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兩屈秦王 馬服君單解韓圍

關燈
瑟進于趙王之前,趙王為奏《湘靈》一曲,秦王稱善不已。

    鼓畢,秦王曰:“寡人聞趙之始祖烈侯好音,君王真得家傳矣。

    ”乃顧左右召禦史,使載其事。

    秦禦史秉筆取簡,書曰:“某年月日,秦王與趙王會于渑池,令趙王鼓瑟。

    ”蔺相如前進曰:“趙王聞秦王善于秦聲,臣謹奉盆缶,請秦王擊之,以相娛樂。

    ”秦王怒,色變不應。

    相如即取盛酒瓦器,跪請于秦王之前,秦王不肯擊。

    相如曰:“大王恃秦之強乎?今五步之内,相如得以頸血濺大王矣!”左右曰:“相如無禮!”欲前執之。

    相如張目叱之,須發皆張,左右大駭,不覺倒退數步。

    秦王意不悅,然心憚相如,勉強擊缶一聲。

    相如方起,召趙禦史亦書于簡曰:“某年月日,趙王與秦王會于渑池,令秦王擊缶。

    ”秦諸臣意不平,當筵而立,請于趙王曰:“今日趙王惠顧,請王割十五城為秦王壽!”相如亦請于秦王曰:“禮尚往來,趙既進十五城于秦,秦不可不報。

    亦願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!”秦王曰:“吾兩君為好,諸君不必多言。

    ”乃命左右,更進酒獻酬,假意盡歡而罷。

    秦客卿胡傷等密勸拘留趙王及蔺相如,秦王曰:“諜者言:‘趙設備甚密。

    ’萬一其事不濟,為天下笑。

    ”乃益敬重趙王,約為兄弟,永不侵伐。

    使太子安國君之子,名異人者,為質于趙。

    群臣皆曰:“約好足矣,何必送質?”秦王笑曰:“趙方強,未可圖也。

    不送質,則趙不相信。

    趙信我,其好方堅,我乃得專事于韓矣。

    ”群臣乃服。

     趙王辭秦王而歸,恰三十日。

    趙王曰:“寡人得蔺相如,身安于泰山,國重于九鼎。

    相如功最大,群臣莫及。

    ”乃拜為上相,班在廉頗之右。

    廉頗怒曰:“吾有攻城野戰之大功,相如徒以口舌微勞,位居吾上。

    且彼乃宦者舍人,出身微賤,吾豈甘為之下乎?今見相如,必擊殺之!”相如聞廉頗之言,每遇公朝,托病不往,不肯與頗相會。

    舍人俱以相如為怯,竊議之。

     偶一日,蔺相如出外,廉頗亦出,相如望見廉頗前導,忙使禦者引車避匿旁巷中去,俟廉頗車過,方出。

    舍人等益忿,相約同見相如,谏曰:“臣等抛井裡,棄親戚,來君之門下者,以君為一時之丈夫,故相慕悅而從之。

    今君與廉将軍同列,班況在右,廉君口出惡言,君不能報,避之于朝,又避之于市,何畏之甚也?臣等竊為君羞之!請辭去!”相如固止之曰:“吾所以避廉将軍者有故,諸君自不察耳!”舍人等曰:“臣等淺近無知,乞君明言其故。

    ”相如曰:“諸君視廉将軍孰若秦王?”諸舍人皆曰:“不若也。

    ”相如曰:“夫以秦王之威,天下莫敢抗,而相如廷叱之,辱其群臣,相如雖驽,獨畏一廉将軍哉?顧吾念之: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,徒以吾兩人在也。

    今兩虎共鬥,勢不俱生,秦人聞之,必乘間而侵趙。

    吾所以強顔引避者,國計為重,而私仇為輕也。

    ”舍人等乃歎服。

    未幾,蔺氏之舍人,與廉氏之客,一日在酒肆中,不期而遇,兩下争坐。

    蔺氏舍人曰:“吾主君以國家之故,讓廉将軍;吾等亦宜體主君之意,讓廉氏客。

    ”于是廉氏益驕。

     河東人虞卿遊趙,聞蔺氏舍人述相如之語,乃說趙王曰:“王今日之重臣,非蔺相如、廉頗乎?”王曰:“然。

    ”虞卿曰:“臣聞前代之臣,師師濟濟,同寅協恭,以治其國。

    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,而使自相水火,非社稷之福也。

    夫蔺氏愈益讓,而廉氏不能諒其情。

    廉氏愈益驕,而蔺氏不敢折其氣。

    在朝則有事不共議,為将則有急不相恤,臣竊為大王憂之!臣請合廉、蔺之交,以為大王輔。

    ”趙王曰:“善。

    ” 虞卿往見廉頗,先頌其功,廉頗大喜。

    虞卿曰:“論功則無如将軍矣。

    論量則還推蔺君。

    ”廉頗勃然曰:“彼懦夫,以口舌取功名,何量之有哉?”虞卿曰:“蔺君非懦士也,其所見者大。

    ”因述相如對舍人之言,且曰:“将軍不欲托身于趙則已,若欲托身于趙,而兩大臣一讓一争,恐盛名之歸,不在将軍也。

    ”廉頗大慚曰:“微先生之言,吾不聞過。

    吾不及蔺君遠矣。

    ”因使虞卿先道意于相如,頗肉袒負荊,自造于蔺氏之門,謝曰:“鄙人志量淺狹,不知相國能寬容至此,死不足贖罪矣!”因長跪庭中。

    相如趨出引起曰:“吾二人比肩事主,為社稷臣,将軍能見諒,已幸甚,何煩謝為。

    ”廉頗曰:“鄙性粗暴,蒙君見容,慚愧無地!”因相持泣下。

    相如亦泣。

    廉頗曰:“從今願結為生死之交,雖刎頸不變!”頗先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