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回祝國慶全體胪歡竊帝号外蒙抗命

關燈
卻說武昌起義的時期,為陰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,就是陽曆十月十日,民國既改用陽曆,應以十月十日為紀念日。

    袁總統當将是案咨詢參議院,經各議員議決,以陽曆十月十日,為國慶日。

    南京政府成立,系陽曆正月一日,北京宣布共和,系陽曆二月十二日,兩日為紀念日,均舉行慶典。

    每歲屆國慶日,即雙十節。

    應舉行各事如下: (一)放假休息。

    (二)懸旗結彩。

    (三)大閱。

     (四)追祭。

    (五)賞功。

    (六)停刑。

    (七)恤貧。

     (八)宴會。

     民國元年十月十日,國慶期屆,即舉行慶祝禮,是日改大清門為中華門,門外高搭彩樓一座,内懸清隆裕太後退位诏旨,趙總理秉鈞派内外兩廳丞,作為代表,行中華門開幕禮。

    各署各團體代表,均到場慶祝,興高采烈,旗鼓揚休。

    一面在祈年殿建設祭壇,追祭革命諸先烈,由趙總理代表總統,臨壇主祭。

    祭儀概照新制,祭文仍仿古體,其文雲: 維民國元年十月十日,臨時大總統袁世凱,謹遣代表趙秉鈞,具犧牲酒醴,緻祭于革命諸先烈曰:“荊高之殁,我武不揚,沉沉千載,大陸無光。

    時會既開,國風不變,帝制告終,民豪聿見,神臯萬裡,禹迹所區,誰無血氣,忍此濡需?矯首仰天,龍飛海嘯,雷震電激,日月清照。

    蹉跎不遂,委骨荒坾,壯心未已,毅魄長留,嗟我新民,毋忘前烈!煜煜國徽,自由之血。

    革故既終,鼎新伊始,靈爽既昭,勗哉君子!尚饗。

    ” 祭畢退班,再由袁大總統,親行閱兵禮。

    兵隊共到一萬二千名,拱衛軍六千,禁衛軍三千,遊緝隊一千,補充隊一千,就總統府門外設台。

    袁總統戎服佩刀,登台兀立,所有陸軍總長以下,統在台下站定。

    各軍士由東轅進,從西轅出,行列井井,毫不淩亂。

    曆一時許,各隊俱已過去,袁總統方才下台,入府休息。

    各員均退至國務院,國務院中設茶話會,就廳前搭一彩棚,飾以松柏,下列幾案數十,茶點齊備。

    參議院議員、各行政機關上級官吏、各省代表、中外新聞記者及京城著名紳董等,均就席與會。

    就是各國公使及外賓,亦乘興參觀。

    還有内蒙古活佛章嘉,及甘珠爾瓦兩呼圖克圖,呼四克圖為大喇嘛名号,亦作胡克圖,蒙、藏、青海皆有之。

    時适來京谒見總統,因亦得列入會中。

    可巧天朗氣清,日高秋爽,賓僚聯翩戾止,端的是國門集祜,全體胪歡。

    既而日光晌午,客興猶濃,院中備有午席,便請大衆同餐,飲的是旨酒,吃的是佳肴,雖稱是尋常筵席,計算代價,差不多要費千金。

    裡面雖是奇窮,外面總要闊綽。

    午後席散,賓僚陸續回去,那軍警兩界,卻來繼續宴會,夜餐又有數十席,統吃得醉飽歡呼,無情不惬。

     前門外的琉璃廠工藝局一帶地方,獨辟一個共和紀念會場,乃是革命黨人發起,會場左右門及正門,均紮松花牌樓,場内亦有彩棚數處,内設陳列館、運動場、演劇場等。

    陳列館内的物品,系革命時的圖印旗幟,衣服關防文件,及諸烈士生前死後的照像。

    運動場内,施演競走諸技。

     演劇場内,所演皆革命新劇。

    場中并設祭壇,供祀諸先烈牌位。

    最精雅的,是用五彩紮成,疊起一座黃鶴樓,高接雲表,蔚為大觀。

    無非皮相。

    除初十日正式會外,複繼續開會兩日。

    十一日章嘉活佛到會,令随從喇嘛諷經,追薦先烈。

    夜間有會員組織提燈會,備辦各種花燈,募集青年童子,提燈出遊,前導軍樂,後護馬隊。

    先至中華門行鞠躬禮,嗣由大街直赴天壇,适四川公會,亦制成方式白燈,上書川省諸先烈姓名,同時并至。

    雙方至天壇會齊,大放煙火。

    霎時間煙焰沖霄,就火光裡面,現出各種革命戰劇,仿佛槍林彈雨,依稀楚界漢河。

    大衆見所未見,詫為奇逢,無論男女老幼,一時麇集,幾乎滿城不夜,舉國若狂,小子也說不勝說。

     惟袁總統以民國創造,煞費經營,除追祭先烈外,所有留在的偉人,理應旌賞,特授前總統孫文,副總統黎元洪大勳位,唐紹儀、伍廷芳、黃興、程德全、段祺瑞、馮國璋,均勳一位,孫武勳二位,給國務總理一等嘉禾章,各部總長二等嘉禾章。

    外如各省都督民政長及民國有功人士,都酌給勳章,或陸軍銜秩有差。

    隻聞賞功,未聞恤貧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