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回 嶽飛兩戰破李成
關燈
小
中
大
生擒馬上。
徐慶、嶽雲一支鐵騎兵從橫沖出,将金陣分作兩截,前後各不能相顧,大敗四散而走。
宋軍喊聲追殺,李成、劉合孛堇抵敵不住,拚死殺奔橫林,被張憲、牛臯抄出,又殺一陣,金兵死者不可勝數。
李成、劉合孛堇正走間,兩下伏兵齊起,金鼓喧天,大叫:“虜賊早早納降!”劉合孛堇、李成驚慌無措,棄了坐下馬,爬山逃走,降其番兵無數。
嶽飛鳴金收軍,克複鄧州。
襄、漢悉平,川、陝路道方得進通貢稅。
差人赍本報奏行在。
此時高宗駕至平江府,聞嶽飛捷音,龍顔大喜,謂樞密胡松年曰:“朕雖素知嶽飛行兵最有紀律,猶不知能如此料敵。
”松年對曰:“隻因行兵有紀律,然後可以破敵。
三軍懼我者必赢,畏敵者必敗,古有是言也。
”帝乃遣内侍赍銀合茶藥賞嶽飛,并給賞軍士銀兩币帛,及賜禦劄,催促嶽飛提兵東下,解廬州圍。
诏曰:敕嶽飛:近來淮上探報緊急,朕甚憂之,已降指揮督卿全軍東下。
卿夙有憂國愛君之心,可即日引道兼程前來。
朕非卿到終不安心,卿宜悉之。
故敕。
十一月十七日付嶽飛。
嶽飛承诏,領兵迳到廬州。
虜将烏撒孛堇催督二萬番兵,正在攻擊城池,聽得嶽飛統人馬來到,即列開寨壁而待。
嶽飛先遣牛臯領數百騎悄出陣前,以精忠旗豎起,大喊“虜賊有強者,早出對敵!”金兵見精忠繡旗展開,大驚不戰而退。
嶽飛看見陣動,謂衆将曰:“虜情多狡,乘其人無鬥志,可以追之,明早不敢來也。
若縱其去,明日複來,又費力矣。
”牛臯得令,與張憲、董先引鐵騎追殺。
金兵大敗,自相蹂踏踐死及斬首者約有數千人,奪獲馬匹兵器無數。
嶽飛兵勢大震,遂解廬州圍。
嶽飛奏:“襄陽等六郡人戶阙牛糧,乞陛下量給官錢。
其欠官私錢帛者,悉免之。
自金兵殘破後,百姓流離失所,各散為盜者,處處如是。
聖明可頒诏,着令州府縣官至誠招撫。
朝廷以其多得流亡者,優之以重賞。
庶使黎民得以就業,盜賊亦可屏息也。
”高宗允奏,升嶽飛清遠軍節度使,湖北洛、荊、襄、潭州制置使,神武後軍都統制;封武昌縣開國子。
差内侍赍禦劄到軍前撫問嶽飛。
诏曰:敕嶽飛:卿義勇之氣,震怒無前。
長驅濟江,威聲遠暢。
宜奮揚于我武,務深得于敵情。
既見可乘之機,即為搗虛之計。
眷茲忠略,豈非朕言?深念勤勞,往加撫問。
故敕。
十二月二十付嶽飛。
嶽飛接诏謝恩,不在話下。
卻說金師聶兒孛堇戰敗于韓世忠,渡淮北歸。
時撻懶兵屯泗州,兀朮屯竹?鎮,被世忠阻扼。
兀朮會撻懶,遣人以書币見世忠約戰。
世忠得兀朮約戰檄書,與衆将議曰:“兀朮雖屢挫,其人骁勇,亦勁敵也。
彼衆本不利于水戰,是以不能取勝。
今欺我衆寡莫敵,長驅欲出鎮江,為中國深寇。
爾諸将各宜謹慎,把截江口險要去處,金人決難以濟。
”衆将曰:“宣撫軍令,誰敢怠慢!”世忠又喚過麾下王愈及兩伶人謂之曰:“兀朮常先禮而後兵,吾付爾三人黃橘、苦茗答之。
若見兀朮,且言張樞密督兵鎮江,未暇以其情勞慰。
”王愈與兩伶人辭世忠,迳至兀朮軍中,呈上黃橘、苦茗,具知張樞密留鎮江視師鎮撫,未有盛禮報謝。
兀朮聞張浚在鎮江調兵,謂來人曰:“張樞密谪貶嶺南,何得乃在此?”王愈于袖中取出張浚所下文書示之。
兀朮變色,着令王愈等回,與部下議曰:“韓世忠機變百出,張樞密親臨鎮江,吾此一回必不利矣。
莫若退師歸金國,另作良圖。
