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 堕三都聞人伏法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齊景公見晉不能伐楚,人心星散,代興之謀愈急,乃糾合衛、鄭,自稱盟主。
魯昭公前為季孫意如所逐,景公謀納之。
意如固拒不從,昭公改而求晉。
晉荀跞得意如賄賂,亦不果納。
昭公客死。
意如遂廢太子衍及其母弟務人,而援立庶子宋為君,是為定公。
因季氏與荀跞通賄,遂事晉而不事齊。
齊侯大怒,用世臣國夏為将,屢侵魯境,魯不能報。
未幾,季孫意如卒,子斯立,是為季康子。
說起季、孟、叔三家,自昭公在國之日,已三分魯國,各用家臣為政,魯君不複有公臣。
于是家臣又竊三大夫之權,展轉恣肆,淩铄其主。
今日季孫斯、孟孫無忌、叔孫州仇,雖然三家鼎立,邑宰各據其城,以為己物,三家号令不行,無可奈何。
季氏之宗邑曰費,其宰公山不狃;孟氏之宗邑曰成,其宰公斂陽;叔氏之宗邑曰郈,其宰公若藐。
這三處城垣,皆三家自家增築,極其堅厚,與曲阜都城一般。
那三個邑宰中,惟公山不狃尤為強橫。
更有家臣一人,姓陽名虎,字貨,生得鴛肩巨颡,身長九尺有馀,勇力過人,智謀百出。
季斯起初任為腹心,使為家宰,後漸專季氏之家政,擅作威福。
季氏反為所制,無可奈何。
季氏内為陪臣所制,外受齊國侵淩,束手無策。
時又有少正卯者,為人博聞強記,巧辯能言,通國号為“聞人”,三家倚之為重。
卯面是背非,陰陽其說,見三家則稱頌其佐君匡國之功,見陽虎等又托為強公室、抑私家之說,使之挾魯侯以令三家,挑得上下如水火,而人皆悅其辨給,莫悟其奸。
内中單說孟孫無忌,乃是仲孫貜之子,仲孫蔑之孫。
貜在位之日,慕魯國孔仲尼之名,使其子從之學禮。
那孔仲尼名丘,其父叔梁纥嘗為鄒邑大夫,即偪陽手托懸門之勇士也。
纥娶于魯之施氏,多女而無子。
其妾生一子曰孟皮,病足成廢人。
乃求婚于顔氏。
顔氏有五女,俱未聘,疑纥年老,謂諸女曰:“誰願适鄒大夫者?”諸女莫對。
最幼女曰徵在,出應曰:“女子之義,在家從父,惟父所命,何問焉?”顔氏奇其語,即以徵在許婚。
既歸纥,夫婦憂無子,共禱于尼山之谷。
徵在升山時,草木之葉皆上起,及禱畢而下,草木之葉皆下垂。
是夜,徵在夢黑帝見召,囑曰:“汝有聖子,若産,必于‘空桑’之中。
”覺而有孕。
一日,恍惚若夢,見五老人列于庭,自稱“五星之精”,狎一獸,似小牛而獨角,文如龍鱗,向徵在而伏。
口吐玉尺,上有文曰:“水精之子,繼衰周而素王。
”徵在心知其異,以繡绂系其角而去。
告于叔梁纥,纥曰:“此獸必麒麟也。
”及産期,徵在問:“地有名‘空桑’者乎?”叔梁纥曰:“南山有空窦,窦有石門而無水,俗名亦呼空桑。
”徵在曰:“吾将往産于此。
”纥問其故,徵在乃述前夢。
遂攜卧具于空窦中。
其夜,有二蒼龍自天而下,守于山之左右,又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,以沐徵在,良久乃去。
