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回
關燈
小
中
大
有張龍、趙虎禀道:“啟大人,這前面龐太師、孫兵部來了。
不知為什麼拿了一位王爺服式的人,請大老爺定裁。
”包爺聽罷,言道:“這兩人又在此作祟了!”吩咐與他相見,可将此位王爺放了綁。
張龍、趙虎領命,上前叫道:“包大人在此,請龐大師、孫大人且住。
”一見赫赫有名的包閘刀,龐、孫兩府的衆家丁也自心驚,即抛了狄青遠遠的走開。
一旁董超、薛霸已将狄青松綁扶定,孫秀、龐洪一見大怒,齊呼:“包大人那裡來?”包爺道:“下官巡夜,稽察到此,二位那裡來?”龐洪道:“去提督府赴宴回來。
”包爺道:“老太師,為何将這位王爺拿着?”龐太師道:“是什麼王爺,乃是一名逃兵狄青,冒穿王爺服式,假冒王爺,如今将他拿下定罪。
”包爺聽了狄青之名,暗思:前日将他開豁了罪名,後來又在教場題詩,幾乎死在孫秀鋼刀之下。
前兩天聞家丁傳知,他力降狂馬,被龐府人邀去,不知今夜怎的穿了潞花王服式,又被他們拿下。
原來狄青逃往韓府,又往南清宮降龍駒,姑侄相會事情,包公尚還未知,當下心内猜疑,便開言道:“本官來稽察巡夜,那狄青是個犯夜小民,待我帶回衙中查究便了。
”孫兵部呼包大人道:“這是逃兵小卒,應該下官帶回去的。
”包公道:“你說那裡話來,狄青兵糧已經大人革退了,還是什麼逃兵?隻好算犯夜百姓,應下官帶去。
”孫秀道:“這人卻與你不相幹,是我營下的革兵,休得多管!”包公道:“胡說!這是下官犯夜之民,幹你甚麼?”龐洪道:“包大人太覺多招多攬了!這狄青非你捉捕,何必要你帶去?”包公道:“老太師不必多言争論,一同去見駕,是兵是民,悉聽聖上主裁。
”龐洪聽了便道:“此話倒也說得不差。
”三人都不回衙,徑往朝房來伺候聖上,按下慢提。
卻說王府的兩名内侍,跑回南清宮,進内報知。
是時潞花王已安睡了,狄後娘娘尚未安睡,正與媳婦欣喜談論,一聞此話,心中驚怒,忙傳内監宣召潞花王。
王爺聞言,心中帶怒道:“狄表兄為人真是狂莽,你現今是王家内戚,不應夜出持刀殺這奸臣,如今偏偏又遇着這兩個冤家,被他拿去,孤不去解救,誰人替他出力?”太後道:“吾兒,你今不必往尋龐洪、孫秀,且親自上朝,往見當今,将此段情由剖奏明白。
若要将我侄兒為難,為娘是斷不肯幹休的。
”潞花王道:“謹遵懿旨!”太後又道:“須對聖上說知,必要體諒我的面情,推恩封贈他一個王爵。
”潞花王應諾。
當時已是四更将近,潞花王梳洗已畢,穿上朝服,用過參湯,嵌寶金冠頭上戴,藍田玉帶半腰圍,上了一匹雪白小龍駒,三十六對内監跟随,燈火輝煌引道。
慢表年輕千歲來朝。
其時五鼓初交,狄青已經酒醒了,說道:“寶劍那裡去了?”董超道:“沒有什麼寶劍。
”狄青道:“孫秀腦袋在那裡?”薛霸道:“休得如此,你方才已被孫兵部拿下,難道不知麼?”狄青道:“奇了!果有此事麼!”即把眼睛一抹,圓睜虎目,立起來罵道:“孫秀,你這好惡奴才!”口中罵,又要邁步動身。
旁邊四名旗牌軍扯住道:“休走!不要癡呆,孫兵部乃聖上的命官,你敢殺他?倘殺了他,你還了得!”狄青道:“我若殺此奸臣,情願償他一命罷了。
”四人道:“此地乃官員叙會之所,休得羅!”狄青道:“我緣何在于此地,你等是何人?”四人道:“我們是包大人手下旗牌軍,方才你已被拿,全虧我家大人查夜而來,始得放脫,免了此災。