”即令體探虛實起行。
徐慶、嶽雲一支鐵騎兵從橫沖出,将金陣分作兩截,前後各不能相顧,大敗四散而走。
宋軍喊聲追殺,李成、劉合孛堇抵敵不住,拚死殺奔橫林,被張憲、牛臯抄出,又殺一陣,金兵死者不可勝數。
李成、劉合孛堇正走間,兩下伏兵齊起,金鼓喧天,大叫:“虜賊早早納降!”劉合孛堇、李成驚慌無措,棄了坐下馬,爬山逃走,降其番兵無數。
嶽飛鳴金收軍,克複鄧州。
襄、漢悉平,川、陝路道方得進通貢稅。
差人赍本報奏行在。
此時高宗駕至平江府,聞嶽飛捷音,龍顔大喜,謂樞密胡松年曰:“朕雖素知嶽飛行兵最有紀律,猶不知能如此料敵。
”松年對曰:“隻因行兵有紀律,然後可以破敵。
三軍懼我者必赢,畏敵者必敗,古有是言也。
”帝乃遣内侍赍銀合茶藥賞嶽飛,并給賞軍士銀兩币帛,及賜禦劄,催促嶽飛提兵東下,解廬州圍。
诏曰:敕嶽飛:近來淮上探報緊急,朕甚憂之,已降指揮督卿全軍東下。
卿夙有憂國愛君之心,可即日引道兼程前來。
朕非卿到終不安心,卿宜悉之。
故敕。
十一月十七日付嶽飛。
嶽飛承诏,領兵迳到廬州。
虜将烏撒孛堇催督二萬番兵,正在攻擊城池,聽得嶽飛統人馬來到,即列開寨壁而待。
嶽飛先遣牛臯領數百騎悄出陣前,以精忠旗豎起,大喊“虜賊有強者,早出對敵!”金兵見精忠繡旗展開,大驚不戰而退。
嶽飛看見陣動,謂衆将曰:“虜情多狡,乘其人無鬥志,可以追之,明早不敢來也。
若縱其去,明日複來,又費力矣。
”牛臯得令,與張憲、董先引鐵騎追殺。
金兵大敗,自相蹂踏踐死及斬首者約有數千人,奪獲馬匹兵器無數。
嶽飛兵勢大震,遂解廬州圍。
嶽飛奏:“襄陽等六郡人戶阙牛糧,乞陛下量給官錢。
其欠官私錢帛者,悉免之。
自金兵殘破後,百姓流離失所,各散為盜者,處處如是。
聖明可頒诏,着令州府縣官至誠招撫。
朝廷以其多得流亡者,優之以重賞。
庶使黎民得以就業,盜賊亦可屏息也。
”高宗允奏,升嶽飛清遠軍節度使,湖北洛、荊、襄、潭州制置使,神武後軍都統制;封武昌縣開國子。
差内侍赍禦劄到軍前撫問嶽飛。
诏曰:敕嶽飛:卿義勇之氣,震怒無前。
長驅濟江,威聲遠暢。
宜奮揚于我武,務深得于敵情。
既見可乘之機,即為搗虛之計。
眷茲忠略,豈非朕言?深念勤勞,往加撫問。
故敕。
十二月二十付嶽飛。
嶽飛接诏謝恩,不在話下。
卻說金師聶兒孛堇戰敗于韓世忠,渡淮北歸。
時撻懶兵屯泗州,兀朮屯竹?鎮,被世忠阻扼。
兀朮會撻懶,遣人以書币見世忠約戰。
世忠得兀朮約戰檄書,與衆将議曰:“兀朮雖屢挫,其人骁勇,亦勁敵也。
彼衆本不利于水戰,是以不能取勝。
今欺我衆寡莫敵,長驅欲出鎮江,為中國深寇。
爾諸将各宜謹慎,把截江口險要去處,金人決難以濟。
”衆将曰:“宣撫軍令,誰敢怠慢!”世忠又喚過麾下王愈及兩伶人謂之曰:“兀朮常先禮而後兵,吾付爾三人黃橘、苦茗答之。
若見兀朮,且言張樞密督兵鎮江,未暇以其情勞慰。
”王愈與兩伶人辭世忠,迳至兀朮軍中,呈上黃橘、苦茗,具知張樞密留鎮江視師鎮撫,未有盛禮報謝。
兀朮聞張浚在鎮江調兵,謂來人曰:“張樞密谪貶嶺南,何得乃在此?”王愈于袖中取出張浚所下文書示之。
兀朮變色,着令王愈等回,與部下議曰:“韓世忠機變百出,張樞密親臨鎮江,吾此一回必不利矣。
莫若退師歸金國,另作良圖。
”即令體探虛實起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