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 劫齊魯晉昭公尋盟

關燈
犒勞。

    前番靈王擄掠二國重器貨寶,藏于楚庫者,悉給還之。

    其所遷荊山六小國,悉令還歸故土,秋毫無犯。

    各國君臣上下,歡聲若雷,如枯木之再榮,朽骨之複活。

    此周景王十六年事也。

    髯翁有詩雲; 枉竭民脂建二城,留将後主作人情。

     早知故物仍還主,何苦當時受惡名。

     平王長子名建,字子木,乃蔡國鄖陽封人之女所生,時年已長,乃立為世子,使連尹伍奢為太師。

    有楚人費無極,素事平王,善于貢谀,平王寵之,任為大夫。

    無極請事世子,乃以為少師。

    以奮揚為東宮司馬。

    平王既即位,四境安谧,頗事聲色之樂。

    吳取州來,王不能報。

    無極雖為世子少師,日在平王左右,從于淫樂。

    世子建惡其谄佞,頗疏遠之。

    令尹鬥成然恃功專恣,無極谮而殺之,以陽匄為令尹。

    世子建每言成然之冤,無極心懷畏懼,由是陰與世子建有隙。

    無極又薦鄢将師于平王,使為右領,亦有寵。

    這段情節,且暫擱起。

     話分兩頭。

    再說晉自築虒祈宮之後,諸侯窺其志在苟安,皆有貳心。

    昭公新立,欲修複先人之業,聞齊侯遣晏嬰如楚修聘,亦使人征朝于齊。

    齊景公見晉、楚多事,亦有意乘間圖伯,欲觀晉昭公之為人,乃裝束如晉,以勇士古冶子從行。

    方渡黃河,其左骖之馬,乃景公所最愛者,即令圉人于從舟取至,系于船頭,親督圉人飼料。

    忽大雨驟至,波濤洶湧,舟船将覆。

    有大鼋舒頭于水面,張開巨口,搶向船頭,銜左骖之馬,入于深淵。

    景公大驚。

    古冶子在側,言曰:“君勿懼也,臣請為君索之。

    ”乃解衣裸體,拔劍躍于水中,淩波踢浪而去。

    載沉載浮,順流九裡,望之無迹。

    景公歎曰:“冶子死矣!”少頃,風浪頓息,但見水面流紅。

    古冶子左手挽骖馬之尾,右手提血瀝瀝一顆鼋頭,浴波而出。

    景公大駭曰:“真神勇也!先君徒設勇爵,焉有勇士如此哉!”遂厚賞之。

     既至绛州,見了晉昭公,昭公設宴享之。

    晉國是荀吳相禮,齊國是晏嬰相禮。

    酒酣,晉侯曰:“筵中無以為樂,請為君侯投壺賭酒。

    ”景公曰:“善”。

    左右設壺進矢,齊侯拱手讓晉侯先投。

    晉侯舉矢在手,荀吳進辭曰:“有酒如淮,有肉如坻。

    寡君中此,為諸侯師。

    ”晉侯投矢,果中中壺,将餘矢棄擲于地。

    晉臣皆伏地稱:“千歲!”齊侯意殊不怿,舉矢亦效其語曰:“有酒如渑,有肉如陵。

    寡人中此,與君代興。

    ”撲的投去,恰在中壺,與晉矢相并,齊侯大笑,亦棄餘矢。

    晏嬰亦伏地呼:“千歲!”晉侯勃然變色。

    荀吳謂齊景公曰:“君失言矣!今日辱贶敝邑,正以寡君世主夏盟之故。

    君曰‘代興’,是何言也?”晏嬰代答曰:“盟無常主,惟有德者居焉。

    昔齊失霸業,晉方代之。

    若晉有德,誰敢不服?如其無德,吳、楚亦将疊進,豈惟敝邑!”羊舌肹曰:“晉已師諸侯矣,安用壺矢?此乃荀伯之失言也!”荀吳自知其誤,嘿然不語。

    齊臣古冶子立于階下,厲聲曰:“日昃君勞,可辭席矣!”齊侯即遜謝而出,次日遂行。

    羊舌肹曰:“諸侯将有離心,不以威脅之,必失霸業。

    ”晉侯以為然。

    乃大閱甲兵之數,總計有四千乘,甲士三十萬人。

    羊舌肹曰:“德雖不足,而衆可用也。

    ”于是先遣使如周,請王臣降臨為重。

    因遍請諸侯,約以秋七月,俱集平邱相會。

    諸侯聞有王臣在會,無敢不赴者。

     至期,晉昭公留韓起守國,率荀吳、魏舒、羊舌肹、羊舌鲋、籍談、梁丙、張骼、智跞等,盡起四千乘之衆,望濮陽城進發。

    連絡三十馀營,遍衛地皆晉兵。

    周卿士劉獻公摯先到。

    齊、宋、魯、衛、鄭、曹、莒、邾、滕、薛、杞、小邾十二路諸侯畢集,見晉師衆盛,人人皆有懼色。

    既會,羊舌肹捧盤盂進曰:“先臣趙武,誤從弭兵之約,與楚通好。

    楚虔無信,自取隕滅。

    今寡君欲效踐土故事,徼惠于天子,以鎮撫諸夏。

    請諸君同歃為信!”諸侯皆俯首曰:“敢不聽命!”惟齊景公不應。

    羊舌肹曰:“齊侯豈不願盟耶?”景公曰:“諸侯不服,是以尋盟;若皆用命,何以盟為?”羊舌肹曰:“踐土之盟,不服者何國?君若不從,寡君惟是甲車四千乘,願請罪于城下。

    ”說猶未畢,壇上鳴鼓,各營俱建起大旆。

    景公慮其見襲,乃改辭謝曰:“大國既以盟不可廢,寡人敢自外耶?”于是晉侯先歃,齊、宋以下相繼。

    劉摯王臣,不使與盟,但監臨其事而已。

    邾、莒以魯國屢屢侵伐,訴于晉侯。

    晉侯辭魯昭公于會,執其上卿季孫意如,閉之幕中。

    子服惠伯私謂荀吳曰:“魯地十倍邾、莒,晉若棄之,将改事齊、楚,于晉何益?且楚滅陳、蔡不救,而複棄兄弟之國乎?”荀吳然其言,以告韓起。

    起言于晉侯,乃縱意如奔歸。

    自是諸侯益不直晉,晉不複能主盟矣。

    史臣有詩歎雲: 侈心效楚築虒祁,列國離心複示威。

     壺矢有靈侯統散,山河如故事全非! 要知後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