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統中華釐訂法規征西藏欣聞捷報
關燈
小
中
大
(二)是沒收。
這種制度,統是行政上司法上的關系,一般人民,應該曉得大略,小子不能不粗舉大綱。
是謂通俗教育。
還有立法機關,是共和國中最要的根本,從前由代表會組織參議院,是創始的暫行規模,此時國家統一,應由參議院改為國會,且《臨時約法》中第五十三條,曾有限十個月内,召集國會的明文,袁總統不能違約,參議院也不能緩議,因此逐日開會,議決國會組織法及參議院衆議院議員選舉法。
國會組織法共二十二條,大要用兩院制,便是參議院及衆議院。
參議院議員,由各省省議會選出,每省十名。
蒙古選舉會,得選出二十七名,西藏選舉會,得選出十名,青海選出三名,中央學會,也得選出八名,華僑得選出六名,共二百九十四人。
衆議院議員,由各地人民選舉,每人口滿八十萬,得選一議員,人口多寡不一,議員也多寡不等,拟定直隸省四十六名,奉天省十六名,吉林省十名,黑龍江省十名,江蘇省四十名,安徽省二十九名,江西省三十五名,浙江省三十八名,福建省二十四名,湖北省二十六名,湖南省二十七名,山東省三十三名,河南省三十二名,山西省二十四名,陝西省二十一名,甘肅省十四名,新疆省十名,四川省三十五名,廣東省三十名,廣西省十九名,雲南省二十二名,貴州省十三名,蒙古二十七名,西藏十名,青海三名,共五百九十五人。
參議員任期六年,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,衆議員任斯三年。
兩院議員的職權,(一)是建議,(二)是質問,(三)是查辦官吏納賄違法的請求,(四)是政府咨詢的答複,(五)是人民請願的受理,(六)是議員逮捕的許可,(七)是院内法規的制定。
至若預算決算,及議定憲法,概由兩院合辦。
兩院議員,須各有過半數出席,方得開議,議案須得過半數同意,方得決定,可否同數,由議長取決。
每歲會期,計四個月,若大事不及裁決,得以展期,這是國會組織法的大略。
惟兩院議員的選舉,統用單記名投票法,從多數取決。
參議員由省議會選舉會選出,毋庸細表,衆議員由人民公選,分選舉及被選舉兩種資格,選舉人專屬民國國籍的男子,年滿二十一歲以上,備有四項資格的一項,才有選舉權。
看官道是哪四項資格呢?(一)是年納直接稅二元以上;(二)是值五百元以上的不動産;蒙、藏、青海得以動産計算;(三)是在小學校以上畢業;(四)是與小學校以上畢業的資格。
被選舉人亦屬民國國籍的男子,惟年齡須滿二十五歲以上。
蒙、藏、青海更須通曉漢語。
若适罹刑法褫奪公權,及宣告破産,并有精神病,吸鴉片煙,與不識文字,均不得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。
現在陸海軍充役的軍人,與在征調期間的續備軍人,現任行政司法及巡警,或僧道及其他宗教師,均停止選舉權及被選舉權。
蒙、藏、青海惟軍人停止選舉權及被選舉權,餘項不用此例。
小學校教員,各學校肄業生,停止被選舉權。
辦理選舉人員,于選舉區内,亦停止被選舉權。
又分初選複選兩項手續,初選以縣為選舉區,當選人名額,定為議員名額的五十倍,複選合若幹初選區為選舉區,即以初選的當選人為選舉人,被選人卻不以初選當選人為限。
每屆選舉,無論初選複選,各設監督員。
初選監督以各該區的行政長官充任,複選監督以全省的行政長官充任。
蒙、藏、青海,隻一次選舉,不分初選複選。
這是兩院議員選舉法的大略。
還有省議會議員選舉法,大緻與衆議院議員選舉法略同。
各項選舉法,經參議員議決,咨送袁總統,袁總統當即公布,且由内務部規定選舉區,一一頒示,正在籌備進行,非常忙碌的時候,忽由四川都督尹昌衡,連電報稱西藏亂耗,影響全局,自請督師西征。
袁總統準如所請,命他出征西藏,所有川督印信,暫交胡景伊護理。
尹督遂率二千五百人,向西出發,浩蕩前進。
想步年羹堯後塵。
先是清光緒末年,西藏教主達賴喇嘛,曾入京觐見,受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,并加誠順贊化名号。
會值光緒帝與慈禧太後,先後逝世,達賴諷經超薦,效勞了好幾日。
兩宮安葬,達賴回藏,為俄人所誘,有意生亂,清廷将他削去封号,用兵攆逐,并命駐藏大臣,另立達賴喇嘛。
這事尚未就緒,中國已起革命軍。
