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膑下山
關燈
小
中
大
力敵。
而趙人奪我中山,此仇未報,先生何以策之?”龐涓曰:“大王不用微臣則已,如用微臣為将,管教戰必勝,攻必取,可以兼并天下,何憂六國哉?”惠王曰:“先生大言,得無難踐乎?”涓對曰:“臣自揣所長,實可操六國于掌中,若委任不效,甘當伏罪。
”惠王大悅,拜為元帥,兼軍師之職。
涓子龐英,侄龐蔥龐茅,俱為列将。
涓練兵訓武,先侵衛、宋諸小國,屢屢得勝。
宋、魯、衛、鄭諸君,相約聯翩來朝。
适齊兵侵境,涓複禦卻之,遂自以為不世之功,不勝誇诩。
時墨翟遨遊名山,偶過鬼谷探友,一見孫賓,與之談論,深相契合。
遂謂賓曰:“子學業已成,何不出就功名,而久淹山澤耶?”賓曰:“吾有同學龐涓,出仕于魏,相約得志之日,必相援引,吾是以待之。
”墨翟曰:“涓見為魏将,吾為子入魏,以察涓之意。
”墨翟辭去,徑至魏國,聞龐涓自恃其能,大言不慚,知其無援引孫賓之意;乃自以野服求見魏惠王。
惠王素聞墨翟之名,降階迎入,叩以兵法。
墨翟指說大略,惠王大喜,欲留任官職。
墨翟固辭曰:“臣山野之性,不習衣冠。
所知有孫武子之孫,名賓者,真大将才,臣萬分不及也。
見今隐于鬼谷,大王何不召之?”惠王曰:“孫賓學于鬼谷,乃是龐涓同門,卿謂二人所學孰勝?”墨翟曰:“賓與涓,雖則同學,然賓獨得乃祖秘傳,雖天下無其對手,況龐涓乎?” 墨翟辭去,惠王即召龐涓問曰:“聞卿之同學有孫賓者,獨得孫武子秘傳,其才天下無比,将軍何不為寡人召之?”龐涓對曰:“臣非不知孫賓之才,但賓是齊人,宗族皆在于齊,今若仕魏,必先齊而後魏,臣是以不敢進言。
”惠王曰:“‘士為知己者死。
’豈必本國之人,方可用乎?”龐涓對曰:“大王既欲召孫賓,臣即當作書緻去。
”龐涓口雖不語,心下躊躇:“魏國兵權,隻在我一人之手,若孫賓到來,必然奪寵;既魏王有命,不敢不依,且待來時,生計害他,阻其進用之路,卻不是好?”遂修書一封,呈上惠王。
惠王用驷馬高車,黃金白璧,遣人帶了龐涓之書,一徑望鬼谷來聘取孫賓。
賓拆書看之,略曰: 涓托兄之庇,一見魏王,即蒙重用。
臨岐援引之言,銘心不忘。
今特薦于魏王,求即驅馳赴召,共圖功業。
孫賓将書呈與鬼谷先生。
先生知龐涓已得時大用,今番有書取用孫賓,竟無一字問候其師,此乃刻薄忘本之人,不足計較。
但龐涓生性驕妒,孫賓若去,豈能兩立?欲待不容他去,又見魏王使命鄭重,孫賓已自行色匆匆,不好阻當。
亦使賓取山花一枝,蔔其休咎。
此時九月天氣,賓見先生幾案之上,瓶中供有黃菊一枝,遂拔以呈上,即時複歸瓶中。
先生乃斷曰:“此花見被殘折,不為完好;但性耐歲寒,經霜不壞,雖有殘害,不為大兇;且喜供養瓶中,為人愛重。
瓶乃範金而成,鐘鼎之屬。
終當威行霜雪,名勒鼎鐘矣。
但此花再經提拔,恐一時未能得意。
仍舊歸瓶,汝之功名,終在故土。
吾為汝增改其名,可圖進取。
”遂将孫賓“賓”字,左邊加月為“膑”。
