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鼋構逆 陳靈公袒服戲朝

關燈
話說公子歸生字子家,公子宋字子公,二人皆鄭國貴戚之卿也。

    鄭靈公夷元年,公子宋與歸生相約早起,将入見靈公。

    公子宋之食指,忽然翕翕自動。

    ──何謂食指?第一指曰拇指,第三指曰中指,第四指曰無名指,第五指曰小指。

    惟第二指,大凡取食必用着他,故曰食指。

    ──公子宋将食指跳動之狀,與歸生觀看。

    歸生異之。

    公子宋曰:“無他。

    我每常若跳動,是日必嘗異味。

    前使晉食石花魚,後使楚一食天鵝,一食合歡橘,指皆預動,無次不驗。

    不知今日嘗何味耶?”将入朝門,内侍傳命,喚宰夫甚急。

    公子宋問之曰:“汝喚宰夫何事?”内侍曰:“有鄭客從漢江來,得一大鼋,重二百馀斤,獻于主公,主公受而賞之。

    今縛于堂下,使我召宰夫割烹,欲以享諸大夫也。

    ”公子宋曰:“異味在此,吾食指豈虛動耶?”既入朝,見堂柱縛鼋甚大,二人相視而笑,谒見之際,馀笑尚在。

    靈公問曰:“卿二人今日何得有喜容?”公子歸生對曰:“宋與臣入朝時,其食指忽動,言‘每常如此,必得異味而嘗之。

    ’今見堂下有巨鼋,度主公烹食,必将波及諸臣,食指有驗,所以笑耳!”靈公戲之曰:“驗與不驗,權尚在寡人也!”二人既退,歸生謂宋曰:“異味雖有,倘君不召子,如何?”宋曰:“既享衆,能獨遺我乎?” 至日晡,内侍果遍召諸大夫。

    公子宋欣然而入,見歸生笑曰:“吾固知君之不得不召我也。

    ”已而,諸臣畢集,靈公命布席叙坐,謂曰:“鼋乃水族佳味,寡人不敢獨享,願諸卿共之。

    ”諸臣合詞謝曰:“主公一食不忘,臣等何以為報!”坐定,宰夫告鼋味已調,乃先獻靈公。

    公嘗而美之。

    命人賜鼋羹一鼎,象箸一雙,自下席派起,至于上席。

    恰到第一第二席,止剩得一鼎,宰夫禀道:“羹已盡矣,隻有一鼎,請命賜與何人?”靈公曰:“賜子家。

    ”宰夫将羹緻歸生之前。

    靈公大笑曰:“寡人命遍賜諸卿,而偏缺子公,是子公數不當食鼋也!食指何嘗驗耶?”原來靈公故意吩咐庖人,缺此一鼎,欲使宋之食指不驗,以為笑端。

    卻不知公子宋已在歸生面前說了滿話,今日百官俱得賜食,己獨不與,羞變成怒,徑趨至靈公面前,以指探其鼎,取鼋肉一塊啖之,曰:“臣已得嘗矣!食指何嘗不驗也?”言畢,直趨而出。

    靈公亦怒,投箸曰:“宋不遜,乃欺寡人!豈以鄭無尺寸之刃,不能斬其頭耶?”歸生等俱下席俯伏曰:“宋恃肺腑之愛,欲均沾君惠,聊以為戲。

    何敢行無禮于君乎?願君恕之!”靈公恨恨不已,君臣皆不樂而散。

    歸生即趨至公子宋之家,告以君怒之意,“明日可入朝謝罪。

    ”公子宋曰:“吾聞‘慢人者,人亦慢之。

    ’君先慢我,乃不自責而責我耶?”歸生曰:“雖然如此,君臣之間,不可不謝。

    ” 次日,二人一同入朝。

    公子宋随班行禮,全無觳觫伏罪之語。

    倒是歸生心上不安,奏曰:“宋懼主公責其染指之失,特來告罪。

    戰兢不能措辭,望主公寬容之!”靈公曰:“寡人恐得罪子公,子公豈懼寡人耶?”拂衣而起。

    公子宋出朝,邀歸生至家,密語曰:“主公怒我甚矣!恐見誅,不如先作難,事成可以免死。

    ”歸生掩耳曰:“六畜歲久,猶不忍殺之。

    況一國之君,敢輕言弑逆乎?”公子宋曰:“吾戲言,子勿洩也。

    ”歸生辭去。

    公子宋探知歸生與靈公之弟公子去疾相厚,數有往來,乃揚言于朝曰:“子家與子良早夜相聚,不知所謀何事,恐不利于社稷也。

    ”歸生急牽宋之臂,至于靜處,謂曰:“是何言與?”公子宋曰:“子不與我協謀,吾必使子先我一日而死!”歸生素性懦弱,不能決斷,聞宋之言,大懼曰:“汝意欲何如?”公子宋曰:“主上無道之端,已見于分鼋。

    若行大事,吾與子共扶子良為君,以親昵于晉,鄭國可保數年之安矣。

    ”歸生想了一回,徐答曰:“任子所為,吾不汝洩也。

    ”公子宋乃陰聚家衆,乘靈公秋祭齋宿,用重賂結其左右,夜半潛入齋宮,以土囊壓靈公而殺之,托言“中魇暴死”。

    歸生知其事而不敢言。

    ──按孔子作春秋,書:“鄭公子歸生弑其君夷。

    ”釋公子宋而罪歸生,以其身為執政,懼谮從逆,所謂“任重者,責亦重”也。

    聖人書法,垂戒人臣,可不畏哉! 次日,歸生與公子宋共議,欲奉公子去疾為君。

    去疾大驚,辭曰:“先君尚有八子,若立賢,則去疾無德可稱,若立長,則有公子堅在。

    去疾有死,不敢越也。

    ”于是逆公子堅即位,是為襄公。

    總計穆公共有子十三人:靈公夷被弑,襄公堅嗣立,以下尚有十一子,曰公子去疾字子良,曰公子喜字子罕,曰公子騑字子驷,曰公子發字子國,曰公子嘉字子孔,曰公子偃字子遊,曰公子舒字子印,又有公子豐,公子羽,公子然,公子志。

    襄公忌諸弟黨盛,恐他日生變,私與公子去疾商議,欲獨留去疾,而盡逐其諸弟。

    去疾曰:“先君夢蘭而生,蔔曰:‘是必昌姬氏之宗。

    ’夫兄弟為公族,譬如枝葉盛茂,本是以榮,若剪枝去葉,本根俱露,枯槁可立而待矣。

    君能容之,固所願也。

    若不能容,吾将同行,豈忍獨留于此,異日何面目見先君于地下乎?”襄公感悟。

    乃拜其弟十一人皆為大夫,并知鄭政。

    公子宋遣使求成于晉,以求安其國。

    此周定王二年事也。

     明年,為鄭襄公元年,楚莊王使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