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八回 石勒并齊擒曹嶷
關燈
小
中
大
,李農挺槍迎敵。
二人一來一往,戰上了三十馀合,不分高下。
繼高見農亦是勍敵,思欲用計,以回馬槍刺之,遂帶轉馬頭而走。
李農随後趕去。
繼高偷觑其近,正待翻身轉刺,不期天譴繼高,齊數該敗,馬失前蹄,跪倒于地,反被李農刺死。
軍兵奔走回城,農乘勝追急。
閉門不及,遂沖進城,得了東萊。
安民已訖,使人至青州城下報捷。
其使路遇石生,言已得城,生亦催兵疾進。
濟陰守将田養民乃古齊世家,知趙兵侵逼青州,正欲起兵赴救,忽報石生引兵犯郡,即點兵馬出守弇山要道,以保近城百姓。
早被石生先過山隘,兩軍相遇,列開陣圖。
田養民出馬謂曰:“各守封疆,何得興兵至此?”石生曰:“今我後趙地廣兵強,将欲一統天下,豈容汝等據此,棄而不取乎?”養民曰:“汝主忘恩德、負信義,身且難保,尚敢言兼并天下乎?我主曹巨靈曾言:‘取襄國、邯鄲、魏、汲諸郡,多效死力,令汝等安享現成。
’我取青州,未得一指之助。
今乃欲傷有功同列,而又妄想關中,以忘漢德,天肯容乎?”石生聽言大怒,揮鞭打過齊陣,田養民舞刀接住。
兩個人無住手,馬不停蹄,戰上了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趙副将辛慶出助,養民抵當兩将不住,勒馬望城中走去,閉上六門。
石生引兵圍住,将十馀日,不能得克,反折兵四五千。
生怒,寫榜張挂各門,以示三軍曰:“今限三日為期,若不協力攻開城池者,全隊皆斬。
城中軍民死守抗我,破賊之日,老幼寸草不留!”城上守護有百姓在内,見生告示,盡皆駭議曰:“此城若能全保,則可延得衆命,否則皆為丘土矣。
”有巨族陳氏,族丁累萬,分住州城内外,共二十馀處,十停占三。
其主伺事族長名陳世彰,懼累遭誅,會合各族壯丁千馀,暗地開門納降,求免殺害。
石生兵進。
田養民知之,密引家小親兵開東門而走,被石生追上擒轉。
出榜安民,依陳氏之言,滿城盡恕。
濟陰既平,生使辛慶将兵五千,往助桃豹。
桃豹此時已入曆城界内,其守将乃晉朝差來助守者,一個名呂披,一個名沈秀,當日見有兵到,乃自商議曰:“後趙兵盛,未可輕出,且隻固守。
待其少懈,兩頭擊之,可獲勝矣。
”于是二人日夜親自巡視,一連相持二十馀日。
桃豹不能破城,兵日被傷,乃亦不攻,隻是困住。
又三四日,晉将并無動靜。
趙軍以為懼威,不敢出戰,大半皆往遠村擄掠牛羊六種,其在城下者或坐或睡,解衣捉虱,旁若無人。
呂披、沈秀知其懈怠,分兩門一齊殺出。
桃豹急迎,呂披、沈秀隻擊兵士。
兵士心慌亂竄,多有放杖解甲者收束不及,盡皆逃避。
桃豹見衆走散,呂、沈之兵圍上,乃亦退後。
呂、沈奮力擊之,追殺四五裡,日晚而回。
寨中糧杖俱被搬進城中。
桃豹至十裡外紮住,收聚軍馬,折傷五千馀人,心甚懊惱。
衆副将曰:“晉将有謀,善于戰守,深得祖逖訓練,恐難破他。
必須往大寨起軍兵來添,方可勝也。
”桃豹怒曰:“是何言也?聞得李農已下東萊,張越度已下東昌,吾為開創兩朝老将,何不如後輩也?”乃複引兵圍城攻打。
呂、沈又不出戰。
衆曰:“前日有糧,可以困他。
今番在心着意,須不被算。
奈糧為其所得,彼又可守,将何為計?”豹思一日,乃與衆密議曰:“今晉将恃糧守我,必不防吾有計。
汝等可用心,至晚掏掘地道,四處而入,必可下彼也。
”于是兵士努力穿鑿,至四更皆透。
呂、沈果皆全不少備。
趙兵竊入,一時殺起,守軍大亂,遂被砍開城門,桃豹自引大兵沖入。
沈秀慌将巷口把住。
豹至逼去,二人戰拒,不得進退。
趙卒以箭射倒沈秀之馬,跻上擒住。
呂披再至,被桃豹等圍住不能得脫,亦乃投降。
曆城遂定。
劉膺領命攻取臨淄,與桃豹共日到境,守郡者乃老将夔安也,時年七十有九。
聞報劉膺犯郡,乃欲出城阻戰。
參軍丘岑曰:“将軍年高,不宜出戰,隻可堅守,待其少懈而擊之,或可勝也。
”安曰:“劉膺是吾副貳之輩,吾雖年老,猶能斬之!”乃不聽岑言,引兵一萬,離城布陣。
劉膺兵到,亦擺齊整,出馬拱手曰:“老将軍向來不會,須鬓俱已皓然矣。
”安曰:“誠如所言。
将軍亦已斑白,吾何不老?隻是一件,我和你昔時故舊,今日自相淩,乃善前而惡後也。
何不請回,各安封土?”膺曰:“奉主之命,不得不來。
老将軍何不同歸襄國,以樂天年,免緻損虧名節,不亦美乎?”安曰:“據汝所言,以吾不能勝汝也?手中劍斧尚然不老,奴輩敢相欺也?”劉膺聽言,挺槍殺出,夔安揮斧接住,二人鬥上了二十馀合
