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回
關燈
小
中
大
時薛德禮與石玉複又交鋒,一連百合,未分高低,兩下軍兵,混殺一場。
時已日色沉西,彼此鳴金收軍。
石将軍帶兵進關,與範爺、楊将軍細談西夏趙元吳強盛,至今用兵已及二十載。
北方契丹侵掠,損兵折将,亦不下百餘萬,惜乎真宗先帝失策,為一時計,不為後世計,當日未依寇準丞相之謀,乘得勝之日,制其稱臣,故至當今又不免受侵淩之患,緻民不聊生,武夫勞瘁。
三人正在言談嗟歎,劉慶上前拜謝救脫之恩。
次日,計點出戰兵丁,折去五百餘名,狄爺忍耐不住,徑出帥堂對範大人言知,欲親自交鋒。
範爺道:“王親大人貴體尚未複原,須忍耐安息,未可造次。
”狄爺道:“薛德禮如此猖獗,晚生病中,全然未曉。
隻恨元帥死于西戎之手,晚生與賊勢不兩立,非是他死,便是我亡。
況我疾病已愈,安能坐視賊人猖獗,今日出城,定然見個高低!”範爺正要開言勸阻,軍士叩報:“薛德禮領了大隊軍兵讨戰。
”狄青吩咐擡上金刀,披挂坐上龍駒,範仲淹、楊青二人勸阻不住,隻得差孟定國、焦廷貴、張忠、李義四将,領兵接應。
石玉言道:“待我與他掠陣。
”焦廷貴大呼道:“你衆人休阻,副元戎有仙法,豈懼薛德禮強狠!”當下狄青頂盔貫甲,金刀一擺,将龍駒連打三鞭,号炮一響,數萬精兵擁關而出。
一望敵兵劍朝如林,喊殺如雷,狄爺大喝道:“番奴死在目前,還敢大言,我乃副帥狄青是也!”薛德禮冷笑道:“本帥隻道狄青怎生模樣,豈知一小子耳!”狄爺大怒,喝道:“看刀!”二将催開坐騎,你遮我架,正是棋逢敵手,戰了兩個時辰。
狄青病後,力氣不足,看看抵擋不住。
石玉一見狄青刀法将亂,即忙飛出接戰。
大喝道:“番奴休得逞強,石爺在此!”雙槍照面門刺來。
番将薛德禮好生着忙,閃開大刀,急架雙槍。
薛德禮抵敵狄青一人尚且占不得便宜,那裡架得住二般軍器,正要放馬奔逃,手法一松,腿上早中了一槍。
喊聲“不好!”又被狄青金刀一揮,正中肩膊,遂跌于馬下。
焦廷貴沖上,割下首級,喝聲:“番奴,前天殺敗我焦将軍,又戰我元帥不過,用妖錘傷人。
往日強狠,于今何在!” 不表莽夫之言,且說此日二十萬西兵一見主帥身亡,人心驚亂,不戰自敗。
狄爺道:“願降者免死!”内有逃不及者,都已投降,直殺得屍橫遍野,血流成渠,甚屬慘然。
宋軍所得刀槍馬匹甚多,奏凱回關而去。
敗兵報知百花女,薛德禮被殺,諒來難以抵敵,不敢再出,隻得棄了大營,領了男女兵數萬逃回西夏而去。
有關内楊青老将,提了百斤鐵錘,與衆小英雄領兵接應,殺進他大營,并無一卒,隻得收拾遺下糧草馬匹軍器,運回關中。
範爺大喜道:“二位王親郡馬大人,真乃國家之棟梁。
”狄青、石玉謙道:“那裡敢當範大人過譽,掃除敵寇,乃天子洪福,又得衆位将軍協助之功,非晚生輩之力也。
”範爺道:“王親大人患病後,原氣未複,還該靜養才是。
”狄爺道:“有勞大人費心,不勝銘感,但晚生賤恙已愈,身體複原,舉動如常,請寬垂念。
”範爺又吩咐焦廷貴,将薛德禮首級懸在轅門,并号令衆兵及降卒各自歸營候賞,刀槍馬匹糧草,點清歸入庫房,并命孟定國率人掩埋屍骸去訖。
是晚大擺酒筵,與衆将慶功,各營哨兵都有犒賞,出戰兵丁加倍犒勞。
這且休提。
次日衆将兵士,隻因殺散西夏,解了城圍,閑暇無事,各歸營寨。
隻有範爺、楊将軍、狄爺。
石禦史四人在帥堂,說起楊元帥一生為國,培曆艱辛,年交六十,未得一日安閑。
一旦戰死疆場,武臣為國,難免一死,言念及此,能不傷感。
又談及前月聖上頒诏到來,說當今國母李宸妃娘娘十八年前被郭槐唆惑劉太後,陷害太子,放火焚宮,今被包拯審究,李後還宮,郭槐處決,有此大大事情。
範爺道:“十八年前,果也火燒碧雲宮,燒死百餘人,衆言李宸妃母子已燒死在内,隻付之歎息而已。
其時我官居知谏院,目睹其事,怎知李宸妃逃難,越出宮闱之事,今将二十載,被包拯一朝究明,有此異聞,算他神智,非人所及。
”楊老将軍道:“若雲内宮火焚一事,也有诏旨得聞,其時,老元戎去世已有二年,我與宗保元帥俱已得知。
連範大人在朝都不知李妃逃難出宮,我與元帥領守邊關,自然不知了。
”言談之際,不覺日墜西山。
