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回 杜弢反王陶征讨
關燈
小
中
大
首目曰:“這所在之山,與别山不同,且多樹木,道路窄小,若有伏兵把守,一時截出,難與為敵矣。
”彥曰:“若此疑懼,何以能成大事?我等來此則甚!”即自當先,徑行深谷要路,令人兩旁去訪。
不二十裡,見山坳中草窩連結,衆即呐喊争前。
忽然間一聲炮起,沖出一彪人馬,為首一員猛将,手持大刀截住路口,兩邊箭如雨點,射得賊衆躲閃無門。
張彥喝兵對射,思欲沖過。
夏文華曰:“汝何不知死活,到此尚不下馬投降,定要捉住,自取萬剮也。
曾知夏将軍名否?”張彥知文華威名在外,且路窄難進,不敢向前,翻身退後而走。
行不數裡,炮聲又起,一員大将,手執長槍截出,大叫曰:“賊将認得收石冰、擒汪可東的夏文盛将軍否?”張彥曰:“名聞久矣,但不知是吾對手非也!”文盛大怒,挺槍就刺,張彥接住,二人交馬,才十馀合,夏文華趕到,兩邊圍住。
張彥見不是勢頭,乃奮勇沖出,殺條血路而走。
夏文盛見其拼死當先,不阻其逃,惟隻随後追去。
将近又五七十步,文盛抽弓拔箭,照定背心,一箭射去,徑透甲内。
張彥負痛,伏鞍而走。
夏文華知其被射,亦拽起雕弓滿放一箭,打中腰上。
彥乃滾鞍落馬,賊黨來救,文華弟兄殺散賊夥,将張彥擒住綁起。
賊之部兵思無去路,盡皆乞降。
文華收其流民魁渠三四人斬之,将張彥押回豫章解見周訪。
訪乃斬其首,遣人送至長沙,号令杜弢。
敦、侃見了大悅,即将首級挑至城下攻打。
弢見張彥首級,私謂王貢曰:“官兵見吾喪了張彥,便有欺我之意,乘其驕忽,你可整兵出城,殺他一陣,然後再作道理。
”貢受其命,披挂伺候。
葉彥通曰:“還須主帥分二門一齊突出,方可取勝。
但聽我城上炮起為号,各宜努力向前,不可畏縮。
”杜弢然之。
彥通、汝班二人上鼓樓觀看。
卻說二處之兵圍至日午,見城中并無動靜,乃約會收兵回寨,議計而行,遂收隊伍。
彥通、汝班見官兵退動,乃放起号炮。
杜弢、王貢分兩路舍死突出,直入官兵陣中,殺得交橫亂倒,官兵四散奔潰。
朱伺、童奇大呼曰:“兵士不可妄走,待吾來擒那賊。
”弢等聽得,橫沖而過,官兵大敗,望風逃竄,賊等從後追襲。
陶侃親自揮刀止喝,朱伺等抵住,軍乃紮定。
王貢趕到将近,見侃兵嚴待,亦不敢退,兩家對面而拒。
陶侃聞是王貢,乃勒馬向前高叫曰:“我乃陶廣州也,平生不行暗計,今有一言相問。
天色已晚,不可兩邊放箭。
來者莫非王丞椽否?”貢乃欠身而言曰:“大人呼召,有何見谕?”侃曰:“吾道杜弢耳。
弢昔為益州小吏,因盜庫錢,發配此處,因有勇略,無恥為盜。
劉荊州惜其才,乃令參預軍事,免彼為非,後又保他為官,既受朝廷爵祿,不思報國,而乃作亂,是不忠也。
父死不知服喪,而乃瞞公叨秩,飲酒宴樂,是不孝也。
不忠不孝,實天地間之大罪人矣。
卿乃清名佳士,喬木良人,何從此輩為亂,而取罵名乎!且世間隻有老僧老儒,曾見有老賊乎?不久悉将就戮者。
汝有此等材藝,何不為朝廷立功,顯祖留名于世,以作中正之人,豈不與為盜賊者懸隔遠乎?”王貢聞言,乃下馬拜曰:“愚之不明,為流衆與杜弢所陷,故緻失節。
今聞教化,願為前部,讨弢贖罪,望宥前愆。
”侃乃令人扶之上馬,同入寨中,親執貢手慰而撫之。
次日,王貢率領本部人馬扣城,喚杜弢謂之曰:“今外援已絕,内糧已乏,我今聽陶公之勸,改心歸順,得他甚相敬重,你可從我之言,開城謝罪,同作正人乎!”弢不答。
衆流民曰:“前日主帥曾請降于瑯琊王,今陶公使王左帥來招,事可一同,主帥不言,有何意思?”内有荊民在内為兵者過半,乃齊聲叫曰:“汝若不從王将軍之言,我等自願出降。
”弢乃绐衆人曰:“既然如此,可上城回話,明日一同開門拜降。
”兵士将此言道與王貢,貢乃退去。
至夜,杜弢密召汝班議曰:“王貢既去,軍心皆變矣。
我等若降,必為王敦二人所殺,不若棄了兵衆,漏夜逃回蜀中,再作道理。
”班曰:“主帥之言是也。
”潛與數騎遁去,至湘州路上,病發而死,汝班殓其屍,沉于江中而去。
荊襄複甯。
陶侃表奏王貢為湘州守,以代苟眺之任,王敦、陶侃歸功于瑯琊王,二人皆收兵回鎮。
後人有詩贊美王敦、陶侃不聽詭降,遂能平定荊湘、剪除劇寇雲: 陶侃心聰識見長,預知奸計不容降。