按字書,膑乃刖刑之名,今鬼谷子改孫賓為孫膑,明明知有刖足之事,但天機不肯洩漏耳。
豈非異人哉?髯翁有詩雲: 山花入手知休咎,試比蓍龜倍有靈; 卻笑當今賣蔔者,空将鬼谷畫占形。
臨行,又授以錦囊一枚,吩咐:“必遇至急之地,方可開看。
”孫膑拜辭先生,随魏王使者下山,登車而去。
蘇秦、張儀在旁,俱有欣羨之色,相與計議來禀,亦欲辭歸,求取功名。
先生曰:“天下最難得者,聰明之士,以汝二人之質,若肯灰心學道,可緻神仙,何苦要碌碌塵埃,甘為浮名虛利所驅逐也!”秦、儀同聲對曰:“夫‘良材不終朽于岩下,良劍不終秘于匣中。
’日月如流,光陰不再,某等受先生之教,亦欲乘時建功,圖個名揚後世耳。
”先生曰:“你兩人中肯留一人與我作伴否?”秦、儀執定欲行,無肯留者。
先生強之不得,歎曰:“仙才之難如此哉!”乃為之各占一課,斷曰:“秦先吉後兇,儀先兇後吉。
秦說先行,儀當晚達。
吾觀孫、龐二子,勢不相容,必有吞噬之事。
汝二人異日,宜互相推讓,以成名譽,勿傷同學之情!”二人稽首受教。
先生又取書二本,分贈二人。
秦、儀觀之,乃太公《陰符篇》也。
秦、儀曰:“此書弟子久已熟誦,先生今日見賜,有何用處?”先生曰:“汝雖熟誦,未得其精。
此去若未能得意,隻就此篇探讨,自有進益。
我亦從此逍遙海外,不複留于此谷矣。
”秦、儀既别去,不數日,鬼谷子亦浮海為蓬島之遊,或雲已仙去矣。
不知孫膑應聘下山,後來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而趙人奪我中山,此仇未報,先生何以策之?”龐涓曰:“大王不用微臣則已,如用微臣為将,管教戰必勝,攻必取,可以兼并天下,何憂六國哉?”惠王曰:“先生大言,得無難踐乎?”涓對曰:“臣自揣所長,實可操六國于掌中,若委任不效,甘當伏罪。
”惠王大悅,拜為元帥,兼軍師之職。
涓子龐英,侄龐蔥龐茅,俱為列将。
涓練兵訓武,先侵衛、宋諸小國,屢屢得勝。
宋、魯、衛、鄭諸君,相約聯翩來朝。
适齊兵侵境,涓複禦卻之,遂自以為不世之功,不勝誇诩。
時墨翟遨遊名山,偶過鬼谷探友,一見孫賓,與之談論,深相契合。
遂謂賓曰:“子學業已成,何不出就功名,而久淹山澤耶?”賓曰:“吾有同學龐涓,出仕于魏,相約得志之日,必相援引,吾是以待之。
”墨翟曰:“涓見為魏将,吾為子入魏,以察涓之意。
”墨翟辭去,徑至魏國,聞龐涓自恃其能,大言不慚,知其無援引孫賓之意;乃自以野服求見魏惠王。
惠王素聞墨翟之名,降階迎入,叩以兵法。
墨翟指說大略,惠王大喜,欲留任官職。
墨翟固辭曰:“臣山野之性,不習衣冠。
所知有孫武子之孫,名賓者,真大将才,臣萬分不及也。
見今隐于鬼谷,大王何不召之?”惠王曰:“孫賓學于鬼谷,乃是龐涓同門,卿謂二人所學孰勝?”墨翟曰:“賓與涓,雖則同學,然賓獨得乃祖秘傳,雖天下無其對手,況龐涓乎?” 墨翟辭去,惠王即召龐涓問曰:“聞卿之同學有孫賓者,獨得孫武子秘傳,其才天下無比,将軍何不為寡人召之?”龐涓對曰:“臣非不知孫賓之才,但賓是齊人,宗族皆在于齊,今若仕魏,必先齊而後魏,臣是以不敢進言。