如今包大人、龐大師、孫兵部帶你前來面聖,且不要作聲。
”狄青聽罷道:“不意有此等事,真乃妙妙!罷了,且靜悄悄在此伺候便了。
” 當日上朝大小官員先後而來,叙集于朝房中候駕。
時交五鼓,隻聽得鐘鳴鼓響,文武百官朝參,叙爵分列兩行。
聖上降旨:“那官有奏,即可啟奏,以待聖批。
”早有龐太師出班奏道:“臣龐洪,昨夜與孫兵部拿得逃兵狄青一名,身穿着潞花王的服式,張着南清宮的燈籠,假冒王爺的刁棍。
如今拿下,該得妻聞,以候聖裁。
”天子正要開言,有包爺出班奏道:“臣啟陛下,昨夜臣巡查街坊,稽察奸匪,時交四鼓,不想一名犯夜之民,被孫兵部捉獲。
但思臣是文官,定例管理百姓,他是武職,定例管理軍兵。
狄青兵糧已經革去,例應歸文官究辦。
伏惟陛下降旨與臣,将此犯夜之民,并冒穿王爺服式的情由,詢察明白複旨,未知聖意如何?”當時聖上有旨:“狄青不論是兵是民,總以假冒王爺為重,即着包卿詢明複旨定奪。
”包爺稱言領旨。
翁婿二人,面光掃盡,隻得歸班不語。
不多時潞花王駕到,直上金銮殿,朝參已畢,即将狄青在王府降伏龍駒,母後問起,因有玉鴛鴦為憑,方知是姑侄等事,一一奏明。
天子聞奏,心中也覺駭然,想來母後原是狄青姑母,是朕表兄弟了。
又傳言呼道:“龐卿,你也大覺荒謬,不該混拿禦戚,倘母後得知,罪幹非小。
”龐大師聽了,吓得伏倒丹墀,抽身不得,孫兵部在旁亦是一般。
隻有包公大喜,暗道:不意這狄青竟是顯貴王親,卻弄得兩個奸臣着急,倒也爽快。
當時又有胡坤在右班中,聽見聖上斥責龐太師,并知狄青是聖上内戚,暗暗怒氣沖天,自思不能相報孩兒之仇了。
當下狄青如何處分,且看下回分解。
不知為什麼拿了一位王爺服式的人,請大老爺定裁。
”包爺聽罷,言道:“這兩人又在此作祟了!”吩咐與他相見,可将此位王爺放了綁。
張龍、趙虎領命,上前叫道:“包大人在此,請龐大師、孫大人且住。
”一見赫赫有名的包閘刀,龐、孫兩府的衆家丁也自心驚,即抛了狄青遠遠的走開。
一旁董超、薛霸已将狄青松綁扶定,孫秀、龐洪一見大怒,齊呼:“包大人那裡來?”包爺道:“下官巡夜,稽察到此,二位那裡來?”龐洪道:“去提督府赴宴回來。
”包爺道:“老太師,為何将這位王爺拿着?”龐太師道:“是什麼王爺,乃是一名逃兵狄青,冒穿王爺服式,假冒王爺,如今将他拿下定罪。
”包爺聽了狄青之名,暗思:前日将他開豁了罪名,後來又在教場題詩,幾乎死在孫秀鋼刀之下。
前兩天聞家丁傳知,他力降狂馬,被龐府人邀去,不知今夜怎的穿了潞花王服式,又被他們拿下。
原來狄青逃往韓府,又往南清宮降龍駒,姑侄相會事情,包公尚還未知,當下心内猜疑,便開言道:“本官來稽察巡夜,那狄青是個犯夜小民,待我帶回衙中查究便了。
”孫兵部呼包大人道:“這是逃兵小卒,應該下官帶回去的。
”包公道:“你說那裡話來,狄青兵糧已經大人革退了,還是什麼逃兵?隻好算犯夜百姓,應下官帶去。
”孫秀道:“這人卻與你不相幹,是我營下的革兵,休得多管!”包公道:“胡說!這是下官犯夜之民,幹你甚麼?”龐洪道:“包大人太覺多招多攬了!這狄青非你捉捕,何必要你帶去?”包公道:“老太師不必多言争論,一同去見駕,是兵是民,悉聽聖上主裁。
”龐洪聽了便道:“此話倒也說得不差。
”三人都不回衙,徑往朝房來伺候聖上,按下慢提。