退位的達賴,手下有一參謀,系俄國人,素得達賴信任,前曾為達賴所遣,往俄京聖彼得堡,傳遞密約事件,此次聞内地各省,大半
這種制度,統是行政上司法上的關系,一般人民,應該曉得大略,小子不能不粗舉大綱。
是謂通俗教育。
還有立法機關,是共和國中最要的根本,從前由代表會組織參議院,是創始的暫行規模,此時國家統一,應由參議院改為國會,且《臨時約法》中第五十三條,曾有限十個月内,召集國會的明文,袁總統不能違約,參議院也不能緩議,因此逐日開會,議決國會組織法及參議院衆議院議員選舉法。
國會組織法共二十二條,大要用兩院制,便是參議院及衆議院。
參議院議員,由各省省議會選出,每省十名。
蒙古選舉會,得選出二十七名,西藏選舉會,得選出十名,青海選出三名,中央學會,也得選出八名,華僑得選出六名,共二百九十四人。
衆議院議員,由各地人民選舉,每人口滿八十萬,得選一議員,人口多寡不一,議員也多寡不等,拟定直隸省四十六名,奉天省十六名,吉林省十名,黑龍江省十名,江蘇省四十名,安徽省二十九名,江西省三十五名,浙江省三十八名,福建省二十四名,湖北省二十六名,湖南省二十七名,山東省三十三名,河南省三十二名,山西省二十四名,陝西省二十一名,甘肅省十四名,新疆省十名,四川省三十五名,廣東省三十名,廣西省十九名,雲南省二十二名,貴州省十三名,蒙古二十七名,西藏十名,青海三名,共五百九十五人。
參議員任期六年,每二年改選三分之一,衆議員任斯三年。
兩院議員的職權,(一)是建議,(二)是質問,(三)是查辦官吏納賄違法的請求,(四)是政府咨詢的答複,(五)是人民請願的受理,(六)是議員逮捕的許可,(七)是院内法規的制定。
至若預算決算,及議定憲法,概由兩院合辦。
兩院議員,須各有過半數出席,方得開議,議案須得過半數同意,方得決定,可否同數,由議長取決。
每歲會期,計四個月,若大事不及裁決,得以展期,這是國會組織法的大略。
惟兩院議員的選舉,統用單記名投票法,從多數取決。
參議員由省議會選舉會選出,毋庸細表,衆議員由人民公選,分選舉及被選舉兩種資格,選舉人專屬民國國籍的男子,年滿二十一歲以上,備有四項資格的一項,才有選舉權。
看官道是哪四項資格呢?(一)是年納直接稅二元以上;(二)是值五百元以上的不動産;蒙、藏、青海得以動産計算;(三)是在小學校以上畢業;(四)是與小學校以上畢業的資格。
被選舉人亦屬民國國籍的男子,惟年齡須滿二十五歲以上。
蒙、藏、青海更須通曉漢語。
若适罹刑法褫奪公權,及宣告破産,并有精神病,吸鴉片煙,與不識文字,均不得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。
現在陸海軍充役的軍人,與在征調期間的續備軍人,現任行政司法及巡警,或僧道及其他宗教師,均停止選舉權及被選舉權。
蒙、藏、青海惟軍人停止選舉權及被選舉權,餘項不用此例。
小學校教員,各學校肄業生,停止被選舉權。
辦理選舉人員,于選舉區内,亦停止被選舉權。
又分初選複選兩項手續,初選以縣為選舉區,當選人名額,定為議員名額的五十倍,複選合若幹初選區為選舉區,即以初選的當選人為選舉人,被選人卻不以初選當選人為限。
每屆選舉,無論初選複選,各設監督員。
初選監督以各該區的行政長官充任,複選監督以全省的行政長官充任。
蒙、藏、青海,隻一次選舉,不分初選複選。
這是兩院議員選舉法的大略。
還有省議會議員選舉法,大緻與衆議院議員選舉法略同。
各項選舉法,經參議員議決,咨送袁總統,袁總統當即公布,且由内務部規定選舉區,一一頒示,正在籌備進行,非常忙碌的時候,忽由四川都督尹昌衡,連電報稱西藏亂耗,影響全局,自請督師西征。
袁總統準如所請,命他出征西藏,所有川督印信,暫交胡景伊護理。
尹督遂率二千五百人,向西出發,浩蕩前進。
想步年羹堯後塵。
先是清光緒末年,西藏教主達賴喇嘛,曾入京觐見,受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,并加誠順贊化名号。
會值光緒帝與慈禧太後,先後逝世,達賴諷經超薦,效勞了好幾日。
兩宮安葬,達賴回藏,為俄人所誘,有意生亂,清廷将他削去封号,用兵攆逐,并命駐藏大臣,另立達賴喇嘛。
這事尚未就緒,中國已起革命軍。
退位的達賴,手下有一參謀,系俄國人,素得達賴信任,前曾為達賴所遣,往俄京聖彼得堡,傳遞密約事件,此次聞内地各省,大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