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晉武帝興兵伐吳
關燈
小
中
大
書諸葛靓、禦史大夫薛瑩、郭連、左司馬滕攸等,大集文武于便殿,議退晉兵之策。
張悌曰:“今晉兵分道而出,未易即退,必須大發精兵,亦分數路,星夜而往,拒住險要,方可保守武昌諸處不失。
上流苟不急守,倘一為其所據,乘水暴風,便順流而下,其勢不可止遏矣,建康豈不危乎?”吳主依議,命鎮西将軍孫惋、水軍都督留慮、振威将軍譚鸾、張觀、薛瑩為監軍,帥兵十萬,敵司馬伷之兵;使平寇将軍張蒙、西陵守将張政、武昌監劉憲、宜都總備雷譚等,統兵十萬,以敵杜預;再命總帥孫歆,以大将伍延為先鋒,張鹹、張遵、蔡珪、蔡敏等統兵八萬,以敵王渾。
歆得命,星夜領兵徑到橫江,布紮營壘,分守要害,其馀隘口,皆築小城以守之。
晉前鋒将探得,報與中軍元帥王渾知道,言吳兵守住各處險隘,難以即進,且宜紮定,計議而行。
王渾依允。
次日,親往吳兵寨所,憑高觀望。
周匝看遍,回至營中,喚先鋒應詹分付曰:“來日你可引兵五千,去攻吳寨。
他若不出戰時,可将襄陽大炮并火箭攻具打入他寨,吳兵被吾惱激,必然奮勇殺出,你可隻望本寨而走,我自有計。
”應詹領命而去。
渾又喚前将軍劉厲、後将軍祖始、右将軍徐嗣、左将軍楊肇四将,帶領精兵二萬,往中路上兩旁埋伏;再令護軍王戎帶夏祥引兵二千,伏于寨外左側;驸馬都尉王濟帶邵凱引兵二千,伏于寨外右側,以備接應;監軍衛瓘領兵三百,伏于高阜之處,但看吳兵追入埋伏之處,即放動号炮,豎起紅旗,四下伏兵齊出。
分付已畢,次早各去打點。
先鋒應詹領兵直扣吳寨前攻打。
吳元帥孫歆見了,傳令分付衆軍将曰:“晉兵初到,銳氣正盛,且未可與戰,隻宜守住各處險要,不容此兵過江,便為上策。
”衆将士得令,各各守住寨壁,任其攻擊,隻是不出。
挨至日午,應詹見攻不動,乃令架起大炮數個,一齊點着,就如天崩雷震一般,聲聞數十裡,火箭流星似發,一齊打入寨中。
吳之兵衆驚惶亂竄,諸将喝令守住,不得妄動擾亂軍心。
禦虜将軍張鹹、橫沖将軍張遵見其攻極,乃入禀孫歆曰:“今晉兵因見吾等不戰,故此發極,是欲激吾出兵耳。
以吾二人之見,待晉兵至晚欲退之時,兵力将疲,衆心必懈,那時一齊突出擊之,定獲勝矣。
”歆曰:“此正以逸待勞之計,即宜行之。
”三人計議已定,傳令先鋒伍延居中,張鹹在左,張遵在右,蔡珪、蔡敏領兵接應,隻待晉兵退動,即便殺出。
各各嚴裝飽食齊整。
時将及申,隻見晉兵旗腳望西而動,兵士皆起,一齊退去,應詹親自在後。
忽聽得吳寨之中一聲炮響,伍延領兵沖出,迫馬當先,應詹慌忙接戰,未及五合,張鹹、張遵分左右兩路殺出。
應詹看見,将計就計,揮兵望本陣而走。
吳将不舍,随後趕去。
衛瓘在高阜上,見其追入伏所,一聲炮響,紅旗便起,隻聽得喊殺連天,伏兵四出,吳兵急退。
後面劉厲、徐嗣截斷去路,伍延、張鹹向前沖殺,又被晉将楊肇、祖始逼至。
吳将隻得且戰。
看看至晚,王戎、王濟率兩枝接應兵馬圍殺而來,吳兵心慌,沖突不出。
張遵奮勇當先,劉厲拍馬截住,戰未十合,楊肇挺槍又到,從旁殺入。
張遵兩頭受敵,遮攔不疊,被刺落馬,應詹一刀砍下其首。
張鹹驚懼,帶馬撞陣而走。
楊肇看見,随後追趕。
正将隔遠,又被徐嗣前面阻住,鹹乃回身與楊肇接戰。
方才交手,徐嗣從背後殺到,鹹慌回頭顧戰,早被楊肇觑空,一槍挑于馬下,急欲掙起,徐嗣向前又是一槍,可憐張鹹、張遵二将俱被殺死。
吳将伍延乘勢沖出,吳兵大敗,十停之中去其七八。
急欲殺回本營,已被王渾、衛瓘、王濟等圍住攻打。
蔡敏拼命抵住,晉将楊肇、劉厲等四員趕伍延不見,一齊擁至。
蔡敏退入寨中,與蔡珪二人,隻得保護孫歆走出寨後,向南望樂鄉郡而去。
走至五更,卻好伍延也引敗殘人馬尋到,合作一處而行,曉夜不敢少歇。
看看日暮,孫歆傳令:“人困馬乏,聊少停息,再作區處。
