽有探馬來報:“蒙将軍在鹹陽調兵,率領雄兵十萬,戰将千員,在營外候旨。
”始皇聞報,乃大喜道:“既然蒙恬帶領傾國人馬而來,即傳禦旨,急令宣來。
”蒙恬領旨,進了大帳。
參見已畢,奏道:“臣奉聖旨,至鹹陽調取人馬十萬,名将八員,副将共有千員。
”始皇大喜道:“來得正好,孤這裡人馬,被孫膑傷損大半,正在兵微将寡之時,今日救兵到了,孤又何憂矣。
”傳旨宣衆将進來,衆将領旨進帳,山呼已畢,始皇舉目觀看,俱是棟梁之材,英雄之輩。
傳旨“平身,可奏姓名上來。
”八将叩頭說道:“臣英布
殺得秦兵大敗,止剩百餘騎。
章邯等一齊舍命奮力,殺出重圍去了。
孫膑大得全勝,蒯文通已備筵慶賀,這且不表。
卻說章邯敗進營盤,查點将士兵卒,傷授二千有餘。
齊至始皇座前請罪。
始皇怒道:“孤常說爾等,不宣輕動,不肯聽信良言。
又往高山上請了三位道人前來。
孤隻道有些本領,足拿刖夫,取了易州城,以報前恥。
誰知不能取孫膑之勝,反被刖夫殺得大敗,今又折損許多的人馬,爾等有何顔面來見孤家?”金子陵叩頭服罪。
正言說着,隻見三位道人轉上金頂大帳,參見秦皇。
先前始皇見他三位道人到來,必下座迎接,攜手攙腕,今見他敗陣回來,就有些怠慢于他。
略欠一欠身道:“真人請坐。
”三位道人,似覺顔面無光。
沒奈何,上前參見過了,然後坐下,始皇也不叫吃茶,也不傳官備飯,開言就問道:“真人上陣,勝負如何?”三位道者,隻羞得面紅過耳,勉強答道:“王爺明知故問了,方才戰場上,大敗虧輸,豈無掠陣官來報一聲。
隻因孫膑神通廣大,貧道不能取勝,敗陣而回。
還要改謀定計,報仇雪恨。
”始皇冷笑道:“設甚麼謀,定甚麼計,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
孫膑詭計多端,真人焉能是他的對手,何苦損兵折将。
依孤家金玉良言,真人請回古洞修煉,孤也收兵回國,倒是一個萬全之計。
”黃叔陽聞言,隻氣得三屍神暴跳,七孔内生煙,口尊:“王爺,不必煩惱,貧道與孫膑結下海樣深仇,雖然我的本領不如他,待我請一位道人前來,與他戰個高下。
”吩咐速速把香案設起來。
當駕官就把金頂爐瓶擡放營中,叔陽撩袍跪下,焚起信香,遠望萬花山下禮。
隻見陣陣香風,起在空中,直奔高山而去。
不言叔陽焚信香,拜請他的道友。
且說萬花山大石洞,有一住老祖,姓魏道号天民。
那日在三清大殿,正誦黃庭。
偶然一陣信香,送進洞門,老祖拿住香頭,抓住香尾,往鼻上一聞,便知其情。
暗想:“黃叔陽自己開了殺戒,為何又來扯我身染紅塵。
若是閉門不管,難卻往日交情。
不如下山一走,得盡朋友之義。
。
”想罷,将經卷帶了,站起身來,即往後洞帶了幾件寶貝,随身跨上梅花鹿,吩咐童兒好些看守洞門,我下山走走就來。
囑畢,駕起祥雲,竟往易州而來。
不一時到了秦營,收雲拔霧,落将下來,營門将官見是一位道者,便問:“道者何來?”魏天民道:“秦營的小校,煩你報将進去,就說萬花山萬花洞魏道人來見。
”軍校不敢怠慢,飛報大帳駕前。
始皇問道:“魏道者卻是何人?”黃叔陽大喜,答道:“是貧道的道兄,是一位大羅天仙。
他今下山相助,何愁孫膑不滅。
”始皇道:“既是天仙到來,吩咐大開營門,孤當親去迎接。
”黃叔陽同朱、秦二道人,跟随始皇出至營門,把天民接進,至金頂大帳坐下。
始皇詳觀老道,貌古神清,仙風道骨,心中暗喜。
茶罷,魏天民對叔陽道:“賢弟下山而來,與孫膑對陣,勝負如何?”叔陽凄然道:“若提起這刖夫,令人怒發沖冠。
前者家兄在紅慈谷被他所害。
弟今日下山報仇,險些又喪在他雙拐之下。
不得已我焚信香,請兄長前來拔刀相助,懇兄大展經綸,與弟報仇,存殁均感。
”魏天民聽罷,大怒道:“孫膑如此逞強,令人可惱。
賢弟且請放心,那怕他神通廣大,管教目下傾生。
”衆道人聞言,喜之不盡。
始皇大悅道:“全仗真人妙用。
”吩咐擺齋款待。
一宿晚景無詞。
次日始皇升帳,忽有探馬來報:“蒙将軍在鹹陽調兵,率領雄兵十萬,戰将千員,在營外候旨。
”始皇聞報,乃大喜道:“既然蒙恬帶領傾國人馬而來,即傳禦旨,急令宣來。
”蒙恬領旨,進了大帳。
參見已畢,奏道:“臣奉聖旨,至鹹陽調取人馬十萬,名将八員,副将共有千員。
”始皇大喜道:“來得正好,孤這裡人馬,被孫膑傷損大半,正在兵微将寡之時,今日救兵到了,孤又何憂矣。
”傳旨宣衆将進來,衆将領旨進帳,山呼已畢,始皇舉目觀看,俱是棟梁之材,英雄之輩。
傳旨“平身,可奏姓名上來。
”八将叩頭說道:“臣英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