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回

關燈
擡舉,小人三生有幸,深沾大恩。

    隻為小人前時有犯孫爺,隻懮他不肯容留于我。

    ”國丈道:“不妨,待老夫保舉你,豈懼他不收。

    ──家将,且引壯士往後園樓中少歇,備酒款待。

    ”家人領命而去。

     這狄青竟忘記奉命殺孫秀之事,随了龐府家人,到後園丹桂亭中飲酒,真乃是個有頭無尾的莽少年。

    獨有龐太師大悅,踱回書房,隻見孫秀已睡在醉翁床上,太師喜欣欣叫道:“賢婿,且大放寬心吧!狄青已入我彀中了!”孫秀聞言,忙立起來問其緣故,太師就将他自投到此一一說知。

    孫秀大悅,喜揚揚說道:“嶽丈,這小畜生聽了呼延顯使喚,仗着金刀,如此猖獗。

    今日難得上蒼憐憫,使他自投羅網,反自遭殃,實乃快事!”太師道:“賢婿,如今放下愁腸,早些回府吧。

    ”孫秀當下謝過太師,回衙中而去。

     且說太師是晚差喚四名得力家丁,要将狄青弄得大醉,然後待夜深放起火來,将他焚死,明日另有金銀賞勞。

    内有一名家将,名喚李繼英,此人生來心雄膽壯,拳藝精通,上前禀道:“太師爺,這賊狄青如此狠惡,不獨太師爺動惱,小人等也氣忿于他。

    但思皇城之内,放火驚擾不安,終為不美。

    ”太師道:“依你便怎生打算來?”繼英道:“據小人的主見,一些不難。

    三位不用多勞,且待今夜小人進往苑中,與狄青假作厚款,弄他大醉,何難一刀了決他性命。

    神不知,鬼不覺,即夜埋了屍首,洩卻兵部大人之氣,豈不省煩,強如放火驚揚。

    ”大師聽了繼英之言,點首笑道:“如此更妙。

    但你雖有些本事,猶恐獨力難成,倘然制他不得,反為不美。

    ”繼英道:“太師爺,不是小人誇口,倘若殺不得狄青,願将小人首級獻上抵當;如若殺了狄青,隻求太師爺提拔,小人便是感恩。

    ”太師道:“既如此,着你往取他首級,老夫且提拔你做個美地頭七品縣官。

    ”繼英道:“還求太師爺再賞酒筵一桌,待小人将他勸醉如泥,方好下手。

    ”太師準請,命備酒于園中。

    是晚國丈排夜宴于書房,獨對銀燈自酌,言道:“狄青,你先遭了藥棍,又得醫治不死,不想今日依從呼延顯持刀來殺吾婿,你圖殺命官,應該重罪。

    但此刀乃先帝遺留之物,人人殺卻,也無償罪,幸喜有救星,小畜生,今夜遭我毒手。

    但呼延顯這老狗,我的女婿與你并無仇怨,因何懷此毒念,有日教你一命難逃,方見我老夫手段!” 不表國丈之言,卻表李繼英一路進園,思量當初随着狄廣老爺在邊關,多虧先老爺長育加思,不異親生兒女。

    自從思主歸仙之後,又遇水災,西河一縣人民,俱遭水難。

    我在水中,得逃性命,自奔投相府,已将八載,吾時常在此想念着夫人小主遇水之災,未知生死。

    今朝得逢公子于此,力降狂駒,反遭羅網,但吾李繼英曾受先老爺恩德,今日小主有難,豈可坐視不救!故特領此差,搭救了小主離災,方見吾李繼英知恩報恩之心。

    思想未了,不覺已進至花園,隻見星光燦燦,月白如銀。

     當下狄青用過晚膳已久,正站立于桂花亭中,隻見寒露霏霏,金風拂拂,此時人靜心清,不覺滿胸煩悶。

    思起下山之日,仙師有言說知,教吾至汴京,自得親人會合,到今還未得一會。

    又曾記遭水難時,與母分離,今已八載,不得重逢,諒來骨肉沉于波浪中了。

    又不知張忠、李義身在囹圄,何時脫離。

    隻恨孫秀妒嫉,險些将我身首分開,幸虧得衆位王爺相救,孫賊用藥棍打我二十,幾乎喪命,又蒙隐修調理痊愈,恩德如山,使我銘心刻骨。

    又思到一段念頭,不覺頓足,悔恨心粗,拍胸道:“不好了!呼延千歲賜吾金刀,往殺孫賊,為降除狂駒,将金刀抛棄在面店中,我之罪大如天了。

    若不殺孫秀,也不打緊要,失去金刀,千歲爺豈不動怒。

    此時夜又深,難以出相府,不免挨到天明,早晨取回金刀,殺了孫秀,千歲爺必然提拔吾,強如在此龐府。

    ” 正在思量,又見有人送來酒筵一桌