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七回三軍艦背義離黃浦陸戰隊附逆陷長洲
關燈
小
中
大
知其二。
我們如往西江,必須經過牛山、魚珠各炮台,更兼三大艦駐在沙路港口,監視我們各艦行動,便算我們能夠沖過牛山、魚珠,三大艦也必阻止我們通過,到那時我們反而進退兩難了。
所以我們這時除出襲取車歪炮台,駛入省河一個計劃之外,更沒有别的妥當方法了。
”衆人聽了,方才恍然,盡皆拜服。
于是中山率領永豐、楚豫、豫章、廣玉、寶璧各艦,由海心岡開到三山江口,已經天色微明,各艦先向車歪炮台粵軍的陣地。
粵軍發炮還擊。
當時艦隊炮少,粵軍布置既密,大炮又多,各艦長雖然進攻,而甚為惶恐,進退莫決。
中山奮然曰:“民國存亡,在此一舉,今日之事,有進無退。
”意氣振山嶽。
說完,即令座艦先進,再令各艦繼續往前奮勇沖突。
不料艦隊剛到炮台附近,粵軍預先布置在那裡的兩營野炮隊,立即炮彈齊發,向艦隊注射。
艦隊猛攻多時,終因陸上的部隊太少,隻攻克東廊一岸。
各艦通過時,都受微傷,隻有座艦,連中六彈,受傷最重。
士兵死傷更多,不能久持,隻得直開到白鵝潭,準備召集各艦,以圖再舉。
恰好又有永翔、同安各艦來附義讨逆,中山甚喜。
當時商人恐怕在此開戰,頗生恐慌。
稅務司夏竹和西人惠爾來見中山,相見畢,夏竹先問道:“總統來此,是否避難?”中山正容道:“我是中華民國的總統,此地是中華民國的領土,我當然可以自由往來,怎麼說是避難?心能持重,語自得體。
你說的什麼話,真使我絲毫不懂了。
”題目正大。
夏竹支吾道:“并非多問,因此地是通商港,接近沙面,惟恐一旦發生戰事,牽動外國戰艦,發生交涉,所以我請總統不如暫時離開廣州,可以不使商業發生影響。
”此輩但知奉承資本家、帝國主義耳,他何所知!中山怫然道:“這話是你所應說的嗎?我生平隻知公理和正義,不畏強權,不服暴力,決不怕無理的幹涉的。
”剛和夏竹卑鄙的心理相反。
夏竹默然。
惠爾在旁看了,不覺肅然起敬道:“總統真中國人中之愛國奇男子,誰說中國沒有人才呢!我今日才見總統的大無畏精神咧。
”真心佩服。
夏竹聽了這話,更覺慚愧,便和惠爾一同緻敬而退。
兩人去後,又有海軍總長湯廷光來信,請求準予調解。
中山當時便寫了一封回信,大略說道: 專制時代,君主尚能死社稷,今日共和國家,總統死民國,分所應爾。
如叛徒果有悔禍之心,則和平解決,吾亦所願也。
第二天,中山正在慰勞海軍将士,忽接湯廷光送來議和條件,完全以敵體相視,并以次日十二點鐘為限。
中山毅然令秘書起草,複絕調停。
信内有最扼要的幾句話道: 葉逆等如無悔過痛改的誠意,即如來函所稱,準以明日十二時為限可也。
各士兵聽了這事,十分憤激,争着要見中山,情願出死力讨賊。
中山慰谕道:“昨天各艦通過車歪炮台時,忠勇奮發,殊堪嘉尚。
中國海軍,如都能夠象昨天那樣勇往直前,殺敵緻果,則前途實有無窮希望。
現在雖在危迫之中,還能如此勇敢向義,叛逆之徒,必然被我們讨平,不過時間問題。
諸君何必急急于一戰咧。
”能使軍人如此,先生之德行,豈易多見?各兵士始含憤而退。
