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公孫阏争車射考叔 公子翚獻谄賊隐公
關燈
小
中
大
望?”鄭莊公曰:“吾之複許,乃真心也。
恐叔年幼,不任國事,寡人當遣人相助。
”乃分許為二:其東偏,使百裡奉新臣以居之;其西偏,使鄭大夫公孫獲居之。
名為助許,實是監守一般。
齊魯二侯不知是計,以為處置妥當,稱善不已。
百裡同許叔拜謝了三君。
三君亦各自歸國。
髯翁有詩單道鄭莊公之詐。
詩曰: 殘忍全無骨肉恩,區區許國有何親? 二偏分處如監守,卻把虛名哄外人。
許莊公老死于衛。
許叔在東偏受鄭制縛,直待鄭莊公薨後,公子忽、突相争數年,突入而複出,忽出而複入,那時鄭國擾亂,公孫獲病死,許叔方才與百裡用計,乘機潛入許都,複整宗廟。
此是後話。
再說鄭莊公歸國,厚賞瑕叔盈;思念颍考叔不置。
深恨射考叔之人,而不得其名。
乃使從征之衆,每百人為卒,出豬一頭;二十五人為行,出犬雞各一隻,召巫史為文,以咒詛之。
公孫阏暗暗匿笑。
如此咒詛,三日将畢。
鄭莊公親率諸大夫往觀。
才焚祝文,隻見一人蓬首垢面,徑造鄭伯面前,跪哭而言曰:“臣考叔先登許城,何負于國?被奸臣子都挾争車之仇,冷箭射死。
臣已得請于上帝,許償臣命。
蒙主君垂念,九泉懷德!”言訖,以手自探其喉,喉中噴血如注,登時氣絕。
莊公認得此人是公孫阏,急使人救之,已呼喚不醒。
原來公孫阏被颍考叔附魂索命,自訴于鄭伯之前。
到此方知射考叔者,即阏也。
鄭莊公嗟歎不已。
感考叔之靈,命于颍谷立廟祀之。
今河南府登封縣,即颍谷故地,有颍大夫廟,又名純孝廟。
洧川亦有之。
隴西居士有詩譏莊公雲: 争車方罷複傷身,亂國全然不忌君。
若使群臣知畏法,何須雞犬黩神明? 莊公又分遣二使,将禮币往齊、魯二國稱謝。
齊國無話。
單說所遣魯國使臣回來,繳上禮币,原書不啟。
莊公問其緣故。
使者奏曰:“臣方入魯境,聞知魯侯被公子翚所弑,已立新君。
國書不合,不敢輕投。
”莊公曰:“魯侯謙讓寬柔,乃賢君也,何以見弑?”使者曰:“其故臣備聞之。
魯先君惠公元妃早薨,寵妾仲子立為繼室,生子名軌,欲立為嗣。
魯侯乃他妾之子也。
惠公薨,群臣以魯侯年長,奉之為君。
魯侯承父之志,每言:‘國乃軌之國也,因其年幼,寡人暫時居攝耳。
’子翚求為太宰之官,魯侯曰:“俟軌居君位,汝自求之。
’公子翚反疑魯侯有忌軌之心,密奏魯侯曰:‘臣聞‘利器入手,不可假人。
’主公已嗣爵為君,國人悅服,千歲而後,便當傳之子孫。
何得以居攝為名,起人非望?今軌年長,恐将來不利于主,臣請殺之,為主公除此隐憂何如’魯侯掩耳曰:‘汝非癡狂,安得出此亂言!吾已使人于菟裘築下宮室,為養老計,不日當傳位于軌矣。
’翚默然而退,自悔失言。
誠恐魯侯将此一段話告軌,軌即位,必當治罪。
夤夜往見軌,反說:‘主公見汝年齒漸長,恐來争位。
今日召我入宮,密囑行害于汝。
’軌懼而問計,翚曰:‘他無仁,我無義。
公子必欲免禍,非行大事不可。
’軌曰:‘彼為君已十一年矣,臣民信服。
若大事不成,反受其殃。
’翚曰:‘吾已為公子定計矣。
主公未立之先,曾與鄭君戰狐壤,被鄭所獲,囚于鄭大夫尹氏之家。
尹氏素奉祀一神,名曰鐘巫。
