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四一回 劉曜蒲坂破石虎
關燈
小
中
大
,自以為瑞,更不憂懼。
忽聞邊報道西涼張茂死,世子張駿繼立,兵馬複盛。
曜怒,召衆臣議曰:“叵耐茂賊前以勢敗歸朕,朕念其世家,封他王職,不為薄矣。
今他身死,張駿孺子不來報,以背地自立,久失赍貢,宜興問罪之師,免使隴播效尤,各違朝命,為國家後患。
”和苞等以為因恐不祥緻災,故乞罷金墉之圍,暫甯兵民。
今複要征河西,亦所不宜。
趙主曰:“後趙石勒是吾敵國,或者難保必勝,此為争衡之兵,朕從卿勸。
今西涼是吾屬部,乃是征伐之師,旗指處可以平者,何得又阻?”苞不再言。
劉胤一力贊之。
曜即命胤将兵五萬,統大将軍劉鹹同蔣英、辛恕等,征讨河西。
兵至扶罕,張駿聞知,命大将韓璞為帥,宋輯為副,再調武威太守窦濤、武興太守辛岩将兵聽璞節制,以禦劉胤,屯駐于沃千嶺兩邊。
相持六十馀日,并不一戰。
辛岩密謂韓璞曰:“今西涼公見趙兵來侵,坐卧不甯,故掃境内之兵,以屬将軍。
将軍惟徒坐守不戰,以緻師老糧竭,甯不愧于河西乎?且将軍擁精兵數萬,籍氐羌之銳,鋒莫可當,正宜速戰以破其兵,何可稽延以自敝乎?仆恐久而變生,悔時遲矣。
”璞曰:“吾所以據險不戰而堅守孤壘者,非無能而畏縮也。
蓋為出軍之日,太白犯月,星辰逆行,白虹貫日,臨于西陲,此皆天變之甚者,吾故懼之而不敢妄動。
若一戰不捷,為禍更深,故嚴守以俟其隙耳。
今劉曜與石勒勢不兩立,石虎、劉胤屢戰成仇,虎必複争河南,胤又焉能持久于外?以故守而覽之,待其退動,一擊可獲勝也。
”辛岩伏其論,遣人上言于駿,請糧給軍。
駿遣陰預部糧前來,折沖将軍陳珍以書遺韓璞曰:“前者将軍軍于洮水以側山,糧運被襲,緻誤軍機。
今陰預來,前必趙兵,須亦備之為幸。
”璞得書,乃遣辛岩援預運米,以防劉胤邀截之防。
劉胤與涼兵持守三月有馀,不能前進,心中憂悶。
正在議讨,忽有探馬報道:“西涼陰預運米至此。
懼吾兵阻,昨差辛岩引兵一萬去助,不日将到。
他隻堅守,決不進戰者。
”趙劉諸将聽言,皆憂曰:“吾等遠來,利在速戰。
彼今添糧,思老我師。
如何區處?”劉鹹建議曰:“韓璞乃西涼老将,勇而多智,故不戰,遏吾之鋒,是欲俟吾糧盡自退,乘而擊之也。
今吾來此數月,求戰不得,羌胡部落多散去擄掠,此乃是糧竭于内,兵叛于外,遲則有變矣。
茲喜陰預至此,辛岩兵又分動,可謂天賜機會,當于險中以求奇功。
依吾愚見,亟宜點選精兵,分作兩路,訪其蹤迹,一邊截住辛岩,一邊去劫陰預,奪其糧草。
韓璞乃有心之人,探知我等所行,必然親往救應。
卻令蔣英、辛恕跟劉鳴雷引兵二萬,直趨其寨放火焚之,使他兩頭皆失,何怕韓璞多謀,亦可破退矣。
”衆皆大喜曰:“不探虎穴,焉得虎子?此計極妙,須當速發。
”劉胤曰:“韓璞前番遭此計策而敗,今番又要中算,其功必成,衆休懼怯。
且今吾等遠來至此,行糧将盡,進不得戰,退則遭其所追,喪敗無日矣。
喜他運糧将至,欲往奪之。
奈乎山路逼窄,兵多難行,特此囑托将軍等分作兩陣去阻陰預、辛岩。
每路止帶精卒五千,悄悄而去。
如遇敵兵,務宜用力向前,以圖取勝立功。
吾亦自引五千人馬,于中接應。
成敗輸赢,在此一戰。
若不用心竭力,匹馬不得還矣。
”衆皆曰:“願領鈞旨,但恐彼兵或多,亦要打點,勿可輕忽,前後須有接續,方保成功。
”胤然其說,乃命劉鹹、徐邈往截陰預之糧,劉雅、梁胥往阻辛岩之助,劉震與蔣英、辛恕各将精兵七千,往候韓璞,若一離寨,即便殺去,放火焚之。
留兵一萬守營,自提步馬七千,随後去幫奪糧。
四路一齊密起。
蔣、辛二将多帶火器,先去埋伏。
鹹等潛從小路抄出陰預之前。
劉雅正欲分紮以伺辛岩,探得已與陰預相合作一路來矣。
二人乃即尋山暗隘處,兩頭埋伏以等之。
辛岩既與預合,預亦甚多智慮,每至日間,則住于山谷,使兵探聽而行。
涼将陰預其日探得路上并無動靜,喜謂辛岩曰:“吾等至此,不見趙兵,明日過其山谷,可以穩達大寨矣。
”岩曰:“今當趁夜過此險隘,到得那頭,就有兵來,不足懼矣。
