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回 夏庠圍劉曜被打

關燈
矣。

    ”成都王賞而遣出,拆文書看之,拍手怒曰:“以百萬之大兵,圍一魏郡,四十日而不能下;兩路豎子之兵,戰不能勝,有何面目再入洛陽伏命乎!”陸機曰:“二處小寇,非實有超群之略,但所遣者皆将佐之材,非能當主帥之任者,故緻有失。

    今當令刺史有謀略之輩,親自領兵前去,必然可破二豎矣。

    ”成都王曰:“士衡為元帥之職,當任兵馬之事,而乃碌碌,因其自薦,以緻損兵折将,見笑于天下可耶?”陸機曰:“吾前以為二寇易與,故此不曾着意。

    今既亦熾,當以勁兵先去破之。

    今有西涼刺史張軌,足智多謀,兵精将猛,使為前部。

    再調陳敏、邵續為輔翼,此二人勇略雄宏,識見深遠。

    以他三鎮兵馬,去助姬澹等,以破劉曜。

    再令青州刺史苟晞、南平應詹、雍州劉沉,此三人深通韬略,機變超群。

    令其帶領三部人馬去助皮初、朱伺,以破石勒。

    吾等在此協心,俱至城下,日夜攻之,何怕其沖突乎!若得一處成功,二處皆懼,一戰可以盡破矣。

    何難之有哉!”成都王乃回憂作喜,即請六州刺史入議,曰:“孤知六位大方伯兵強将勇,威可服人。

    今有劉曜、石勒兩個賊子,部糧來救魏郡,甚是猖獗。

    昨遣将官前去,皆被所挫,大失國威。

    思非列公親往,不能制也。

    ”張軌曰:“此賊等皆習成胡虜之性,悍暴犷猛,非力可敵,隻可智取。

    前者諸将恃勇浪戰,故緻有失。

    臣等若去,當以方略制勝,大王放心。

    ”成都王大悅,盛餞而送之。

     張軌等三刺史星夜兼進,不日齊到沙麓關駐馬,夏庠、姬澹等接上山寨。

    張軌等将成都王所頒犒物,分賞在關将士。

    次日,集聚陳敏、郡續及姬澹、包廷、夏庠、周并,并三部将佐,共議戰敵之事。

    西涼參軍宋配曰:“聞知劉曜力舉幹鈞,箭能穿鐵,鞭如神助。

    必然用計方可勝他,不然諸将恐難敵也。

    ”樂陵大将童鈞不忿曰:“參軍休得管中窺豹。

    劉曜又無三手四足,何乃蔑自誇彼之甚!某雖不才,願先見一陣,且看何如。

    ”豫章大将白耀、花如亦抱不平曰:“公等休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。

    豈有堂堂大國,能無一将與虜寇為敵者乎!”宋配曰:“非我誇獎别人,此賊實然英武出類,列位不可藐視忽彼。

    必欲出戰,亦須慎而防之,免緻再挫大晉威名。

    ”言未畢,猛聽得炮聲震響。

    張軌曰:“此必漢兵将來打關。

    我等三鎮方面大臣到此,若不出戰,是見怯也。

    諸将皆要齊心一體,不可你我妒忌,自相傲慢,以誤國事。

    成功之日,一并奏封。

    ”陳敏、邵續曰:“受诏讨亂,如有不用命者,軍法治之。

    ”于是三位刺史率領親将下關,布成陣勢以待。

    少間,漢兵到,見晉已備,乃即住軍列陣。

    劉曜帶關心、支雄、曹嶷、刁膺立于陣前,高聲叫曰:“永明劉都督在此,敢戰者快出馬來!”隻見晉陣上鼓聲大震,門旗列開,中陣上主帥張軌金盔金甲,紅錦征袍,帶領宋配、氾瑗、北宮純、令狐亞;左手陳敏、白耀、花如,右手邵續、董鈞、李用,皆堂堂糾糾,立馬兩旁。

    張軌高叫劉曜曰:“吾乃西涼刺史張軌也。

    因為晉漢屢年構戰,無時得了,特來勸你,你可收拾兵馬,退出外境。

    我當請命于成都王開一生路,蘇放魏郡。

    汝諸漢将各回故土,免得日夜搔擾百姓,以耽殘害之名。

    ”劉曜未及開言,曹嶷曰:“當今之天下,乃吾大漢之基業也,被你晉國所占。

    我等起兵,意在直搗洛陽,焉至此地而肯退兵!你等雖則漳河偶得小勝,兵将已去十之三四,何得稱利而即自誇乎,快叫能者出戰!”隻見晉兵右陣上骁将董均揮槊當先,高聲大呼曰:“那個是劉曜,敢出來和我并個三百合,不退怯者便為好漢!”劉曜聽言大怒,即便親自揚鞭出陣,曰:“隻我便是。

    賊匹夫敢直吾名,死期近矣!”董鈞不答,舞槊殺進,劉曜以鞭架住。

    二人挺出陣前,狠戰上三十馀合,聊無勝敗,兩邊盡皆喝彩。

    曹嶷勒馬欲出,劉曜止住曰:“此賊口出大言,若能抵吾三百合,方許衆将出戰。

    ”言罷再合。

    曜乃逞往日之威風,鞭如雲卷;董鈞奮平生之勇力,槊似煙飛。

    又戰上三十合,李用見鈞戰曜不下,輪刀欲出,董鈞亦叫曰:“兩邊不得相助,今日待我二人分個高下。

    ”于是兩将又戰三十合,未分上下。

    劉曜曰:“我今與你三戰,始得三停之一,何能即完三百合。

    再不許歇息,戰至輸赢處,自有高下。

    ”二人乃各展雄威,号吼再鬥。

    李用見劉曜精神倍長,恐鈞有失,刀砍過漢陣,關心即便舞刀截住。

    董鈞初時以為劉曜易敵,及是戰至百合,并無毫忽蹉跌,遂欲脫去,乃盡力一槊架開曜鞭,回馬便走。

    被曜趕上一鞭,稍心中肩膀。

    急扭身轉,才方舉槊,又早鞭到,打得腦漿迸裂。

    可憐一員董鈞勇将,頃刻死于沙場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歎曰: 董鈞恃勇自誇強,沙麓争先耀戰場。

    海口漫言三百合,莽軀難抵一鞭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