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回 歸女樂黎彌阻孔子 栖會稽文種通宰嚭

關燈
“晉國有令,始禍必誅,待其先發而後應之,可也。

    ”董安于曰:“與其多害百姓,甯我獨死,若有事,安于當之。

    ”鞅不可。

    安于乃私具甲兵,以伺其變。

    荀寅、士吉射倡言于衆曰:“董安于治兵,将以害我。

    ”于是連兵以伐趙氏,圍其宮。

    卻得董安于有備,引兵殺開一條血路,保護趙鞅奔晉陽城。

    恐二氏來攻,建壘自守。

    荀跞謂韓不信、魏曼多曰:“趙氏六卿之長,寅與吉射不由君命而擅逐之,政其歸二家矣。

    ”韓不信曰:“盍以始禍為罪,而并逐之?”三人遂同請于定公,各率家甲,奉定公以伐二家,寅、吉射悉力拒戰,不能取勝。

    吉射謀劫定公,韓不信遽使人呼于市中曰:“範、中行氏謀反,來劫其君矣!”國人信其言,各執兵器,來救定公。

    三家借國人之衆,殺敗範、中行之兵。

    寅、吉射奔于朝歌以叛。

     韓不信告于定公曰:“範中行實為首禍,今已逐矣。

    趙氏世有大功于晉,宜複鞅位。

    ”定公言無不從,遂召鞅于晉陽,複其爵祿。

    梁嬰父欲代荀寅為卿,荀跞言于趙鞅。

    鞅問董安于,安于曰:“晉惟政出多門,故禍亂不息。

    若立嬰父,是乃又置一荀寅也!”鞅乃不從。

    嬰父怒,知為董安于所阻,謂荀跞曰:“韓、魏黨于趙,智氏之勢孤矣。

    趙氏所恃者,其謀臣董安于也,何不去之?”跞問曰:“去之何策?”嬰父曰:“安于私具甲兵,以激成範、中行之變,若論始禍,還是安于為首。

    ”荀跞如嬰父之言,以責趙鞅,鞅懼。

    董安于曰:“臣向者固以死自期矣。

    臣死而趙氏安,是死賢于生也。

    ”乃退而自缢。

    趙鞅乃陳其屍于市,使人告于荀跞曰:“安于已伏罪矣。

    ”荀跞乃與趙鞅結盟,各無相害。

    鞅私祀董安于于家廟之中,以答其勞。

     寅、吉射久據朝歌,諸侯叛晉者,皆欲借之以害晉。

    趙鞅屢次興師攻之,齊、魯、鄭、衛遣使輸粟助兵,以救二氏,鞅不能克。

    直至周敬王三十年,趙鞅合韓、魏、智三家之兵,攻下朝歌,寅、吉射奔邯鄲,再奔柏人。

    未幾,柏人城複破,其黨範臯夷、張柳朔俱戰死;豫讓為荀跞子荀甲所獲,甲子荀瑤請而活之,遂為智氏之臣。

    寅、吉射逃奔齊國去訖。

    可憐荀林父五傳至寅,士蔿七傳至吉射,祖宗俱晉室股肱之臣也,子孫貪橫,遂至滅宗,豈不哀哉!晉六卿自此隻有趙、韓、魏、智四卿矣。

    此是後話。

    髯仙有詩雲: 六卿相并或存亡,總是私門作主張; 四氏瓜分謀愈急,不如留卻範中行。

     且說周敬王二十六年春二月,吳王夫差除喪已久,乃告于太廟,興傾國之兵,使子胥為大将,伯嚭副之,從太湖取水道攻越。

    越王勾踐集群臣計議,出師迎敵。

    大夫範蠡字少伯,出班奏曰:“吳恥喪其君,誓矢圖報者,三年于茲矣。

    其志憤,其力齊,不可當也。

    宜斂兵為堅守之計。

    ”大夫文種字會,奏曰:“以愚見,莫若卑詞謝罪,以乞其和,俟其兵退而後圖之。

    ”勾踐曰:“二卿言守言和,皆非至計。

    夫吳,吾世仇也,伐而不戰,以我不能軍矣。

    ”乃悉起國中丁壯,共三萬人,迎于椒山之下。

     初合戰,吳兵稍卻,殺傷約百十人。

    勾踐趨利直進,約行數裡,正遇夫差大軍,兩下布陣大戰。

    夫差立于船頭,親自秉枹擊鼓,以激勵将士,勇氣十倍。

    忽北風大起,波濤洶湧,子胥、伯嚭各乘艅艎大艦,順風揚帆而下,俱用強弓勁弩,箭如飛蝗般射來。

    越兵迎風,不能抵敵,大敗而走,吳兵分三路逐之。

    越将靈姑浮舟覆溺水而死,胥犴中箭亦亡,吳兵乘勝追逐,殺死不計其數。

    勾踐奔至固城自保,吳兵圍之數重,絕其汲道。

    夫差喜曰:“不出十日,越兵俱渴死矣。

    ”誰知山頂之上,自有靈泉,泉有嘉魚,勾踐命取魚數百頭,以饋吳王,吳王大驚。

    勾踐留範蠡堅守,自帥殘兵,乘間奔會稽山。

    點閱甲楯之數,才剩得五千馀人,勾踐歎曰:“自先君至于孤,三十年來,未嘗有此敗也!悔不聽範、文二大夫之言,以至如此。

    ” 吳兵攻固城益急,子胥營于右,伯嚭營于左,範蠡告急,一日三至。

    越王大恐。

    文種獻謀曰:“事急矣!及今請成,猶可及也。

    ”勾踐曰:“吳不許成,奈何?”文種對曰:“吳有太宰伯嚭者,其人貪财好色,忌功嫉能,與子胥同朝,而志趣不合。

    吳王畏事子胥,而昵于嚭。

    若私詣太宰之營,結其歡心,與定行成之約,太宰言于吳王,無不聽。

    子胥雖知而阻之,亦無及矣。

    ”勾踐曰:“卿見太宰,以何為賂?”種對曰:“軍中所乏者,女色耳。

    誠得美女而獻之,天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