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回 劉靈钜鹿戰許戌
關燈
小
中
大
謀,定有暗算。
将軍若與再戰,必須斟酌進退而行。
如其怆惶遽走,乃是詐也,不問虛實真僞,切勿去趕,方保無虞,一去追趕,便堕其計矣。
”戌曰:“然則吾當領教矣。
但賊兵亦廣,一時怎得他退?”喬曰:“善戰不如善守。
兵法雲:先處戰地而待敵者,逸;後處戰地而趨敵者,勞。
所以為善守者,敵不知其所攻。
此去往常山,中有一條大河,河上隻有一條橋,但恐賊兵見此處不能勝,趁典子高在此,暗去侵襲常山,使吾救之不暇。
今将軍紮一營守住橋梁要道,攻寨則兩郡可救,攻郡則二寨可救,兩頭相顧,萬無一失,此乃掎角之勢、鼎足之形,賊兵雖廣,亦難奈我之何。
待等外郡或朝中救兵到來,那時自可破彼矣。
”戌曰:“公計極善。
”喬曰:“下官當回城守禦,免緻百姓驚亂。
可着人去報典子高,明日賊兵出戰,若還退走,必是誘兵之計,切不可追。
吾與将軍三面相援,彼兵終不能攻吾城池,此乃守地禦寇之長策也,望将軍詳之。
”戌依議。
劉喬乘夜辭别歸城。
次日早起,隻見漢将劉靈引兵搦戰,許戌不出,靈乃扣寨逼之。
戌知有計,乃将兵出寨,列陣而守。
劉靈勒馬高叫曰:“昨因日晚,不曾捉汝,今和你決個強弱,敢戰吾否?”戌曰:“吾為大朝官将,豈懼草寇乎?”劉靈曰:“尚敢誇口!昨日若非典升救你,已作槍頭之鬼矣。
”許戌大怒,挺槍便刺過陣,劉靈架住。
兩将再施武勇,各逞威風。
二馬交馳,不讓那争羊雙猛虎;雙槍并刺,猶如那競食兩虬蛇。
約戰三四十合,劉靈故意虛架一槍,帶轉馬頭望西而走,佯誘許戌。
戌知是計,紮住不趕,副将等曰:“賊漢中此人亦是魁首,今日戰敗,正好趕上除得這賊,漢兵必退矣。
”戌曰:“你等有所不知,劉子通昨日與吾酣戰百合,何等英勇!今日豈可數十合而即敗走?此乃誘敵之計,吾故不趕。
”劉靈見戌紮定,乃亦立住陣腳,使人謂戌曰:“晉将休退,我将軍有些小故,少怯還要與你比試手段高下,敢再戰乎?”許戌曰:“胡口賊子,量你草寇非吾大将敵手。
既已輸走,又比甚的?汝此詭計,怎能瞞我?有本事明日再來。
”劉靈知計不成,挨至午後,收兵還寨,不複轉戰。
衆伏兵見炮聲不起,亦各回兵。
劉聰見計不成,與張賓議曰:“今日許戌不追吾兵,想是何人洩漏軍機,以緻如此。
”張賓曰:“非也。
彼有劉喬在内為之謀畫,所以見得到。
吾亦料彼有覺,故教炮不亂放,兵莫妄發。
”劉玄明曰:“若然如此,吾無能為矣!将有許戌之勇,謀有劉喬之智,外有典升之助,一年也不能勾攻取钜鹿,何能成大事乎?”賓曰:“不須憂慮,吾自有計破彼。
今許戌屯兵守住河橋者,蓋慮吾兵掩取常山也。
今可将計就計,明日于下流頭搭起木排數百,下面用鐵索連起,上面鋪闆填土,可通兵馬,募遊泅善水者拽過河去,乘夜将軍馬渡過,埋伏齊整,然後大張聲勢,佯作襲攻常山之意。
許戌聞知,必撤橋邊之兵去救常山。
吾以精兵徑攻其寨,放火燒起,煙焰一發,許戌疑吾詭計,懼攻钜鹿,定然又回思救钜鹿。
那時橋被吾衆所拒,他若沿河覓渡,吾以猛将阻而戰之,常山道又有伏兵把斷,許戌兩頭沒路,自成擒矣。
”劉玄明聽言其計,心中大喜,即命張賓提調布置。
賓乃使黃命、呼延晏帶兵三千,往下流伐竹木打造排筏;再命黃臣、王如、楊興寶、李瓒四将偷過下流,前往阻住常山要路;關防、關謹二将引兵五千,把住上流淺處要路;張實、張敬領兵五千,把住下流排筏渡頭;又調王彌帶呼延攸、呼延颢等将兵五千,把住典升之兵;劉靈帶趙染、趙概與劉玄明自己帶兵二萬,過河列于常山大道,以拒許戌;關山、趙藩、馬甯、曹嶷将兵五千,伏于橋邊近處,待晉兵過橋去遠,即出占住;再着夔安、孔苌、桃豹、廖全四員勇将把住钜鹿城中救兵;胡文盛、支雄、樊榮引兵五千,合關山等共攻晉寨,放火燒之,務要煙多焰盛;關河與王伏都引兵三千,往來河邊救應,莫使許戌走脫。
衆将各皆受計,潛偷過河,于各處尋地埋伏而去。
不知張賓用心調出兵将十有馀處,成功若何?正是有分教:晉土瓜分,連喪典升、許戌;漢兵勢盛,倏收钜鹿、常山。
後人有詩一首歎詠許戌曰: 許戌人稱虎将材,又能從谏擅聲威。