此時又有水上警察廳所轄的廣亨、廣貞兩艦,前來效順。
不料開到車歪炮台附近,被粵軍炮火截住,兩艦抵抗了幾個鐘頭,因艦力薄弱,不能通過,隻得和東廊附近陸上的各部隊,一齊退到江門。
中山得了這消息,正和幕僚談論贊歎,忽然汪精衛來見,中山問他有什麼事?精衛道:“剛才得到一個确實的消息,據說叛軍在韶關大敗,我滇軍确已占領芙蓉山、帽子峰等要害,推進甚速,所向無敵。
……”精衛剛想說下去,忽然張俠夫匆匆進來說道:“奇怪之至!剛來附義的永翔艦,不知如何,又升火要離開這裡了。
又不先來禀白一聲,不知是何道理?”精衛道:“我剛進來時,聽說是溫司令來召他去的,不知道是否确實?”張俠夫道:“我們該截留住他,别讓他離開為是。
”中山道:“他既稱有溫總司令的命令,且由他去罷,不必阻當。
”先生一味從容。
又回顧精衛道:“你且說你韶關的消息。
”精衛道:“我軍的飛機隊,聽說也已經飛過韶關,在馬霸、河頭等地方抛擲炸彈,命中的很多。
現在省城叛黨,都有遁逃的現象,韶關大概指日便可被我軍克複了。
” 正是: 歲寒方知松柏勁,世平安識忠臣心。
未知此說究竟可靠與否,且看下回分解。
---------- 智者每流于刻,仁者恒失之愚。
中山處事,果敢敏決,待物尤極寬仁,而待物寬仁之中,又常含智計,而果敢敏決之中,亦常含寬仁,如言不究葉、李已往之罪,智計也,而有寬仁在焉,其不泥永翔之行,與含容溫樹德,不欲士兵拒之,寬仁也,而有智計在焉。
讀者苟能細細繹之,則雖不能親炙中山,而其兼有智仁勇之偉大人格,亦可于想象中得之矣。
我們如往西江,必須經過牛山、魚珠各炮台,更兼三大艦駐在沙路港口,監視我們各艦行動,便算我們能夠沖過牛山、魚珠,三大艦也必阻止我們通過,到那時我們反而進退兩難了。
所以我們這時除出襲取車歪炮台,駛入省河一個計劃之外,更沒有别的妥當方法了。
”衆人聽了,方才恍然,盡皆拜服。
于是中山率領永豐、楚豫、豫章、廣玉、寶璧各艦,由海心岡開到三山江口,已經天色微明,各艦先向車歪炮台粵軍的陣地。
粵軍發炮還擊。
當時艦隊炮少,粵軍布置既密,大炮又多,各艦長雖然進攻,而甚為惶恐,進退莫決。
中山奮然曰:“民國存亡,在此一舉,今日之事,有進無退。
”意氣振山嶽。
說完,即令座艦先進,再令各艦繼續往前奮勇沖突。
不料艦隊剛到炮台附近,粵軍預先布置在那裡的兩營野炮隊,立即炮彈齊發,向艦隊注射。
艦隊猛攻多時,終因陸上的部隊太少,隻攻克東廊一岸。
各艦通過時,都受微傷,隻有座艦,連中六彈,受傷最重。
士兵死傷更多,不能久持,隻得直開到白鵝潭,準備召集各艦,以圖再舉。
恰好又有永翔、同安各艦來附義讨逆,中山甚喜。
當時商人恐怕在此開戰,頗生恐慌。
稅務司夏竹和西人惠爾來見中山,相見畢,夏竹先問道:“總統來此,是否避難?”中山正容道:“我是中華民國的總統,此地是中華民國的領土,我當然可以自由往來,怎麼說是避難?心能持重,語自得體。
你說的什麼話,真使我絲毫不懂了。
”題目正大。
夏竹支吾道:“并非多問,因此地是通商港,接近沙面,惟恐一旦發生戰事,牽動外國戰艦,發生交涉,所以我請總統不如暫時離開廣州,可以不使商業發生影響。
