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回 劉聰退兵遭晉敗
關燈
小
中
大
我等應召,大破孫會于黃橋,直造洛陽,誅孫秀以報大仇。
擒張泓于伊阙山,與郝元度伸恨。
成都留吾在朝,諸大臣不肯,授勒舍為上黨尉,賜泓降兵共二萬,還鎮上黨。
昨見晉朝下诏,廣募英勇,以退王彌、劉靈,掃平陽,吾乃乘機打晉應募旗号,特來聽調。
”漢主曰:“汝忠心不忘故主,真國士也!”即将錢糧犒賞兵卒,加封衆将官職。
谏議大夫遊光遠曰:“三軍以食為命。
今太子困守孤城,日夜懸望,宜先議軍國大事,而封職尚可再定者也。
”宣于曰:“此一番争戰幹系極大,吾當自往助之。
但晉用陸機為帥,此人多智,路上必有兵阻,糧恐一時難到。
須分兩路而進,得一路應濟,就無妨矣。
奈吾一身照管不及,恐有挫失。
欲作一路而去,又恐多而為累,一被阻險,魏郡困矣。
”姜發曰:“還是兩路而去的是。
吾雖不才,願當一路,必不勞丞相挂心也。
”劉主大喜曰:“取才必觀其友,以孟孫之能,知存忠必多奇識。
若肯贊畫,三軍可無憂矣。
但不知何人肯為沖鋒戡敵之将,以作前驅耳。
” 言未畢,隻見一員青年将官,出班應聲願往,衆視之,乃漢主族子劉曜也。
漢主曰:“汝素未臨陣,不可躁暴,必得老練慣戰者方充此任。
”曜曰:“不妨,願自當先,決要應口。
”漢主尚未見許,忽然又有一員少将,伏犀貫頂,劍眉插鬓,口可容拳,唇紅齒白,出班大言曰:“欲送糧草以過百萬之軍,非吾當先,不能得至城下!”衆官視之,乃新到上黨尉石勒也。
漢主曰:“觀汝狀貌雄偉,似可去得。
但晉之兵将,皆是久戰曆陣過多者,未知汝之膽略何如?”勒曰:“就往教場操演武藝,若有不精,願受妄言之責。
”劉曜見勒自誇,恐漢主許其為先鋒,心中不忿,即向前诃石勒曰:“我今要救魏郡,多少英雄老将,尚且不來攙奪我們,汝有何能,如此狂罔!我和你就比試手段,赢者便去。
”勒曰:“随你用刀用槍,步射騎射,較拳賭力,任你說來。
”劉曜即走下殿叫曰:“有本事可來比試!”勒曰:“隻要王上肯許,吾何懼哉!尚欲思破強晉,豈怕單試!”亦趨下殿。
陳元達曰:“永明、世龍休得相競!肯向前者便是好漢,不可傷了自家和氣。
我等正在商議要兩路而去,但能先到者便為頭功,何用争焉?”即奏漢主,加姜發為侍中護糧副軍師,石勒為護糧大都督,汲桑為左先鋒,姜飛為副先鋒,夔安為鄉導,桃豹、呼延模、郭黑略為合後,趙鹿、張曀仆等十二将為左右,引兵十萬,糧草三十萬,由右路而進;以丞相諸葛宣于為護糧正軍師,劉曜為護糧左都督,關山為正先鋒,孔苌為副先鋒,曹嶷為鄉導,廖翀、喬皁為左右,馬甯、支雄、刁膺、喬晞為合後,引兵十萬,糧草三十萬,從左路而進。
即日俱出平陽。
使人密持文書,往魏郡通報消息。
使者于路被晉兵所獲,搜奪其書,飛報與成都王知道。
成都王看書大驚,慌聚衆王侯共議曰:“适間巡軍獲得漢之文書,言有大兵三十萬,分作兩路,護送糧草來援魏郡。
且城中有張賓在内,我等連日攻打,傷去許多人馬,尚且不能成毫忽之功。
若使兵糧又至,何能勝彼?今茲盟中諸侯将帥,有甚奇謀,可以破賊者,請各言之。
”長沙王曰:“欲要破敵,先須斷糧。
今賊兵既有糧來,當弗使令其近城,必須發兵把住要路,各各阻住。
再過半月,城中糧盡,自然生亂,一鼓可下矣。