奈乎勢運方昌漢,獨力難支钜水災。
将軍若與再戰,必須斟酌進退而行。
如其怆惶遽走,乃是詐也,不問虛實真僞,切勿去趕,方保無虞,一去追趕,便堕其計矣。
”戌曰:“然則吾當領教矣。
但賊兵亦廣,一時怎得他退?”喬曰:“善戰不如善守。
兵法雲:先處戰地而待敵者,逸;後處戰地而趨敵者,勞。
所以為善守者,敵不知其所攻。
此去往常山,中有一條大河,河上隻有一條橋,但恐賊兵見此處不能勝,趁典子高在此,暗去侵襲常山,使吾救之不暇。
今将軍紮一營守住橋梁要道,攻寨則兩郡可救,攻郡則二寨可救,兩頭相顧,萬無一失,此乃掎角之勢、鼎足之形,賊兵雖廣,亦難奈我之何。
待等外郡或朝中救兵到來,那時自可破彼矣。
”戌曰:“公計極善。
”喬曰:“下官當回城守禦,免緻百姓驚亂。
可着人去報典子高,明日賊兵出戰,若還退走,必是誘兵之計,切不可追。
吾與将軍三面相援,彼兵終不能攻吾城池,此乃守地禦寇之長策也,望将軍詳之。
”戌依議。
劉喬乘夜辭别歸城。
次日早起,隻見漢将劉靈引兵搦戰,許戌不出,靈乃扣寨逼之。
戌知有計,乃将兵出寨,列陣而守。
劉靈勒馬高叫曰:“昨因日晚,不曾捉汝,今和你決個強弱,敢戰吾否?”戌曰:“吾為大朝官将,豈懼草寇乎?”劉靈曰:“尚敢誇口!昨日若非典升救你,已作槍頭之鬼矣。
”許戌大怒,挺槍便刺過陣,劉靈架住。
兩将再施武勇,各逞威風。
二馬交馳,不讓那争羊雙猛虎;雙槍并刺,猶如那競食兩虬蛇。
約戰三四十合,劉靈故意虛架一槍,帶轉馬頭望西而走,佯誘許戌。
戌知是計,紮住不趕,副将等曰:“賊漢中此人亦是魁首,今日戰敗,正好趕上除得這賊,漢兵必退矣。
”戌曰:“你等有所不知,劉子通昨日與吾酣戰百合,何等英勇!今日豈可數十合而即敗走?此乃誘敵之計,吾故不趕。
”劉靈見戌紮定,乃亦立住陣腳,使人謂戌曰:“晉将休退,我将軍有些小故,少怯還要與你比試手段高下,敢再戰乎?”許戌曰:“胡口賊子,量你草寇非吾大将敵手。
既已輸走,又比甚的?汝此詭計,怎能瞞我?有本事明日再來。
”劉靈知計不成,挨至午後,收兵還寨,不複轉戰。
衆伏兵見炮聲不起,亦各回兵。
劉聰見計不成,與張賓議曰:“今日許戌不追吾兵,想是何人洩漏軍機,以緻如此。
”張賓曰:“非也。
彼有劉喬在内為之謀畫,所以見得到。
吾亦料彼有覺,故教炮不亂放,兵莫妄發。
”劉玄明曰:“若然如此,吾無能為矣!将有許戌之勇,謀有劉喬之智,外有典升之助,一年也不能勾攻取钜鹿,何能成大事乎?”賓曰:“不須憂慮,吾自有計破彼。
今許戌屯兵守住河橋者,蓋慮吾兵掩取常山也。
今可将計就計,明日于下流頭搭起木排數百,下面用鐵索連起,上面鋪闆填土,可通兵馬,募遊泅善水者拽過河去,乘夜将軍馬渡過,埋伏齊整,然後大張聲勢,佯作襲攻常山之意。
許戌聞知,必撤橋邊之兵去救常山。
吾以精兵徑攻其寨,放火燒起,煙焰一發,許戌疑吾詭計,懼攻钜鹿,定然又回思救钜鹿。
那時橋被吾衆所拒,他若沿河覓渡,吾以猛将阻而戰之,常山道又有伏兵把斷,許戌兩頭沒路,自成擒矣。
”劉玄明聽言其計,心中大喜,即命張賓提調布置。
賓乃使黃命、呼延晏帶兵三千,往下流伐竹木打造排筏;再命黃臣、王如、楊興寶、李瓒四将偷過下流,前往阻住常山要路;關防、關謹二将引兵五千,把住上流淺處要路;張實、張敬領兵五千,把住下流排筏渡頭;又調王彌帶呼延攸、呼延颢等将兵五千,把住典升之兵;劉靈帶趙染、趙概與劉玄明自己帶兵二萬,過河列于常山大道,以拒許戌;關山、趙藩、馬甯、曹嶷将兵五千,伏于橋邊近處,待晉兵過橋去遠,即出占住;再着夔安、孔苌、桃豹、廖全四員勇将把住钜鹿城中救兵;胡文盛、支雄、樊榮引兵五千,合關山等共攻晉寨,放火燒之,務要煙多焰盛;關河與王伏都引兵三千,往來河邊救應,莫使許戌走脫。
衆将各皆受計,潛偷過河,于各處尋地埋伏而去。
不知張賓用心調出兵将十有馀處,成功若何?正是有分教:晉土瓜分,連喪典升、許戌;漢兵勢盛,倏收钜鹿、常山。
後人有詩一首歎詠許戌曰: 許戌人稱虎将材,又能從谏擅聲威。
奈乎勢運方昌漢,獨力難支钜水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