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
關燈
小
中
大
守株待兔而已。
”韓爺道:“你言差矣!說什麼守株待兔?大丈夫立身處世,須要揚名顯親,雖有千難萬苦,何須計較?通觀出類拔萃之人,多出身微賤,你今正當少年發奮之期,豈可灰心。
你無非礙着龐、孫翁婿,但衆奸惡貫滿盈,何能遠遁長存。
賢侄可想得來?”狄青道:“叔父,小侄非是誇能,我學得滿身武藝,亦時思為國效力,奈何機會不就,倘能一日風雲相助,小侄亦不讓于旁人。
”韓爺聽了,不覺撫掌欣然,連稱:“妙,妙!賢侄,你有此大鵬奮翮之志,何慮雲龍風虎之會無期,果然志量高大,非老夫所能限量。
”狄青道:“此乃小侄妄言枉想,豈敢當叔夫謬贊。
”當夜你一言我一語,更覺投機,叔侄情深誼切。
按下韓府長談,卻說龐府内家丁李繼英見狄青跨過了高垣,心頭放下,轉身步進書房,隻見龐太師獨對銀燈,持杯自飲。
李繼英上前禀道:“太師爺,小人已将狄青弄得大醉如泥睡了。
請太師爺賞口龍泉與小人,好待下手。
”太師笑道:“狄青果然弄醉了。
如此與你寶劍一口,速速割他首級來回話。
但此人能力打狂駒,乃英雄猛漢,你往除他,須要小心!”繼英道:“太師爺不必費心,狄青已醉得懵懂了,何難一刀結果了他。
”當時李繼英怒氣頓生,恨不得一刀揮去這老奸賊腦袋,還防一身獨力難逃,隻得忍耐住了。
早已将私積百餘兩白金,束系腰間,再持相府燈籠,挂了寶劍,哄騙出七重府門。
此時已交三鼓,龐府衆家人有睡的,有未睡的,府門尚未下鎖。
李繼英隻言奉太師爺之命,差往孫兵部府中有話,慌忙走出七重府門去了。
列位,為何七重府門可瞞?隻為平日龐太師也有夜差家人往兵部府,況李繼英平時行為,光明正大,是以人人信服,并無攔阻盤潔。
繼英出了府門,猶如鳥出牢籠,魚脫金鈎,騙出城關,如飛而去。
當夜龐太師獨持酒杯,不覺沉沉大醉,和衣睡在沉香榻中,内外家丁也各自睡去。
龐大師酒醒後,已是五鼓初交,自然先去上朝。
朝罷回來,早有管園官禀報,逃走了狄青。
龐太師一聽此語,大驚失色,即查問李繼英。
内有家丁幾人禀上:“昨夜三更将近,李繼英出府,稱言奉太師差往孫大人府中,但昨夜一去未回。
”太師道:“他一人出府門,抑或與狄青同去?”家丁道:“他獨自一人去的。
”太師道:“好大膽奴才!定是将狄青放走了。
”當下心中大怒,步進園中,四圍一瞧,園中牆垣高有三丈,園門四路封鎖,難道騰雲飛遁的不成?行過東,又步至西,偶然看至盤陀大石,與旁邊大樹緊緊相連,說聲:“是了!狄青定然逃往隔壁韓吏部府中而去。
”看罷,即踱回中堂,吩咐家丁四十名,兩人一路分頭去追捕李繼英。
又發令往兵部府中,取兵三千往圍韓府前門後戶,但要搜查狄青回話。
當日孫秀聞報,也怒氣沖沖,踏穿靴子,罵聲:“狗奴才,好生放肆!”又恨韓吏部窩留逃卒,頃刻點起三千鐵甲軍,一齊來至韓府,重重圍困,吶喊喧天,吓得韓府家丁驚慌無措,不知為着何由,實時禀報道:“大人下好了!今有龐太師點兵數千,将吾府中前後戶團團圍困,聲言要獻出狄青,萬事幹休,如若大人窩留不放,即打進門來,于大人也有不便之處。
