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回 甘顧諸賢誅陳敏
關燈
小
中
大
準其奏。
司馬越以帝為己所立,朝臣皆出其門,乃任意擇取智士,帶往許昌。
帝不能制,隻得随其所為。
越起行,獨留腹将何倫在朝輔政,以防外人謀算。
時朝中官員多被越選去能者,故何倫得與帝謀議政事,遂逞勢橫暴,逼辱宮主。
帝甚怒之,但無能奈何,隻得隐忍,不敢明言。
密與文臣王衍議曰:“卿等在此輔朕,何倫若爾無狀,尚不能制,倘一旦司馬越有異,朝廷孰能當之?”衍曰:“必須預防不測。
近處設備,越定見疑,恐激其怒。
可密诏南陽王司馬模為泾梁雍秦都督,鎮守長安,經略西北兵壯,繕甲蓄糧,以備不虞。
再下诏至江東,與瑯琊王知道,自然無事。
”帝皆從之。
南陽王拜命西出,不知後來事竟如何,呂純陽降乩,有詩歎曰: 禾黍漓漓滿帝京,尋思晉亂轉酸辛。
閑來屈指從頭數,幾個清甯到太平。
時晉朝因宗室構亂,以緻中國并無甯土,惟遼之東、江之南稍得安靜。
中國賢俊之士,近于南者皆避過江,近于北者皆避入遼。
遼西段氏匹殚與末杯叔侄,皆恃強犷,不敬賢士,惟尚弓馬。
獨遼東慕容廆并長子慕容皝謙以接士,敬以禮賢,故中土人多就之,有裴嶷、裴開、皇甫岌、遊邃、宋該、皇甫真皆俊才名士,相與輔翼用事。
遼之屬地,有晉臣玄菟太守裴武,東西總督、遼陽校尉封釋,共監遼夷。
自裴武死,嶷、開入遼之後,封釋獨任其事,勞心成疾。
有鮮卑山土夷素喜連、木丸津二部為衆,酋長夙性兇悍,惟懼封釋與遼東督護李臻。
臻得遼夷之心,各皆敬仰。
遼東太守龐本懷妒,以私恨挾仇,謀而殺之。
封釋有疾,不能救臻。
臻死,鮮卑、山酋二部無懼,即乘封釋在病,統夷落攻陷金山、義州、海州諸郡縣,稱與李臻報仇,殺掠甚慘。
龐本恐其攻己,與守将袁謙先出兵征剿二部,兩戰失利,素木等愈肆猖獗,民不勝苦。
袁謙密奔封釋計議,時釋稍可,未能臨陣,謙懼寇暴,勸封釋斬龐本之首,并賜犒夷禮物,令二部罷侵。
夷酋受賞少住,不一月,複行殺掠,百姓不得安業,多走入慕容境内,告訴素喜連等殘慘之過,慕容廆惟撫而安之。
長子慕容皝曰:“古者諸侯,求霸莫如勤王,圖王莫如救民。
自來有為之君,靡不仗此以成事業者也。
今連津跋扈,屢屢抗拒王師,蒼生屠脍,豈吾征鎮之所忍視耶?此夷外托報龐本擅殺李臻之仇,内實懷乘釁擄掠之志。
封總督已誅龐本而使退,一而複亂,毒害無已。
遼東傾陷垂将二周,茲因中原兵亂,無暇剿逆,大人當以勤王挾義,正其時也,豈得坐視不救,以緻孽徒猖獗!設使縱彼竊據,則是遼中又添一敵矣。
依兒之見,正宜申明九伐之威,救解萬民之困。
擒滅連津,一可以兼并二部,又可以振我六軍。
且忠義彰于國朝,利益歸于我己,正吾鴻漸之機,豈容挫過!且大丈夫當志與高光齊等,豈效守丘狐兔哉!”廆曰:“兒言甚有宏谟,但吾僻居北陲,兵無廣盛,糧不豐饒,而欲逞志以成縱橫之業,豈不難乎?”皝曰:“昔者陳勝不偕尺土,尚能首破百二之強秦。
我今已有遼東之地,遼西尚畏于我,何況二豎!封公多病,袁謙寡才,不久悉歸于我,亟宜振旅以開鴻,希晉朝封職,則自然再無人來監守,豈不任吾行事乎!”廆乃然之。
次日,大集謀士與諸将共議其事。
裴嶷曰:“今山夷為害,士民失望,田業成蕪,大人正宜義救拯,收服狂寇,以建大功,收買衆心,何為不可?”廆曰:“奮剿二豎,尚是易事,但恐一旦出兵往北征進,根本空虛,段氏乘機襲吾,那時進有連津在前,退有段兵在後,兩頭受敵,不亦危乎?”少子慕容翰曰:“吾聞段氏前與王幽州絕交,通好石勒,今又與石勒構怨,助援劉琨。
彼懼二處懷恨吞并,焉敢少離,而罔襲我乎?”慕容仁亦曰:“素連、木丸二部,鹵莽強犷之徒,粗而無謀,易于收剿。
收其二部之兵,西讨段氏,不出數月,可以吞并全遼。
得遼之後,則幽燕雲中皆可圖矣,何不可行?”廆聽三子之言,大笑曰:“孺子乃能有此智,量吾家豈不當興乎?”于是點集軍兵,以慕容翰為前部,慕容仁為接應先發,以皇甫岌監軍,自率長子皝與皇甫真為後繼,留裴開、遊邃守郡,統兵二萬,進讨素喜連、木丸津二寇。
此去未知勝負如何,後人有詩歎晉朝中否緻胡虜得霸,雲: 慕容異族志雄豪,克緻賢才伯北遼。