徵在遂産孔子。
石門中忽有清泉流出,自然溫暖,浴畢,泉即涸。
今曲阜縣南二十八裡,俗呼女陵山,即空桑也。
孔子生有異相,牛唇虎掌,鴛肩龜脊,海口輔喉,頂門狀如反宇。
父纥曰:“此兒秉尼山之靈。
”因名曰丘,字仲尼。
仲尼生未幾而纥卒,育于徵在。
既長,身長九尺六寸,人呼為“長人”。
有聖德,好學不倦。
周遊列國,弟子滿天下,國君無不敬慕其名,而為權貴當事所忌,竟無能用之者。
是時适在魯國,無忌言于季斯曰:“欲定内外之變,非用孔子不可。
” 季斯召孔子,與語竟日,如在江海中,莫窺其際。
季斯起更衣,忽有費邑人至,報曰:“穿井者得土缶,内有羊一隻,不知何物?”斯欲試孔子之學,囑使勿言,既入座,謂孔子曰:“或穿井于土中得狗,此何物也?”孔子曰:“以某言之,此必羊也,非狗也。
”斯驚問其故。
孔子曰:“某聞山之怪曰夔、魍魉,水之怪曰龍罔象,土之怪曰羵羊。
今得之穿井,是在土中,其為羊必矣。
”斯曰:“何以謂之羵羊?”孔子曰:“非雌非雄,徒有其形。
”斯乃召費人問之,果不成雌雄者。
于是大驚曰:“仲尼之學,果不可及!”乃用為中都宰。
此事傳聞至楚,楚昭王使人緻币于孔子,詢以渡江所得之物。
孔子答使者曰:“是名萍實,可剖而食也。
”使者曰:“夫子何以知之?”孔子曰:“某曾問津于楚,聞小兒謠曰:‘楚王渡江得萍實,大如鬥,赤如日,剖而嘗之甜如蜜。
’是以知之。
”使者曰:“可常得乎?”孔子曰:“萍者,浮泛不根之物,乃結而成實,雖千百年不易得也。
此乃散而複聚,衰而複興之兆,可為楚王賀矣。
”使者歸告昭王,昭王歎服不已。
孔子在中都大治,四方皆
魯昭公前為季孫意如所逐,景公謀納之。
意如固拒不從,昭公改而求晉。
晉荀跞得意如賄賂,亦不果納。
昭公客死。
意如遂廢太子衍及其母弟務人,而援立庶子宋為君,是為定公。
因季氏與荀跞通賄,遂事晉而不事齊。
齊侯大怒,用世臣國夏為将,屢侵魯境,魯不能報。
未幾,季孫意如卒,子斯立,是為季康子。
說起季、孟、叔三家,自昭公在國之日,已三分魯國,各用家臣為政,魯君不複有公臣。
于是家臣又竊三大夫之權,展轉恣肆,淩铄其主。
今日季孫斯、孟孫無忌、叔孫州仇,雖然三家鼎立,邑宰各據其城,以為己物,三家号令不行,無可奈何。
季氏之宗邑曰費,其宰公山不狃;孟氏之宗邑曰成,其宰公斂陽;叔氏之宗邑曰郈,其宰公若藐。
這三處城垣,皆三家自家增築,極其堅厚,與曲阜都城一般。
那三個邑宰中,惟公山不狃尤為強橫。
更有家臣一人,姓陽名虎,字貨,生得鴛肩巨颡,身長九尺有馀,勇力過人,智謀百出。
季斯起初任為腹心,使為家宰,後漸專季氏之家政,擅作威福。
季氏反為所制,無可奈何。
季氏内為陪臣所制,外受齊國侵淩,束手無策。
時又有少正卯者,為人博聞強記,巧辯能言,通國号為“聞人”,三家倚之為重。
卯面是背非,陰陽其說,見三家則稱頌其佐君匡國之功,見陽虎等又托為強公室、抑私家之說,使之挾魯侯以令三家,挑得上下如水火,而人皆悅其辨給,莫悟其奸。
内中單說孟孫無忌,乃是仲孫貜之子,仲孫蔑之孫。