”韓爺道:“有此異事,你等何須大驚小怪,老夫自有道理。
”狄青在旁,聽了大怒,道:“叔父且休懼,數千軍馬,隻賜小侄一口兵器出府,可殺他馬倒人亡,才算小侄手段非弱!”韓爺聽了搖首道:“賢侄,休得将殺人兩字作玩耍,他是命官,你是子民,豈有強民擅殺官兵而無罪律?這老奸好生刁滑,你如殺傷他兵,必來奏劾老夫。
吾自有主意,且玩弄得他糊糊塗塗,不敢來查。
” 正在言論之際,忽聞一片喧鬧之聲,韓府家人禀道:“龐太師親自到府來了。
”韓爺道:“這老賊親自來查正好,賢侄且這裡來。
”韓爺不慌不忙,引狄青到一所三丈高樓,上書一匾日“禦書樓”,此乃先王欽賜韓爺校閱典籍,上有聖旨牌位,除了皇上,不許别人擅進此地,如有人私進,即以侮君論罪。
韓爺引狄青進樓,開了重門,着他在内,仍複封鎖。
然後出來,吩咐家丁大開府門。
當有龐太師登時踱進通名,韓爺不免衣冠迎接,施禮分賓主中堂坐下。
韓爺開言道:“請問老太師,本官并未幹犯國法,因何私差許多軍馬,圍困吾家?”龐太師道:“韓大人,為人倘若欺瞞,自然敗露。
你将狄青窩藏在那裡?速速放交出來,即不敢唐突吵擾了。
”韓爺道:“本官也不明什麼狄青,太師既帶兵在此,諒來要搜查了。
你且查來,我并不阻擋。
”太師聽了,點頭稱是,即喚衆兵連速搜來。
衆兵領命,如狼似虎,内外中堂盡搜,單單剩下禦書樓,餘外也不見有什麼狄青。
衆兵家人等隻得禀上龐太師,太師狐疑不決,不知他已早放去狄青,抑或留藏在禦書樓上。
韓爺冷笑道:“老大師,這狄青在着禦書樓上,為什麼不搜查下來?真乃枉用多軍了!” 不知狄青有沒有被搜查捕捉,且看下回分解。
”韓爺道:“你言差矣!說什麼守株待兔?大丈夫立身處世,須要揚名顯親,雖有千難萬苦,何須計較?通觀出類拔萃之人,多出身微賤,你今正當少年發奮之期,豈可灰心。
你無非礙着龐、孫翁婿,但衆奸惡貫滿盈,何能遠遁長存。
賢侄可想得來?”狄青道:“叔父,小侄非是誇能,我學得滿身武藝,亦時思為國效力,奈何機會不就,倘能一日風雲相助,小侄亦不讓于旁人。
”韓爺聽了,不覺撫掌欣然,連稱:“妙,妙!賢侄,你有此大鵬奮翮之志,何慮雲龍風虎之會無期,果然志量高大,非老夫所能限量。
”狄青道:“此乃小侄妄言枉想,豈敢當叔夫謬贊。
”當夜你一言我一語,更覺投機,叔侄情深誼切。
按下韓府長談,卻說龐府内家丁李繼英見狄青跨過了高垣,心頭放下,轉身步進書房,隻見龐太師獨對銀燈,持杯自飲。
李繼英上前禀道:“太師爺,小人已将狄青弄得大醉如泥睡了。
請太師爺賞口龍泉與小人,好待下手。
”太師笑道:“狄青果然弄醉了。
如此與你寶劍一口,速速割他首級來回話。
但此人能力打狂駒,乃英雄猛漢,你往除他,須要小心!”繼英道:“太師爺不必費心,狄青已醉得懵懂了,何難一刀結果了他。
”當時李繼英怒氣頓生,恨不得一刀揮去這老奸賊腦袋,還防一身獨力難逃,隻得忍耐住了。
早已将私積百餘兩白金,束系腰間,再持相府燈籠,挂了寶劍,哄騙出七重府門。
此時已交三鼓,龐府衆家人有睡的,有未睡的,府門尚未下鎖。
李繼英隻言奉太師爺之命,差往孫兵部府中有話,慌忙走出七重府門去了。
