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結草亢杜回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楚莊王大集群臣,計議卻晉之事。
公子側進曰:“楚所善無如齊,而事晉之堅,無過于宋。
若我興師伐宋,晉方救宋不暇,敢與我争鄭乎?”莊王曰:“子策雖善,然未有隙也。
自先君敗宋于泓,傷其君股,宋能忍之,及厥貉之會,宋君親受服役。
其後昭公見弑,子鮑嗣立,今十八年矣,伐之當奉何名?”公子嬰齊對曰:“是不難。
齊君屢次來聘,尚未一答。
今宜遣使報聘于齊,竟自過宋,令勿假道,且以探之。
若彼不較,是懼我也,君之會盟,必不拒矣。
如以無禮之故,辱我使臣,我借此為辭,何患無名哉?”莊王曰:“何人可使?”嬰齊對曰:“申無畏曾從厥貉之會,此人可使也。
” 莊王乃命無畏如齊修聘。
無畏奏曰:“聘齊必經宋國,須有假道文書送驗,方可過關。
”莊王曰:“汝畏阻絕使臣耶?”無畏答曰:“向者厥貉之會,諸君田于孟諸,宋君違令,臣執其仆而戮之,宋恨臣必深;此行若無假道文書,必然殺臣。
”莊王曰:“文書上與汝改名曰申舟,不用無畏舊名可矣。
”無畏猶不肯行,曰:“名可改,面不可改。
”莊王怒曰:“若殺子,我當興兵破滅其國,為子報仇!”無畏乃不敢複辭。
明日,率其子申犀,谒見莊王曰:“臣以死殉國,分也;但願王善視此子。
”莊王曰:“此寡人之事,子勿多慮。
”申舟領了出使禮物,拜辭出城。
子犀送至郊外,申舟吩咐曰:“汝父此行,必死于宋。
汝必請于君王,為我報仇,切記吾言!”父子灑淚而别。
不一日,行至睢陽,關吏知是楚國使臣,要索假道文驗。
申舟答言:“奉楚王之命,但有聘齊文書,卻沒有假道文書。
”關吏遂将申舟留住,飛報宋文公。
時華元為政,奏于文公曰:“楚,吾世仇也。
今遣使公然過宋,不循假道之禮,欺我甚矣!請殺之!”宋公曰:“殺楚使,楚必伐我,奈何?”華元對曰:“欺我之恥,甚于受伐,況欺我,勢必伐我,均之受伐,且雪吾恥。
”乃使人執申舟至宋廷,華元一見,認得就是申無畏,怒上加怒,責之曰:“汝曾戮我先公之仆,今改名,欲逃死耶?”申舟自知必死,大罵宋鮑:“汝奸祖母,弑嫡侄,幸免天誅;又妄殺大國之使,楚兵一到,汝君臣為齑粉矣!”華元命先割其舌,而後殺之。
将聘齊的文書禮物,焚棄于郊外。
從人棄車而遁,回報莊王。
莊王方進午膳,聞申舟見殺,投箸于席,奮袂而起。
即拜司馬公子側為大将,申叔時副之,立刻整車,親自伐宋,使申犀為軍正,從征。
按申舟以夏四月被殺,楚兵以秋九月即造宋境,可謂速之至矣!潛淵有詩雲: 明知欺宋必遭屯,君命如天敢惜身? 投袂興師風雨至,華元應悔殺行人。
楚兵将睢陽城圍困,造樓車高與城等,四面攻城。
華元率兵民巡守,一面遣大夫樂嬰齊奔晉告急。
晉景公欲發兵救之。
謀臣伯宗谏曰:“林父以六百乘而敗于邲城,此天助楚也,往救未必有功。
”景公曰:“當今惟宋與晉親,若不救,則失宋矣。
”伯宗曰:“楚距宋二千裡之遙,糧運不繼,必不能久。
今遣一使往宋,隻說:“‘晉已起大軍來救。
’谕使堅守。
不過數月,楚師将去。
是我無敵楚之勞,而有救宋之功也。
”景公然其言,問:“誰能與我使宋國者?”大夫解揚請行。
景公曰:“非子虎不勝此任也。
” 解揚微服行及宋郊,被楚之遊兵盤诘獲住,獻于莊王。
莊王認得是晉将解揚,問曰:“汝來何事?”解揚曰:“奉晉侯之命,來谕宋國,堅守待救。
”楚莊王曰:“原來是晉使臣!爾前者北林之役,汝為我将蔿賈所擒,寡人不殺,放汝回國;今番又來自投羅網,有何理說?”解揚曰:“晉、楚仇敵,見殺分也,又何說乎?”莊王搜得身邊文書,看畢,謂曰:“宋城破在旦夕矣,汝能反書中之言,說汝國中有事,‘急切不能相救,恐誤你國之事,特遣我口傳相報。
’如此,則宋人絕望,必然出降,省得兩國人民屠戮之慘。
事成之日,當封你為縣公,留仕楚國。
”解揚低頭不應。
