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 祝聃射周王中肩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齊僖公生有二女,皆絕色也。
長女嫁于衛,即衛宣姜,另有表白在後。
單說次女文姜,生得秋水為神,芙蓉如面,比花花解語,比玉玉生香,真乃絕世佳人,古今國色。
兼且通今博古,出口成文,因此号為文姜。
世子諸兒,原是個酒色之徒,與文姜雖為兄妹,各自一母。
諸兒長于文姜隻二歲,自小在宮中同行同坐,觑耍頑皮。
及文姜漸已長成,出落得如花似玉,諸兒已通情窦,見文姜如此才貌,況且舉動輕薄,每有調戲之意。
那文姜妖淫成性,又是個不顧禮義的人,語言戲谑,時及闾巷穢亵,全不避忌。
諸兒生得長身偉幹,粉面朱唇,天生的美男子,與文姜倒是一對人品。
可惜産于一家,分為兄妹,不得配合成雙。
如今聚于一處,男女無别,遂至并肩攜手,無所不至。
隻因礙着左右宮人,單少得同衾貼肉了。
也是齊侯夫婦溺愛子女,不預為防範,以緻兒女成禽獸之行,後來諸兒身弑國危,禍皆由此。
自鄭世子忽大敗戎師,齊僖公在文姜面前,誇獎他許多英雄,今與議婚,文姜不勝之喜。
及聞世子忽堅辭不允,心中郁悶,染成一疾,暮熱朝涼,精神恍惚,半坐半眠,寝食俱廢。
有詩為證: 二八深閨不解羞,一樁情事鎖眉頭。
鸾凰不入情絲網,野鳥家雞總是愁。
世子諸兒以候病為名,時時闖入閨中,挨坐床頭,遍體撫摩,指問疾若,但耳目之際,僅不及亂。
一日,齊僖公偶到文姜處看視,見諸兒在房,責之曰:“汝雖則兄妹,禮宜避嫌。
今後但遣宮人緻候,不必自到。
”諸兒唯唯而出,自此相見遂稀。
未幾,僖公為諸兒娶宋女,魯莒俱有媵。
諸兒愛戀新婚,兄妹蹤迹益疏。
文姜深閨寂寞,懷念諸兒,病勢愈加,卻是胸中展轉,難以出口。
正是:“啞子漫嘗黃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。
”有詩為證: 春草醉春煙,深閨人獨眠。
積恨顔将老,相思心欲燃。
幾回明月夜,飛夢到郎邊。
卻說魯桓公即位之年,年齒已長,尚未聘有夫人。
大夫臧孫達進曰:“古者,國君年十五而生子。
今君内主尚虛,異日主器何望?非所以重宗廟也。
”公子翚曰:“臣聞齊侯有愛女文姜,欲妻鄭世子忽而不果。
君盍求之?”桓公曰:“諾。
”即使公子翚求婚于齊。
齊僖公以文姜病中,請緩其期。
宮人卻将魯侯請婚的喜信,報知文姜。
文姜本是過時思想之症,得此消息,心下稍舒,病覺漸減。
及齊、魯為宋公一事,共會于稷,魯侯當面又以姻事為請。
齊侯期以明歲。
至魯桓公三年,又親至嬴地,與齊侯為會。
齊僖公感其殷勤,許之。
魯侯遂于嬴地納币,視常禮加倍隆重。
僖公大喜。
約定秋九月,自送文姜至魯成婚。
魯侯乃使公子翚至齊迎女。
齊世子諸兒聞文姜将嫁他國,從前狂心,不覺複萌,使宮人假送花朵于文姜,附以詩曰: 桃有華,燦燦其霞。
當戶不折,飄而為苴。
籲嗟兮複籲嗟! 文姜得詩,已解其情,亦複以詩曰: 桃有英,烨烨其靈。
今茲不折,讵無來春? 叮咛兮複叮咛! 諸兒讀其答詩,知文姜有心于彼,想慕轉切。
未幾,魯使上卿公子翚如齊,迎取文姜。
齊僖公以愛女之故,欲親自往送。
諸兒聞之,請于父曰:“聞妹子将适魯侯,齊、魯世好,此誠美事。
但魯侯既不親迎,必須親人往送。
父親國事在身,不便遠離,孩兒不才,願代一行。
”僖公曰:“吾已親口許下,自往送親,安可失信?”說猶未畢,人報:“魯侯停駕讙邑,專候迎親。