嗣兒皝翰能籌略,多是天公禍晉朝。
司馬越以帝為己所立,朝臣皆出其門,乃任意擇取智士,帶往許昌。
帝不能制,隻得随其所為。
越起行,獨留腹将何倫在朝輔政,以防外人謀算。
時朝中官員多被越選去能者,故何倫得與帝謀議政事,遂逞勢橫暴,逼辱宮主。
帝甚怒之,但無能奈何,隻得隐忍,不敢明言。
密與文臣王衍議曰:“卿等在此輔朕,何倫若爾無狀,尚不能制,倘一旦司馬越有異,朝廷孰能當之?”衍曰:“必須預防不測。
近處設備,越定見疑,恐激其怒。
可密诏南陽王司馬模為泾梁雍秦都督,鎮守長安,經略西北兵壯,繕甲蓄糧,以備不虞。
再下诏至江東,與瑯琊王知道,自然無事。
”帝皆從之。
南陽王拜命西出,不知後來事竟如何,呂純陽降乩,有詩歎曰: 禾黍漓漓滿帝京,尋思晉亂轉酸辛。
閑來屈指從頭數,幾個清甯到太平。
時晉朝因宗室構亂,以緻中國并無甯土,惟遼之東、江之南稍得安靜。
中國賢俊之士,近于南者皆避過江,近于北者皆避入遼。
遼西段氏匹殚與末杯叔侄,皆恃強犷,不敬賢士,惟尚弓馬。
獨遼東慕容廆并長子慕容皝謙以接士,敬以禮賢,故中土人多就之,有裴嶷、裴開、皇甫岌、遊邃、宋該、皇甫真皆俊才名士,相與輔翼用事。
遼之屬地,有晉臣玄菟太守裴武,東西總督、遼陽校尉封釋,共監遼夷。
自裴武死,嶷、開入遼之後,封釋獨任其事,勞心成疾。
有鮮卑山土夷素喜連、木丸津二部為衆,酋長夙性兇悍,惟懼封釋與遼東督護李臻。
臻得遼夷之心,各皆敬仰。
遼東太守龐本懷妒,以私恨挾仇,謀而殺之。
封釋有疾,不能救臻。
臻死,鮮卑、山酋二部無懼,即乘封釋在病,統夷落攻陷金山、義州、海州諸郡縣,稱與李臻報仇,殺掠甚慘。
龐本恐其攻己,與守将袁謙先出兵征剿二部,兩戰失利,素木等愈肆猖獗,民不勝苦。
袁謙密奔封釋計議,時釋稍可,未能臨陣,謙懼寇暴,勸封釋斬龐本之首,并賜犒夷禮物,令二部罷侵。
夷酋受賞少住,不一月,複行殺掠,百姓不得安業,多走入慕容境内,告訴素喜連等殘慘之過,慕容廆惟撫而安之。
長子慕容皝曰:“古者諸侯,求霸莫如勤王,圖王莫如救民。
自來有為之君,靡不仗此以成事業者也。
今連津跋扈,屢屢抗拒王師,蒼生屠脍,豈吾征鎮之所忍視耶?此夷外托報龐本擅殺李臻之仇,内實懷乘釁擄掠之志。
封總督已誅龐本而使退,一而複亂,毒害無已。
遼東傾陷垂将二周,茲因中原兵亂,無暇剿逆,大人當以勤王挾義,正其時也,豈得坐視不救,以緻孽徒猖獗!設使縱彼竊據,則是遼中又添一敵矣。
依兒之見,正宜申明九伐之威,救解萬民之困。
擒滅連津,一可以兼并二部,又可以振我六軍。
且忠義彰于國朝,利益歸于我己,正吾鴻漸之機,豈容挫過!且大丈夫當志與高光齊等,豈效守丘狐兔哉!”廆曰:“兒言甚有宏谟,但吾僻居北陲,兵無廣盛,糧不豐饒,而欲逞志以成縱橫之業,豈不難乎?”皝曰:“昔者陳勝不偕尺土,尚能首破百二之強秦。
我今已有遼東之地,遼西尚畏于我,何況二豎!封公多病,袁謙寡才,不久悉歸于我,亟宜振旅以開鴻,希晉朝封職,則自然再無人來監守,豈不任吾行事乎!”廆乃然之。
次日,大集謀士與諸将共議其事。
裴嶷曰:“今山夷為害,士民失望,田業成蕪,大人正宜義救拯,收服狂寇,以建大功,收買衆心,何為不可?”廆曰:“奮剿二豎,尚是易事,但恐一旦出兵往北征進,根本空虛,段氏乘機襲吾,那時進有連津在前,退有段兵在後,兩頭受敵,不亦危乎?”少子慕容翰曰:“吾聞段氏前與王幽州絕交,通好石勒,今又與石勒構怨,助援劉琨。
彼懼二處懷恨吞并,焉敢少離,而罔襲我乎?”慕容仁亦曰:“素連、木丸二部,鹵莽強犷之徒,粗而無謀,易于收剿。
收其二部之兵,西讨段氏,不出數月,可以吞并全遼。
得遼之後,則幽燕雲中皆可圖矣,何不可行?”廆聽三子之言,大笑曰:“孺子乃能有此智,量吾家豈不當興乎?”于是點集軍兵,以慕容翰為前部,慕容仁為接應先發,以皇甫岌監軍,自率長子皝與皇甫真為後繼,留裴開、遊邃守郡,統兵二萬,進讨素喜連、木丸津二寇。
此去未知勝負如何,後人有詩歎晉朝中否緻胡虜得霸,雲: 慕容異族志雄豪,克緻賢才伯北遼。
嗣兒皝翰能籌略,多是天公禍晉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