要知後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時已日色沉西,彼此鳴金收軍。
石将軍帶兵進關,與範爺、楊将軍細談西夏趙元吳強盛,至今用兵已及二十載。
北方契丹侵掠,損兵折将,亦不下百餘萬,惜乎真宗先帝失策,為一時計,不為後世計,當日未依寇準丞相之謀,乘得勝之日,制其稱臣,故至當今又不免受侵淩之患,緻民不聊生,武夫勞瘁。
三人正在言談嗟歎,劉慶上前拜謝救脫之恩。
次日,計點出戰兵丁,折去五百餘名,狄爺忍耐不住,徑出帥堂對範大人言知,欲親自交鋒。
範爺道:“王親大人貴體尚未複原,須忍耐安息,未可造次。
”狄爺道:“薛德禮如此猖獗,晚生病中,全然未曉。
隻恨元帥死于西戎之手,晚生與賊勢不兩立,非是他死,便是我亡。
況我疾病已愈,安能坐視賊人猖獗,今日出城,定然見個高低!”範爺正要開言勸阻,軍士叩報:“薛德禮領了大隊軍兵讨戰。
”狄青吩咐擡上金刀,披挂坐上龍駒,範仲淹、楊青二人勸阻不住,隻得差孟定國、焦廷貴、張忠、李義四将,領兵接應。
石玉言道:“待我與他掠陣。
”焦廷貴大呼道:“你衆人休阻,副元戎有仙法,豈懼薛德禮強狠!”當下狄青頂盔貫甲,金刀一擺,将龍駒連打三鞭,号炮一響,數萬精兵擁關而出。
一望敵兵劍朝如林,喊殺如雷,狄爺大喝道:“番奴死在目前,還敢大言,我乃副帥狄青是也!”薛德禮冷笑道:“本帥隻道狄青怎生模樣,豈知一小子耳!”狄爺大怒,喝道:“看刀!”二将催開坐騎,你遮我架,正是棋逢敵手,戰了兩個時辰。
狄青病後,力氣不足,看看抵擋不住。
石玉一見狄青刀法将亂,即忙飛出接戰。
大喝道:“番奴休得逞強,石爺在此!”雙槍照面門刺來。
番将薛德禮好生着忙,閃開大刀,急架雙槍。
薛德禮抵敵狄青一人尚且占不得便宜,那裡架得住二般軍器,正要放馬奔逃,手法一松,腿上早中了一槍。
喊聲“不好!”又被狄青金刀一揮,正中肩膊,遂跌于馬下。
焦廷貴沖上,割下首級,喝聲:“番奴,前天殺敗我焦将軍,又戰我元帥不過,用妖錘傷人。
往日強狠,于今何在!” 不表莽夫之言,且說此日二十萬西兵一見主帥身亡,人心驚亂,不戰自敗。
狄爺道:“願降者免死!”内有逃不及者,都已投降,直殺得屍橫遍野,血流成渠,甚屬慘然。
宋軍所得刀槍馬匹甚多,奏凱回關而去。
敗兵報知百花女,薛德禮被殺,諒來難以抵敵,不敢再出,隻得棄了大營,領了男女兵數萬逃回西夏而去。
有關内楊青老将,提了百斤鐵錘,與衆小英雄領兵接應,殺進他大營,并無一卒,隻得收拾遺下糧草馬匹軍器,運回關中。
範爺大喜道:“二位王親郡馬大人,真乃國家之棟梁。
”狄青、石玉謙道:“那裡敢當範大人過譽,掃除敵寇,乃天子洪福,又得衆位将軍協助之功,非晚生輩之力也。
”範爺道:“王親大人患病後,原氣未複,還該靜養才是。
”狄爺道:“有勞大人費心,不勝銘感,但晚生賤恙已愈,身體複原,舉動如常,請寬垂念。
”範爺又吩咐焦廷貴,将薛德禮首級懸在轅門,并号令衆兵及降卒各自歸營候賞,刀槍馬匹糧草,點清歸入庫房,并命孟定國率人掩埋屍骸去訖。
是晚大擺酒筵,與衆将慶功,各營哨兵都有犒賞,出戰兵丁加倍犒勞。
這且休提。
次日衆将兵士,隻因殺散西夏,解了城圍,閑暇無事,各歸營寨。
隻有範爺、楊将軍、狄爺。
石禦史四人在帥堂,說起楊元帥一生為國,培曆艱辛,年交六十,未得一日安閑。
一旦戰死疆場,武臣為國,難免一死,言念及此,能不傷感。
又談及前月聖上頒诏到來,說當今國母李宸妃娘娘十八年前被郭槐唆惑劉太後,陷害太子,放火焚宮,今被包拯審究,李後還宮,郭槐處決,有此大大事情。
範爺道:“十八年前,果也火燒碧雲宮,燒死百餘人,衆言李宸妃母子已燒死在内,隻付之歎息而已。
其時我官居知谏院,目睹其事,怎知李宸妃逃難,越出宮闱之事,今将二十載,被包拯一朝究明,有此異聞,算他神智,非人所及。
”楊老将軍道:“若雲内宮火焚一事,也有诏旨得聞,其時,老元戎去世已有二年,我與宗保元帥俱已得知。
連範大人在朝都不知李妃逃難出宮,我與元帥領守邊關,自然不知了。
”言談之際,不覺日墜西山。
要知後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