”惠王曰:“‘士為知己者死。
’豈必本國之人,方可用乎?”龐涓對曰:“大王既欲召孫賓,臣即當作書緻去。
”龐涓口雖不語,心下躊躇:“魏國兵權,隻在我一人之手,若孫賓到來,必然奪寵;既魏王有命,不敢不依,且待來時,生計害他,阻其進用之路,卻不是好?”遂修書一封,呈上惠王。
惠王用驷馬高車,黃金白璧,遣人帶了龐涓之書,一徑望鬼谷來聘取孫賓。
賓拆書看之,略曰: 涓托兄之庇,一見魏王,即蒙重用。
臨岐援引之言,銘心不忘。
今特薦于魏王,求即驅馳赴召,共圖功業。
孫賓将書呈與鬼谷先生。
先生知龐涓已得時大用,今番有書取用孫賓,竟無一字問候其師,此乃刻薄忘本之人,不足計較。
但龐涓生性驕妒,孫賓若去,豈能兩立?欲待不容他去,又見魏王使命鄭重,孫賓已自行色匆匆,不好阻當。
亦使賓取山花一枝,蔔其休咎。
此時九月天氣,賓見先生幾案之上,瓶中供有黃菊一枝,遂拔以呈上,即時複歸瓶中。
先生乃斷曰:“此花見被殘折,不為完好;但性耐歲寒,經霜不壞,雖有殘害,不為大兇;且喜供養瓶中,為人愛重。
瓶乃範金而成,鐘鼎之屬。
終當威行霜雪,名勒鼎鐘矣。
但此花再經提拔,恐一時未能得意。
仍舊歸瓶,汝之功名,終在故土。
吾為汝增改其名,可圖進取。
”遂将孫賓“賓”字,左邊加月為“膑”。
按字書,膑乃刖刑之名,今鬼谷子改孫賓為孫膑,明明知有刖足之事,但天機不肯洩漏耳。
豈非異人哉?髯翁有詩雲: 山花入手知休咎,試比蓍龜倍有靈; 卻笑當今賣蔔者,空将鬼谷畫占形。
臨行,又授以錦囊一枚,吩咐:“必遇至急之地,方可開看。
”孫膑拜辭先生,随魏王使者下山,登車而去。
蘇秦、張儀在旁,俱有欣羨之色,相與計議來禀,亦欲辭歸,求取功名。
先生曰:“天下最難得者,聰明之士,以汝二人之質,若肯灰心學道,可緻神仙,何苦要碌碌塵埃,甘為浮名虛利所驅逐也!”秦、儀同聲對曰:“夫‘良材不終朽于岩下,良劍不終秘于匣中。
’日月如流,光陰不再,某等受先生之教,亦欲乘時建功,圖個名揚後世耳。
”先生曰:“你兩人中肯留一人與我作伴否?”秦、儀執定欲行,無肯留者。
先生強之不得,歎曰:“仙才之難如此哉!”乃為之各占一課,斷曰:“秦先吉後兇,儀先兇後吉。
秦說先行,儀當晚達。
吾觀孫、龐二子,勢不相容,必有吞噬之事。
汝二人異日,宜互相推讓,以成名譽,勿傷同學之情!”二人稽首受教。
先生又取書二本,分贈二人。
秦、儀觀之,乃太公《陰符篇》也。
秦、儀曰:“此書弟子久已熟誦,先生今日見賜,有何用處?”先生曰:“汝雖熟誦,未得其精。
此去若未能得意,隻就此篇探讨,自有進益。
我亦從此逍遙海外,不複留于此谷矣。
”秦、儀既别去,不數日,鬼谷子亦浮海為蓬島之遊,或雲已仙去矣。
不知孫膑應聘下山,後來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