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 孫林父因歌逐獻公

關燈
話說晉及諸侯之兵,圍了偪陽城二十四日,攻打不下。

    忽然天降大雨,平地水深三尺。

    荀偃、士匄二将,慮軍心有變,同至中軍,來禀智罃曰:“本意謂城小易克。

    今圍久不下,天降大雨,又時當夏令,水潦将發。

    泡水在西,薛水在東,漷水在東北,三水皆與泗水相通。

    萬一連雨不止,三水橫溢,恐班師不便。

    不如暫歸,以俟再舉。

    ”智罃大怒,取所憑之幾,向二将擲之,罵曰:“老夫可曾說來,‘城小而固,未易下也。

    ’豎子自任可滅,在晉侯面前,一力承當。

    牽帥老夫,至于此地!攻圍許久,不見尺寸之效,偶然天雨,便欲班師。

    來由得你,去由不得你!今限汝七日之内,定要攻下偪陽。

    若還無功,照軍令狀斬首!速去!勿再來見!”二将吓得面如土色,喏喏連聲而退。

    謂本部軍将曰:“元帥立下嚴限,七日若不能破城,必取吾等之首。

    今我亦與爾等立限,六日不能破城,先斬汝等,然後自刭,以申軍法。

    ”衆将皆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偃、匄曰:“軍中無戲言!吾二人當親冒矢石,晝夜攻之,有進無退。

    ”約會魯、曹、邾三國,一齊并力。

    時水勢稍退,偃、匄乘轈車,身先士卒,城上矢石如雨,全然不避。

    自庚寅日攻起,至甲午日,城中矢石俱盡。

    荀偃附堞先登,士匄繼之,各國軍将,亦乘勢蟻附而上。

    妘斑巷戰而死。

    智罃入城,偪陽君率群臣迎降于馬首。

    智罃盡收其族,留于中軍。

    計攻城至城破之日,才五日耳。

    若非智罃發怒,此舉無功矣。

    髯翁有詩雲: 仗钺登壇無地天,偏裨何事敢侵權? 一人投杌三軍懼,不怕隆城鐵石堅。

     時悼公恐偪陽難下,複挑選精兵二千人,前來助戰。

    行至楚邱,聞智罃已成大功,遂遣使至宋,以偪陽之地封宋向戍。

    向戍同宋平公親至楚邱,來見晉侯。

    向戍辭不受封,悼公乃歸地于宋公。

    宋、衛二君,各設享款待晉侯。

    智罃述魯三将之勇,悼公各賜車服,乃歸。

    悼公以偪陽子助楚,廢為庶人,選其族人之賢者,以主妘姓之祀,居于霍城。

    其秋,荀會卒,悼公以魏绛能執法,使為新軍副将。

    以張老為司馬。

     是冬,第二軍伐鄭,屯于牛首,複添虎牢之戍。

    适鄭人尉止作亂,殺公子騑、公子發、公孫辄于西宮之朝。

    騑之子公孫夏,字子西;發之子公孫僑,字子産,各帥家甲攻賊,賊敗走北宮。

    公孫虿亦率衆來助,遂盡誅尉止之黨,立公子嘉為上卿。

    栾黡請曰:“鄭方有亂,必不能戰,急攻之,可拔也。

    ”智罃曰:“乘亂不義。

    ”命緩其攻。

    公子嘉使人行成,智罃許之。

    比及楚公子貞來救鄭,則晉師已盡退矣。

    鄭複與楚盟。

    《傳》稱:“晉悼公三駕服楚。

    ”此乃“三駕”之一。

    周靈王九年事也。

     明年夏,晉悼公以鄭人未服,複以第三軍伐鄭。

    宋向戍之兵,先至東門,衛上卿孫林父帥師同郳人屯于北鄙,晉新軍元帥趙武等,營于西郊之外,荀罃帥大軍自北林而西,揚兵于鄭之南門,約會各路軍馬,同日圍鄭。

    鄭君臣大懼,又遣使行成。

    荀罃又許之,乃退師于宋地。

    鄭簡公親至亳城之北,大犒諸軍,與荀罃等歃血為盟,晉宋各軍方散。

    此乃“三駕”之二。

    楚共王大怒,使公子貞往秦借兵,約共伐鄭。

    時秦景公之妹,嫁為楚王夫人,兩國有姻好。

    乃使大将嬴詹帥車三百乘助戰。

    共王親帥大軍,望荥陽進發,曰:“此番不滅鄭,誓不班師!” 卻說鄭簡公自亳城北盟晉而歸,逆知楚軍旦暮必至,大集群臣計議。

    諸大夫皆曰:“方今晉勢強盛,楚不如也。

    但晉兵來甚緩,去甚速,兩國未嘗見個雌雄,所以交争不息。

    若晉肯緻死于我,楚力不逮,必将避之,從此可專事于晉矣。

    ”公孫舍之獻策曰:“欲晉緻死于我,莫如怒之。

    欲激晉之怒,莫如伐宋。

    宋與晉最睦,我朝伐宋,晉夕伐我。

    晉能驟來,楚必不能,我乃得有詞于楚也。

    ”諸大夫皆曰:“此計甚善!”正計議間,諜人探得楚國借兵于秦的消息來報。

    公孫舍之喜曰:“此天使我事晉也!”衆人不解其意。

    舍之曰:“秦、楚交伐,鄭必重困。

    乘其未入境,當往迎之,因導之使同伐宋國。

    一則免楚之患,二則激晉之來,豈非一舉兩得?”鄭簡公從其謀,即命公孫舍之乘單車星夜南馳。

    渡了颍水,行不一舍,正遇楚軍,公孫舍之下車,拜伏于馬首之前。

    楚共王厲色問曰:“鄭反覆無信,寡人正來問罪,汝來卻是何意?”舍之奏曰:“寡君懷大王之德,畏大王之威,所願終身宇下,豈敢離遏?無奈晉人暴虐,與宋合兵,侵擾無已。

    寡君懼社稷颠覆,不能事君,姑與之和,以退其師。

    晉師既退,仍是大王貢獻之邑也。

    恐大王未鑒敝邑之誠,特遣下臣奉迎,布其心腹。

    大王若能問罪于宋,寡君願執鞭為前部,稍效犬馬,以明誓不相背之意。

    ”共王回嗔作喜曰:“汝君若從寡人伐宋,寡人又何說乎?”舍之又奏曰:“下臣束裝之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