”成都王曰:“此計極善。
誰可前去?”劉琨曰:“臣部下有大将姬澹、劉希,皆有萬夫不當之勇。
前吾郡内有巨盜蔡雄,擁黨十馀萬,橫行冀并,無人敢敵。
臣命二将以五千兵士,行按鄰郡,格斬蔡雄及其黨類數十,其衆悉降,威震北陲。
今有漢兵前來,隻須此二将,領兵一枝,守住險要,縱彼敵将有頗牧之勇,亦不能得至城下,況運糧乎!”成都王大喜,即宣二将入中軍,賜賞而遣。
東海王曰:“賊書之上,明寫兩路而來,還須再得一枝兵馬,分道而去,方可阻得。
”劉泓曰:“我有上将皮初、弓欽、丁乾,皆能勇伏群盜,威震荊襄,李雄不敢東下。
若使前去,足可以制賊人。
”盧志曰:“如此甚好,将固得其人矣,再要守得其地,斯為全美。
魏郡通西北險要,無如沙麓山與靈昌河二處。
并州二将慣于陸戰,可征北路而去;荊州三将善知水性,可往西路而去。
”陸機善其言,即集五将分付曰:“靈昌河岸寬闊,皮将軍三人将兵三萬前往。
離河一帶,豎立栅閘,隻要阻其不得過河。
沙麓山陟峻而狹,姬将軍二人引兵二萬,築立關寨,靜以守之。
若其兵到,切不可去惹他。
他若來攻,然後以兵應戰。
勝不可追,隻是自保。
待吾此處成功,彼知自然退去,退而追蹑,方可擒賊矣。
”五将領命出營,兵相笑曰:“元帥何懦怯之甚,反教我等不要與戰,勝亦莫追,豈是勵将之道?必須各建奇功,以顯我等手段。
”言罷,發憤相矢而别。
未知兩處守将往西北拒阻漢兵,勝負如何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晉漢交兵曆數年,怨風飄血滿旌竿。
夜半有聲啼苜蓿,天中無雨洗腥膻。
靈昌沙麓關津險,誰似将軍肯向前。
舍生盡命名空在,幾個而如入簡編。
擒張泓于伊阙山,與郝元度伸恨。
成都留吾在朝,諸大臣不肯,授勒舍為上黨尉,賜泓降兵共二萬,還鎮上黨。
昨見晉朝下诏,廣募英勇,以退王彌、劉靈,掃平陽,吾乃乘機打晉應募旗号,特來聽調。
”漢主曰:“汝忠心不忘故主,真國士也!”即将錢糧犒賞兵卒,加封衆将官職。
谏議大夫遊光遠曰:“三軍以食為命。
今太子困守孤城,日夜懸望,宜先議軍國大事,而封職尚可再定者也。
”宣于曰:“此一番争戰幹系極大,吾當自往助之。
但晉用陸機為帥,此人多智,路上必有兵阻,糧恐一時難到。
須分兩路而進,得一路應濟,就無妨矣。
奈吾一身照管不及,恐有挫失。
欲作一路而去,又恐多而為累,一被阻險,魏郡困矣。
”姜發曰:“還是兩路而去的是。
吾雖不才,願當一路,必不勞丞相挂心也。
”劉主大喜曰:“取才必觀其友,以孟孫之能,知存忠必多奇識。
若肯贊畫,三軍可無憂矣。
但不知何人肯為沖鋒戡敵之将,以作前驅耳。
” 言未畢,隻見一員青年将官,出班應聲願往,衆視之,乃漢主族子劉曜也。
漢主曰:“汝素未臨陣,不可躁暴,必得老練慣戰者方充此任。
”曜曰:“不妨,願自當先,決要應口。
”漢主尚未見許,忽然又有一員少将,伏犀貫頂,劍眉插鬓,口可容拳,唇紅齒白,出班大言曰:“欲送糧草以過百萬之軍,非吾當先,不能得至城下!”衆官視之,乃新到上黨尉石勒也。
漢主曰:“觀汝狀貌雄偉,似可去得。
但晉之兵将,皆是久戰曆陣過多者,未知汝之膽略何如?”勒曰:“就往教場操演武藝,若有不精,願受妄言之責。