貜在位之日,慕魯國孔仲尼之名,使其子從之學禮。
那孔仲尼名丘,其父叔梁纥嘗為鄒邑大夫,即偪陽手托懸門之勇士也。
纥娶于魯之施氏,多女而無子。
其妾生一子曰孟皮,病足成廢人。
乃求婚于顔氏。
顔氏有五女,俱未聘,疑纥年老,謂諸女曰:“誰願适鄒大夫者?”諸女莫對。
最幼女曰徵在,出應曰:“女子之義,在家從父,惟父所命,何問焉?”顔氏奇其語,即以徵在許婚。
既歸纥,夫婦憂無子,共禱于尼山之谷。
徵在升山時,草木之葉皆上起,及禱畢而下,草木之葉皆下垂。
是夜,徵在夢黑帝見召,囑曰:“汝有聖子,若産,必于‘空桑’之中。
”覺而有孕。
一日,恍惚若夢,見五老人列于庭,自稱“五星之精”,狎一獸,似小牛而獨角,文如龍鱗,向徵在而伏。
口吐玉尺,上有文曰:“水精之子,繼衰周而素王。
”徵在心知其異,以繡绂系其角而去。
告于叔梁纥,纥曰:“此獸必麒麟也。
”及産期,徵在問:“地有名‘空桑’者乎?”叔梁纥曰:“南山有空窦,窦有石門而無水,俗名亦呼空桑。
”徵在曰:“吾将往産于此。
”纥問其故,徵在乃述前夢。
遂攜卧具于空窦中。
其夜,有二蒼龍自天而下,守于山之左右,又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,以沐徵在,良久乃去。
徵在遂産孔子。
石門中忽有清泉流出,自然溫暖,浴畢,泉即涸。
今曲阜縣南二十八裡,俗呼女陵山,即空桑也。
孔子生有異相,牛唇虎掌,鴛肩龜脊,海口輔喉,頂門狀如反宇。
父纥曰:“此兒秉尼山之靈。
”因名曰丘,字仲尼。
仲尼生未幾而纥卒,育于徵在。
既長,身長九尺六寸,人呼為“長人”。
有聖德,好學不倦。
周遊列國,弟子滿天下,國君無不敬慕其名,而為權貴當事所忌,竟無能用之者。
是時适在魯國,無忌言于季斯曰:“欲定内外之變,非用孔子不可。
” 季斯召孔子,與語竟日,如在江海中,莫窺其際。
季斯起更衣,忽有費邑人至,報曰:“穿井者得土缶,内有羊一隻,不知何物?”斯欲試孔子之學,囑使勿言,既入座,謂孔子曰:“或穿井于土中得狗,此何物也?”孔子曰:“以某言之,此必羊也,非狗也。
”斯驚問其故。
孔子曰:“某聞山之怪曰夔、魍魉,水之怪曰龍罔象,土之怪曰羵羊。
今得之穿井,是在土中,其為羊必矣。
”斯曰:“何以謂之羵羊?”孔子曰:“非雌非雄,徒有其形。
”斯乃召費人問之,果不成雌雄者。
于是大驚曰:“仲尼之學,果不可及!”乃用為中都宰。
此事傳聞至楚,楚昭王使人緻币于孔子,詢以渡江所得之物。
孔子答使者曰:“是名萍實,可剖而食也。
”使者曰:“夫子何以知之?”孔子曰:“某曾問津于楚,聞小兒謠曰:‘楚王渡江得萍實,大如鬥,赤如日,剖而嘗之甜如蜜。
’是以知之。
”使者曰:“可常得乎?”孔子曰:“萍者,浮泛不根之物,乃結而成實,雖千百年不易得也。
此乃散而複聚,衰而複興之兆,可為楚王賀矣。
”使者歸告昭王,昭王歎服不已。
孔子在中都大治,四方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