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回 劉靈钜鹿戰許戌
關燈
小
中
大
晉甲子歲,漢元熙元年八月,漢主劉淵以子劉聰為總兵元帥,張賓為謀主,分王彌、劉靈為左右先鋒,将兵進奪钜鹿。
钜鹿守将許戌字應婁,乃谯郡許仲康長孫也,極有勇力,能開五石之弓,善使二丈長槍,重六十斤,尤精騎射,敏有祖風,故此晉朝命他鎮守北邊要郡。
當下探得漢兵犯界,乃聚僚佐商議。
文官知府事劉喬曰:“聞知漢兵甚是雄盛,一戰即克平陽。
今來到此,未可即與交戰,且自深溝高壘,固守城池,以老其鋒銳之氣。
急遣人行文往常山郡,會合各郡協助破賊,連夜具本上洛陽求救,若得常山典公兵來,内外合攻,方可破得那寇。
”許戌依議,亟發使命,即時俱去,一面點兵伺候,選民兵教訓守城。
漢先鋒王彌兵至界上,使細作前往城中打探消息,盡知的實,乃回報言钜鹿總兵許戌有勇無謀,太守劉喬有謀無勇,今去會合常山郡總兵典升,乃梁王駕下大将,亦甚有勇。
王彌聽說,将兵紮下,使其人去報中軍,待至商議而進。
卻說許戌行文至常山郡,守将典升字子高,乃典滿之子,典常孫也,仕進為晉折沖将軍,随梁王,後征齊萬年,升獨守汴梁,有威名,梁王薦其鎮守常山,以為燕冀保障。
及見钜鹿書到乞援,聚會僚屬商議曰:“今钜鹿被胡寇所侵,不可不救,若钜鹿失守,賊兵必至此處。
不如趁今二郡合力,以拒漢兵。
如彼不退,再往朝中請軍馬來添,自然破賊。
”乃使人請太守程杇至衛中,分付副将張牛曰:“汝乃名将子孫,祖張文遠威震三國,今以重任托君,于中須要用心,凡事與程明府商議而行,代吾緊守城池,不可有誤。
”遂将精兵五千,往會許戌。
先使細作持書徑到钜鹿知會。
卻好許戌自在城上督工,修理城郭。
小軍至城下叫曰:“我乃常山總兵典爺使者,有文書來此拜上老爺。
”許戌命開門放入,共回衛所,問曰:“你既典爺所差,文書何在?”使者于貼肉取出文書呈上。
書雲: 昨見手教,雲賊兵侵犯貴郡,吾思比鄰唇齒,非将軍明察念及,恐緻兩誤。
且賊已下平陽,勢似猖矣,必須自審進退,以希萬全。
吾已使張副軍守郡,親帶精兵五千,前來退賊。
将軍亦可将兵一半出城立寨,一半保守城池,莫使賊兵圍逼,進退兩難。
若有兵在外,彼知吾備,不敢輕進,攻城懼吾外合,擊外又恐内出,彼此相應,可以各保無訛,以制賊兵矣。
許戌看書,甚然之,即分兵五千與劉喬保守城池,自将兵士萬人出城紮寨,以備漢兵。
漢元帥劉聰将後軍至前鋒寨中相見,王彌曰:“昨日疊去打探,言晉人守備甚嚴,又有常山郡典升援兵來到,是以未曾進兵。
軍師既到,待吾與劉子通拒住典升、許戌,關繼雄等率兵打城,自然可下矣。
钜鹿城一破,許、典亦成擒矣。
”張賓曰:“此謀亦妙,但兵分則散,三面受敵,救應不暇,恐有差誤。
吾所慮者,他們緊守不出,入朝讨請大兵來此,恐難成功。
今被典升賺出城外,吾必有破敵之計矣。
明日将兵前去,與許戌交戰一陣,便知端的。
諸将官可要用心協力,以成大功。
且許戌不比尋常之将,但能除得此人,晉軍自然破膽,劉喬縱然有謀,钜鹿入吾掌中矣。
”劉聰聽言大喜,即集衆聽令,分付曰:“來日出戰許戌,各宜奮勇向前,無論正副,有能擒斬此人者,封功第一。
軍士肯向前,加升重賞,退後者軍法治之。
”衆皆應諾。
次日,劉聰親自率兵進戰。
許戌聞知,亦引衆出寨。
兩邊排開陣勢。
三通鼓罷,許應婁出馬,生得身長一丈,腰大數圍,巨眼卷胡,額如懸鼓,指漢将揚聲大叫曰:“汝等胡寇叛奴,認得平羌大将谯郡虎侯世胄許應婁将軍否?今我大晉恩威濟美,何乃無知,妄來相犯,頓忘泾陽赦死、左國贈封乎?好好納款退還,免幹重典。
”道猶未了,炮聲大震,漢陣旗開,主帥劉玄明身披金甲,頭戴金盔,蟠花絢彩,纓綴丹朱,擁旋幢寶蓋,騎大宛龍駒,金貔箭飛魚袋挂,虎筋弦彤節弓彎。
并立着軍師大将張孟孫,左右列兩位先鋒,王飛豹雄威糾糾,劉子通銳氣昂昂,關繼雄刀橫偃月,張仲孫矛挺長虹,兩邊黃臣、趙染跻跻跄跄,背後呼延兄弟堂堂凜凜。
聽得許戌之言,即以馬鞭指而罵曰:“魍魉畜生,昔日我漢家天下,被汝三代賊奴阿附曹瞞,暗行篡奪,今又背魏事晉,此等不忠不義之徒,狗彘不如,尚敢于吾前自稱大朝臣子,豈不羞