”此輩但知奉承資本家、帝國主義耳,他何所知!中山怫然道:“這話是你所應說的嗎?我生平隻知公理和正義,不畏強權,不服暴力,決不怕無理的幹涉的。
”剛和夏竹卑鄙的心理相反。
夏竹默然。
惠爾在旁看了,不覺肅然起敬道:“總統真中國人中之愛國奇男子,誰說中國沒有人才呢!我今日才見總統的大無畏精神咧。
”真心佩服。
夏竹聽了這話,更覺慚愧,便和惠爾一同緻敬而退。
兩人去後,又有海軍總長湯廷光來信,請求準予調解。
中山當時便寫了一封回信,大略說道: 專制時代,君主尚能死社稷,今日共和國家,總統死民國,分所應爾。
如叛徒果有悔禍之心,則和平解決,吾亦所願也。
第二天,中山正在慰勞海軍将士,忽接湯廷光送來議和條件,完全以敵體相視,并以次日十二點鐘為限。
中山毅然令秘書起草,複絕調停。
信内有最扼要的幾句話道: 葉逆等如無悔過痛改的誠意,即如來函所稱,準以明日十二時為限可也。
各士兵聽了這事,十分憤激,争着要見中山,情願出死力讨賊。
中山慰谕道:“昨天各艦通過車歪炮台時,忠勇奮發,殊堪嘉尚。
中國海軍,如都能夠象昨天那樣勇往直前,殺敵緻果,則前途實有無窮希望。
現在雖在危迫之中,還能如此勇敢向義,叛逆之徒,必然被我們讨平,不過時間問題。
諸君何必急急于一戰咧。
”能使軍人如此,先生之德行,豈易多見?各兵士始含憤而退。
此時又有水上警察廳所轄的廣亨、廣貞兩艦,前來效順。
不料開到車歪炮台附近,被粵軍炮火截住,兩艦抵抗了幾個鐘頭,因艦力薄弱,不能通過,隻得和東廊附近陸上的各部隊,一齊退到江門。
中山得了這消息,正和幕僚談論贊歎,忽然汪精衛來見,中山問他有什麼事?精衛道:“剛才得到一個确實的消息,據說叛軍在韶關大敗,我滇軍确已占領芙蓉山、帽子峰等要害,推進甚速,所向無敵。
……”精衛剛想說下去,忽然張俠夫匆匆進來說道:“奇怪之至!剛來附義的永翔艦,不知如何,又升火要離開這裡了。
又不先來禀白一聲,不知是何道理?”精衛道:“我剛進來時,聽說是溫司令來召他去的,不知道是否确實?”張俠夫道:“我們該截留住他,别讓他離開為是。
”中山道:“他既稱有溫總司令的命令,且由他去罷,不必阻當。
”先生一味從容。
又回顧精衛道:“你且說你韶關的消息。
”精衛道:“我軍的飛機隊,聽說也已經飛過韶關,在馬霸、河頭等地方抛擲炸彈,命中的很多。
現在省城叛黨,都有遁逃的現象,韶關大概指日便可被我軍克複了。
” 正是: 歲寒方知松柏勁,世平安識忠臣心。
未知此說究竟可靠與否,且看下回分解。
---------- 智者每流于刻,仁者恒失之愚。
中山處事,果敢敏決,待物尤極寬仁,而待物寬仁之中,又常含智計,而果敢敏決之中,亦常含寬仁,如言不究葉、李已往之罪,智計也,而有寬仁在焉,其不泥永翔之行,與含容溫樹德,不欲士兵拒之,寬仁也,而有智計在焉。
讀者苟能細細繹之,則雖不能親炙中山,而其兼有智仁勇之偉大人格,亦可于想象中得之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