”方才駐馬,忽聽得炮聲大震,鼓角齊鳴,滾出一彪人馬截住
張悌曰:“今晉兵分道而出,未易即退,必須大發精兵,亦分數路,星夜而往,拒住險要,方可保守武昌諸處不失。
上流苟不急守,倘一為其所據,乘水暴風,便順流而下,其勢不可止遏矣,建康豈不危乎?”吳主依議,命鎮西将軍孫惋、水軍都督留慮、振威将軍譚鸾、張觀、薛瑩為監軍,帥兵十萬,敵司馬伷之兵;使平寇将軍張蒙、西陵守将張政、武昌監劉憲、宜都總備雷譚等,統兵十萬,以敵杜預;再命總帥孫歆,以大将伍延為先鋒,張鹹、張遵、蔡珪、蔡敏等統兵八萬,以敵王渾。
歆得命,星夜領兵徑到橫江,布紮營壘,分守要害,其馀隘口,皆築小城以守之。
晉前鋒将探得,報與中軍元帥王渾知道,言吳兵守住各處險隘,難以即進,且宜紮定,計議而行。
王渾依允。
次日,親往吳兵寨所,憑高觀望。
周匝看遍,回至營中,喚先鋒應詹分付曰:“來日你可引兵五千,去攻吳寨。
他若不出戰時,可将襄陽大炮并火箭攻具打入他寨,吳兵被吾惱激,必然奮勇殺出,你可隻望本寨而走,我自有計。
”應詹領命而去。
渾又喚前将軍劉厲、後将軍祖始、右将軍徐嗣、左将軍楊肇四将,帶領精兵二萬,往中路上兩旁埋伏;再令護軍王戎帶夏祥引兵二千,伏于寨外左側;驸馬都尉王濟帶邵凱引兵二千,伏于寨外右側,以備接應;監軍衛瓘領兵三百,伏于高阜之處,但看吳兵追入埋伏之處,即放動号炮,豎起紅旗,四下伏兵齊出。
分付已畢,次早各去打點。
先鋒應詹領兵直扣吳寨前攻打。
吳元帥孫歆見了,傳令分付衆軍将曰:“晉兵初到,銳氣正盛,且未可與戰,隻宜守住各處險要,不容此兵過江,便為上策。
”衆将士得令,各各守住寨壁,任其攻擊,隻是不出。
挨至日午,應詹見攻不動,乃令架起大炮數個,一齊點着,就如天崩雷震一般,聲聞數十裡,火箭流星似發,一齊打入寨中。
吳之兵衆驚惶亂竄,諸将喝令守住,不得妄動擾亂軍心。
禦虜将軍張鹹、橫沖将軍張遵見其攻極,乃入禀孫歆曰:“今晉兵因見吾等不戰,故此發極,是欲激吾出兵耳。
以吾二人之見,待晉兵至晚欲退之時,兵力将疲,衆心必懈,那時一齊突出擊之,定獲勝矣。
”歆曰:“此正以逸待勞之計,即宜行之。
”三人計議已定,傳令先鋒伍延居中,張鹹在左,張遵在右,蔡珪、蔡敏領兵接應,隻待晉兵退動,即便殺出。
各各嚴裝飽食齊整。
時将及申,隻見晉兵旗腳望西而動,兵士皆起,一齊退去,應詹親自在後。
忽聽得吳寨之中一聲炮響,伍延領兵沖出,迫馬當先,應詹慌忙接戰,未及五合,張鹹、張遵分左右兩路殺出。
應詹看見,将計就計,揮兵望本陣而走。
吳将不舍,随後趕去。
衛瓘在高阜上,見其追入伏所,一聲炮響,紅旗便起,隻聽得喊殺連天,伏兵四出,吳兵急退。
後面劉厲、徐嗣截斷去路,伍延、張鹹向前沖殺,又被晉将楊肇、祖始逼至。
吳将隻得且戰。
看看至晚,王戎、王濟率兩枝接應兵馬圍殺而來,吳兵心慌,沖突不出。
張遵奮勇當先,劉厲拍馬截住,戰未十合,楊肇挺槍又到,從旁殺入。
張遵兩頭受敵,遮攔不疊,被刺落馬,應詹一刀砍下其首。
張鹹驚懼,帶馬撞陣而走。
楊肇看見,随後追趕。
正将隔遠,又被徐嗣前面阻住,鹹乃回身與楊肇接戰。
方才交手,徐嗣從背後殺到,鹹慌回頭顧戰,早被楊肇觑空,一槍挑于馬下,急欲掙起,徐嗣向前又是一槍,可憐張鹹、張遵二将俱被殺死。
吳将伍延乘勢沖出,吳兵大敗,十停之中去其七八。
急欲殺回本營,已被王渾、衛瓘、王濟等圍住攻打。
蔡敏拼命抵住,晉将楊肇、劉厲等四員趕伍延不見,一齊擁至。
蔡敏退入寨中,與蔡珪二人,隻得保護孫歆走出寨後,向南望樂鄉郡而去。
走至五更,卻好伍延也引敗殘人馬尋到,合作一處而行,曉夜不敢少歇。
看看日暮,孫歆傳令:“人困馬乏,聊少停息,再作區處。
”方才駐馬,忽聽得炮聲大震,鼓角齊鳴,滾出一彪人馬截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