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回失名城楊師戰敗興大獄羅氏蒙嫌

關燈
卻說民國十一年,除卻北方的奉直大戰,和南方的陳炯明叛變以外,四川也正在槍林彈雨之中。

    逐回寫來,令人目迷神眩,得此總束,精神百倍。

    這時四川督軍兼省隊劉湘,已經通電辭職,所有軍民政務,交由他部下王陵基、向楚成兩人代拆代行。

    至于他所以辭職的緣因,大概是由劉成勳逼迫之故。

    此時四川有實力的軍閥,除出劉湘以外,還有川軍第一軍軍長但懋辛,第二軍軍長楊森,第三軍軍長劉成勳,都勢力很強,而尤以劉成勳的實力最為雄厚。

    如鄧錫侯、賴心輝、田頌堯、劉斌等都聽他指揮的。

    在本年七月初,楊森與但懋辛,又因防地沖突,發生意見。

    楊森自恃勢力較強,竟率兵進迫忠州。

    忠州原是但懋辛的防地,見楊森大軍臨境,少不得派兵迎敵。

    無奈楊森兵多械精,但懋辛如何抵敵得住?隻支持了一天,便敗退梁山。

    那梁山是一個小縣,在忠州的西北,地當群山之中,形勢尚屬險要。

    但懋辛退到梁山,當時便召集部下,開緊急軍事會議,商議應付之策。

    部下軍官齊聲道:“梁山地勢險要,進攻不易,我們願竭死力應戰。

    ”但懋辛道:“現在我軍兵少械缺,饷彈不繼,決難持久,不如暫退綏定,一面電成都代表聯絡劉成勳,協同對楊,方能計出萬全。

    如其困守梁山,再打一敗仗,那就不可收拾了。

    ”部下各軍官聽得有理,便立即開拔,退到綏定,一面電知成都代表,向劉成勳接洽一切。

     劉成勳本來也怕楊森勢力日漸膨脹,很想驅除他離開四川,無奈一時沒有機會,隻得隐忍。

    這時聽說楊、但開戰,第一軍戰敗,立刻召集賴心輝、鄧錫侯一班人,商議道:“楊森若戰敗但懋辛,又得了忠州、萬縣等地方,勢力益強,将來難免侵略我們,不如乘此時機,幫助但懋辛,攻擊重慶、泸州,使他首尾不能救應,一則使但懋辛感激,此後可以收為我用,二則可以乘勢占領重慶、泸州等地,也可多一籌饷之地,軍閥争地以戰之目的,不過如此而已,彼輩豈能知大義哉?三則去了腹心之患。

    ”衆人一緻贊成,正待發電讨楊,恰好但懋辛的代表前來,接洽請救。

    劉成勳大喜,虛己接納,十分優待。

    當由一三兩軍,共推劉成勳為川軍總司令,讨伐楊森。

    劉成勳即日就職,分派鄧錫侯、賴心輝、田頌堯、劉斌各軍,往攻重慶、泸州各地,一面電知但懋辛。

     此時但懋辛已退到遂甯,得到這個消息,便南下進攻泸州。

    楊森聽說劉、但聯軍來戰,不敢輕敵,在永川、泸州等處,嚴密防守。

    但懋辛一則報仇心切,二則得了劉成勳所脅饷彈,軍勢頓壯,三則楊森兵力已分,反成了此衆彼寡,因此激戰了幾次,楊軍節節敗退,竟被但軍占了泸州。

    楊森便集中兵力,在永川壁山一方面,并力攻擊劉成勳的軍隊。

    劉軍方面的前敵總指揮鄧錫侯,是第三軍中最善戰鬥的師長,本不難一鼓擊敗楊森,卻因楊森把所有的兵力,大部都在這裡,拚命的抵禦,所以激戰了幾次,都不曾得手。

     鄧錫侯焦躁,思得一計,自己向壁山敵陣,猛撲了兩次,卻急忙退守銅梁去了。

    楊森隻道他要渡嘉陵江,取包抄的戰略,便分兵防守這一面。

    隔日果然探報第一軍渡江的很多,楊森急忙把壁山的兵力,調到青木關,一方面卻把永川方面的軍隊,退到來鳳驿,使戰線縮短,以便救應壁山,不料第三軍渡嘉陵江的,不過一部分,大部還在全德場,得了調救青木關、麻柳坪一帶的消息,便乘勝襲擊。

    楊軍防守人少,又不曾預備,支持不住,立刻潰退。

    等來鳳驿的救兵來時,鄧錫侯早已占了壁山。

     在永川一方面的第三軍,是賴心輝所部的隊伍,得了鄧錫侯的約會,也乘勢猛攻。

    楊森這時,先得了壁山不守的消息,此時又得了這方面的報告,便又傳令來鳳驿的軍隊,退守白市,以便互相救應。

     但懋辛自得了泸州後,随即進兵占領合江、江津、綦江等處,這時又下了南川,正待向涪州進攻。

    楊森恐怕後路有失,急忙分兵去救涪州。

    重慶方面的兵力,愈加薄弱,鄧錫侯、賴心輝等乘勢猛攻,楊森大敗,退守忠州,連防守涪州的軍隊,也受了影響,連夜退到石砫去了。

    鄧錫侯等得了重慶以後,立即領兵追擊,探報田頌堯克了大竹,劉斌攻克東鄉,前進更猛。

    楊森見忠州已在包圍之中,知道難守,便又放棄陣地,退守萬縣。

    但懋辛得了石砫,并不休息,立刻前進,在塗井渡江,進撲萬縣,一、二兩軍又在懷渡開火,一方是累敗之卒,一方仗戰勝之威,隻支持了半天,二軍楊森所部,便大敗而退。

    但懋辛乘勢進攻,占了萬縣,第三軍的大隊,也陸續到來。

    休息了幾天,又繼續前進,和楊森的軍隊在廟基灘開火。

    楊森此時已存背城借一之心,所以勉勵部下,努力死戰,絕不退卻。

    雙方激戰了幾夜,終究衆寡勢異,漸漸抵擋不住。

    一、三兩軍乘勢猛撲,楊森頓時大敗,士兵紛紛潰散,一部退至湖北施南一帶,楊森自己逃到宜昌,向長江上遊總司令孫傳芳要求收編。

    孫傳芳不敢專擅,電詢吳佩孚的意見。

    吳佩孚正因勝了奉天,陳炯明又逼走了中山,在那裡做武力統一的迷夢,吳佩孚武力統一的迷夢,确由此時起。

    得了這消息,自然極願收留楊森,為自己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