钜鹿守将許戌字應婁,乃谯郡許仲康長孫也,極有勇力,能開五石之弓,善使二丈長槍,重六十斤,尤精騎射,敏有祖風,故此晉朝命他鎮守北邊要郡。
當下探得漢兵犯界,乃聚僚佐商議。
文官知府事劉喬曰:“聞知漢兵甚是雄盛,一戰即克平陽。
今來到此,未可即與交戰,且自深溝高壘,固守城池,以老其鋒銳之氣。
急遣人行文往常山郡,會合各郡協助破賊,連夜具本上洛陽求救,若得常山典公兵來,内外合攻,方可破得那寇。
”許戌依議,亟發使命,即時俱去,一面點兵伺候,選民兵教訓守城。
漢先鋒王彌兵至界上,使細作前往城中打探消息,盡知的實,乃回報言钜鹿總兵許戌有勇無謀,太守劉喬有謀無勇,今去會合常山郡總兵典升,乃梁王駕下大将,亦甚有勇。
王彌聽說,将兵紮下,使其人去報中軍,待至商議而進。
卻說許戌行文至常山郡,守将典升字子高,乃典滿之子,典常孫也,仕進為晉折沖将軍,随梁王,後征齊萬年,升獨守汴梁,有威名,梁王薦其鎮守常山,以為燕冀保障。
及見钜鹿書到乞援,聚會僚屬商議曰:“今钜鹿被胡寇所侵,不可不救,若钜鹿失守,賊兵必至此處。
不如趁今二郡合力,以拒漢兵。
如彼不退,再往朝中請軍馬來添,自然破賊。
”乃使人請太守程杇至衛中,分付副将張牛曰:“汝乃名将子孫,祖張文遠威震三國,今以重任托君,于中須要用心,凡事與程明府商議而行,代吾緊守城池,不可有誤。
”遂将精兵五千,往會許戌。
先使細作持書徑到钜鹿知會。
卻好許戌自在城上督工,修理城郭。
小軍至城下叫曰:“我乃常山總兵典爺使者,有文書來此拜上老爺。
”許戌命開門放入,共回衛所,問曰:“你既典爺所差,文書何在?”使者于貼肉取出文書呈上。
書雲: 昨見手教,雲賊兵侵犯貴郡,吾思比鄰唇齒,非将軍明察念及,恐緻兩誤。
且賊已下平陽,勢似猖矣,必須自審進退,以希萬全。
吾已使張副軍守郡,親帶精兵五千,前來退賊。
将軍亦可将兵一半出城立寨,一半保守城池,莫使賊兵圍逼,進退兩難。
若有兵在外,彼知吾備,不敢輕進,攻城懼吾外合,擊外又恐内出,彼此相應,可以各保無訛,以制賊兵矣。
許戌看書,甚然之,即分兵五千與劉喬保守城池,自将兵士萬人出城紮寨,以備漢兵。
漢元帥劉聰将後軍至前鋒寨中相見,王彌曰:“昨日疊去打探,言晉人守備甚嚴,又有常山郡典升援兵來到,是以未曾進兵。
軍師既到,待吾與劉子通拒住典升、許戌,關繼雄等率兵打城,自然可下矣。
钜鹿城一破,許、典亦成擒矣。
”張賓曰:“此謀亦妙,但兵分則散,三面受敵,救應不暇,恐有差誤。
吾所慮者,他們緊守不出,入朝讨請大兵來此,恐難成功。
今被典升賺出城外,吾必有破敵之計矣。
明日将兵前去,與許戌交戰一陣,便知端的。
諸将官可要用心協力,以成大功。
且許戌不比尋常之将,但能除得此人,晉軍自然破膽,劉喬縱然有謀,钜鹿入吾掌中矣。
”劉聰聽言大喜,即集衆聽令,分付曰:“來日出戰許戌,各宜奮勇向前,無論正副,有能擒斬此人者,封功第一。
軍士肯向前,加升重賞,退後者軍法治之。
”衆皆應諾。
次日,劉聰親自率兵進戰。
許戌聞知,亦引衆出寨。
兩邊排開陣勢。
三通鼓罷,許應婁出馬,生得身長一丈,腰大數圍,巨眼卷胡,額如懸鼓,指漢将揚聲大叫曰:“汝等胡寇叛奴,認得平羌大将谯郡虎侯世胄許應婁将軍否?今我大晉恩威濟美,何乃無知,妄來相犯,頓忘泾陽赦死、左國贈封乎?好好納款退還,免幹重典。
”道猶未了,炮聲大震,漢陣旗開,主帥劉玄明身披金甲,頭戴金盔,蟠花絢彩,纓綴丹朱,擁旋幢寶蓋,騎大宛龍駒,金貔箭飛魚袋挂,虎筋弦彤節弓彎。
并立着軍師大将張孟孫,左右列兩位先鋒,王飛豹雄威糾糾,劉子通銳氣昂昂,關繼雄刀橫偃月,張仲孫矛挺長虹,兩邊黃臣、趙染跻跻跄跄,背後呼延兄弟堂堂凜凜。
聽得許戌之言,即以馬鞭指而罵曰:“魍魉畜生,昔日我漢家天下,被汝三代賊奴阿附曹瞞,暗行篡奪,今又背魏事晉,此等不忠不義之徒,狗彘不如,尚敢于吾前自稱大朝臣子,豈不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