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 廉頗敗燕殺二将

關燈
臣辱,主辱則臣死。

    ’今大王臨朝而歎,由臣等不職之故,不能為大王分憂,臣敢請罪!”秦王曰:“夫物不素具,不可以應猝。

    今武安君誅死,而鄭安平背叛,外多強敵,而内無良将,寡人是以憂也。

    ”範雎且慚且懼,不敢對而出。

     時有燕人蔡澤者,博學善辯,自負甚高,乘敝車遊說諸侯,無所遇。

    至大梁,遇善相者唐舉,問曰:“吾聞先生曾相趙國李兌,言:‘百日之内,持國秉政。

    ’果有之乎?”唐舉曰:“然。

    ”蔡澤曰:“如仆者,先生以為何如?”唐舉熟視而笑,謂曰:“先生鼻如蠍蟲,肩高于項,魋顔蹙眉,兩膝攣曲,吾聞‘聖人不相’,殆先生乎?”蔡澤知唐舉戲之,乃曰:“富貴吾所自有,吾所不知者壽耳!”唐舉曰:“先生之壽,從今以往者四十三年!”蔡澤笑曰:“吾飯粱齧肥,乘車躍馬,懷黃金之印,結紫绶于腰,揖讓人主之前者,四十三年足矣!尚何求乎?”及再遊韓、趙不得意,返魏,于郊外遇盜,釜甑皆為奪去,無以為炊,息于樹下,複遇唐舉。

    舉戲曰:“先生尚未富貴耶?”蔡澤曰:“方且覓之。

    ”唐舉曰:“先生金水之骨,當發于西。

    今秦丞相應侯,用鄭安平、王稽皆得重罪,應侯慚懼之甚,必急于卸擔。

    先生何不一往,而困守于此?”蔡澤曰:“道遠難至,奈何?”唐舉解囊中,出數金贈之。

     蔡澤得其資助,遂西入鹹陽。

    謂旅邸主人曰:“汝飯必白粱,肉必甘肥,俟吾為丞相時,當厚酬汝。

    ”主人曰:“客何人,乃望作丞相耶?”澤曰:“吾姓蔡名澤,乃天下雄辯有智之士,特來求見秦王。

    秦王若一見我,必然悅我之說,逐應侯而以吾代之,相印立可懸于腰下也。

    ”主人笑其狂,為人述之。

    應侯門客聞其語,述于範雎。

    範雎曰:“五帝三代之事,百家之說,吾莫不聞,衆口之辯,遇我而屈,彼蔡澤者,惡能說秦王而奪吾相印乎?”乃使人往旅邸召蔡澤。

    主人謂澤曰:“客禍至矣!客宣言欲代應侯為相,今應府相召,先生若往,必遭大辱。

    ”蔡澤笑曰:“吾見應侯,彼必以相印讓我,不須見秦王也。

    ”主人曰:“客太狂,勿累我。

    ” 蔡澤布衣蹑屩,往見範雎。

    雎踞坐以待之。

    蔡澤長揖不拜。

    範雎亦不命坐,厲聲诘之曰:“外邊宣言,欲代我為丞相者是汝耶?”蔡澤端立于旁曰:“正是!”範雎曰:“汝有何辭說,可以奪我爵位?”蔡澤曰:“籲!君何見之晚也。

    夫四時之序,成功者退,将來者進。

    君今日可以退矣!”範雎曰:“吾不自退,誰能退之?”蔡澤曰:“夫人生百體堅強,手足便利,聰明聖智,行道施德于天下,豈非世所敬慕為賢豪者與?”範雎應曰:“然。

    ”蔡澤又曰:“既已得志于天下,而安樂壽考,終其天年,簪纓世祿,傳之子孫,世世不替,與天地相終始,豈非世所謂吉祥善事者與?”範雎曰:“然。

    ”蔡澤曰:“若夫秦有商君,楚有吳起,越有大夫種,功成而身不得其死,君亦以為可願否?”範雎心中暗想:“此人談及利害,漸漸相逼,若說不願,就堕其說術之中了。

    ”乃佯應之曰:“有何不可願也。

    夫公孫鞅事孝公,盡公無私,定法以治國中,為秦将拓地千裡;吳起事楚悼王,廢貴戚以養戰士,南平吳越,北卻三晉;大夫種事越王,能轉弱為強,并吞勁吳,為其君報會稽之怨;雖不得其死,然大丈夫殺身成仁,視死如歸,功在當時,名垂後世,何不可願之有哉?”此時範雎雖然嘴硬,卻也不安于坐,起立而聽之。

    蔡澤對曰:“主聖臣賢,國之福也。

    父慈子孝,家之福也。

    為孝子者,誰不願得慈父?為賢臣者,誰不願得明君?比幹忠而殷亡,申生孝而國亂,身雖惡死,而無濟于君父,何也?其君父非明且慈也。

    商君、吳起、大夫種亦不幸而死耳,豈求死以成後世之名哉?夫比幹剖而微子去,召忽戮而管仲生,微子、管仲之名,何至出比幹召忽之下乎?故大丈夫處世,身名俱全者,上也。

    名可傳而身死者,其次也;惟名辱而身全,斯為下耳。

    ”這段話說得範雎胸中爽快,不覺離席,移步下堂,口中稱:“善!”蔡澤又曰:“君以商君、吳起、大夫種殺身成仁為可願也,然孰與闳夭之事文王,周公之輔成王乎?”範雎曰:“商君等弗如也。

    ”蔡澤曰:“然則今王之信任忠良,惇厚故舊,視秦孝公、楚悼王奚若?”範雎沉吟少頃,曰:“未知何如。

    ”蔡澤曰:“君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