卻說王府的兩名内侍,跑回南清宮,進内報知。
是時潞花王已安睡了,狄後娘娘尚未安睡,正與媳婦欣喜談論,一聞此話,心中驚怒,忙傳内監宣召潞花王。
王爺聞言,心中帶怒道:“狄表兄為人真是狂莽,你現今是王家内戚,不應夜出持刀殺這奸臣,如今偏偏又遇着這兩個冤家,被他拿去,孤不去解救,誰人替他出力?”太後道:“吾兒,你今不必往尋龐洪、孫秀,且親自上朝,往見當今,将此段情由剖奏明白。
若要将我侄兒為難,為娘是斷不肯幹休的。
”潞花王道:“謹遵懿旨!”太後又道:“須對聖上說知,必要體諒我的面情,推恩封贈他一個王爵。
”潞花王應諾。
當時已是四更将近,潞花王梳洗已畢,穿上朝服,用過參湯,嵌寶金冠頭上戴,藍田玉帶半腰圍,上了一匹雪白小龍駒,三十六對内監跟随,燈火輝煌引道。
慢表年輕千歲來朝。
其時五鼓初交,狄青已經酒醒了,說道:“寶劍那裡去了?”董超道:“沒有什麼寶劍。
”狄青道:“孫秀腦袋在那裡?”薛霸道:“休得如此,你方才已被孫兵部拿下,難道不知麼?”狄青道:“奇了!果有此事麼!”即把眼睛一抹,圓睜虎目,立起來罵道:“孫秀,你這好惡奴才!”口中罵,又要邁步動身。
旁邊四名旗牌軍扯住道:“休走!不要癡呆,孫兵部乃聖上的命官,你敢殺他?倘殺了他,你還了得!”狄青道:“我若殺此奸臣,情願償他一命罷了。
”四人道:“此地乃官員叙會之所,休得羅!”狄青道:“我緣何在于此地,你等是何人?”四人道:“我們是包大人手下旗牌軍,方才你已被拿,全虧我家大人查夜而來,始得放脫,免了此災。
如今包大人、龐大師、孫兵部帶你前來面聖,且不要作聲。
”狄青聽罷道:“不意有此等事,真乃妙妙!罷了,且靜悄悄在此伺候便了。
” 當日上朝大小官員先後而來,叙集于朝房中候駕。
時交五鼓,隻聽得鐘鳴鼓響,文武百官朝參,叙爵分列兩行。
聖上降旨:“那官有奏,即可啟奏,以待聖批。
”早有龐太師出班奏道:“臣龐洪,昨夜與孫兵部拿得逃兵狄青一名,身穿着潞花王的服式,張着南清宮的燈籠,假冒王爺的刁棍。
如今拿下,該得妻聞,以候聖裁。
”天子正要開言,有包爺出班奏道:“臣啟陛下,昨夜臣巡查街坊,稽察奸匪,時交四鼓,不想一名犯夜之民,被孫兵部捉獲。
但思臣是文官,定例管理百姓,他是武職,定例管理軍兵。
狄青兵糧已經革去,例應歸文官究辦。
伏惟陛下降旨與臣,将此犯夜之民,并冒穿王爺服式的情由,詢察明白複旨,未知聖意如何?”當時聖上有旨:“狄青不論是兵是民,總以假冒王爺為重,即着包卿詢明複旨定奪。
”包爺稱言領旨。
翁婿二人,面光掃盡,隻得歸班不語。
不多時潞花王駕到,直上金銮殿,朝參已畢,即将狄青在王府降伏龍駒,母後問起,因有玉鴛鴦為憑,方知是姑侄等事,一一奏明。
天子聞奏,心中也覺駭然,想來母後原是狄青姑母,是朕表兄弟了。
又傳言呼道:“龐卿,你也大覺荒謬,不該混拿禦戚,倘母後得知,罪幹非小。
”龐大師聽了,吓得伏倒丹墀,抽身不得,孫兵部在旁亦是一般。
隻有包公大喜,暗道:不意這狄青竟是顯貴王親,卻弄得兩個奸臣着急,倒也爽快。
當時又有胡坤在右班中,聽見聖上斥責龐太師,并知狄青是聖上内戚,暗暗怒氣沖天,自思不能相報孩兒之仇了。
當下狄青如何處分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