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回

關燈


     且說邊關狄石正副元帥酌量,西夏兵竭将疲,不敢輕視我們,想必求和于我國。

    石玉道:“可惱西夏屢次興師,侵犯邊疆,若不分鎮四路邊城,則山西全省,非朝廷所有。

    ”範爺道:“此患非今日初釀,前因呂夷簡專權,先帝又為姑息,粉飾太平。

    夷簡朋比為奸,蔽塞聖聰,将忠良之臣,紛紛貶黜,隻圖肥己,不顧天下之患。

    故西夏窺視我土,時犯我疆,皆是這班奸黨之過,豈不可痛!”言畢,莫不感恨咨嗟不已。

     這日元帥修齊本章,即差孟定國趕送汴京,達呈天子。

    其時包公陳州赈饑之事已完,回朝複旨。

    是日天子設朝,孟定國呈上表奏,俯伏金階。

    本章上大意道:“西夏又興兵二十萬,力攻邊關,已被殺敗逃回。

    有百花女至關投降,并帶糧草馬匹無數,又與楊文廣訂定婚姻,臣等允其降伏,然招親之事,不敢自專,恭候聖裁。

    ”天子觀罷奏章,龍顔大喜,即道:“西戎大敗,是國家之幸,既然女将歸順我朝,況有功于國,正該與楊文廣婚配,待朕作主,着楊文廣回朝完姻。

    狄青職司主帥之任,不容離關,即于關内與範氏完姻。

    邊關出力将士一一加封,即着孟定國領旨回關,無庸另派欽差往返。

    ”孟将軍謝恩出朝。

     過得幾日,黃門官啟奏:“西夏國差使臣二員來朝求和,有表章并土儀之物進貢,現在午門外候旨。

    ”天子即傳旨宣進,使臣來到丹墀,兩班文武威風凜凜,侍立兩旁。

    使臣一見,這與外邦威儀,大相懸殊,俯伏跪下,謹呈表文,略曰:西夏罪臣趙元吳表奏大宋皇帝禦前:罪臣不自忖度,屢次妄動于戈。

    天威臨莅,罪及于臣,無可分辯。

    伏念臣因不修德而妄犯上,臣下武夫,更恃其強勇,百般唆誘。

    臣本愚昧,初不加察,利欲心動,興兵侵擾,追雄師喪于疆場,勇将亡于越境,方知上天警戒戰逆之戾。

    伏乞仁慈,澤被萬方,恕臣萬死,當世守臣節不敢再萌妄念。

    僻壤小邦,謹呈土物,冒讀天成,易勝戰栗之至! 聖上覽畢,又見表後附呈貢單,除珊瑚、瑪瑙、沉香等物,尚有赤金五萬兩。

    聖上道:“外邦使臣平身。

    ”二人三呼萬歲已畢,立于丹墀之下。

    聖主道:“二卿,你主趙元吳屢次妄動于戈,理該征讨。

    既已知罪悔過,寡人且免究治,許其自新。

    二卿還邦,轉達你主,自今之後,務須永守臣節,歲貢無誤,各分邊界,不妄生禍心。

    倘或再踐前轍,朕決不寬容。

    ”二使低首回奏道:“仰感聖恩洪福,澤及邊遠微臣,邦主感激不盡,焉敢複懷邪念,以負聖恩?”當日冊封趙元吳為西夏國主,厚賜使臣,着他即速回國而去。

    自此宋、夏相和,不複用兵。

    按史:仁宗慶曆三年西夏平夥,後傳至第九主,至理宗寶慶三年,元滅之,與金同亡。

    此是後話,休多煩表。

     且說孟定國歸至楊府,把公子家書送與穆夫人、畲太君,二人大喜道:“楊門有幸,今已立下戰功,聖上敕踢完姻,更有榮光。

    ”是日聖上敕旨,孟定國複回邊關,即刻拜辭畲太君并穆夫人,登程而去。

    數十天水陸程途,方回邊關。

    軍士報進,元帥即令傳見。

    孟定國道:“有旨在外。

    ”元帥即命安排香案接旨,仍是孟定國宣讀旨意:狄青加升公爵,範小姐浩封一品夫人,吉日在關完婚。

    石玉加升侯爵,張、李、劉三将封五虎鎮國将軍,孟定國升威武将軍,焦廷貴升威烈将軍,嶽剛升忠勇将軍,沈達升義勇将軍,張文封輕車都尉,李繼英封都司,牛健封千戶,楊青加授龍虎大将軍,範仲淹召取還朝,人閣拜相。

    其時因呂夷簡被衆谏院劾他專權誤國,加害忠良,他自知難掩公論,辭相位,緻仕告退,聖上允準,故召回範仲淹還朝人閣。

    另旨:楊文廣襲父王爵,不複加升,法封百花女一品夫人,回朝完姻。

    其餘副将偏将,共有百餘員,論功升賞,井犒賞三軍,不能一一盡述。

     且說狄青遵旨在帥府完姻,大設筵宴,大小三軍将士慶賀,更有天子欽賜之物,十分熱鬧不提。

    次日楊公子奉旨回朝,與範爺同往拜辭正副元帥并衆位将軍。

    狄青即修家書,接母親、姐姐同至邊關完叙。

    又有書五封,附搭楊公子回朝,一封與潞花王母子請安,并禀知自己授爵完姻之事;一封與呼延顯老千歲請安,感謝提拔;一封托送韓府,亦是請安;一封托送包府,感謝請安;一封托送畲太君請安并賀喜。

     楊公子回朝,先至金銮殿叩謝皇恩,然後回府拜見畲太君、穆氏母親,并衆夫人。

    先已選定吉日,奉旨結婚。

    是日楊府挂燈結彩,王侯大臣都來道喜慶賀,設排筵宴,一連數日。

    日後夫婦伉俪甚得。

     再說石玉也有書信寄回長沙,接取母親、姐丈、姐姐到關相叙,一封書送至高府向嶽父母請安,并接取郡主到關完聚。

    又有劉慶在關,對元帥說明,要回潼關,接取母親并妻子到關。

    元帥說道:“今已國家太平,有家屬者正該迎取,未知賢弟何日動身,須要早去早回,免得本帥挂懷。

    ”劉慶聽了大喜,即謝了出去。

     此時朝中尚有龐洪、孫秀、胡坤等三奸,見狄青、石玉等威鎮邊關,雖欲謀害,卻是無計可施,隻得悶悶不樂。

    日後也曾興風作浪,卻被包公、狄青識破。

    此是後事,也就不多絮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