”于是
忽聞邊報道西涼張茂死,世子張駿繼立,兵馬複盛。
曜怒,召衆臣議曰:“叵耐茂賊前以勢敗歸朕,朕念其世家,封他王職,不為薄矣。
今他身死,張駿孺子不來報,以背地自立,久失赍貢,宜興問罪之師,免使隴播效尤,各違朝命,為國家後患。
”和苞等以為因恐不祥緻災,故乞罷金墉之圍,暫甯兵民。
今複要征河西,亦所不宜。
趙主曰:“後趙石勒是吾敵國,或者難保必勝,此為争衡之兵,朕從卿勸。
今西涼是吾屬部,乃是征伐之師,旗指處可以平者,何得又阻?”苞不再言。
劉胤一力贊之。
曜即命胤将兵五萬,統大将軍劉鹹同蔣英、辛恕等,征讨河西。
兵至扶罕,張駿聞知,命大将韓璞為帥,宋輯為副,再調武威太守窦濤、武興太守辛岩将兵聽璞節制,以禦劉胤,屯駐于沃千嶺兩邊。
相持六十馀日,并不一戰。
辛岩密謂韓璞曰:“今西涼公見趙兵來侵,坐卧不甯,故掃境内之兵,以屬将軍。
将軍惟徒坐守不戰,以緻師老糧竭,甯不愧于河西乎?且将軍擁精兵數萬,籍氐羌之銳,鋒莫可當,正宜速戰以破其兵,何可稽延以自敝乎?仆恐久而變生,悔時遲矣。
”璞曰:“吾所以據險不戰而堅守孤壘者,非無能而畏縮也。
蓋為出軍之日,太白犯月,星辰逆行,白虹貫日,臨于西陲,此皆天變之甚者,吾故懼之而不敢妄動。
若一戰不捷,為禍更深,故嚴守以俟其隙耳。
今劉曜與石勒勢不兩立,石虎、劉胤屢戰成仇,虎必複争河南,胤又焉能持久于外?以故守而覽之,待其退動,一擊可獲勝也。
”辛岩伏其論,遣人上言于駿,請糧給軍。
駿遣陰預部糧前來,折沖将軍陳珍以書遺韓璞曰:“前者将軍軍于洮水以側山,糧運被襲,緻誤軍機。
今陰預來,前必趙兵,須亦備之為幸。
”璞得書,乃遣辛岩援預運米,以防劉胤邀截之防。
劉胤與涼兵持守三月有馀,不能前進,心中憂悶。
正在議讨,忽有探馬報道:“西涼陰預運米至此。
懼吾兵阻,昨差辛岩引兵一萬去助,不日将到。
他隻堅守,決不進戰者。
”趙劉諸将聽言,皆憂曰:“吾等遠來,利在速戰。
彼今添糧,思老我師。
如何區處?”劉鹹建議曰:“韓璞乃西涼老将,勇而多智,故不戰,遏吾之鋒,是欲俟吾糧盡自退,乘而擊之也。
今吾來此數月,求戰不得,羌胡部落多散去擄掠,此乃是糧竭于内,兵叛于外,遲則有變矣。
茲喜陰預至此,辛岩兵又分動,可謂天賜機會,當于險中以求奇功。
依吾愚見,亟宜點選精兵,分作兩路,訪其蹤迹,一邊截住辛岩,一邊去劫陰預,奪其糧草。
韓璞乃有心之人,探知我等所行,必然親往救應。
卻令蔣英、辛恕跟劉鳴雷引兵二萬,直趨其寨放火焚之,使他兩頭皆失,何怕韓璞多謀,亦可破退矣。
”衆皆大喜曰:“不探虎穴,焉得虎子?此計極妙,須當速發。
”劉胤曰:“韓璞前番遭此計策而敗,今番又要中算,其功必成,衆休懼怯。
且今吾等遠來至此,行糧将盡,進不得戰,退則遭其所追,喪敗無日矣。
喜他運糧将至,欲往奪之。
奈乎山路逼窄,兵多難行,特此囑托将軍等分作兩陣去阻陰預、辛岩。
每路止帶精卒五千,悄悄而去。
如遇敵兵,務宜用力向前,以圖取勝立功。
吾亦自引五千人馬,于中接應。
成敗輸赢,在此一戰。
若不用心竭力,匹馬不得還矣。
”衆皆曰:“願領鈞旨,但恐彼兵或多,亦要打點,勿可輕忽,前後須有接續,方保成功。
”胤然其說,乃命劉鹹、徐邈往截陰預之糧,劉雅、梁胥往阻辛岩之助,劉震與蔣英、辛恕各将精兵七千,往候韓璞,若一離寨,即便殺去,放火焚之。
留兵一萬守營,自提步馬七千,随後去幫奪糧。
四路一齊密起。
蔣、辛二将多帶火器,先去埋伏。
鹹等潛從小路抄出陰預之前。
劉雅正欲分紮以伺辛岩,探得已與陰預相合作一路來矣。
二人乃即尋山暗隘處,兩頭埋伏以等之。
辛岩既與預合,預亦甚多智慮,每至日間,則住于山谷,使兵探聽而行。
涼将陰預其日探得路上并無動靜,喜謂辛岩曰:“吾等至此,不見趙兵,明日過其山谷,可以穩達大寨矣。
”岩曰:“今當趁夜過此險隘,到得那頭,就有兵來,不足懼矣。
”于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