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回憂中憂英使索複文病上病清後歸冥箓
關燈
小
中
大
二等嘉禾章。
無非因聲北統一,著有勳績,所以酌量酬庸。
何不于元旦賞功,必待至二月十二日耶? 又越三日,系陰曆正月十日,為清隆裕太後萬壽節,袁總統特遣梁士诒為道賀專使,赉送藏佛一尊,及聯額數幅,并總統放大相片一座,相片上署“袁世凱敬贈”五字。
這是何意?前用軍役導着,後由梁士诒乘着黃輿,昂然前進,直至乾清門前,方才下輿,徐步入内,至上書房。
清總管内務府大臣世續,出來迎接,導入乾清宮正門,殿宇依然,朝儀已改。
梁财神至此,未知有今昔之感否?隆裕太後端坐殿上,兩旁雖有侍女護着,并清室近支王公,兩旁站立,怎奈望将過去,隻覺得一片蕭飒氣象,更兼隆裕後形容憔悴,帶着好幾分病容,見了梁士诒,尤不禁觸目心傷,幾乎忍不住兩行珠淚。
梁士诒卻從容不迫,行了三鞠躬禮,又呈遞國書,内稱:“大中華民國大總統,謹緻書大清隆裕太後陛下,願太後萬壽無疆。
”前見某報中,載着慈禧太後萬壽時,把無疆之疆字,訓作疆土之疆,不料至此,竟成實踐。
隆裕太後答詞,由世續代誦,略稱:“萬壽慶辰,承大總統專使緻賀,感謝實深”雲雲。
世續念一句,隆裕太後淚下一行,等到世續念畢,隆裕太後的面上,已不啻淚人兒一般。
梁士诒亦看不過去,當即退出。
嗣聞隆裕太後,瞧着袁世凱相片,益覺怨恨交集,恸哭了一晝夜。
次日即卧床不起。
原來隆裕太後,自诏令退位後,心中悒悒不歡,嘗謂:“孤兒寡婦,千古傷心,每睹宮宇荒涼,不知魂歸何所”等語。
袁總統曾否聞知?以此積成肝郁,嘗患嘔逆。
至民國二年正月中,胸腹更隆然高起,日漸腫脹,經禦醫佟質夫、張午樵二人診治,稍覺輕減。
二月十五日禦殿受賀,起初卻還有些興緻,嗣見梁使到來,用着外國使臣觐見禮節,免不得悲從中來。
且宗室王公大臣,多半避匿,不肯入賀,既無賞賜,又無優差,賀他做什麼?殿中不過寥寥數人。
看官!你想人非木石,到這地步,能不格外傷心麼?古人說得好:“憂勞所以緻疾”,況隆裕太後已有舊恙,自然愁上加愁,病中增病。
或謂:“萬壽節内,天氣晴暖,宮中所用薰爐,熱氣太高,感受炭氣,因緻病劇。
” 其實隆裕後緻死原因,并不是傷熱症,卻是袁總統送她歸陰的。
直言不諱。
徐世昌尚為清室太保,因監督崇陵工程,崇陵即清德宗陵。
久在京外,此次聞故後病笃,乃入宮谒見,且力辭太保職務。
隆裕後再三慰留,甚至哽咽不能成聲了。
徐亦陪了三四點老淚,至退出後,即往谒袁總統,備陳清後病重形狀。
袁總統再屬徐為代表,入宮慰問,隆裕後聞了袁總統三字,幾似勾命的無常,阿喲一聲,昏暈過去。
好容易叫她醒來,尚是喘個不住。
徐世昌瞧這情形反一時不能脫身,隻好與世續、紹英提議隆裕後身後處置,一面叫入宣統帝,令他侍立床側。
二月二十一日,隆裕後已是彌留,到了夜間,回光返照,開眼瞧見宣統帝在側,不覺嗚咽道:“汝生帝王家,一事未喻,國已亡了,母又将死,汝尚茫然,奈何奈何?”說至此,喉間又哽咽起來,好一歇複發最後的凄聲道:“我與汝要永訣了。
溝渎道塗,聽你自為,我不能再顧你了。
”言訖,已不能言。
世續入省數次,但見隆裕後雙目直視,口中很想說話,偏被痰塞住喉中,隻用手指着宣統帝,眼眶間尚含淚瑩瑩,霎時間陰風慘栗,燭焰昏沉,有清末代的隆裕太後,竟兩眼一翻,撒手歸天去了。
陸續寫來,不忍卒讀。
小子有詩歎隆裕太後道; 孤兒寡婦總心傷,到死猶留淚兩行, 讓國終存亡國恨,徒勞後史費評章。
清後已逝,一切喪葬事宜,待小子下回再表。
---------- 蒙事方迫,藏事随之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難以袁總統之雄鸷,陸總長之才辯,卒不能屈服英、俄,弱國無外交,良可痛慨。
若隆裕太後之病逝,實為袁總統一人逼死。
石勒謂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,不宜效曹孟德、司馬仲達,欺人孤兒寡婦,狐媚以取天下,袁總統其有愧斯言乎?總之對内勇,對外怯,為中國人之陋習。
閱蒙、藏諸要約而不變色者,涼血動物是也。