王敦智略能猜料,卒平逆黨定荊湘。
”彥曰:“若此疑懼,何以能成大事?我等來此則甚!”即自當先,徑行深谷要路,令人兩旁去訪。
不二十裡,見山坳中草窩連結,衆即呐喊争前。
忽然間一聲炮起,沖出一彪人馬,為首一員猛将,手持大刀截住路口,兩邊箭如雨點,射得賊衆躲閃無門。
張彥喝兵對射,思欲沖過。
夏文華曰:“汝何不知死活,到此尚不下馬投降,定要捉住,自取萬剮也。
曾知夏将軍名否?”張彥知文華威名在外,且路窄難進,不敢向前,翻身退後而走。
行不數裡,炮聲又起,一員大将,手執長槍截出,大叫曰:“賊将認得收石冰、擒汪可東的夏文盛将軍否?”張彥曰:“名聞久矣,但不知是吾對手非也!”文盛大怒,挺槍就刺,張彥接住,二人交馬,才十馀合,夏文華趕到,兩邊圍住。
張彥見不是勢頭,乃奮勇沖出,殺條血路而走。
夏文盛見其拼死當先,不阻其逃,惟隻随後追去。
将近又五七十步,文盛抽弓拔箭,照定背心,一箭射去,徑透甲内。
張彥負痛,伏鞍而走。
夏文華知其被射,亦拽起雕弓滿放一箭,打中腰上。
彥乃滾鞍落馬,賊黨來救,文華弟兄殺散賊夥,将張彥擒住綁起。
賊之部兵思無去路,盡皆乞降。
文華收其流民魁渠三四人斬之,将張彥押回豫章解見周訪。
訪乃斬其首,遣人送至長沙,号令杜弢。
敦、侃見了大悅,即将首級挑至城下攻打。
弢見張彥首級,私謂王貢曰:“官兵見吾喪了張彥,便有欺我之意,乘其驕忽,你可整兵出城,殺他一陣,然後再作道理。
”貢受其命,披挂伺候。
葉彥通曰:“還須主帥分二門一齊突出,方可取勝。
但聽我城上炮起為号,各宜努力向前,不可畏縮。
”杜弢然之。
彥通、汝班二人上鼓樓觀看。
卻說二處之兵圍至日午,見城中并無動靜,乃約會收兵回寨,議計而行,遂收隊伍。
彥通、汝班見官兵退動,乃放起号炮。
杜弢、王貢分兩路舍死突出,直入官兵陣中,殺得交橫亂倒,官兵四散奔潰。
朱伺、童奇大呼曰:“兵士不可妄走,待吾來擒那賊。
”弢等聽得,橫沖而過,官兵大敗,望風逃竄,賊等從後追襲。
陶侃親自揮刀止喝,朱伺等抵住,軍乃紮定。
王貢趕到将近,見侃兵嚴待,亦不敢退,兩家對面而拒。
陶侃聞是王貢,乃勒馬向前高叫曰:“我乃陶廣州也,平生不行暗計,今有一言相問。
天色已晚,不可兩邊放箭。
來者莫非王丞椽否?”貢乃欠身而言曰:“大人呼召,有何見谕?”侃曰:“吾道杜弢耳。
弢昔為益州小吏,因盜庫錢,發配此處,因有勇略,無恥為盜。
劉荊州惜其才,乃令參預軍事,免彼為非,後又保他為官,既受朝廷爵祿,不思報國,而乃作亂,是不忠也。
父死不知服喪,而乃瞞公叨秩,飲酒宴樂,是不孝也。
不忠不孝,實天地間之大罪人矣。
卿乃清名佳士,喬木良人,何從此輩為亂,而取罵名乎!且世間隻有老僧老儒,曾見有老賊乎?不久悉将就戮者。
汝有此等材藝,何不為朝廷立功,顯祖留名于世,以作中正之人,豈不與為盜賊者懸隔遠乎?”王貢聞言,乃下馬拜曰:“愚之不明,為流衆與杜弢所陷,故緻失節。
今聞教化,願為前部,讨弢贖罪,望宥前愆。
”侃乃令人扶之上馬,同入寨中,親執貢手慰而撫之。
次日,王貢率領本部人馬扣城,喚杜弢謂之曰:“今外援已絕,内糧已乏,我今聽陶公之勸,改心歸順,得他甚相敬重,你可從我之言,開城謝罪,同作正人乎!”弢不答。
衆流民曰:“前日主帥曾請降于瑯琊王,今陶公使王左帥來招,事可一同,主帥不言,有何意思?”内有荊民在内為兵者過半,乃齊聲叫曰:“汝若不從王将軍之言,我等自願出降。
”弢乃绐衆人曰:“既然如此,可上城回話,明日一同開門拜降。
”兵士将此言道與王貢,貢乃退去。
至夜,杜弢密召汝班議曰:“王貢既去,軍心皆變矣。
我等若降,必為王敦二人所殺,不若棄了兵衆,漏夜逃回蜀中,再作道理。
”班曰:“主帥之言是也。
”潛與數騎遁去,至湘州路上,病發而死,汝班殓其屍,沉于江中而去。
荊襄複甯。
陶侃表奏王貢為湘州守,以代苟眺之任,王敦、陶侃歸功于瑯琊王,二人皆收兵回鎮。
後人有詩贊美王敦、陶侃不聽詭降,遂能平定荊湘、剪除劇寇雲: 陶侃心聰識見長,預知奸計不容降。
王敦智略能猜料,卒平逆黨定荊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