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九回 姜發關河奪并州
關燈
小
中
大
漢嘉平四年,漢主劉聰見劉曜又破長安,誅司馬模,以為天下已有大半,惟晉陽一郡,密迩都城,未附。
皇太弟劉義曰:“今山右皆屬我部,并州之地,宜趁破長安之勢襲而取之,免棄肘腋以為軀體之患。
”漢主此時荒于酒色,怠忽國事,乃不從其議。
義退,漢主問于宦官曰:“昨聞人言太保劉殷有女二個,未曾聘人,皆有姿色,汝可知否?”宦官對曰:“果有二女,皆國色無比,宮中鮮有及者。
”聰大悅,曰:“汝可傳旨作伐,待朕聘為貴妃。
”中宮知其事,使人告太弟劉義,義亟上谏曰:“太保劉殷雖非一家,實同一姓,律禮有礙,豈以堂堂大漢天子而自失律,可乎?”漢主以問嬖幸近臣大鴻胪李弘曰:“朕欲納取劉殷之女,皇太弟以為同姓不可娶。
卿乃知經典者,試言理意何如?”弘對曰:“太保之枝,出自婁敬和番遺派五部,原系高祖賜姓劉氏,非與聖宗共源,實二姓也。
今太弟以此為礙禮,亦執古拘泥耳。
且魏司空王基乃當世大儒,深通周禮,為子娶婦,擇聘王澄之女,以其太原、瑯琊姓同而源别,故不拘也。
”劉義聞弘強辨壞法,又入進谏曰:“陛下尊居九五,豈愁國中無二女子乎?而乃苦苦欲納劉殷之女,以幹亂倫之名,而昧同姓之禮也。
”漢主又問于太宰趙延年,延年度漢主意在必納殷女,因順意承迎,對曰:“魯論有娶吳同姓之事,孔聖有司敗知禮之答,況後人乎!今劉殷乃劉康之後,源流可考,與陛下宗殊族别,何害于禮?”漢主大悅,賜延年金五十,令之作伐,又謂之曰:“卿當以此意義道及朕之弟侄輩,毋使背生诽謗。
”延年領旨而出,于是命李弘奉冊玺,立劉殷二女為左右皇妃。
殷女又道侄女四人之美,漢主複皆召入相見,立為貴人。
因是劉氏六貴,寵冠後宮。
自是漢主日夜在内宴樂,不出視朝,百官奏事,皆委中黃門聽決。
及後劉曜複失長安,陳元達與諸葛宣于二丞相親自入宮谏勸,道以利害,請帝臨朝,聰聽之,即日出朝百官,乃設宴大享文武。
晉懷帝時亦在坐,漢主謂之曰:“卿昔為豫章王時,朕曾同王武子私來洛陽,嘗相燕見,卿今訪像還識朕否?”懷帝曰:“臣安得忘欤?但恨向之肉眼不早識龍顔耳!”漢主又曰:“卿家似亦聰睿,骨肉若此相殘,何無一言谏及,而緻壞乃家國乎?”懷帝曰:“大漢将欲應天承命,故為陛下自相祛剪,摧其爪牙,殆天意所使故耳。
且臣之家,若能尊奉武帝教命,守已成基業,九族惇睦,八王協心,陛下何由得臣至此侍宴乎?”漢主喜其明敏,以小劉貴人賜與懷帝為妻,囑之曰:“此乃名公之孫,卿當善遇之。
”懷帝謙謝再四,方敢拜受。
席罷,衆皆散出不提。
再說劉琨在并州接得石勒書,看其有腐儒之句,心甚不怿。
及聞不肯罷兵,已襲三台,斬謝胥,劉演與部将潘良、郎牧、田青、韓弘奔走廪丘,分守枋頭,大怒不息,欲會代北之兵進複三台。
忽有探馬報到,言:“漢差劉曜打破長安,殺害南陽王,愍帝奔走雍州,得索綝、鞠允、麹持、賈疋等秉忠協力,殺曜大敗,斬首七千級,折兵四萬馀,複奪長安。
今又被劉曜竊荥陽,恐賊再舉,望警邊關,以防不測。
”琨轉怒曰:“漢寇若此魍魉,既已戰敗,理合退還本土,而乃又奪荥陽,居吾晉境,是欺藐我大朝無人物。
今當先破此逆賊,複取荥陽,然後合兵再攻石勒,平定三台。
”即令人往枋頭召侄劉演,至晉陽共議其事。
演曰:“石勒兵威甚盛,未可輕進。
昨聞劉曜長安失利,隻有殘兵三萬馀人,雖破荥陽,乃李守總不在郡故也。
可使人密約段公,先破劉曜,聚集兵糧齊備,然後圖勒。
”琨曰:“汝言正合我意。
隻今有兵五萬,盡可破賊,不須約合代兵,恐惹賊知有備。
亟當速發,出其不意,方為用兵之道。
”即使姬澹、盧谌督兵一萬,屯于黃葛坡,以候西北路阻截漢兵。
以郝诜為先鋒,劉演、田青為左軍,張儒、潘良為右軍,自率郎牧等為合後,殺向荥陽而去。
早有探子馳報劉曜,曜聚姜、關諸将,共議戰守之策。