”劉曜見勒自誇,恐漢主許其為先鋒,心中不忿,即向前诃石勒曰:“我今要救魏郡,多少英雄老将,尚且不來攙奪我們,汝有何能,如此狂罔!我和你就比試手段,赢者便去。
”勒曰:“随你用刀用槍,步射騎射,較拳賭力,任你說來。
”劉曜即走下殿叫曰:“有本事可來比試!”勒曰:“隻要王上肯許,吾何懼哉!尚欲思破強晉,豈怕單試!”亦趨下殿。
陳元達曰:“永明、世龍休得相競!肯向前者便是好漢,不可傷了自家和氣。
我等正在商議要兩路而去,但能先到者便為頭功,何用争焉?”即奏漢主,加姜發為侍中護糧副軍師,石勒為護糧大都督,汲桑為左先鋒,姜飛為副先鋒,夔安為鄉導,桃豹、呼延模、郭黑略為合後,趙鹿、張曀仆等十二将為左右,引兵十萬,糧草三十萬,由右路而進;以丞相諸葛宣于為護糧正軍師,劉曜為護糧左都督,關山為正先鋒,孔苌為副先鋒,曹嶷為鄉導,廖翀、喬皁為左右,馬甯、支雄、刁膺、喬晞為合後,引兵十萬,糧草三十萬,從左路而進。
即日俱出平陽。
使人密持文書,往魏郡通報消息。
使者于路被晉兵所獲,搜奪其書,飛報與成都王知道。
成都王看書大驚,慌聚衆王侯共議曰:“适間巡軍獲得漢之文書,言有大兵三十萬,分作兩路,護送糧草來援魏郡。
且城中有張賓在内,我等連日攻打,傷去許多人馬,尚且不能成毫忽之功。
若使兵糧又至,何能勝彼?今茲盟中諸侯将帥,有甚奇謀,可以破賊者,請各言之。
”長沙王曰:“欲要破敵,先須斷糧。
今賊兵既有糧來,當弗使令其近城,必須發兵把住要路,各各阻住。
再過半月,城中糧盡,自然生亂,一鼓可下矣。
”成都王曰:“此計極善。
誰可前去?”劉琨曰:“臣部下有大将姬澹、劉希,皆有萬夫不當之勇。
前吾郡内有巨盜蔡雄,擁黨十馀萬,橫行冀并,無人敢敵。
臣命二将以五千兵士,行按鄰郡,格斬蔡雄及其黨類數十,其衆悉降,威震北陲。
今有漢兵前來,隻須此二将,領兵一枝,守住險要,縱彼敵将有頗牧之勇,亦不能得至城下,況運糧乎!”成都王大喜,即宣二将入中軍,賜賞而遣。
東海王曰:“賊書之上,明寫兩路而來,還須再得一枝兵馬,分道而去,方可阻得。
”劉泓曰:“我有上将皮初、弓欽、丁乾,皆能勇伏群盜,威震荊襄,李雄不敢東下。
若使前去,足可以制賊人。
”盧志曰:“如此甚好,将固得其人矣,再要守得其地,斯為全美。
魏郡通西北險要,無如沙麓山與靈昌河二處。
并州二将慣于陸戰,可征北路而去;荊州三将善知水性,可往西路而去。
”陸機善其言,即集五将分付曰:“靈昌河岸寬闊,皮将軍三人将兵三萬前往。
離河一帶,豎立栅閘,隻要阻其不得過河。
沙麓山陟峻而狹,姬将軍二人引兵二萬,築立關寨,靜以守之。
若其兵到,切不可去惹他。
他若來攻,然後以兵應戰。
勝不可追,隻是自保。
待吾此處成功,彼知自然退去,退而追蹑,方可擒賊矣。
”五将領命出營,兵相笑曰:“元帥何懦怯之甚,反教我等不要與戰,勝亦莫追,豈是勵将之道?必須各建奇功,以顯我等手段。
”言罷,發憤相矢而别。
未知兩處守将往西北拒阻漢兵,勝負如何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晉漢交兵曆數年,怨風飄血滿旌竿。
夜半有聲啼苜蓿,天中無雨洗腥膻。
靈昌沙麓關津險,誰似将軍肯向前。
舍生盡命名空在,幾個而如入簡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