”僖公曰:“魯,禮義之國,中道迎親,正恐勞吾
長女嫁于衛,即衛宣姜,另有表白在後。
單說次女文姜,生得秋水為神,芙蓉如面,比花花解語,比玉玉生香,真乃絕世佳人,古今國色。
兼且通今博古,出口成文,因此号為文姜。
世子諸兒,原是個酒色之徒,與文姜雖為兄妹,各自一母。
諸兒長于文姜隻二歲,自小在宮中同行同坐,觑耍頑皮。
及文姜漸已長成,出落得如花似玉,諸兒已通情窦,見文姜如此才貌,況且舉動輕薄,每有調戲之意。
那文姜妖淫成性,又是個不顧禮義的人,語言戲谑,時及闾巷穢亵,全不避忌。
諸兒生得長身偉幹,粉面朱唇,天生的美男子,與文姜倒是一對人品。
可惜産于一家,分為兄妹,不得配合成雙。
如今聚于一處,男女無别,遂至并肩攜手,無所不至。
隻因礙着左右宮人,單少得同衾貼肉了。
也是齊侯夫婦溺愛子女,不預為防範,以緻兒女成禽獸之行,後來諸兒身弑國危,禍皆由此。
自鄭世子忽大敗戎師,齊僖公在文姜面前,誇獎他許多英雄,今與議婚,文姜不勝之喜。
及聞世子忽堅辭不允,心中郁悶,染成一疾,暮熱朝涼,精神恍惚,半坐半眠,寝食俱廢。
有詩為證: 二八深閨不解羞,一樁情事鎖眉頭。
鸾凰不入情絲網,野鳥家雞總是愁。
世子諸兒以候病為名,時時闖入閨中,挨坐床頭,遍體撫摩,指問疾若,但耳目之際,僅不及亂。
一日,齊僖公偶到文姜處看視,見諸兒在房,責之曰:“汝雖則兄妹,禮宜避嫌。
今後但遣宮人緻候,不必自到。
”諸兒唯唯而出,自此相見遂稀。
未幾,僖公為諸兒娶宋女,魯莒俱有媵。
諸兒愛戀新婚,兄妹蹤迹益疏。
文姜深閨寂寞,懷念諸兒,病勢愈加,卻是胸中展轉,難以出口。
正是:“啞子漫嘗黃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。
”有詩為證: 春草醉春煙,深閨人獨眠。
積恨顔将老,相思心欲燃。
幾回明月夜,飛夢到郎邊。
卻說魯桓公即位之年,年齒已長,尚未聘有夫人。
大夫臧孫達進曰:“古者,國君年十五而生子。
今君内主尚虛,異日主器何望?非所以重宗廟也。
”公子翚曰:“臣聞齊侯有愛女文姜,欲妻鄭世子忽而不果。
君盍求之?”桓公曰:“諾。
”即使公子翚求婚于齊。
齊僖公以文姜病中,請緩其期。
宮人卻将魯侯請婚的喜信,報知文姜。
文姜本是過時思想之症,得此消息,心下稍舒,病覺漸減。
及齊、魯為宋公一事,共會于稷,魯侯當面又以姻事為請。
齊侯期以明歲。
至魯桓公三年,又親至嬴地,與齊侯為會。
齊僖公感其殷勤,許之。
魯侯遂于嬴地納币,視常禮加倍隆重。
僖公大喜。
約定秋九月,自送文姜至魯成婚。
魯侯乃使公子翚至齊迎女。
齊世子諸兒聞文姜将嫁他國,從前狂心,不覺複萌,使宮人假送花朵于文姜,附以詩曰: 桃有華,燦燦其霞。
當戶不折,飄而為苴。
籲嗟兮複籲嗟! 文姜得詩,已解其情,亦複以詩曰: 桃有英,烨烨其靈。
今茲不折,讵無來春? 叮咛兮複叮咛! 諸兒讀其答詩,知文姜有心于彼,想慕轉切。
未幾,魯使上卿公子翚如齊,迎取文姜。
齊僖公以愛女之故,欲親自往送。
諸兒聞之,請于父曰:“聞妹子将适魯侯,齊、魯世好,此誠美事。
但魯侯既不親迎,必須親人往送。
父親國事在身,不便遠離,孩兒不才,願代一行。
”僖公曰:“吾已親口許下,自往送親,安可失信?”說猶未畢,人報:“魯侯停駕讙邑,專候迎親。
”僖公曰:“魯,禮義之國,中道迎親,正恐勞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