主公暗地祈禱,謀逃歸于魯國。
蔔卦得吉,乃将實情告于尹氏。
那時尹氏正不得志于鄭,乃與主公共逃至魯。
遂立鐘巫之廟于城外,每歲冬月,必親自往祭。
今其時矣。
祭則必館于寪大夫之家。
吾預使勇士充作徒役,雜居左右,主公不疑俟其睡熟刺之,一夫之力耳。
’軌曰:‘此計雖善,然惡名何以自解?’翚曰:‘吾預囑勇士潛逃,歸罪于寪大夫,有何不可?’子軌下拜曰:‘大事若成,當以太宰相屈。
’子翚如計而行,果弑魯侯。
今軌已嗣為君,翚為太宰,讨寪氏以解罪。
國人無不知之,但畏翚權勢,不敢言耳。
”莊公乃問于群臣曰:“讨魯與和魯,二者孰利?”祭仲曰:“魯、鄭世好,不如和之。
臣料魯國不日有使命至矣。
”言未畢,魯使已及館驿。
莊公使人先叩其來意。
言:“新君即位,特來修先君之好,且約兩國君面會訂盟。
”莊公厚禮其使,約定夏四月中,于越地相見,歃血立誓,永好無渝。
自是魯、鄭信使不絕。
時周桓王之九年也。
髯翁讀史至此,論公子翚兵權在手,伐鄭伐宋,專行無忌,逆端已見;及請殺弟軌,隐公亦謂其亂言矣。
若暴明其罪,肆諸市朝,弟軌亦必感德。
乃告以讓位,激成弑逆之惡,豈非優柔不斷,自取其禍?有詩歎雲: 跋扈将軍素橫行,履霜全不戒堅冰。
菟裘空築人難老,寪氏誰為抱不平。
又有詩譏鐘巫之祭無益。
詩曰: 狐壤逃歸廟額題,年年設祭報神私。
鐘巫靈感能相助,應起天雷擊子翚。
卻說宋穆公之子馮,自周平王末年奔鄭,至今尚在鄭國。
忽一日傳言:“有宋使至鄭,迎公子馮回國,欲立為君。
”莊公曰:“莫非宋君臣哄馮回去,欲行殺害?”祭仲曰:“且待接見使臣,自有國書。
” 不知書中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恐叔年幼,不任國事,寡人當遣人相助。
”乃分許為二:其東偏,使百裡奉新臣以居之;其西偏,使鄭大夫公孫獲居之。
名為助許,實是監守一般。
齊魯二侯不知是計,以為處置妥當,稱善不已。
百裡同許叔拜謝了三君。
三君亦各自歸國。
髯翁有詩單道鄭莊公之詐。
詩曰: 殘忍全無骨肉恩,區區許國有何親? 二偏分處如監守,卻把虛名哄外人。
許莊公老死于衛。
許叔在東偏受鄭制縛,直待鄭莊公薨後,公子忽、突相争數年,突入而複出,忽出而複入,那時鄭國擾亂,公孫獲病死,許叔方才與百裡用計,乘機潛入許都,複整宗廟。
此是後話。
再說鄭莊公歸國,厚賞瑕叔盈;思念颍考叔不置。
深恨射考叔之人,而不得其名。
乃使從征之衆,每百人為卒,出豬一頭;二十五人為行,出犬雞各一隻,召巫史為文,以咒詛之。
公孫阏暗暗匿笑。
如此咒詛,三日将畢。
鄭莊公親率諸大夫往觀。
才焚祝文,隻見一人蓬首垢面,徑造鄭伯面前,跪哭而言曰:“臣考叔先登許城,何負于國?被奸臣子都挾争車之仇,冷箭射死。
臣已得請于上帝,許償臣命。
蒙主君垂念,九泉懷德!”言訖,以手自探其喉,喉中噴血如注,登時氣絕。
莊公認得此人是公孫阏,急使人救之,已呼喚不醒。
原來公孫阏被颍考叔附魂索命,自訴于鄭伯之前。
到此方知射考叔者,即阏也。
鄭莊公嗟歎不已。
感考叔之靈,命于颍谷立廟祀之。
今河南府登封縣,即颍谷故地,有颍大夫廟,又名純孝廟。
洧川亦有之。
隴西居士有詩譏莊公雲: 争車方罷複傷身,亂國全然不忌君。