列位,為何七重府門可瞞?隻為平日龐太師也有夜差家人往兵部府,況李繼英平時行為,光明正大,是以人人信服,并無攔阻盤潔。
繼英出了府門,猶如鳥出牢籠,魚脫金鈎,騙出城關,如飛而去。
當夜龐太師獨持酒杯,不覺沉沉大醉,和衣睡在沉香榻中,内外家丁也各自睡去。
龐大師酒醒後,已是五鼓初交,自然先去上朝。
朝罷回來,早有管園官禀報,逃走了狄青。
龐太師一聽此語,大驚失色,即查問李繼英。
内有家丁幾人禀上:“昨夜三更将近,李繼英出府,稱言奉太師差往孫大人府中,但昨夜一去未回。
”太師道:“他一人出府門,抑或與狄青同去?”家丁道:“他獨自一人去的。
”太師道:“好大膽奴才!定是将狄青放走了。
”當下心中大怒,步進園中,四圍一瞧,園中牆垣高有三丈,園門四路封鎖,難道騰雲飛遁的不成?行過東,又步至西,偶然看至盤陀大石,與旁邊大樹緊緊相連,說聲:“是了!狄青定然逃往隔壁韓吏部府中而去。
”看罷,即踱回中堂,吩咐家丁四十名,兩人一路分頭去追捕李繼英。
又發令往兵部府中,取兵三千往圍韓府前門後戶,但要搜查狄青回話。
當日孫秀聞報,也怒氣沖沖,踏穿靴子,罵聲:“狗奴才,好生放肆!”又恨韓吏部窩留逃卒,頃刻點起三千鐵甲軍,一齊來至韓府,重重圍困,吶喊喧天,吓得韓府家丁驚慌無措,不知為着何由,實時禀報道:“大人下好了!今有龐太師點兵數千,将吾府中前後戶團團圍困,聲言要獻出狄青,萬事幹休,如若大人窩留不放,即打進門來,于大人也有不便之處。
”韓爺道:“有此異事,你等何須大驚小怪,老夫自有道理。
”狄青在旁,聽了大怒,道:“叔父且休懼,數千軍馬,隻賜小侄一口兵器出府,可殺他馬倒人亡,才算小侄手段非弱!”韓爺聽了搖首道:“賢侄,休得将殺人兩字作玩耍,他是命官,你是子民,豈有強民擅殺官兵而無罪律?這老奸好生刁滑,你如殺傷他兵,必來奏劾老夫。
吾自有主意,且玩弄得他糊糊塗塗,不敢來查。
” 正在言論之際,忽聞一片喧鬧之聲,韓府家人禀道:“龐太師親自到府來了。
”韓爺道:“這老賊親自來查正好,賢侄且這裡來。
”韓爺不慌不忙,引狄青到一所三丈高樓,上書一匾日“禦書樓”,此乃先王欽賜韓爺校閱典籍,上有聖旨牌位,除了皇上,不許别人擅進此地,如有人私進,即以侮君論罪。
韓爺引狄青進樓,開了重門,着他在内,仍複封鎖。
然後出來,吩咐家丁大開府門。
當有龐太師登時踱進通名,韓爺不免衣冠迎接,施禮分賓主中堂坐下。
韓爺開言道:“請問老太師,本官并未幹犯國法,因何私差許多軍馬,圍困吾家?”龐太師道:“韓大人,為人倘若欺瞞,自然敗露。
你将狄青窩藏在那裡?速速放交出來,即不敢唐突吵擾了。
”韓爺道:“本官也不明什麼狄青,太師既帶兵在此,諒來要搜查了。
你且查來,我并不阻擋。
”太師聽了,點頭稱是,即喚衆兵連速搜來。
衆兵領命,如狼似虎,内外中堂盡搜,單單剩下禦書樓,餘外也不見有什麼狄青。
衆兵家人等隻得禀上龐太師,太師狐疑不決,不知他已早放去狄青,抑或留藏在禦書樓上。
韓爺冷笑道:“老大師,這狄青在着禦書樓上,為什麼不搜查下來?真乃枉用多軍了!” 不知狄青有沒有被搜查捕捉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