二人一來一往,戰上了三十馀合,不分高下。
繼高見農亦是勍敵,思欲用計,以回馬槍刺之,遂帶轉馬頭而走。
李農随後趕去。
繼高偷觑其近,正待翻身轉刺,不期天譴繼高,齊數該敗,馬失前蹄,跪倒于地,反被李農刺死。
軍兵奔走回城,農乘勝追急。
閉門不及,遂沖進城,得了東萊。
安民已訖,使人至青州城下報捷。
其使路遇石生,言已得城,生亦催兵疾進。
濟陰守将田養民乃古齊世家,知趙兵侵逼青州,正欲起兵赴救,忽報石生引兵犯郡,即點兵馬出守弇山要道,以保近城百姓。
早被石生先過山隘,兩軍相遇,列開陣圖。
田養民出馬謂曰:“各守封疆,何得興兵至此?”石生曰:“今我後趙地廣兵強,将欲一統天下,豈容汝等據此,棄而不取乎?”養民曰:“汝主忘恩德、負信義,身且難保,尚敢言兼并天下乎?我主曹巨靈曾言:‘取襄國、邯鄲、魏、汲諸郡,多效死力,令汝等安享現成。
’我取青州,未得一指之助。
今乃欲傷有功同列,而又妄想關中,以忘漢德,天肯容乎?”石生聽言大怒,揮鞭打過齊陣,田養民舞刀接住。
兩個人無住手,馬不停蹄,戰上了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趙副将辛慶出助,養民抵當兩将不住,勒馬望城中走去,閉上六門。
石生引兵圍住,将十馀日,不能得克,反折兵四五千。
生怒,寫榜張挂各門,以示三軍曰:“今限三日為期,若不協力攻開城池者,全隊皆斬。
城中軍民死守抗我,破賊之日,老幼寸草不留!”城上守護有百姓在内,見生告示,盡皆駭議曰:“此城若能全保,則可延得衆命,否則皆為丘土矣。
”有巨族陳氏,族丁累萬,分住州城内外,共二十馀處,十停占三。
其主伺事族長名陳世彰,懼累遭誅,會合各族壯丁千馀,暗地開門納降,求免殺害。
石生兵進。
田養民知之,密引家小親兵開東門而走,被石生追上擒轉。
出榜安民,依陳氏之言,滿城盡恕。
濟陰既平,生使辛慶将兵五千,往助桃豹。
桃豹此時已入曆城界内,其守将乃晉朝差來助守者,一個名呂披,一個名沈秀,當日見有兵到,乃自商議曰:“後趙兵盛,未可輕出,且隻固守。
待其少懈,兩頭擊之,可獲勝矣。
”于是二人日夜親自巡視,一連相持二十馀日。
桃豹不能破城,兵日被傷,乃亦不攻,隻是困住。
又三四日,晉将并無動靜。
趙軍以為懼威,不敢出戰,大半皆往遠村擄掠牛羊六種,其在城下者或坐或睡,解衣捉虱,旁若無人。
呂披、沈秀知其懈怠,分兩門一齊殺出。
桃豹急迎,呂披、沈秀隻擊兵士。
兵士心慌亂竄,多有放杖解甲者收束不及,盡皆逃避。
桃豹見衆走散,呂、沈之兵圍上,乃亦退後。
呂、沈奮力擊之,追殺四五裡,日晚而回。
寨中糧杖俱被搬進城中。
桃豹至十裡外紮住,收聚軍馬,折傷五千馀人,心甚懊惱。
衆副将曰:“晉将有謀,善于戰守,深得祖逖訓練,恐難破他。
必須往大寨起軍兵來添,方可勝也。
”桃豹怒曰:“是何言也?聞得李農已下東萊,張越度已下東昌,吾為開創兩朝老将,何不如後輩也?”乃複引兵圍城攻打。
呂、沈又不出戰。
衆曰:“前日有糧,可以困他。
今番在心着意,須不被算。
奈糧為其所得,彼又可守,将何為計?”豹思一日,乃與衆密議曰:“今晉将恃糧守我,必不防吾有計。
汝等可用心,至晚掏掘地道,四處而入,必可下彼也。
”于是兵士努力穿鑿,至四更皆透。
呂、沈果皆全不少備。
趙兵竊入,一時殺起,守軍大亂,遂被砍開城門,桃豹自引大兵沖入。
沈秀慌将巷口把住。
豹至逼去,二人戰拒,不得進退。
趙卒以箭射倒沈秀之馬,跻上擒住。
呂披再至,被桃豹等圍住不能得脫,亦乃投降。
曆城遂定。
劉膺領命攻取臨淄,與桃豹共日到境,守郡者乃老将夔安也,時年七十有九。
聞報劉膺犯郡,乃欲出城阻戰。
參軍丘岑曰:“将軍年高,不宜出戰,隻可堅守,待其少懈而擊之,或可勝也。
”安曰:“劉膺是吾副貳之輩,吾雖年老,猶能斬之!”乃不聽岑言,引兵一萬,離城布陣。
劉膺兵到,亦擺齊整,出馬拱手曰:“老将軍向來不會,須鬓俱已皓然矣。
”安曰:“誠如所言。
将軍亦已斑白,吾何不老?隻是一件,我和你昔時故舊,今日自相淩,乃善前而惡後也。
何不請回,各安封土?”膺曰:“奉主之命,不得不來。
老将軍何不同歸襄國,以樂天年,免緻損虧名節,不亦美乎?”安曰:“據汝所言,以吾不能勝汝也?手中劍斧尚然不老,奴輩敢相欺也?”劉膺聽言,挺槍殺出,夔安揮斧接住,二人鬥上了二十馀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