若使群臣知畏法,何須雞犬黩神明? 莊公又分遣二使,将禮币往齊、魯二國稱謝。
齊國無話。
單說所遣魯國使臣回來,繳上禮币,原書不啟。
莊公問其緣故。
使者奏曰:“臣方入魯境,聞知魯侯被公子翚所弑,已立新君。
國書不合,不敢輕投。
”莊公曰:“魯侯謙讓寬柔,乃賢君也,何以見弑?”使者曰:“其故臣備聞之。
魯先君惠公元妃早薨,寵妾仲子立為繼室,生子名軌,欲立為嗣。
魯侯乃他妾之子也。
惠公薨,群臣以魯侯年長,奉之為君。
魯侯承父之志,每言:‘國乃軌之國也,因其年幼,寡人暫時居攝耳。
’子翚求為太宰之官,魯侯曰:“俟軌居君位,汝自求之。
’公子翚反疑魯侯有忌軌之心,密奏魯侯曰:‘臣聞‘利器入手,不可假人。
’主公已嗣爵為君,國人悅服,千歲而後,便當傳之子孫。
何得以居攝為名,起人非望?今軌年長,恐将來不利于主,臣請殺之,為主公除此隐憂何如’魯侯掩耳曰:‘汝非癡狂,安得出此亂言!吾已使人于菟裘築下宮室,為養老計,不日當傳位于軌矣。
’翚默然而退,自悔失言。
誠恐魯侯将此一段話告軌,軌即位,必當治罪。
夤夜往見軌,反說:‘主公見汝年齒漸長,恐來争位。
今日召我入宮,密囑行害于汝。
’軌懼而問計,翚曰:‘他無仁,我無義。
公子必欲免禍,非行大事不可。
’軌曰:‘彼為君已十一年矣,臣民信服。
若大事不成,反受其殃。
’翚曰:‘吾已為公子定計矣。
主公未立之先,曾與鄭君戰狐壤,被鄭所獲,囚于鄭大夫尹氏之家。
尹氏素奉祀一神,名曰鐘巫。
主公暗地祈禱,謀逃歸于魯國。
蔔卦得吉,乃将實情告于尹氏。
那時尹氏正不得志于鄭,乃與主公共逃至魯。
遂立鐘巫之廟于城外,每歲冬月,必親自往祭。
今其時矣。
祭則必館于寪大夫之家。
吾預使勇士充作徒役,雜居左右,主公不疑俟其睡熟刺之,一夫之力耳。
’軌曰:‘此計雖善,然惡名何以自解?’翚曰:‘吾預囑勇士潛逃,歸罪于寪大夫,有何不可?’子軌下拜曰:‘大事若成,當以太宰相屈。
’子翚如計而行,果弑魯侯。
今軌已嗣為君,翚為太宰,讨寪氏以解罪。
國人無不知之,但畏翚權勢,不敢言耳。
”莊公乃問于群臣曰:“讨魯與和魯,二者孰利?”祭仲曰:“魯、鄭世好,不如和之。
臣料魯國不日有使命至矣。
”言未畢,魯使已及館驿。
莊公使人先叩其來意。
言:“新君即位,特來修先君之好,且約兩國君面會訂盟。
”莊公厚禮其使,約定夏四月中,于越地相見,歃血立誓,永好無渝。
自是魯、鄭信使不絕。
時周桓王之九年也。
髯翁讀史至此,論公子翚兵權在手,伐鄭伐宋,專行無忌,逆端已見;及請殺弟軌,隐公亦謂其亂言矣。
若暴明其罪,肆諸市朝,弟軌亦必感德。
乃告以讓位,激成弑逆之惡,豈非優柔不斷,自取其禍?有詩歎雲: 跋扈将軍素橫行,履霜全不戒堅冰。
菟裘空築人難老,寪氏誰為抱不平。
又有詩譏鐘巫之祭無益。
詩曰: 狐壤逃歸廟額題,年年設祭報神私。
鐘巫靈感能相助,應起天雷擊子翚。
卻說宋穆公之子馮,自周平王末年奔鄭,至今尚在鄭國。
忽一日傳言:“有宋使至鄭,迎公子馮回國,欲立為君。
”莊公曰:“莫非宋君臣哄馮回去,欲行殺害?”祭仲曰:“且待接見使臣,自有國書。
” 不知書中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