閱隆裕太後之病逝,而不傷心者,吾謂與涼血動物,相去亦無幾耳。
無非因聲北統一,著有勳績,所以酌量酬庸。
何不于元旦賞功,必待至二月十二日耶? 又越三日,系陰曆正月十日,為清隆裕太後萬壽節,袁總統特遣梁士诒為道賀專使,赉送藏佛一尊,及聯額數幅,并總統放大相片一座,相片上署“袁世凱敬贈”五字。
這是何意?前用軍役導着,後由梁士诒乘着黃輿,昂然前進,直至乾清門前,方才下輿,徐步入内,至上書房。
清總管内務府大臣世續,出來迎接,導入乾清宮正門,殿宇依然,朝儀已改。
梁财神至此,未知有今昔之感否?隆裕太後端坐殿上,兩旁雖有侍女護着,并清室近支王公,兩旁站立,怎奈望将過去,隻覺得一片蕭飒氣象,更兼隆裕後形容憔悴,帶着好幾分病容,見了梁士诒,尤不禁觸目心傷,幾乎忍不住兩行珠淚。
梁士诒卻從容不迫,行了三鞠躬禮,又呈遞國書,内稱:“大中華民國大總統,謹緻書大清隆裕太後陛下,願太後萬壽無疆。
”前見某報中,載着慈禧太後萬壽時,把無疆之疆字,訓作疆土之疆,不料至此,竟成實踐。
隆裕太後答詞,由世續代誦,略稱:“萬壽慶辰,承大總統專使緻賀,感謝實深”雲雲。
世續念一句,隆裕太後淚下一行,等到世續念畢,隆裕太後的面上,已不啻淚人兒一般。
梁士诒亦看不過去,當即退出。
嗣聞隆裕太後,瞧着袁世凱相片,益覺怨恨交集,恸哭了一晝夜。
次日即卧床不起。
原來隆裕太後,自诏令退位後,心中悒悒不歡,嘗謂:“孤兒寡婦,千古傷心,每睹宮宇荒涼,不知魂歸何所”等語。
袁總統曾否聞知?以此積成肝郁,嘗患嘔逆。
至民國二年正月中,胸腹更隆然高起,日漸腫脹,經禦醫佟質夫、張午樵二人診治,稍覺輕減。
二月十五日禦殿受賀,起初卻還有些興緻,嗣見梁使到來,用着外國使臣觐見禮節,免不得悲從中來。
且宗室王公大臣,多半避匿,不肯入賀,既無賞賜,又無優差,賀他做什麼?殿中不過寥寥數人。
看官!你想人非木石,到這地步,能不格外傷心麼?古人說得好:“憂勞所以緻疾”,況隆裕太後已有舊恙,自然愁上加愁,病中增病。
或謂:“萬壽節内,天氣晴暖,宮中所用薰爐,熱氣太高,感受炭氣,因緻病劇。
” 其實隆裕後緻死原因,并不是傷熱症,卻是袁總統送她歸陰的。
直言不諱。
徐世昌尚為清室太保,因監督崇陵工程,崇陵即清德宗陵。
久在京外,此次聞故後病笃,乃入宮谒見,且力辭太保職務。
隆裕後再三慰留,甚至哽咽不能成聲了。
徐亦陪了三四點老淚,至退出後,即往谒袁總統,備陳清後病重形狀。
袁總統再屬徐為代表,入宮慰問,隆裕後聞了袁總統三字,幾似勾命的無常,阿喲一聲,昏暈過去。
好容易叫她醒來,尚是喘個不住。
徐世昌瞧這情形反一時不能脫身,隻好與世續、紹英提議隆裕後身後處置,一面叫入宣統帝,令他侍立床側。
二月二十一日,隆裕後已是彌留,到了夜間,回光返照,開眼瞧見宣統帝在側,不覺嗚咽道:“汝生帝王家,一事未喻,國已亡了,母又将死,汝尚茫然,奈何奈何?”說至此,喉間又哽咽起來,好一歇複發最後的凄聲道:“我與汝要永訣了。
溝渎道塗,聽你自為,我不能再顧你了。
”言訖,已不能言。
世續入省數次,但見隆裕後雙目直視,口中很想說話,偏被痰塞住喉中,隻用手指着宣統帝,眼眶間尚含淚瑩瑩,霎時間陰風慘栗,燭焰昏沉,有清末代的隆裕太後,竟兩眼一翻,撒手歸天去了。
陸續寫來,不忍卒讀。
小子有詩歎隆裕太後道; 孤兒寡婦總心傷,到死猶留淚兩行, 讓國終存亡國恨,徒勞後史費評章。
清後已逝,一切喪葬事宜,待小子下回再表。
---------- 蒙事方迫,藏事随之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難以袁總統之雄鸷,陸總長之才辯,卒不能屈服英、俄,弱國無外交,良可痛慨。
若隆裕太後之病逝,實為袁總統一人逼死。
石勒謂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,不宜效曹孟德、司馬仲達,欺人孤兒寡婦,狐媚以取天下,袁總統其有愧斯言乎?總之對内勇,對外怯,為中國人之陋習。
閱蒙、藏諸要約而不變色者,涼血動物是也。
閱隆裕太後之病逝,而不傷心者,吾謂與涼血動物,相去亦無幾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