存忠姜謀主曰:“劉琨欺蔑我軍新敗,銳挫兵少,故來尋
皇太弟劉義曰:“今山右皆屬我部,并州之地,宜趁破長安之勢襲而取之,免棄肘腋以為軀體之患。
”漢主此時荒于酒色,怠忽國事,乃不從其議。
義退,漢主問于宦官曰:“昨聞人言太保劉殷有女二個,未曾聘人,皆有姿色,汝可知否?”宦官對曰:“果有二女,皆國色無比,宮中鮮有及者。
”聰大悅,曰:“汝可傳旨作伐,待朕聘為貴妃。
”中宮知其事,使人告太弟劉義,義亟上谏曰:“太保劉殷雖非一家,實同一姓,律禮有礙,豈以堂堂大漢天子而自失律,可乎?”漢主以問嬖幸近臣大鴻胪李弘曰:“朕欲納取劉殷之女,皇太弟以為同姓不可娶。
卿乃知經典者,試言理意何如?”弘對曰:“太保之枝,出自婁敬和番遺派五部,原系高祖賜姓劉氏,非與聖宗共源,實二姓也。
今太弟以此為礙禮,亦執古拘泥耳。
且魏司空王基乃當世大儒,深通周禮,為子娶婦,擇聘王澄之女,以其太原、瑯琊姓同而源别,故不拘也。
”劉義聞弘強辨壞法,又入進谏曰:“陛下尊居九五,豈愁國中無二女子乎?而乃苦苦欲納劉殷之女,以幹亂倫之名,而昧同姓之禮也。
”漢主又問于太宰趙延年,延年度漢主意在必納殷女,因順意承迎,對曰:“魯論有娶吳同姓之事,孔聖有司敗知禮之答,況後人乎!今劉殷乃劉康之後,源流可考,與陛下宗殊族别,何害于禮?”漢主大悅,賜延年金五十,令之作伐,又謂之曰:“卿當以此意義道及朕之弟侄輩,毋使背生诽謗。
”延年領旨而出,于是命李弘奉冊玺,立劉殷二女為左右皇妃。
殷女又道侄女四人之美,漢主複皆召入相見,立為貴人。
因是劉氏六貴,寵冠後宮。
自是漢主日夜在内宴樂,不出視朝,百官奏事,皆委中黃門聽決。
及後劉曜複失長安,陳元達與諸葛宣于二丞相親自入宮谏勸,道以利害,請帝臨朝,聰聽之,即日出朝百官,乃設宴大享文武。
晉懷帝時亦在坐,漢主謂之曰:“卿昔為豫章王時,朕曾同王武子私來洛陽,嘗相燕見,卿今訪像還識朕否?”懷帝曰:“臣安得忘欤?但恨向之肉眼不早識龍顔耳!”漢主又曰:“卿家似亦聰睿,骨肉若此相殘,何無一言谏及,而緻壞乃家國乎?”懷帝曰:“大漢将欲應天承命,故為陛下自相祛剪,摧其爪牙,殆天意所使故耳。
且臣之家,若能尊奉武帝教命,守已成基業,九族惇睦,八王協心,陛下何由得臣至此侍宴乎?”漢主喜其明敏,以小劉貴人賜與懷帝為妻,囑之曰:“此乃名公之孫,卿當善遇之。
”懷帝謙謝再四,方敢拜受。
席罷,衆皆散出不提。
再說劉琨在并州接得石勒書,看其有腐儒之句,心甚不怿。
及聞不肯罷兵,已襲三台,斬謝胥,劉演與部将潘良、郎牧、田青、韓弘奔走廪丘,分守枋頭,大怒不息,欲會代北之兵進複三台。
忽有探馬報到,言:“漢差劉曜打破長安,殺害南陽王,愍帝奔走雍州,得索綝、鞠允、麹持、賈疋等秉忠協力,殺曜大敗,斬首七千級,折兵四萬馀,複奪長安。
今又被劉曜竊荥陽,恐賊再舉,望警邊關,以防不測。
”琨轉怒曰:“漢寇若此魍魉,既已戰敗,理合退還本土,而乃又奪荥陽,居吾晉境,是欺藐我大朝無人物。
今當先破此逆賊,複取荥陽,然後合兵再攻石勒,平定三台。
”即令人往枋頭召侄劉演,至晉陽共議其事。
演曰:“石勒兵威甚盛,未可輕進。
昨聞劉曜長安失利,隻有殘兵三萬馀人,雖破荥陽,乃李守總不在郡故也。
可使人密約段公,先破劉曜,聚集兵糧齊備,然後圖勒。
”琨曰:“汝言正合我意。
隻今有兵五萬,盡可破賊,不須約合代兵,恐惹賊知有備。
亟當速發,出其不意,方為用兵之道。
”即使姬澹、盧谌督兵一萬,屯于黃葛坡,以候西北路阻截漢兵。
以郝诜為先鋒,劉演、田青為左軍,張儒、潘良為右軍,自率郎牧等為合後,殺向荥陽而去。
早有探子馳報劉曜,曜聚姜、關諸将,共議戰守之策。
存忠姜謀主曰:“劉琨欺蔑我軍新敗,銳挫兵少,故來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