莊王曰:“不然,當斬汝矣!”解揚本欲不從,恐身死于楚軍,無人達晉君之命,乃佯許曰:“諾。
”莊王升解揚于樓車之上
公子側進曰:“楚所善無如齊,而事晉之堅,無過于宋。
若我興師伐宋,晉方救宋不暇,敢與我争鄭乎?”莊王曰:“子策雖善,然未有隙也。
自先君敗宋于泓,傷其君股,宋能忍之,及厥貉之會,宋君親受服役。
其後昭公見弑,子鮑嗣立,今十八年矣,伐之當奉何名?”公子嬰齊對曰:“是不難。
齊君屢次來聘,尚未一答。
今宜遣使報聘于齊,竟自過宋,令勿假道,且以探之。
若彼不較,是懼我也,君之會盟,必不拒矣。
如以無禮之故,辱我使臣,我借此為辭,何患無名哉?”莊王曰:“何人可使?”嬰齊對曰:“申無畏曾從厥貉之會,此人可使也。
” 莊王乃命無畏如齊修聘。
無畏奏曰:“聘齊必經宋國,須有假道文書送驗,方可過關。
”莊王曰:“汝畏阻絕使臣耶?”無畏答曰:“向者厥貉之會,諸君田于孟諸,宋君違令,臣執其仆而戮之,宋恨臣必深;此行若無假道文書,必然殺臣。
”莊王曰:“文書上與汝改名曰申舟,不用無畏舊名可矣。
”無畏猶不肯行,曰:“名可改,面不可改。
”莊王怒曰:“若殺子,我當興兵破滅其國,為子報仇!”無畏乃不敢複辭。
明日,率其子申犀,谒見莊王曰:“臣以死殉國,分也;但願王善視此子。
”莊王曰:“此寡人之事,子勿多慮。
”申舟領了出使禮物,拜辭出城。
子犀送至郊外,申舟吩咐曰:“汝父此行,必死于宋。
汝必請于君王,為我報仇,切記吾言!”父子灑淚而别。
不一日,行至睢陽,關吏知是楚國使臣,要索假道文驗。
申舟答言:“奉楚王之命,但有聘齊文書,卻沒有假道文書。
”關吏遂将申舟留住,飛報宋文公。
時華元為政,奏于文公曰:“楚,吾世仇也。
今遣使公然過宋,不循假道之禮,欺我甚矣!請殺之!”宋公曰:“殺楚使,楚必伐我,奈何?”華元對曰:“欺我之恥,甚于受伐,況欺我,勢必伐我,均之受伐,且雪吾恥。
”乃使人執申舟至宋廷,華元一見,認得就是申無畏,怒上加怒,責之曰:“汝曾戮我先公之仆,今改名,欲逃死耶?”申舟自知必死,大罵宋鮑:“汝奸祖母,弑嫡侄,幸免天誅;又妄殺大國之使,楚兵一到,汝君臣為齑粉矣!”華元命先割其舌,而後殺之。
将聘齊的文書禮物,焚棄于郊外。
從人棄車而遁,回報莊王。
莊王方進午膳,聞申舟見殺,投箸于席,奮袂而起。
即拜司馬公子側為大将,申叔時副之,立刻整車,親自伐宋,使申犀為軍正,從征。
按申舟以夏四月被殺,楚兵以秋九月即造宋境,可謂速之至矣!潛淵有詩雲: 明知欺宋必遭屯,君命如天敢惜身? 投袂興師風雨至,華元應悔殺行人。
楚兵将睢陽城圍困,造樓車高與城等,四面攻城。
華元率兵民巡守,一面遣大夫樂嬰齊奔晉告急。
晉景公欲發兵救之。
謀臣伯宗谏曰:“林父以六百乘而敗于邲城,此天助楚也,往救未必有功。
”景公曰:“當今惟宋與晉親,若不救,則失宋矣。
”伯宗曰:“楚距宋二千裡之遙,糧運不繼,必不能久。
今遣一使往宋,隻說:“‘晉已起大軍來救。
’谕使堅守。
不過數月,楚師将去。
是我無敵楚之勞,而有救宋之功也。
”景公然其言,問:“誰能與我使宋國者?”大夫解揚請行。
景公曰:“非子虎不勝此任也。
” 解揚微服行及宋郊,被楚之遊兵盤诘獲住,獻于莊王。
莊王認得是晉将解揚,問曰:“汝來何事?”解揚曰:“奉晉侯之命,來谕宋國,堅守待救。
”楚莊王曰:“原來是晉使臣!爾前者北林之役,汝為我将蔿賈所擒,寡人不殺,放汝回國;今番又來自投羅網,有何理說?”解揚曰:“晉、楚仇敵,見殺分也,又何說乎?”莊王搜得身邊文書,看畢,謂曰:“宋城破在旦夕矣,汝能反書中之言,說汝國中有事,‘急切不能相救,恐誤你國之事,特遣我口傳相報。
’如此,則宋人絕望,必然出降,省得兩國人民屠戮之慘。
事成之日,當封你為縣公,留仕楚國。
”解揚低頭不應。
莊王曰:“不然,當斬汝矣!”解揚本欲不從,恐身死于楚軍,無人達晉君之命,乃佯許曰:“諾。
”莊王升解揚于樓車之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